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班里只有三個同學姓張(包括我),上網一查關于張姓的資料,我嚇了一跳,張姓的人口還不少呢!是我國排名老三的姓氏,于是,我對張姓有了興趣,便對張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
2、查閱書籍
3、通過問父母,掌握關于張姓的名人及故事。
四、結論
1、在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漢初大臣張良、唐朝名相張九齡、晉代文學家張翰、清代詩人張問陶、現代國畫家張大千、清代詞畫家張子祥、宋代詩人張耒、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
2、張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了啟發,發明了弓。于是黃帝封揮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李”姓排在第二,其次是“張”姓。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三位,有近1億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7.1%
活動五:漢字字體的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演變,前后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行書—草書。這七種字體。被稱為“漢字七體”。
活動六、制作漢字印章
漢字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流傳下來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遺產。作為漢字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我們更應該了解漢字,把漢字當作真正的中華民族的瑰寶來傳承。
漢字千年,它是我的身軀,是我軀殼中的血管,是我血管中奔騰的血液,是我中國傳統文化的脊梁。
漢字的奇妙在書法家的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一點、一橫、一豎、一撇在書法家手中變成了小精靈或舞者躍動的優美舞姿。
我愛漢字!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班里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同學,在年級里也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在整個學校里我的姓也是獨一無二。于是我對花姓的歷史和現狀我很好奇,所以我做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搜尋,了解花姓的'歷史。
2、閱讀書籍,搜集花姓的名人故事。
3、請教家人。
三、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上網:花姓的來源。
中國最新300大姓排名(20xx)(數據來自公安部身份證數據庫)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約18萬人,雖說族人比較多,可還是比較“稀有”。“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浮生縈云,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孫亦稱花氏。
2、書籍報刊:歷史上的花姓人物。
花木蘭: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西漢初毫(今河南商丘東南)人。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
花驚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將領。驍勇過人,肅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時崔光運為成都尹,驚定為牙將,討平之。既誅子璋,驚定將士大掠東蜀,肅宗罷光遠職。
花云:鳳陽府懷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貌偉而黑,驍勇絕倫。從朱元璋于臨濠,將兵略地,屢建奇功,累擢行樞密院判,守太平。陳友諒來攻,城陷被執,不屈死。吳元年追封東丘郡侯。
花茂:廬州巢縣(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定江左,滅陳友諒,平山西、陜西,積功授武昌衛副千戶。征西蜀,進神策衛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衛,累進至都指揮使。
花連布: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充健銳營前鋒,歷官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武昌守營參將、貴州安籠鎮總兵。乾隆六十年,從福康安鎮壓苗民軍,升貴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窮追,中石墜澗死。
3、請教爸爸:我的姓氏。
因為在爸爸家族里的人大部分都姓花,很少有其它姓氏,所以爸爸也隨那里的習慣姓花,我也要姓花。
四、研究結論
1、花姓的歷史比較悠長,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因為出自華氏,亦由音變而成。所以花姓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
2、在歷史長河中,花姓人士人才輩出。有唐代倉部員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將軍花敬定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花連布;花茂子,明代將領花英;一作敬定,唐代將領花驚定;著名明朝初期將領花云……我為花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花姓產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見花姓始產生不會太早。
4、花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宋時花姓已為華夏之著姓之一。
5、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后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了一個單元,有一篇關于姓氏的研究報告,我就想以自己的姓氏寫一篇研究報告,了解了解有關羅性的知識。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報刊,上網查詢。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羅氏人口分布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羅氏名人故事。
羅氏的原古先祖,按文化認同原則,可追溯至黃帝。其世系如下:
黃帝——昌意——乾荒——顓頊——稱——老童(卷章)——吳回(祝融)——陸終——季連(羋)——附沮——穴熊——鬻熊——羅
史料記載
《通志氏族略二》:”羅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為楚所滅。周末居長沙。”
《姓氏尋源》卷十五:”《廣韻》云:出長沙,本自顓頊末胤,受封于羅國,今房州,為楚所滅,子孫以為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略
四、結論
