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棉花姑娘》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棉花姑娘》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念是行為的內核,行為是理念的外顯。在新課程的腳步聲中,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創新,我們正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最近,一直在看有關教育類的書籍。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如何能簡簡單單教語文,并且能煥發語文獨有的魅力色彩。這次跟著汪老師一起選課、磨課的過程,也是我的一次歷練的過程。《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以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本文的教學環節設計為兩課時,前面一部分棉花姑娘的求助與后來得到蚜蟲的幫助分為兩課時。此次汪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是前半部分,整堂課教學過程流暢、自然,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規范。
一、緊扣學生識記特點,注重字詞教學有特色。
低年級教學最難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識字教學有效度。汪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課文的生字展開。課題“棉花姑娘”,“棉花”應該讀輕聲,“姑娘”的讀音指導,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關系,教學“啄”形象地字形分析,給“盼”找找朋友,“斑”與熟字“班”地比較等教學絲絲緊扣,雖說是認讀字,蛋學生也寫得非常扎實。
二、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注重情境創設學習。
“以人為本”,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如:第一自然段中對“盼望”一詞的處理,老師先讓學生圈出那個壞蛋的名字,再進行角色變換:小朋友,你們就是棉花姑娘,在你們身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指圖片)在吸取你們的營養,這時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導學生朗讀,體驗痛苦的心情,進而產生理解“盼望”醫生來治病。使學生進入文本,為下面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做好鋪墊。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2——4自然段的處理,這三小節結構相似,傳統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是精講第2自然段,3、4自然段段讓學生自學。而老師對教材處理有獨到之處,實現了“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的思想,整個教學過程在創設的情境中,師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這種對話不是你問我答,也不是你說我做,而是有機的、自然的、協調的,更是融洽的。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一種抑揚交錯,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先是情感誘導:
1、棉花姑娘,在你最難受,最痛苦的時候看到燕子來了,你心里怎么想?為什么?帶著你的心情讀一讀。
2、啄木鳥飛來了,棉花姑娘說——聽了棉花姑娘的話,知道為什么不幫了嗎?
3、青蛙捉蟲本領頂呱呱,你看,它跳來了,棉花姑娘高興地說——還會帶著怎樣的心情請求?
三次同樣的請求,老師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興——失望——痛苦、急切),這樣的朗讀指導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課堂,是綠色、自主、和諧的課堂。總之,這一堂課上得非常成功,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目標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的三維性。
【《棉花姑娘》評課稿】相關文章:
評課稿《棉花姑娘》07-31
棉花姑娘評課稿03-14
《棉花姑娘》評課稿06-26
【精選】《棉花姑娘》評課稿08-11
(經典)棉花姑娘評課稿10-10
棉花姑娘評課稿04-24
棉花姑娘評課稿范文06-24
棉花姑娘評課稿集合04-19
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04-17
【熱門】《棉花姑娘》評課稿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