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風輕輕地不停飛過。雖然是快到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還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點起來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較隨意,但絕不能少。可以放各種蔬菜,各種菇類,各種肉……切成丁,讓菜羹變得更加很濃稠香美,嘗起來咸咸的,熱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這樣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樓下慢慢攪著菜羹,發出的香氣把我和妹妹從睡夢中喚醒。我猛地跳起來,胡亂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沖下樓后就聽到菜羹在鍋中“啵啵啵”的沸騰。香氣不斷從鍋里涌出,直撲我的臉龐,我興沖沖地問外婆:“菜羹好了沒?”外婆慢悠悠地說:“還沒好。”等一會兒才好。
隨后妹妹也跑了下來,揉了揉睡朦朧的眼睛,奔到鍋前說:“菜羹真香!”外婆又說:“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開鍋蓋,熱氣向上一沖,妹妹瞇住眼睛,看到鍋中的豆子都被煮爛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軟,青菜已不知了去處。水很少,很濃稠,香氣迷人。
妹妹看好后說“那讓它多熬一會兒吧”便拉著我的.手出去玩了。過了幾分鐘又跑回外婆旁邊問:“好了嗎?”“沒有。”于是又出去玩了。過了兩三分鐘又回來問。外婆依舊說沒好。妹妹來來回回好幾次,外婆總是說沒好。等到爸爸媽媽睡眼朦朧地走下來,外婆才喊開飯了。菜羹熬得更加濃稠,是比飯店里的還要好。桌上總有剩下的幾顆湯圓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滿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癱坐在椅子上。
這菜羹據說是以前戚繼光抵御倭寇時,沒有了軍糧,百姓們把自己家的糧食拿出來,燉成一鍋給戚繼光和戰士們吃。于是這菜羹就流傳了下來。
再出門,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換上了金黃色的錦衣。這幾碗菜羹提前溫暖了春天。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這個元宵節,我是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們一起的。
星期五的下午是學校的鬧元宵活動,我們班到齊后一起排隊到二號樓底下猜燈謎,到了樓下,我仿佛到了大型的游樂場,這里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一排排紅色的大燈籠映入眼簾,還有一張張五顏六色的燈謎紙,多美麗呀!哪邊還有領獎區,兩個積分可以換一個小型玩具,我左看看右看看,找到了一個燈謎:五個兄弟排一排,有高有低(打一部位)。這多簡單吶,我想:這不就是手指嗎?我一下就猜到了。旁邊還有一個摸牛角的游戲,我想過去試一下,可沒想到玩的`人太多了,只好換一個游戲。我又玩了夾乒乓球,我和一個女同學玩,老師說開始我們就拼命的夾乒乓球,第一次夾的時候,我覺得好滑呀,根本夾不起來,旁邊的女同學已經夾起了兩個,我越來越著急。終于我也夾起來了一個,慢慢的,我越來越熟悉了,比賽結束時,我居然贏了。夾完乒乓球,我又到食堂那邊包湯圓,還有許多同學一起包湯圓,她們包的又大又圓,白胖胖的。可愛極了。
這個元宵節真是太有趣了,我玩了很多游戲,還用積分換了幾個禮物。收獲滿滿。真是太開心啦!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貴州,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我們都會有舉辦活動的風俗,比如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其中,我最喜歡的風俗就是觀賞那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花燈了!
我特別奇怪,為什么在元宵節這一天晚上要鬧花燈呢?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傳說: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鳥降落到了人間卻被人們誤殺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在正月十五火燒人間,人們想出了一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在自家的門前掛起紅燈,從而騙過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從此,元宵節鬧花燈便成為了一個風俗,并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我有幸地來到了賞花燈的現場,感受了一番家鄉的元宵節。還沒到花燈現場,車輛就已經把會場圍得水泄不通,就連交警也沒辦法。在賞完車燈之后,我終于擠進了賞花燈的長龍中,這條人的`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似乎直入天邊。不過我的注意力還是被這吊在頭頂上的花燈所吸引了。這里的花燈真可謂琳瑯滿目,有綠油油的青菜燈,象征著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亦有紅彤彤的胡蘿卜燈,象征著在新的一年中,紅紅火火,干勁十足;還有黃澄澄的玉米燈,象征著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財源廣進!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金牛燈,只見它的一對金牛角蜷曲地向外延伸,象征著今年我們要“扭轉乾坤”;它的眼睛直視前方,就像我們在課堂上盯著黑板的那雙眼睛,生怕錯過老師講的任何一個細節;牛的嘴巴微張著,好似在吸收本節課的重難點;它的肚子也圓鼓鼓的,里面一定裝滿了知識,可以隨時“提取”出來用;它的全身呈奔跑的樣子,寓意著我們在新的一年中要向著自己的目標而奮斗!
