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
今天聽了郭華教授的講座,感受頗多。首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提升數學素養。其次,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后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數學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收看了郭華老師的講座《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講座中關于課程編制的三維結構讓我印象深刻。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將知識線性排列,讓教學成為知識點的逐點解析,教學就會缺乏樂趣。郭華老師的比喻十分生動形象,即蓋成有結構的房子,知道不同的磚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再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在要緊處使大力。我們要讓學生進入到房子中,讓他在房子中生活,處處留下生命活動的印記。因此,我們在日常設計教學時,要設計學生的活動,變成活的內容。不再是讓學生作為旁觀者,而是發生情感意義的聯系。讓學生成為主體,不斷反復理解和運用,發生意義關聯。建立復合型的課程內容官,突出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3
學習聆聽郭華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核心素養落地,對課程內容結構化這一方面感受頗深。課改之前,數學教學以生活化為導向,知識的'教學重在生活,缺乏知識間的聯結。新課標則指引教師應以整體教學為基準,重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例如二年級《厘米的認識》一課,這一節課屬于“計量單位”這一知識體系的種子課,若能基于知識架構,這一課則應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經驗改造,而非僅僅基于基本概念進行知識理解,如此教學方能為后續學習“分米”、“毫米”等計量單位埋下孕伏,并以此縮短“高級知識”與“低級知識”間的距離,使得學生越學越自信,越學越有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晚上,郭華老師就新課標如果讓核心素養落地進行了線上的講座。講座中提到,我們要立足學生主動活動、主體地位,思考學習方式的轉變,從接受學習轉到探究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較好的知識結構轉變成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整合成知識結構體系再教給學生,讓學生感覺“新知不新”、“舊知不舊”,不斷在舊知基礎上探索并掌握新知。讓學生達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5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新課標中新增了“三會”核心素養內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圖形與幾何(第一學段)的課程內容部分,集中體現的核心素養內涵在“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在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幾何直觀,提升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課標新增在第一學段要求圖形的測量教學要引導學生經歷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創設測量課桌長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長度、鉛筆的長度等不同的方式測量,經歷測量的過程,比較測量的結果,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意義;引導學生經歷用統一的長度單位(米、厘米)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如重新測量課桌長度,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理解。這種要求對面積、體積的單位也同樣適用。度量單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單位的統一是使度量從個別的、特殊的測量活動成為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應用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機會,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并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發現不同的方法,不同單位的選擇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進而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在教學長度單位的認識時,經常有老師問為什么要講統一單位,原來的教學中學生就是直接認識長度單位,學習度量單位有什么價值,下面以人教版教材為例談一談《厘米的認識》一課,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會了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首先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辦法去測量相同的長度,有的學生用手量,有的用自己的鉛筆量,還有可能用自己桌上的橡皮去量,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測量工具,所得的結論,當然是不同的了。比如說,有的同學測量的是三扎長,有的同學可能測量的是五根鉛筆這么長,還有的同學測量的是15塊橡皮那么長。學生通過交流發現,當同學們你說你的結果,我說我的結果,彼此間就無法交流。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度量單位需要統一,否則它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這時,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需求,即要使測量結果讓大家都接受,就必須要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單位。學生產生了這種需求,然后再來學習長度單位。
建立標準度量單位,有助于學生從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出發,對建立標準單位的意義有客觀地認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堅持把讓學生體會了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這個環節設計好,讓學生經歷完整“度量單位”的從形成到產生的.過程。由此看來,關于讓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不僅要在長度的測量中給予關注,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中,仍要讓學生去感受。
二、把握度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要求“感悟統一單位的重要性,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不能靠機械地記憶換算公式和反復操練,而是要能夠體會單位之間的實際關系,這就涉及到了對單位的理解。單位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它的體會和認識應當通過實踐活動,體驗它的實際意義。
例如,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1厘米的長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體來估計。對單位的實際意義的理解,還體現在對測量結果、對量的大小或關系的感悟。關于對度量單位的認識,要結合實際例子體會度量單位的大小,比如,一個成人的身高為175(),應當選擇cm而不是mm作為單位,這是對認識長度單位地深化理解。再如北京到南京的鐵路長約1000(),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要用實物感知度量單位的大小,如1米約相當于幾根鉛筆長,強化學生對度量單位地感知。在明確實際測量的對象后,選擇恰當的度量單位、測量工具及方法關系到測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進行、影響著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比如,用直尺測量黑板的長度是不錯的選擇,但用它測量一棟大樓的長度就比較困難了。
總之,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恰當地選擇度量單位、工具和方法進行測量測量是從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中產生的,學習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實際的應用。學生只有在親身實踐中才能積累選擇度量單位、心得體會測量工具和具體方法的經驗。
三、培養估測意識和能力
估測長度是新課標突出強調的內容。估測既是一種意識的體現,也是一種能力的表現;不僅具有現實的意義,而且也有助于學生感受度量單位的大小。估測與精確測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精確測量的結果有時需要用估計的辦法來感受,對事物進行估計時則需要對度量單位很好的認識與把握。估測的意識和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新課標中要求“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能估測一些身邊常見物體的長度,并能借助工具測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量感”。
例如1支鉛筆大約長()厘米;1米約相當于()支鉛筆長;無障礙坡道的寬度應不小于90();學校操場上的旗桿高15()。學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經驗積累,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長度單位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物體長度的比較。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一個生活中熟悉的物體長度作參照,比如平時經常使用的鉛筆,通過測量,對鉛筆長度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然后再用已知的數據對其他物體作出估測,以便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學生估測意識和方法的培養,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估測“單位”位標準,以該標準作為“新標準”,估測其他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量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物體估計長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計,通過記錄、計算、比較的探究過程,體會估測的意義和方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2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1-25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1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09-22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全文解讀12-17
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1-12
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3-10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05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