1、通過這次調查,我認識了元末明初杰出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黃帝108世孫羅珠;晉代政治家羅企生;唐代軍事家羅士信和羅通;唐代文學家羅隱;學家羅從彥;唐代詩人羅鄴;宋代畫家羅存;宋代政治家羅點;學家羅洪先;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羅牧;清代著名畫家羅聘;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羅隆基;現代軍事家政治家羅榮恒;宋代著名學者之一羅靖;北宋詞人羅處約;宋代著名畫家羅仲通;大將軍羅炳輝……
2、我發現現在羅姓是個大姓,很多地方都有姓羅的人,特別是臺灣,有很多很多的人是羅姓的。現在大約有25萬多人是羅姓的,在百家姓里的排名也從75位提升到了20位,可見我們羅姓還是比較有名的`。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姓周的人很少,周圍的人也不是姓周,周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周的名人多嗎?現在的周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詢問身邊的人。
2、上網查閱資料。
三、資料整理。
1、來源。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姬”和“周”同音,當時的周文王姬昌帶領一部分人民鑿井引水,使那一部分人民的田地年年大豐收。后來“姬”和“周”區分開來了,周文王變姓周,后代為了紀念周文王,所以全改姓為周。
2、歷史名人。三國時期的名將周瑜、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北宋著名的詞人周邦彥、周德清是元代著名的昔韻學家。
3、現狀。據數據表明20xx年全國姓氏人口排行榜周姓排第九,占全國人口的2.03%,大約有2,500萬人,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其中,湖南周姓人口最多的。
四、研究結論。
1、黃帝時期,姬和周同音,后來區分開來,后代為了紀念周文王改為周。
2、姓周的歷史名人都為當時這個領域里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3、20xx年全國人口排行榜中,周姓排第九。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姓氏也分成了百家姓,流傳至今。老師為了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姓氏,以及歷史上有什么人物與我們的姓氏相同,讓我們做了這篇研究報告,專門來調查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狀。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閱。
2、查閱書籍和報刊。
3、問問其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
王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少數民族及一些其他民族改姓,把自己的姓改變為“王”姓。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還有人,一豎貫通天、地和人。據說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哲學”呢!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最高統治者都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就是“王”姓始祖。
歷史人物:
鬼谷子王詡;戰國杰出的軍事家王翦;西漢初年大臣王陵;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漢朝皇帝劉家后代,篡奪皇位的王莽;是明代哲學家,軍事家的王陽明;詞人王安石;詩人王勃……都是王姓的人。
現狀:
根據政管研究中心20xx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xx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為全國第一大姓。
王姓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陜西、甘肅、新疆16個省(區、市)第一大姓。國家北方,姓王的人偏多;而南方,姓王的人則偏少。資料顯示,暫時陳”姓,是南方的第一大姓。
四、研究結論:
1、“王”姓,是中國的第一大姓。
2、“王”的三橫代表天,地,人,那一豎則代表貫穿其間,所以古代皇帝都稱“王”。
3、20xx年數據表示,王姓在全國已到達1.015億人。
4、北方姓王的人偏多。
5、男方姓王的人與北方相比,相對偏少;姓陳的'人與北方相比,相對偏多。
6、東周時期的“姬晉”,就是“王”姓的始祖。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有不少老師姓胡,我有好幾個親人也姓胡。“胡”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胡的人有哪些,有哪些名人名事?現在的“胡”姓人數占多少,多不多?我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對“胡”姓的歷史及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圖書及報刊。
2、詢問親人及身邊的人。
3、用網絡搜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內容:傳說,“胡”姓來源于職業。商初期,攝政的周公旦設置了一個官職,專門掌管君王貴翠竹、飲食以及大典中所用的牲畜。這個官職,在西周王室里被稱為簋史,在魯國和齊國被稱為胡史,自此,便有了“胡”姓。
歷史名人:三國時期的`胡質性情深沉,品質甚好,得到百姓愛戴;唐代的胡曾愛好游歷,是個詩人,在當時赫赫有名。北宋學者胡瑗是一個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為國做過不少貢獻;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歷任縣令,是當時一代清官;近現代的胡錦濤是一位愛國愛民的主席……
現狀:據統計,胡姓人口占中國大陸地區總人口的1.13%,20xx年全國姓名報告表明,胡姓排15位,前面還有李、張、劉、陳、王等姓。
四、研究結論
1、傳說,“胡”姓來源于古時代的職業。在唐代時,有些人口改姓氏為“胡”姓,但不多,所以胡姓人口排行15名。
2、歷史上,“胡”姓名人輩出,有得百姓愛戴的胡質,詩人胡曾,理學先驅胡瑗,清官胡三省,主席胡錦濤……他們在各個領域上都閃耀著光芒。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是“王”姓,“胡”姓排名15。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韋”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主要分布在哪里?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韋”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搜索。
2.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韋”姓的來源:為漢初韓信之后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據嶺南韋氏族譜世代記載,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主要在廣西,還有唐代碑文為證。
歷史名人: 韋孟:西漢(約前228—前156年),韋孟西漢初楚國彭城人。詩人,韋伯遐之第24代孫。他精于魯詩,他的子孫傳到韋賢,五世都是鄒、魯的大儒。韋皋:唐朝(746-806),(746-806),字城武,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后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