我愛賞花燈,真希望鬧花燈這個風俗能夠永久地流傳下去!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4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最期盼的節日。
天還沒有黑,我就嚷嚷著要吃湯圓,爸爸只好依從,先給我煮幾個解解饞。只見爸爸撕開包裝。一個個湯圓爭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進熱氣騰騰的鍋里,我透過鍋蓋觀看著鍋中的一切,一個個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在鍋里自由自在地游著。沸騰的水宛如波濤般拍打著湯圓,突然“噗……”的一聲,鍋內嘆氣了,把我嚇退了好幾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著,終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著鍋中的`湯圓好像比剛才大了幾倍,顏色也沒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個湯圓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線破“肚”而出,一瞬間原本干凈的水頓時變成了染缸里的“臟水”。我趕忙把爸爸叫來,爸爸急急忙忙的跑來關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湯圓盛出來,端到餐桌上,讓我享用。
我挖了一個湯圓,放到嘴邊咬了一口,突然一種甜膩膩、軟軟糯糯的感覺在口中彌散開來,啊,那個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于是,我一口氣把整碗湯圓全吃了。
我屁顛屁顛的跑到廚房,央求爸爸再煮幾個給我吃,可是爸爸這次毫不領情,說:“到夜里才準吃。”“可是,我……我餓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樣子。其實我說的餓了,也不可靠,不過是因為剛剛嘗過,覺得還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嘗一次。可是爸爸卻推辭說:“即使餓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經過我一陣耐心的等待,湯圓總算來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著,吃完了,我倚靠著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湯圓,我又陪爸爸媽媽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熱鬧,好不紅火,好不開心……但也好滿足。吃元宵,“鬧”元宵,“鬧”出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5
其它地方都是正月十五是元宵節,而我們寧海是以正月十四為元宵節,俗稱“十四夜”。這一天我們也有很多吃的習俗:比如做湯包,糯米團,麥餃筒,三粉餾……其中有一個習俗,就是彈址界。
白天家家戶戶會去折樟樹枝,這是彈址界需要的一種特殊材料。首先,我們要去把高高的樟樹上的樹枝折下來,可是我的身高有限,連碰都碰不到。于是我靈機一動,就拿起了外公家的鋤頭,往樹上的樹枝一勾,一大把樹枝就被我惡狠狠地搞了下來,按這樣子,弄下好幾大串,足夠我們用了。
大家肯定在想“彈址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實這個習俗里隱藏著一個民間故事,晚上燒新鮮樟枝葉發出僻啪作響,叫“彈址界”以除晦氣,圖吉利。外婆告訴我,因為樟樹的葉子有油性,易于燃燒,還會發出啪啪啪的響聲。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把早已準備好的干柴火和稻草鋪在樟樹枝葉的底下,當做引火燃料。用打火槍把稻草引燃,火越燒越旺,一團團黑煙往上冒,似乎魔鬼正在跳舞。這時只聽見外婆嘴巴不停的在念:“十四夜,彈址界,銀子嘩嘩響,樟樹葉,銀子疊打疊,金銀財寶彈進界,腌漬晦氣彈出外……”慢慢的,火逐漸將樹枝一點一點給吞噬掉了,場面也有點壯觀。
我們小孩子雖然還不太懂什么意思,但還是非常喜歡看的。寧海的十四夜很博大精深,我還要繼續了解更多的我們當地的習俗。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6
咱這邊過元宵節,風俗可不少哩!耍龍燈,看花燈,猜燈謎,吃湯圓兒……要論哪樣最吸引人,莫不過元宵賞花燈呦!
