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共15篇)
歷史人物故事1
刮目相看(呂蒙)
[釋義]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語出] 宋?楊萬里《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一別璘公十二年;故當刮目為相看!
[正音] 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 刮;不能寫作“亂”。
[近義] 另眼相看另眼相待 [反義] 視同一律
[用法] 多用于別人已有了顯著的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著看某種事情的發展。
[例句] (1)小明近幾年來進步很快;大家都得~了。
(2)小紅變得勤奮好學;熱愛勞動;對她~的人不在少數。
[成語故事]
呂蒙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靠姐夫接濟,沒有機會讀書,后來跟著姐夫打帳很勇敢,最終得到了孫權的賞識。目不識丁的他以為憑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孫權很認真地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國家的棟梁,要好好讀書啊“。呂蒙嘻皮笑臉的回答說:“我現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時間讀書啊,哈哈! 孫權很嚴肅:“我這個當國王的要比你還忙吧?我讀了那么多書還嫌不夠用,現在還抽空讀許多史書和兵書,很有好處啊。你看現在曹操這么老了,還很好學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話當玩笑啊! 從這時候開始,呂蒙下定決心,一有空就讀書,學識長見得很快。有一次,當時的大知識分子魯肅和呂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魯肅常常 被呂蒙問得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魯肅很高興地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你這個大老粗只是在軍事方面有本事,現在才知道你學問很好啊, 看法獨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吳國)的那個阿蒙了!” 呂蒙很自信地笑著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歷史人物故事2
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臣祁黃羊:“南陽縣缺一個縣官,你認為派誰去當合適?”
祁黃羊立刻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讓他去做官呢?”晉平公驚奇地問。
“你只問我派誰去合適,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派解狐去做了南陽的縣官。果然,解狐在南陽辦事很公正,為那里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個大法官,誰來當合適呢?”
“祁午可以做好!逼铧S羊說。
“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晉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別人說閑話!
祁黃羊說:“你只是問我誰可以勝任,并沒有問我他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于是,晉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當了大法官以后,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擁護他。
孔子聽說后,稱贊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標準的。既不因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薦他;也不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就不推薦。祁黃羊這樣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哲理點撥:做一個誠實坦蕩的人,是沒有必要顧忌大多的。
歷史人物故事3
一、姜維
長城之戰:
時值壽春諸葛誕叛亂,于是姜維乘虛進軍沈嶺,直逼長城。鄧艾聞訊來援,與姜維戰于長城下。姜維伏兵左右,又引得鄧艾前來斗陣。鄧艾斗陣不能勝,部將破陣被捕,本已現敗績,姜維此時又命伏兵盡出,鄧艾軍望而披靡,無計可當,大敗,這也是姜維打敗鄧艾的為數不多的一場經典之戰。
二、趙云
長坂坡之戰:
羅貫中讓長坂坡成了趙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夸張。演義上,趙云闖83萬軍陣,斬殺敵將53員,七進七出,救出劉阿斗,使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實上,趙云是闖入曹操先鋒3000人的陣里,三進三出,就出劉禪的。
漢水之戰:
這是趙云真正成為三國武將第一人的戰役。爭奪漢中時,曹操運米于北山下,黃忠前去劫米,與趙云約好時辰,但逾期未還。趙云率輕騎直入曹軍,迎回黃忠并其部將張著。而后大開營門,曹軍追至而不敢入。此戰趙云以十余騎闖入曹軍大隊,而且是歷史上確有的.事,武力之高令人生畏。
三、張遼
千里破蹋頓:
公元207年,曹操攻破南皮,袁紹之子袁熙、袁尚逃至北匈奴。曹操率軍追擊,聽郭嘉語,追擊千里,至柳城而戰。曹操以士兵疲憊,想先勢休息,然后再戰。張遼觀蹋頓兵雖勇而少紀,弩雖勁而陣散,于是建議曹操率軍突擊,大獲全勝。而若稍事休息,讓蹋頓有準備而戰,后果可能完全不同。是可見張遼大將之度。