“韋”姓的分布:三國以后,韋氏盛于今陜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陜西省境內得到了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陜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四川、安徽等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四、研究結論
1.傳說為漢初韓信之后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
2.歷史上,“韋”姓名人輩出。有精于魯詩,子孫傳到韋賢,五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的韋孟……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的姓氏有很多,我姓“余”今天我們來探究余氏的歷史和來源吧。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資料
2、問家長
3、其它方法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余姓,是中國百家姓中的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后。據20xx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余姓人口約為630萬,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0.42%
2、著名人物
余靖,北宋大臣,與歐陽修,王素,蔡襄并和“四諫”。
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于江蘇南京,祖籍在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他的成就有很多,在1959年獲得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20xx年,詩集《高樓時海》在《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鄉愁》就是余爺爺寫的。
四、調查結論
通過對這次的調查,我的結論是:
1、“余”姓是中國的`大姓之一,但是姓余的人數并不是很多。
2、“余”姓主要起源于姬姓,歷史上余氏的名人有很多。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張,我們一家也姓張,“張”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張”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查閱書籍和報刊。
詢問身邊的人。
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xx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三位。共有8480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7.07%。
2、翻開歷史長卷,張氏名人躍然紙上,有勇冠三軍的張飛;有在抗日戰爭中以身殉國的`國民黨軍將領張自忠;有在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的名將張云逸;有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還有傳世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
四、研究結論
張姓是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
歷史上,“張”姓名人輩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爍著光芒。
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姓,“王”姓排名第二,“張”姓排名第三。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0
一、提出問題
我的姓氏就是金。金是怎么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幾?現狀怎么樣?帶著這些問題我想去研究一下,”金”姓的歷史和現狀。
二、研究方法
1、在網上搜尋
2、請叫家長
3、查閱相關書籍
三、資料整理
1、金氏的來源
金姓的來源較多,最早的一種說法來源于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種說法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除上面兩種說法外,十六國前秦時,榆林古羌人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因開國國王叫錢镠,而镠與劉同音,故認為犯諱,該國的劉姓之人,便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當地甚至連石榴也改叫金櫻。今浙江地區的金姓人家,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即生前使用金姓,死后墓碑則作劉姓。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2、歷史名人
金氏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名人:唐代有金忠儀。宋代有金文剛,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金姓名人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金圣嘆。金圣嘆是明末清初人,腹有才華,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率性而為,行事荒誕怪癖,不為世俗所拘束,高傲中透著幽默和機智。在科舉考卷上嬉笑怒罵,取笑科舉的弊病,以至于屢次落榜。他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
金圣嘆喜歡喝酒,常借酒勁奮筆疾書,可謂下筆成章。他不但愛喝酒,而且有個怪癖,就是愛聞女人裹腳布的味道。他常脫下夫人的繡花鞋,將酒杯放在鞋內,一邊飲酒一邊撫摸夫人的小腳,聞鞋與酒混合的異味,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理解。
金圣嘆的舅父錢謙益,是一名貪生怕死、圓滑世故的`人,曾在明朝做到經略相公,后來投奔李自成做過書記官,清兵入關后,他又投降清朝,做了禮部侍郎。錢謙益做壽,金圣嘆礙于母親的面子只好去赴宴祝壽,席間,一個賓客拍馬屁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滿腹經綸,通古博今,小人久聞其名,今日正好置酒論文,何不現場作文,讓大家開開眼界?”在大家的簇擁下,金圣嘆盛情難卻,只好答應做一對聯。只見他揮毫寫下“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滿面失色,鴉雀無聲不敢說話,等著金圣嘆繼續寫,金圣嘆不慌不忙寫道:“三朝元老……”,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錢謙益也面露喜色,誰知金圣嘆接著寫完:“大奸臣!”然后拂袖而去。這副對聯合起來就是“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也有說“從明從賊又從清,三朝元老大奸臣”)。他不畏權勢,耿直狂放的形象表露無遺。
3、金氏現狀
1、金氏現狀