今年元宵節,聽說某集市上還有花燈和其他小玩意兒供人觀賞,我和伙伴約在傍晚時分,一同前去賞花燈,游玩。左等右等,傍晚終于騎著蝸牛來啦,我和伙伴興沖沖直奔集市而去。
還沒進去,聽到一陣陣的喧鬧,還有喜慶的音樂,處處懸燈結彩,入目皆是美妙絕倫,我們像兩條小泥鰍似的,在人群里鉆來鉆去,終于鉆進了集市。啊!這里更為熱鬧,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過節的氛圍“蹭”的一下就上來了。
漫步在集市中,猶如穿梭在花燈間,那些花燈真是絕美,個個獨具匠心,“撞衫”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這么多的.花燈聚在一起,五光十色,靚彩炫麗,紅的,紫的,藍的,黃的……足使人眼花繚亂,猶如誤入仙境般的奇妙,讓人舍不得移開眼。
我從貨架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只花燈,捧在手上細細端詳,瞧,這做工真精細!看,這針路多整齊!薄薄的網紗如蟬翼,半透明的紫色使中間的火光若隱若現,頗有一種委婉的神秘之感,這是一只精美的蓮花燈,手指輕輕劃過花燈的輪廓,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手下細絨的布料,又軟又膩,湊近細嗅,不僅沒有火芯的銹味,反而有一股很清新的蓮花香,很好聞。
當然,花燈也不只這么點樣式,可多了!各個新穎別致。玲瓏剔透的宮燈;有栩栩如生的動物燈;富有現代文化氣息的廣告燈;有婆娑舞姿仙女燈……真乃美不勝收!
從六點到十一點,人不僅沒有稀少,反而越來越多,每個人上都洋溢著幸福。
琳瑯滿目的花燈每一個都是那么好看,這溫馨的感覺,我要在夢中好好回味一下。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聽著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我的家,我的家鄉在東北。
說起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春節來說吧!
東北的春節是有很大的'講究的,扭秧歌,二人轉,包餃子……而其中最有趣而隆重的就是包餃子。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在各種各樣的年夜菜中,餃子,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主菜”。到了三十兒晚上凌晨,就要開始蒸餃子了。餃子象征著對新的一年的寄托。此外,餃子還有一個傳說:女媧用土造成人時,由于天氣寒冷,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為了能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們的嘴里咬著,這樣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用面捏成耳朵的形狀。包上餡(線),用嘴咬著吃。除此之外,在眾多的餃子里,人們通常會在其中幾個餃子里分別放上一枚硬幣。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時機,家家戶戶燈火通宵。整日整夜噼里啪啦的響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煙花、小串鞭炮、滿天星……日夜不絕。
這就是我們東北的春節。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8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非凡的春節,粽葉飄香的端午節,登高祈福的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元宵節,每人都會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面團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紅、有黑、有白各式各樣。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各個都是那么的圓,那么的白,仿佛是一個個雪白的絨球,咬上一口燙燙的巧克力餡兒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里充滿濃濃的巧克力味,舌尖上留著那種甜蜜蜜的味道。
元宵節不僅有好吃的元宵,還有美麗的夜市。夜市好熱鬧啊!五彩繽紛的服裝貨攤,各式各樣傳統的小吃攤在人行道的一側由東向西排成了長龍,來往的顧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再往前走,展出的燈河可多了,名目繁多,不勝枚舉。有蓮花燈、走馬燈、塔燈、牛燈,有的是一律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你看那塔燈由香水制成,五屋飛檐式的建筑,外面掛小彩燈,五顏六色,美不勝收。一陣微風吹發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突然天空中發出“砰”的一聲,我們抬頭一看,原來精彩的煙花表演開始了!煙花騰空而起放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白的、紅的、黃的像朵朵怒放的菊花,真是好看極了!五彩繽紛的“連還珠”在空中開放了,傳出一陣陣悅耳的聲音,好像百馬在為歡慶的節日唱贊歌。煙花接連不斷,有的像垂柳,有的像噴泉,有的像天女散花。很快煙花表演就結束了,我們漸漸擠出了人群。
皎潔的月光,絢麗的花燈,我不由想起了崔液的《上元夜》中的詩句“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總是過得很快,夜市中的人們漸漸的都散了,我們也隨著人群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節會辦的更加豐富多彩!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9
等于等到了今年的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一到元宵節,街道人來人往、人山人海,校園傳出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老師、同學們臉上都充滿了開心、愉樂的'心情。
我們學校舉行了歡樂鬧元宵的活動。活動適合猜謎語、做燈籠、包湯圓、玩游戲。玩游戲和猜謎語可以得到印章,二個印章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品。