四、周瑜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確切說是207年12月)曹操占領江陵后,發動赤壁之戰。在周瑜,魯肅,諸葛亮(這里之所以把諸葛亮排在最后是因為在三人中他對孫權的推動作用最小)的作用下,孫權以周瑜喂都督,督軍三萬(加上劉備的2萬水軍就是5萬),迎擊曹操83萬人馬。
五、劉備
三讓徐州:
漢獻帝初平四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瑯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財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采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兹谟盅麆渫ゾ忍罩t。劉備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云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就帶著關、張來救,初戰就打敗曹操緩解了徐州危機。陶謙便想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推辭再三。隨后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由于呂布威脅曹操后方,曹操便給了劉備順水人情,退兵而去。這是第一讓。曹軍退后,陶謙再讓徐州,劉備認為他只是應朋友之義才來,拒不接受但答應駐守徐州附近,這是第二讓。劉備在陶謙的再三挽留下兵駐徐州沛縣。后來陶謙病重,再次請劉備執掌徐州,劉備又辭,陶謙死不瞑目,這是第三讓。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了徐州牧。。
歷史人物故事4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家、思想家與國學大師,人謂有王安石之風。然其童年聰慧過人,婚姻充滿樂趣,處事笑話頗多……留下不少鮮為人知的趣事。
六齡童詩章太炎生于書香之族。1875年初春,章太炎才6歲,那天時值下雨,父親章浚在家邀請了10余位文人、親友,邊飲酒邊吟詩詞。內有一位與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興上來,情趣盎然,令小太炎應景誦詩一首。小太炎略作思考答誦:天上雷陣陣,地下雨傾盆;籠中雞閉戶,室外犬管門。
頓時,震驚四座!章老先生即令人拿來宣紙筆墨,揮毫錄下了這首十分珍貴的“六齡童詩”。該詩現珍藏于章太炎紀念館。
添“花馬甲”大凡兒童時代的人,特別喜歡玩耍,而童年章太炎卻是個“書迷”,不諳嬉耍。那時,太炎的母親常與女眷戚在家打牌消遣。而章太炎就坐在旁邊看書,盡管環境鬧,他總是讀得旁若無人,津津有味。
一日,小太炎在天井里專心致志地看書,天色漸暗,氣溫轉低,其長嫂連喚三聲,叫他進屋添衣,免得著涼。太炎勉強進屋添衣后,仍回到天井借光讀書。殊不知竟穿上其長嫂的一件“花馬甲”,眾人見狀,大笑不止。而太炎卻茫然不知,抬起頭問家人笑什么?讓我知道了也樂一樂……眾人越發樂了。
考“童子試”章太炎16歲那年,受父命參加“童子試”,當時試卷的試題為:論燦爛之大清國。
考場上鴉雀無聲,許多考生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引經據典,尋章摘句,大做起、承、轉、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戰爭后,外國軍艦闖入中國沿海城鎮,燒、殺、奸、掠;又想到許多清朝官僚對洋人卑躬屈膝,對人民作威作!@怎能證明清國“燦爛”呢?于是他揮毫疾書,把滿腔積憤灑于字里行間,并呼吁“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光復中華也”。不到一個鐘點,章太炎便第一個交了卷。主考官見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還在挖耳搔頭,有的`……惟獨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稱奇。
章太炎正要跨步離開考場,只見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膽!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當今國人之思;我之所論,樁樁合乎國情之實,何罪之有?”頓時,考場里“嘩”地引起一陣騷亂。
主考官想駁又駁不倒,氣得臉色鐵青,又怕事態擴大,可能會連累自己的烏紗帽,速令兩名差役把章太炎挾出考場。章的家人見狀,知道小少爺闖下大禍,將殃及老爺仕途,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卻若無其事。
歷史人物故事5
蒙武——與王翦率軍滅亡楚國
家世背景
蒙武出身于武將世家,其家族原本是齊國人。蒙武的父親蒙驁在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斬將滅楚
秦始皇二十三年
。ǔ踟撈c四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擔任副將,派遣蒙武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與楚軍在蘄地交戰,秦軍大敗楚軍,追擊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軍隊將領項燕,楚軍因此潰敗逃亡,秦軍乘勝奪取楚國的一些城鎮。
秦始皇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秦軍擊敗楚軍,俘虜楚國國君楚王負芻,攻占楚國全境,滅亡楚國,并在楚地設置楚郡。
主要成就
蒙武是秦國著名將領,曾先后與王翦兩次率軍攻打楚國,皆擊敗楚軍,斬殺楚軍將領項燕,俘虜楚國國君楚王負芻,滅亡楚國。
歷史評價
司馬貞《史記索隱》:“蒙氏秦將,內史忠賢!