金姓是占中國大陸第六十四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蘇浙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今金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3%,總人口大約有380萬。
2、人口分布
先秦時金姓的活動僅有點資料,但在秦漢以后,金姓活動地區很快擴展到西北、東北、中原和江浙閩地區,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動中心。
四、研究結論
1、金氏的來源有很多,主要有三種來源。
2、歷史上金氏人才初輩。宋代有金文剛,明末清初有著名學家批評家金圣嘆,還有學者金榜,現在還有軍事家金一南。
3、我國最多的姓氏是王,第二多的是李,而金則排名第二十九。
五、研究感想
經過了這次的研究,我對金這個姓氏也明白得更多了。這次研究我覺得很有趣,因為能讓自己懂得更多知識,而且還能更加明白自己姓氏的來源。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1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書本上有一篇關于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調查王姓歷史的題目。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詢問長輩,了解王姓的來源和古今王姓名人。
2、通過網絡,了解王姓的人口數量。
3、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書籍、報刊、網絡
王姓的來源:
具體內容:傳說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媯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還有少數民族中的王姓及賜姓、冒姓王氏。它們的共同點在于多數是以爵為氏的。
古今王姓名人:
王羲之、王維、王昭君、王安石、王詡、王昌齡、王選、王亞南、王稼祥、王震……
王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9288.1萬人
四、結論
1、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以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陜西西安一帶,其后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于山東瑯琊王氏,以王審之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2、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瑯琊的王羲之的書法千古留名。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現代的名人有:科學家王選、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國上將軍銜王震……我們為王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據最新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9288.1萬人,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2
一、問題提出
姓氏,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的姓氏是“黃”
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對我的姓氏“黃”做了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了解黃姓的歷史。
2、上網搜索,了解黃姓名人的故事。
3、詢問親朋好友,了解“黃”姓的現狀。
三、資料整理
1、“黃”姓的來源
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后裔子孫,由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后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2、“黃”姓名人
1、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1],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
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西南)。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2、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國江夏人,原籍楚國屬國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國四公子”,曾任楚相。黃歇游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3、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
黃霸自幼攻讀法律之學,少有大志。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謚號定侯。黃霸善于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后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并稱為“龔黃”。
4、黃香(68年—122年),字文疆,今云夢縣人,以孝聞名,以才著稱,忠孝兩全,德才兼備,是東漢著名的孝子、賢臣、清官。
黃香從小孝敬父母,其“扇枕溫席”的孝行載入《三字經》,被列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他自幼聰慧過人,12歲時受到江夏太守劉護的賞識,被署為門下孝子,舉薦到朝廷。漢章帝賞識他的德才,授予其郎中之職,后晉升他為尚書令,官至魏郡太守。漢章帝當著諸王百官稱贊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黃香因此被譽為“天下無雙的國士”。
5、黃鳳麟(555年—626年),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選舉表”和《江夏歷代黃氏世恩》中記載:“隋煬帝乙丑科進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狀元),黃鳳麟,字魁熹號江夏逸叟,黃州江夏人。歷官宏文館編撰、直學士、比部員外郎、侍御史”,系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
4、“黃”姓人口數量及分布。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黃姓分布極為廣泛,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四、研究結論
在歷史的長河中,黃姓人才輩出,歷代都涌現出一些頗有建樹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黃石公;西漢丞相黃霸;東漢神童黃香;三國時有名將黃忠,黃蓋;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五代有畫家黃筌、黃居;有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南宋末有思想家黃震;宋元之際有音韻訓詁學家黃公紹;
元代有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和書法家、音樂家、畫家黃公望;明代,農民起義領袖黃蕭養,女文學家黃娥;明清之際有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圍棋國手黃龍士,篆刻家、書畫家黃易,詩人黃景仁;