終于等到了下午,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跑到了猜謎語的地方,發現猜謎語的地方掛了許多的燈籠,而且這些燈籠都是我們同學做的,每個燈籠都很漂亮,五顏六色,看得我眼花繚亂。燈籠旁邊掛著一個謎題,有些謎題特別難,你得絞盡腦汁的想,才能答對這些謎題。
我們班有的同學還去玩了好玩的游戲,游戲有畫龍點睛、夾乒乓球、投乒乓球到垃圾桶等等。排隊的同學一大堆,數也數不清。
最后,我猜謎語答對了十一道題,獲得了十一個印章,換了四個小獎品,其中有一個是棒棒糖,嘗了嘗,發現又甜又美味,看來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是最好的!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覺就要放學了,放學前,我們班還下去拍了幾張漂亮的照片。
一個開心、有趣的元宵節就過去了,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0
今夜的月并未滿含孤獨地藏在高空中那層層云間,她皎潔如玉,照得我們心中歡喜……
正當感嘆“夕陽真美”時,再拾眸已華燈初上。小樹林旁的路上,人與人擦肩而過,個個都懷有心事……我從常去的小賣部走過,走在回家的路上……
兩年了,因種種原由,我沒有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過這本該團圓的元宵節,心中處處是歉意……到家時激動的苦與酸涌上心頭,未說出第一句話,爺爺就把我拉進屋內。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頭,木桌中是奶奶親自做的元宵,見我回來了,一下子回過神為我找坐處。
元宵節開始了……
嘴里品著不同口味的元宵,爺爺奶奶在一旁嘮嗑,型號絕版的電視,一個節目接著一個節目地按順序播放,窗外的月依舊亮,但我卻紅了眼眶,可能是因為這一切都承載了太多元宵節的舊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紅毛線扎著雙馬尾,坐在與自己同樣高度的鐵凳上小口小口吃著元宵。當時問著最幼稚的問題,看著最單純簡單的世界。爺爺奶奶就在一旁,他們會一同帶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燈,在小樹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個天真無邪的打燈小孩,滿天都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明月也毫無閑暇之時,他會為這團圓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個人的.時光檔案中。樸素也讓人覺得很美好。
離開的時間快到了,我再次與爺爺、奶奶打起花燈,晚間的風吹起奶奶齊肩的白發,月光散在我們走過的路上,仿佛回到過去實則一直在面對新的開始。我們仨一直會是我們仨,在這樣一個有風韻的節日感受風俗。
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舊事含著月光共同歡喜。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1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宮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為這里要舉行白城市第三屆煙火晚會。
六點三十會,十多米長的鞭炮點燃了,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煙火晚會開始了,只聽一聲巨響,腳下的大地在顫抖,一顆火球直沖夜空,隨即在人們頭頂上炸開了,夜空中出現了一派雄偉壯觀的場面,無數個綠色的小球形成了一個“大傘”,而每個小球又炸出了黃色的“珍珠”,
像一棵綠樹開著黃花,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好一個“春色滿園”,真美極了!我不由發出一聲贊嘆。再看那邊,一顆顆五彩繽紛的“彩珠”,拖著長長的尾巴,帶著叫聲在空中鉆來鉆去。有的轉著圈,像一條條蝌蚪在找媽媽;有的頭朝下,像一只只小鳥在覓食,十分有趣。
與此同時,又一簇禮花直入云宵炸開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顏六色,像一只美麗的鳳凰拖著長長的尾巴,與地面呼應,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百鳥朝鳳”。它把晚會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黃的“葡萄”從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這時,皎潔的圓月也鉆出云層,欣賞這人間奇景,時而又迅速躲藏起來,大概是害怕人們笑話它此時暗淡無光吧。
不知不覺地,快一小時了,我回頭問爸爸:“為什么用這么多錢來買禮花呢?”爸爸說:“現在人民富裕了,家鄉繁榮了,這是在祝賀昨天的成績,也是祝愿家鄉的明天像禮花一樣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鄉啊!祝您前程似錦,盛世如花!”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2
中國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里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凈,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著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干凈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復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干芝麻炒熟后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嘗個鮮兒吧!拌著拌著,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著,等著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著還怎么干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著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著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著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布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著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著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著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著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3