史籍記載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資治通鑒·卷七》
歷史人物故事6
明朝的時候,從日本過來的海盜不斷從海上入侵我國的東南海疆,殺人放火,搶奪財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當奴隸。人們痛恨這些日本海盜,叫他們是“倭寇”。明朝派了許多優秀將領到沿海平倭,戚繼光是最杰出的一個。
戚繼光17歲就繼承父業,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青年將領,立志為保衛祖國獻身。剛到前線的時候,有一次戚繼光率軍去迎擊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敵,見倭寇來了,回頭就跑。戚繼光大喝一聲:“站住!”隨后跳上一塊大石頭,連發三箭,射倒了三個倭寇頭目,又帶頭沖上去殺敵,終于取得了勝利。從此,戚繼光的聲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為了扭轉被動局面,戚繼光重新組建了由礦工和貧苦農民組成的`能征善戰的新軍,嚴格訓練、嚴明軍紀,人稱戚家軍。戚家軍連戰連勝,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滅了。
戚繼光又率軍到了福建。戚繼光決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據點橫嶼島。為了接近橫嶼島,戚家軍將士冒著巨大的危險,赤膊匍匐前進在海灘上。戚繼光親自擂響戰鼓。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盤踞在島上的大批倭寇被殲滅。戚家軍又乘勝前進,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掃平。在戚繼光和其他將領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國沿海達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徹底平定了。偉大的統帥、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為祖國立下了不朽功勛。
歷史人物故事7
美國影星蓋博因為參加攝電影《飄》而名噪一時。有一次,他在談到自己的`演技時說:“當我第一次拍攝愛情鏡頭時,導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熱戀時那種強烈的渴望之情,我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進入角色。這時導演啟發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腦中竭力想象它吧!’
這時,我饑餓萬分,于是就在腦海中想象一塊鮮嫩、美味撲鼻的牛排。這種辦法還真靈咧!由此,我竟意外地成功了。從那以后,我就一直這么做。
歷史人物故事8
鞠躬盡瘁(諸葛亮)
[釋義]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語出]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近義] 鞠躬盡力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后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并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后顧之憂,然后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后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后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后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后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后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后出師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歷史人物故事9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一代圣君,年輕時,征戰殺場,為唐氏基業打下了一片江山,后因和其親哥哥感情不和,鬧下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也因此留下了狠毒名聲,不過他在位時,卻是重用功臣,遠離小人,建下了一代盛世,為以后的唐朝繁榮墊下了很好的基礎。
唐太宗一生功績不小,而后宮也是繁多,留下了子孫也不少。
楊玉環是唐玄宗的皇妃,也就是他曾孫媳婦兒,原本是他曾孫的兒媳婦兒,后來種種原因,才入宮做了貴妃的,而楊玉環要說和唐太宗李世民除了這層關系外,其他,也許就是玉環的曾祖父,是被唐太宗處死了的。
楊玉環出生名門,兒時之名叫玉奴,后來出嫁時叫玉娘,跟了唐玄宗后,才改名玉環的,而這名字后來,也被后人當作了她死后的打趣名,這原因就要從楊玉環的死說起了。
楊玉環因生的`貌美,又深通琴棋,音律,而得唐玄宗盛寵,可是她卻因為深得唐玄宗的寵愛,持寵而驕,讓自家親戚都毫無顧忌的無所非為,其堂哥更是權傾朝野,這還不知足,還要貪得無厭,收取賄賂,將朝中大臣不放在眼里,就連皇室的人也不屑一顧,讓其皇室中人在同席用膳時,還得讓座,這種種行為大大激怒了朝中其他大臣,也惹了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的兒子,又加之當時正趕上安祿山之亂,眾大臣變借此為由,說是楊氏家族壞了朝綱,將其堂哥亂刀砍死,又強逼唐玄宗賜死了楊玉環,也就是三尺白綾自縊而死的,這就是所謂打趣的名字,玉環,白綾環頸。
歷史人物故事10
歷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各位知道嗎?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優秀歷史人物故事哦!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1《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2《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3《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4《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于感動了陳長興,終于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5《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6《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7《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8《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9《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于,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于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優秀歷史人物故事10《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稱為“書圣”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歷史人物故事11
石勒不計前嫌
后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么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于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后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原 文】
后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币虬輩④姸嘉。
歷史人物故事12
孔子很喜歡一個叫顏琛弟子,因為他非常聰明,悟性極高。顏琛也很尊敬孔子,經常向孔子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著本書來找孔子,走到房門口時聽見孔子正與東門長老聊天。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夸顏琛聰明,我想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吧?
