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1
一位教育研究者曾經說過:“博客”將成為推動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加速器。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否正確,但在我身上還是非常恰當。從建立博客到現在將近四年,利用博客進行學習,進行互動,進行研究,博客伴我一路成長。今天,跟老師們一起分享一自己建博客的一些感想和收獲!
一、博客與我
最初我對博客也是一無所知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曾經想建立一個個人網站,在網上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但是建立網站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弄網站。所以只能把這樣的一個想法擱置下來。直到20xx年2月,天河部落誕生,她為我們提供一個免費的空間,于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在20xx年3月24日,我在天河部落創建了自己的博客,取名“流靜水深”。不過,熟悉博客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沒有誰能幫助我,里面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一開始覺得很難,熱情也就漸漸消失……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只是發了幾篇文章,很久才上去一次,但是,我卻發現不斷地有人來看,還看到了一些老師甚至是教研員的回復,教研員還轉載了我的文章,后來我加進了“小學數學跨校集體備課”群組,我的文章也被該組推薦,這對我來說都是鼓勵和肯定,成為我寫文章的動力之一。就這樣,四年間斷斷續續地寫著自己的博客,堅持到現在,積少成多,博客從原來的孤伶伶幾篇文章到現在發表了600多篇文章,瀏覽量也達到了20多萬。回頭來看,發現博客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
二、在博客中成長
1、資源收集、建設、歸類――實現共享,提高技能
剛開始寫博客的時候,沒有規劃得很細,有文章就發,結果時間一長了發現博客上的文章七零八亂地都放在一齊,后來,我知道了要分類收集,建立不同的欄目,把文章放進相應的欄目里,自己管理和使用起來也更方便,在博客上,我設置了“我的論文、教學案例、少先隊風采、學生作品、班級放大鏡”等14個欄目,很多欄目還建立了子欄目,像欄目二年級數學資源,又分為教學設計、課件、練習、反思、游戲等欄目。每個欄目都要有一個相應的圖標,為了使每個欄目更有個性,更吸引人,我把圖標改為自己的一些圖片。所以,平時上網的時候,一看到有趣的漂亮的圖片我就把它保存起來,圖片收藏多了,又發現需要分類。于是將收集的圖片分門別類放在幾個不同的文件夾里,包括:卡通圖、人物圖、風景圖、背景圖、哲理圖等等。現在建立新的欄目或者制作課件時就可以方便選用理想的的圖片。就這樣,在經營博客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積累,學會處理圖片,提高了信息技術的運用水平,而且常見的問題也可以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得到解決和提高。利用天和部落這個平臺,我還參加了三年級數學資源建設的課題研究。記得當時我負責收集課件這部分,但當時教材是北師大,網上很難找到北師大版的課件,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制作,水平不是很高,但總算是結合自己實踐體會和學生的喜好、特點制作的;結果放在博客上,發現點擊率超高。事后我才發現,原來很多老師都在為沒有課件上課而煩惱,同行制作課件對于大家來說是一個相互啟發、相互提高的橋梁。后來,參加區的教研,一些老師居然問起我:“何老師,第三單元的課件為什么沒有看到呀,等著你放上去。”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博客上的資源這么多同行老師在共享,為他們提供便捷。也許同行間的交流已經演變成對我一個推動力,我總是盡量提前把上課的課件還有練習卷放上去。到去年教二年級、今年教一年級也這樣做,看到老師們一些留言,雖然就一句簡單的“謝謝”,我卻感到很快樂。也因為這樣,自己制作課件的水平提高了,設計習題的能力很提高了。
2、閱讀博客,交流互動――開拓思維,改進教學
其實,天河部落是我們老師知識能源的寶庫,除了發表文章,上傳教學資源外,我還經常閱讀其他老師的文章,閱讀老師的博客不僅僅能學到寶貴的教學經驗,學到教育學生的好方法,還使自己看到了發生在別人課堂上的事件及他們的思考,進而以審視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去思考其中的問題與困惑,改進自己的教學。
同時也使我感到了差距,激起了再學習的動力,也因為要建設好自己的博客,瀏覽了很多的網站,閱讀許多優秀的文章,了解了大量的信息,正是大量的瀏覽就像吸水海綿一樣,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頭腦,觀念不斷得以更新。我還加入“小學數學錯題收集與分析”“ 小學數學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跨校集體備課”“ 小學數學教與學研究”等博客群組,在群組中我們就一個教學案例、一份集備稿、就一份題組設計展開研討,在討論中,我學習到其他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了解了學困生的認知思路,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3、家校直通車――架起溝通的橋梁,贏得支持
在博客上我還建立了“家校直通車”欄目,把孩子的學習情況、測驗情況放上去,以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為取得測驗100分的.孩子拍照,把照片放上去,讓家長和孩子一齊分享成功的快樂;把一些奧數題目、數學游戲放上去,希望孩子們豐富數學學習的園地。如果說經營自己的個人博客是出于一種興趣的話;那么,管理我的班級博客卻更多是出于一份責任感,對學生的負責,對家長的負責。也是作為又一條與學生、家長交流的途徑,讓家長了解了教師的人格,教師的奉獻,雖然增加了工作量,有時令自己很忙碌,當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尊重和首肯,我還是感到很滿足。
三、在博客中收獲快樂