元宵節在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古代被稱為上元節,燈節,是春節以后第一個重要的日子。
在我們家鄉,元宵節最重要的習俗是吃湯圓,因為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一家人在一起。
湯圓的做法,容易學,卻很難做的漂亮。首先洗凈雙手,然后將糯米粉和水按比例攪拌均勻,攪拌時,按實際情況加水或糯米粉,不一會兒,面團就和好了。接著從面團上扯下一些,在手中搓成球。然后便是包餡了。先將面球壓平,中間壓一個凹槽,再把餡放進去。餡料也有各種各樣,像芝麻、豆沙、蔬菜、水果,甚至還可以放巧克力,按照個人口味來放。放完餡再把口捏緊實,也可以加一點點水讓它粘得更緊,搓圓,一個小巧玲瓏的湯圓就完成了。多做幾個,下水蒸煮,等看到湯圓浮了上來,隨著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那晶瑩剔透的湯圓映入眼簾,我情不自禁咬上一口,甜甜的芝麻流淌嘴中,滿嘴的'芝麻香,甜蜜誘人,令人流連忘返。
吃完湯圓,便是熱鬧的賞花燈,猜燈謎。“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在古代唐朝每次上元節都要擺一個大大的“燈輪”共同鬧花燈。現在,我們走出屋門,那街邊,是掛滿各種花燈,像那華麗的宮燈,透明清亮的玻璃方燈,華燈流溢的白明角琉璃燈……滿街燈光,明亮且溫柔,很是吉祥。
元宵節還有一個習俗:猜燈謎。從宋朝開始流行把謎語貼在燈籠上,供游人競猜的游戲一直延續至今。人們喜歡把燈謎掛在高處,這燈謎包含著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
闔家團圓慶佳節,千家萬戶吃元宵,這中國的傳統文化,就讓我們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4
“正月十五鬧花燈”。
一大早,我就聞到了元宵的味道,下了床,來到廚房,奶奶正在一鍋一鍋的煮著香甜軟糯的湯圓。
“你知道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嗎?”我搖了搖頭。“正月十五的月亮很圓,像一個湯圓,加上這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寓意團圓,因此得來元宵節。”
吃完了元宵,我出門一看,大街小巷的'花燈都擺了起來,井然有序,似乎只待一聲令下,馬上燈火通明。早市上,雖是到了元宵節,卻依然賣著五光十色的花燈,這倒是為了多掙錢,還是讓人們增加些節日的氣氛也說不清楚。
轉眼間,太陽落下山去,重頭戲也拉開帷幕。隨著路燈的亮起,街上便是猩紅一片。雖是不比北京城的繁華熱鬧,但在我心中,已是熱鬧非凡。稚嫩的小朋友們看花燈,猜燈謎,悠閑地大人們在小廣場上欣賞文娛晚會,一切的一切,祥和又美好。
除了在戶外,家中也是別有一番風趣。陽臺上,那一盞盞大大的紅燈籠,那燈光“紅光滿堂”。往外一瞧,家家戶戶都散發著五彩繽紛的光。
熱鬧了一夜,一次令人回味的元宵節又過去了。
第二天醒來時,這寒假也就結束了,早早收拾好書包,返回了久違的校園。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5
“哎,小柏,你帶燈籠了嗎?”“帶啦!”“好像出謎語有獎勵哦!”“你出謎語了嗎?”“……”為什么這么熱鬧呢?原來,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早上同學們帶著各式各樣的燈籠來到了教室,有方形的、圓形的、骰子形的、圓柱體的等等,好看極啦!好不容易等到了下午,猜燈謎活動正式開始!
來到了樓下,我看到了許多用材紙打印出來的謎語,一些用來裝飾的燈籠和琳瑯滿目的禮品,看到這些后我迫不及待地去找一些簡單的謎語兌換印章。我猜了幾個之后,突然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要一半扔一半[打一字]”我想想:要一半扔一半,應該是要和扔各取一半,那么就應該是“奶”字。過去一問告知答錯了,這時候我非常失望,就在我回頭準備去找謎語時,我的同班同學讓我回去一下。原來我還真的答對了!我湊齊了三個印章,準備去換禮品。排隊的.地方好擁擠呀!因為秩序問題,我排了很久后老師說換禮物要回班上換。到了班上,真的有很多禮品擺在講臺上,我換了一個用繩子一甩,兩邊一拉中間的圓圈就可以轉動的一個小玩具,這個我小時候還自己做過呢!
這次元宵節我不僅得到了禮品,還得到了快樂和知識,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充實的一天!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元宵節作文06-20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05-29
家鄉風俗元宵節作文09-05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06-27
家鄉元宵節風俗作文11-23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12-07
我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06-23
[集合]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06-10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經典(12篇)12-07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吃湯圓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