孔子嘆了口氣回答:他的確得很聰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讀書,我從沒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顏琛聽到這話,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后再見,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頭扎進書房用起功來,心里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轉眼就是一年。一天,顏琛的妻子跑過來說:來客人啦!顏琛生氣地說:不是說過誰也不見嗎?妻子說: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顏琛不為所動,就說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話回復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來了,顏琛仍然拒不接見。孔子微笑著告辭了。很快三年期滿。這天還沒等妻子開口,顏琛就問:是老師來了嗎?我去迎接。說完興沖沖地迎到門外。原來東門長老也一起來了。
孔子考查了顏琛的學問,只聽他對答如流。顏琛說:三年前我聽到了您們的談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我努力上進?鬃庸笮Γ何乙娔懵斆,有志氣,只是不愛獨立思考,才跟長老定下這條計策啊。
歷史人物故事13
曹操:
1.誤殺呂伯奢:
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
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么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么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
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里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里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2.華容道: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于是派關云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云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諸葛亮:
1.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后,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階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見。[ 三顧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2.孔明沖撞恩師
諸葛亮在水鏡先生那學了3年。先生說明天考試。許多學生都去背東東.就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說誰要是經過允許出了水鏡莊,就可出師了。許多學生都傻了。諸葛亮卻在睡覺。考試快結束了。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鏡先生的衣角,并說你這老書呆子出歪題為難我們,快還3年學費來。于是司馬徽就把他趕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師那,跪倒地上說,方才為了考試不得已沖撞恩師,罪該萬死,弟子愿受重罰.水鏡先生把他扶起后,說你可以出師了。
袁紹:
1. 袁紹與公孫瓚戰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云。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2.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云長武藝,欲計取之于下邳。
劉備:
1.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引得東吳孫權寢食難安,于是密謀周瑜設下"東吳招親"的鴻門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備攜著趙云來到江東.一到南徐,劉備即用樹上開花大造輿論,讓吳國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來,孫權,周瑜想軟硬皆施扣住劉備時,劉備使出瞞天過海之計,智激孫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圍困,得以順利逃脫.最終,孫權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2.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軍閥混戰,曹操,孫權廣發檄文,招納人才.劉備,流落在民間的"龍子龍孫",在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認真反思,并接受"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批評后,奮起直追,表現尤為突出.
