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上漁者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
江上漁者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1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進士出身。少時窮困好學.官至參知政事。他在陜西守衛邊塞多年,西夏不敢來犯,說他“胸中自有數萬甲兵”。他政治上主張革新,因受守舊派阻撓,未能實現。他的詩詞散文富于政治內容,風格豪放、明健。
[注釋]
漁者:打魚的人。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往來人:來來往往的人,這里指買魚的人。但:只,僅。鱸(lú)魚:一種名貴的魚,口大鱗細,體形較扁、味道鮮美。美:鮮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江上來來往往的那些有錢買魚的人,只知道愛鱸魚的鮮美(哪知捕魚者的艱苦)。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君:你。一葉舟:像一片樹葉似的小船。出沒:出現和隱沒。形容船在風波里忽上忽下地顛簸。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看看江中那小小的像一片樹葉似的打魚船,在風浪中忽上忽下地顛簸著。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商人、官員,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請看看風浪中顛簸得像葉片似的小船,打魚的人歷盡無數艱險。
[簡析]
這首詩,第一、二句寫在江岸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只知道愛吃鮮美的鱸魚。第三、四句寫打魚者的難。漁民為了捕撈到鱸魚,他們不得不冒生命危險,駕著如同一片樹葉似的小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江中顛上簸下才捕撈到的。詩人在這里對漁人生活的艱辛深表同情,并熱情地贊揚漁民的勇敢精神。這首詩語言精練簡潔,形象生動。
【重點及學法提示】
1.《江上漁者》的“者”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個特別指示代詞,它通常在名詞、形容詞、動詞或詞組的后面,組成一個名詞性的詞組,表示“……的人”,“……的.事”、“……的物”。“江上漁者”即為江上捕魚的人。
2.詩中“但”字,同現代漢語中的“但是”不同。在本詩中作副詞用,可解“只,只是”含有輕微的轉折意義。有時也作表示假設意義的連詞——如果,倘若,也含有輕微的轉折意義。
3.從表現方法上講,《江上漁者》的作者是先擺出要評論的人、事、物,希望人們從他所述的人、事、物所構成的場景中受到教育:鱸魚味道鮮美,但捕撈不易,吃魚的人,應當想到漁民的艱辛,敬重漁民的勇敢。“君”本義是指帝王。但古代第二人稱用“君”字,猶今天用“你”字更顯得文雅有禮貌,又表示語重心長,期望深切。
江上漁者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2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自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注釋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無數人,只知喜愛鱸魚之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全文賞析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范仲淹作為北宋著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勵。在宋仁宗時,他主持了“慶歷新政”,終因舊勢力的阻撓,新政失敗,遭貶外調,但他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轟鳴的巨濤,強烈沖擊著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筆訴漁民疾苦。
范仲淹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見風浪中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從而創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江上漁者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上漁者原文及賞析09-13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07-11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01-25
范仲淹的《江上漁者》原文及賞析02-26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03-25
《江上漁者》翻譯及賞析01-20
范仲淹《江上漁者》詩意賞析01-20
淮上漁者注釋鑒賞及譯文07-05
《江上漁者》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