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思路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槐鄉五月》教學設計思路,歡迎大家分享。
《槐鄉五月》是蘇教版第六冊中的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全文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著重引導學生感悟美、體驗美、積累美。
一、個性閱讀,感受“飄香的季節”,賞槐花之美,品語言之神韻。
1、自主探究感悟美。對這樣一篇詩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異。我讓學生們通過個體自主感悟,說說槐鄉的槐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行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點,再使學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優美的文字,體會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讀品味美。我曾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是基本手段,讀是綜合,讀是表達,把讀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評價。”我覺得這話非常有道理。課文詩一樣的語言直接激發了學生感情朗讀的欲望,欣賞著美麗動人的槐花,伴隨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學生靜心朗讀體味,通過個體領悟讀、集體感受讀、男女比賽讀,讓自主體味后的朗讀,讀出文的意境。
3、個性想象表達美。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現槐花開放的遠景和近景,讓學生展開充滿詩意的想象,對槐花之美進行再創造,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進一步理解和提升。
二、創設情境,領悟“孩子的季節”,感孩子之美,悟鄉村之蘊意。
如果說感受“飄香的季節”是本文重點的話,那領悟“孩子的季節”則是這篇課文的難點。怎么讓學生體會到槐鄉孩子的好客、能干、可愛其實就是孩子在這一季節里快樂的表現,怎么讓學生明白這槐鄉五月就是孩子們歡樂的季節、喜愛的季節、自豪的季節呢?
對于年齡較小、較好動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先讓他們去感受槐鄉孩子那些可貴品質,再從中去體會槐鄉孩子快樂的話,這無疑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想,何不讓他們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做槐鄉孩子的快樂呢?為此,我創設情境,讓同學們一起走進槐鄉,當一回槐鄉孩子,說說自己在這個季節里心情怎樣,都做了些什么?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課文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所見所聞,所做所想。促使學生帶著情感色彩去學習,兒童在情感趨動下,主動把自己投入進去。教材中原有的邏輯的、抽象的符號化了的內容,一下子也變得生動、形象而真切
整個環節的交流給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快樂,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感。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為什么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理解了“請吃槐花飯,贈送槐花蜜,用槐花裝扮自己,享受槐花香”等等這些都是槐鄉孩子快樂的一種表達。
如果說我設計“飄香季節”時注重的是一種靜的美,讓學生去感受;那么我在設計這一部分時則是讓孩子們動起來,讓孩子在歡笑中去體驗美,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三、引導背誦,積累“飄香的季節”“孩子的季節”,品文字之美。
小學語文課本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特別是本篇課文,文字格外優美。如文中一系列的疊詞——白生生、白茫茫、喜盈盈、傻乎乎、甜絲絲、香噴噴……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再如文中有不少對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等,這些句子的妙用,濃化了情境的氛圍,非常適合學生的積累。為此,我設法激發學生積累美的欲望,通過自己范背,再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是幾句,也可以是一句,這樣既可以給更多的同學參與的機會,有可快速地測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另外,我在設計作業時,也是針對了本文的特點,讓學生或講、或寫、或畫,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一種方法,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這對新課程標準也有較好的體現。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思路】相關文章: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12-16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04-03
[優]《槐鄉五月》教學設計06-01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15篇02-08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15篇(經典)04-15
(熱門)《槐鄉五月》教學設計15篇04-08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7-04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7-02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