先看"伐樹望徐".徐庶,作為第一個投到劉備麾下的比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見劉備,便被劉備坦誠相待,拜為軍師,委以指揮全軍之職.樊城大戰,先后打敗呂氏兄弟和曹仁,讓徐庶大展鴻圖,大出風頭.而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難以割舍,不難看出,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
關羽:
1.千里走單騎:
關哥哥和劉備同志走散了,暫時跟著曹操混。后來得到了老劉的消息,于是不遠千里,騎上小赤兔,帶著兩個嫂子找老劉去了。
2.過五關斬六將:
找老劉的路上,有五個關隘,各有一將把守。老關過了五個關,殺了五個將。為什么說斬六將呢?因為第五個關的守將是秦琪,他被老關干掉后,其舅舅蔡陽怒了,追老關要報仇。于是老關把他一起砍了。所以就是斬六將。
張飛:
1.桃園三結義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度龂萘x》第一回:
“飛曰:
‘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云長齊聲應曰:
‘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后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2.粗莽好酒不恤下 手下作亂飛遇害
張飛大意失徐州,事后當然后悔不已;乜磿l覺張飛性格中的弱點。張飛自告奮勇要守徐州,劉備說:
“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剛強,鞭撻士卒;二者做事輕易,不從人諫。吾不放心!贝艘痪湓捄苋娴乜偨Y了張飛的弱點。果然,保證不喝酒的張飛,有一天竟然要眾官暢飲,并強要曹豹喝酒,也不聽陳登的勸阻。醉后更是鞭打不肯喝酒的曹豹。曹豹變心,竄同呂布,自己做內應,于是徐州失守。劉備顧念兄弟之情制止張飛自刎。然而如果有人欲殺張飛,豈是別人能制止得了?張飛急欲為關羽報仇,要手下限日完成任務,手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乞求寬限些時日,張飛氣急敗壞將他們各鞭五十,還要他們按時完成任務,并說要不殺他們二人示眾。范疆、張達自覺背逼上絕路,與其被殺,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張飛遇難?梢哉f張飛是死在了自己手中,讓人替他不值。
董卓:
1.“董卓率兵入京”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2.董卓進京
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互相殘斗。黃巾軍起義后被誅滅,何進為大將軍得軍權,殺死不少宦官,但由于有些宦官受何進妹妹何太后的庇護,何進未能殺之。又有人勸解何進:
大將軍剛剛輔佐新君,應該行仁義,不宜多殺。所以何進就想借助外兵之手除掉心腹大患,就招董卓進京了。后何進被誆入宮中被宦官殺死,董卓入京就是虎狼之師入了羊群......
孫策:
1.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后來,孫策占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日J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
“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弊胬蛇殿^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后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
“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
“末可量也 !睂O策大笑:
“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后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2.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后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張遼:
1.智平叛亂
時荊州未定,(曹操)復遣遼屯長社(地名)。臨發(出發前),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全軍一片混亂)。遼謂左右曰:
“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譯文:
別慌,這不是全部的人馬,一定是幾個人帶頭的小叛亂,想要用火燒造成混亂罷了)”遼將(親自率領)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澳肆钴娭,其不反者(無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頃定(不一會),即得首謀者殺之。
2.勇登竣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發生叛亂),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分兵兩路討伐)。(梅)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兩隊叛軍合二為一),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險狹,步徑裁通,(陳)蘭等壁其上(據險而守)。遼欲進,諸將曰:
“兵少道險,難用深入!边|曰:
“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彼爝M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
“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趙云
1.長坂坡
劉備逃奔江陵,于當陽長阪被曹操大軍所追,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趙云乃匹馬單槍,闖進曹操萬軍之中,陸續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等,最后尋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云,自己投井而死。趙云懷抱阿斗,奪得寶劍,奮力血戰得脫,將阿斗交還劉備。劉備卻將阿斗摔在地上說“為此孺子幾乎損我一員大將”,趙云為之感泣。
2.截江奪斗
孫權乘劉備入益州時,用張昭之計,假稱吳國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荊州接孫夫人歸吳,并囑她帶回劉備之子阿斗,以作人質。孫夫人不疑,乃懷抱阿斗登船歸吳,趙云駕船趕來,力勸孫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從,趙云乃奪回阿斗,此時張飛亦駕船趕到,乃殺死周善,和趙云一起帶阿斗回荊州。
歷史人物故事14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的時候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本推鸫参鑴。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F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部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家丁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前進。
歷史人物故事15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中窺視到整個社會形態和人情世故,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歷史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故事01-03
歷史人物勵志故事07-03
歷史人物小故事06-23
歷史人物經典德育故事06-28
歷史人物故事03-10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12-14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04-20
歷史人物張衡的故事11-24
歷史人物經典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