博客是一個人心靈的驛站,建設博客是一件無償的勞動,要經營得好靠得是一份精神的支撐。讓我感觸最深是:上個月,跟劉校長一起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天河部落推廣研討會,通過參加這次研討會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原來在我們天河還有很多校長和老師也在默默地耕耘著自己的博客,通過大家的交流,我們都有著一份共鳴,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博客并不為了得到什么回報,而是在與別人的共享中得到快樂,看到自己親手建設的博客就像自己蓋的房子那樣越來越充實而感到快樂,看到老師們、學生們留下的腳印而感到快樂。我想正是為著這一份無形的快樂,我一直堅持建設著我的博客。這個學期,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教兩個班數學,抓少先隊工作,鼓號花樣操比賽,周一到周五都忙得不可開交,晚上回家已經精力交淬。但無論平時多忙,我都要抽出一些時間看一看自己的博客,把近期的文章發上去,看看留言,留下一點回復。鼓號訓練結束后留在隊部室休息,我就上自己的博客,星期六在家
也騰出時間經營一下自己的博客。博客就像是我的一筆財富,但又不能用物質和金錢衡量。
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博客一路陪伴我走過了四個春夏秋冬,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博客給了我工作的動力、思想的源泉……讓我用審視的眼光看待工作;有條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養成反思、積累的習慣,它就像我的一個朋友,為我承載著我的喜、怒、哀、樂,記錄著我的探索、疑惑、所思和所得。從最初的只是輕輕走過,到如今的細心耕作;從最初的不敢輕易吐露心聲,到如今的“我手寫我心”,我在成長著,與博客一起成長著。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利用教育博客進行釋疑、交流,讓我們在反思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讓我們的課堂生成為生命的課堂。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2
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由于教育和專業環境的不斷變化,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和個性多樣化的學生,以“學會教學”為特征的教師自我專業發展已成為必然。
學校青藍工程的實施,為我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的自身專業能力得到發展,并通過導師指導、自我反思、自主實踐等形式,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實現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1、從一名“老師”做起
“身正為師,學高為范”這八個字的師大校訓,使我在四年前就明白做一名老師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畢業之后我自認為我已經具備一名合格老師的各方面的素質,然而走上講臺之后我才發現,做一名老師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必須很快完成從大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換,我要從一名老師做起,記得在上第一節課是我備的課只講了十五分鐘就結束了,學生無事可干,在之后的課堂上我盡力使“內容充實”,每節課都足足上了有四十分鐘,我累學生也很累,我迷茫了:這個課到底要怎么上?就在這時,學校啟動了第二輪“青藍工程”,“青藍工程”為我們青年教師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平臺,但由于青藍工程的要求很多:要頻繁聽課,要進行素質能力測試,要評定級別,起初我是懷著抵觸的
情緒參加了“青藍工程”。記得在參加簽訂青藍工程師徒結隊協議會議后回來的路上,王老師對我說:“小趙啊我做事比較直接,既然學校安排我指導你的教學工作,我們就嚴格按照青藍工程實施要求踏踏實實去做,按時按計劃聽評課”。一年了導師事必躬親,言出必行!在聽第一節課的時候導師提出:“你的課容量太大,知識層次不明晰,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不自然,另外講課要脫稿”,在之后的備課中我按照導師的要求先向導師說課再寫教案,爭取每節課都做到精講,一堂課里知識點的銜接水到渠成。記得導師在聽完“摩擦力”這節課在去餐廳吃飯的路上就對我說:“小趙,這節課你講的很失敗,你沒有給學生交代清楚摩擦力的相對性,導致學生不會判斷摩擦力的方向”,當時我聽著這番話心里確實不好受,但我仍然按照導師的指導在后面的課中給學生完善了這一漏洞,之后但凡考到摩擦力我的學生基本沒出錯的!終于我不再迷茫,學生也反映出聽物理課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我這才感覺到上物理課不那么累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例證!在這一年里導師總共聽了我二十二節課,每節課都有指導意見和評論,說實話我覺得我的導師太認真,但就是這種認真的.態度把我磨練的像一名老師了。
2、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專業能力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學校為了提高老師在新課標下的教學水平,一方面在理論上要求老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另一方面通過外出
學習考察提高老師的實際操作水平。作為學校確定的課改實驗教師,三月份我參加了到慶陽四中的學習考察活動,在哪里我才第一次看到新課標下學生怎樣學,老師怎樣教,他們在課程實施上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五月份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競賽,雖然沒有獲獎,但在導師的指導下,我有勇氣嘗試著將新課標教學理念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作為青年教師要努力探索適合于自己教學模式,成為自己專業發展的主人。記得在一次教研組會上組長楊老師特意提到:“以前說作為一名老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要求老師要變成一個泉眼,要有源源不斷的水流,要有活水給學生。”
