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的選擇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征文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的選擇征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日月如梭,褪去了最初的稚嫩面容,留下的是成熟與穩重;
光陰似箭,剝離了冬季的萬物沉寂,留下的是復蘇與生機;
歷史如流,沉淀了曾經的落漠不甘,留下的是發展與繁華。
時光的流逝,意味著歷史的選擇,選擇則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鳥兒選擇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魚兒選擇在湛清的湖水中暢游,同樣地,歷史選擇中國也正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恰因如此,中華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多年從未倒下。這也是中國人的民族之魂。
中國人的堅強。中華民族自古至今從不缺乏體現堅強的人物事跡。從遭受酷刑而后成書《史記》的司馬遷,到告別皇宮,只身赴往大漠而繁盛了一方水土的昭君;從在《最后一次的演講》中獻身革命的聞一多,到因“5?12”地震失去親人卻依然奔波于抗災第一線,去拯救更多“親人”的解放軍戰士……堅強,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符號,成為中國的脊梁。那些堅強的人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生命之曲譜寫了一首中華民族的靈魂禮贊。
中國人的智慧。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讓世人知道,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不僅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成就與勞動成果,除了四大發明和長城,當代的中華民族仍然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在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仍然能夠創造出眾多優秀的先進科技產品,中華民族依舊可以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最高峰。睿智的中國人憑著一份從容與淡定,默默地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斐然成效。
中國人的包容。歷史性發展意味著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交流借鑒才能謀得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西方國家的產品流通于中國市場的每一個角落,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交匯于每個人的價值觀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絕對完美的社會制度,因此,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代,包容的中國人并沒有固我所有,棄我所不與,亦不是簡單地搬來他國之法,全盤地套用接收,而是倡導“和而不同”以我為本,假借于他人之所長以補已之短,使二者融會貫通,結合互補,從而達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此乃是包容之本意所在。
歷史選擇了中國,中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而黨又選擇了改革開放。這期間不是沒有波折,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中國共產黨領導著的中華民族以其偉大的民族,將它們一一化解。
歷史依然在前行,我堅信,無論何時,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與難題,堅強、智慧、包容的中華民族,都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出輝煌的歷史新篇章!
【歷史的選擇征文】相關文章:
尋根歷史征文06-24
關于歷史的征文06-24
歷史選擇的答題技巧06-21
以歷史的選擇為主題06-28
身邊歷史征文(精選6篇)10-12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征文05-04
初一歷史下冊選擇題精選06-22
關于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征文02-23
考研歷史單項選擇題答題技巧06-21
簡析歷史逆向選擇題與逆向思維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