近現代有作家黃人,革命家黃興等等。黃姓為我國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占比例較高。
黃姓在百家姓中排位第八,據統計,黃氏人口2876萬,約占全國的2.2%。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3
一、問題的提出
姓有很多,比如:林、陳、李……可是我們并不了解我們姓的來源,我要對我的姓展開一次大調查。
二、調查方法
上網查找關于胡姓的資料。
向爸爸了解我們家有多少人姓胡。
查看書籍、報刊等。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信息渠道
2、涉及的方面
3、具體內容網上:
胡姓的來源
胡人呢,所居住的地方,都是以胡為地名,我們在地圖上可以查到,葫蘆河、胡亭……由于上古的時候把一些諸侯,封在以胡地命名的地區,就叫胡子國,在古時候有兩個胡子國,一個是后夔的后代,叫歸伯,在商代的時候封他為胡子國,因此,他的后代呢,被楚國滅了以后,就以國名為姓,就叫胡氏,還有一支是,周武王滅殷的.時候,他封他的同姓,姬胡為胡子國,這個胡子國后來也被楚國所消滅了,因此,他的子孫呢也改姓為胡。
爸爸的講述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
胡璦、胡詢余、胡剛中、胡敏、胡大昌胡奕防胡久山胡佐湘胡建明胡林翼……
四、結論
1、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他害怕六國貴族復辟,于是,就把十萬六國貴族,遷往到關中,但是,燕國有一個叫盧生,他還是認定秦國的一定是胡,所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聽了以后呢,就讓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東胡,把胡人趕出了河南之地,還修了萬里長城,這都是跟胡人有關的歷史。最后,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兒子秦二世叫胡駭也是跟胡有關,胡駭暴政天下,引起了陳勝、吳廣的揭竿起義,最后呢,終于滅亡了秦王朝,所以秦朝最終還是亡于胡手。
2、遠古時期,胡人是以游牧為業的民族,特別善于騎射,為了行動方便,胡人制作的衣服,非常適用于作戰,黃帝時,胡人制衣就已出名,據說戰國時期,人們爭相效仿,因此,也就有了趙武靈王要改胡服騎射,可見胡人具有非凡的智慧。
3、胡人漢化以后,大多以族名為姓,許多少數民族在后來都改為胡氏了,除了漢族胡姓,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中也有胡姓,今天,胡姓在全國的人口有1000余萬人,是住居中國第20位的大姓。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郭,我也有好幾個同學姓郭。郭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郭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郭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郭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源于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陜西寶雞,稱西虢(guo)國(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于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于晉。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后,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后裔虢序北遷山西平陸,史稱北虢,后滅于晉。西虢、東虢、南虢等三國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華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歷史名人。
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杰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后,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后,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郭沫若:
(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2]、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4]、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三、郭姓的現狀。
先秦時期,郭姓主要活動于河南、陜西、山西、山東、河北地區。秦漢時,郭姓已向南北擴散,北抵內蒙古、西至甘肅、東觸江蘇、西南入四川。三國兩晉時,郭姓已經分布于長江南北的廣大地區。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最近學了一個單元,里面有一篇關于姓氏的研究報告,我就想以自己的形式寫一篇研究報告,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姓氏—羅姓的歷史。
二、調查方法
1、查閱各類關于姓氏的書籍,上網瀏覽,了解更多關于羅姓的知識姓羅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羅姓人口的分布情況。
3、翻閱多種工具書,學習羅字的.多種字體。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信息渠道:書籍涉及方面:羅姓來源具體內容:羅姓源于祝融,祝融的后代建立了羅國,國民便以羅為姓
2、信息渠道:百家姓涉及方面:羅姓名人具體內容:羅企生,羅士信,羅洪先…
3、信息渠道:上網涉及方面:羅姓人口數量具體內容:據統計,目前羅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500萬
四、結論
1、羅姓源于祝融,祝融的后代居住在河南羅山一帶,在建立周朝時,立了功,被封在宜城,建立羅國,子孫便以“羅”為姓,后來又有其他民族改姓后加入。
2、羅姓有很多歷史名人,例如,東晉政治家羅企生,唐代軍事家羅士信,唐代詩人羅,宋代畫家羅存,宋代理學家羅從彥,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太平天國名將羅亞旺……
3、羅姓在20xx年新修的百家姓中排在第18名,羅姓人口已經達到1500萬人,占全國姓氏的1%
【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7-21
關于趙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6-27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2-11
關于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0-17
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2-06
關于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研究報告12-21
關于龔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03-30
【精華】關于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研究報告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