學習與交流是更新、補充知識、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學校安排的備課組活動、為我們的專業發展提了供機會。在高一物理備課組內,我們堅持同伴互助,保持開放的態度,相互合作、交流,隨時更新專業教育技能。并在相互學習中逐步修正自己教育和教學觀,促進自身的整體專業發展。這一年里備課組內的老師對我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王老師經常對我無法突破的知識點進行指導,徐老師的教學態度,孫老師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都使我受益匪淺。
信息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的物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面對龐大的教學資源和新課程新教材所涵蓋的教學內容,做一個學習型的新型教師,同時在教學中豐富和充實教材內容,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上學期在教研組的安排下,我利用多媒體給高一級的兩個班做了名為“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的報告,收效很好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做反思的實踐者
物理教師要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首先要打破常規或習慣做法,學會在實踐中反思。在 “做什么”和“為什么做”中獲得對自己教學過程的更好理解,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教研組內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評價自己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學經驗,盡量在上完每一節課都寫教學反思。在青藍工程的實施中,導師在聽完每一節課都會做出自己的評價,之后我會結合導師的評價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不斷修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缺點,逐步走向專業成熟。
總之,先進的理念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落實和發展,我們高中物理教師要更新觀念,要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要勇于做物理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作為一名老師我才剛剛啟程。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3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一句千百年來的古語,向世人證明了讀書的重要性。是啊,讀書對于世人已然重要,那么對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湖中黨支部書記沈培健老師說“教書人,首先是一名讀書人。”因為鑒于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深厚的閱讀積累,是我們的職業常態和基本素養。
在市教師繼續教育中心開展的以“主動發展”為主題的讀書論壇上,當認真聽完七位老師激情洋溢的演講后,我感受頗深。他們的文章早已不單單是一篇讀書筆記,一篇讀后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是帶著教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心來讀懂和體會這些教育教學“名著”的。
七位老師來自各個學校,所教專業也不盡相同,品味“名著”的角度也具多樣化,但他們的主動性,奮斗性,還有付出的努力都是一致的.。
莊麗勤老師講到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更被稱為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去雕飾。當我們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陀螺似的備課上課中迷茫之時,急需攫取智者、哲人、教育家們的思想,來豐富我們的才情、詩情、性情,才能積極做到反躬自省。
吳萍老師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介紹一個工作中的小故事,來跟全體老師分享了做好老師需要的境界。沈紅梅老師說“教育需要情感,同時需要思考。”
吳昌暉老師聽孔老夫子的教誨,羅列出了三點:“不遷怒,忿思難”,“盡人事,聽天命”,“存忠恕,踐中庸”。忻森老師對與教育的理解,他認為教育應該是情境性、生活性以及自我反思性。還有童蕾老師的兩點困惑和反思,宋鋒林老師的且悟且行。
這些老師們的精辟性論斷,絕不是他們的信口開河,而是從文本里提煉的經典。
那我們呢?作為剛踏上教育戰線的新教師,更是需要大量地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只有如饑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識、新觀念,使自己成為學識淵博,教學本領過硬,學生認可、歡迎和喜歡的教師,才能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
厚積才能薄發,每天讀一點,收獲定無窮。
【教師發展論壇之我的體會】相關文章:
HR職業發展之個人所見07-10
職業生涯發展之淺見07-13
論壇培訓心得體會01-25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01-17
校長論壇心得體會08-03
教師發展心得體會02-11
小學數學教師論壇課件06-23
教師專業發展心得體會06-28
教師專業發展心得體會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