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主題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主題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主題的作文1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舉一動,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創新是不滿足于現狀,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現狀。
創新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創新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創新會觸及既得利益。
有一個6歲的小女孩跟爺爺學畫畫。她畫了一只漂亮的紅兔子,一匹帶翅膀會飛的馬,一只比母雞還大的雞蛋。爺爺批評她不該把兔子畫成紅顏色,不該讓馬長出翅膀,不該把雞蛋畫得比母雞大。小女孩不服氣,結果她的畫在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這個6歲的小女孩畫中的東西,并沒有按照常理去畫,而是根據自己的想像去畫的。她的畫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這個6歲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舊的思維模式,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她的創新給她帶來了大獎。
模仿只是一種機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個小男孩,他的書法寫得非常的好。在他十歲的那年,他曾獲得了一個書法大獎。那時,人們都稱他是“神童”。幾年以后,一位書法大家來看這位“神童”時,這位書法大家說了這么一句話:“這個孩子寫得書法已經沒有價值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這個小男孩寫的.書法是極力模仿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他全身心投入,已經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了。模仿只是一種機械的活動,它不能使人進步,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創新是不滿足于現狀,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現狀。
一次,卓別林得知某座城市舉辦模仿卓別林的比賽,于是他改名前往參加。結果在6名參賽者中,他這個真正的卓別林卻名列倒數第一。為什么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參賽者是極力模仿卓別林的一舉一動,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別林自己肯定是不滿足于原來的自己,一定是要極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別林正是不滿足于自己的現狀,打破原來人們腦子中的卓別林,開始了創新,所以出現了這種奇怪的現象。
創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對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應一味地去模仿,而應不斷地去創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創新主題的作文2
一次,我到外面去旅行,在一個廣場里看到一個噴泉,清澈的水不知為什么一起往上涌著,到了高處,撞擊在一起,泛出一朵朵水花,好像這些透明的水珠都在舞臺上演出,隨著清脆的水聲伴奏,共同跳著一支美麗的舞蹈。
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嘆到了,這就像一個水的世界.我慢慢地聽著優美的水聲,靜靜地觀賞著歡悅的舞蹈。
回到家,我不由得回想起噴泉涌動的那一幕。我想,如果我也能“制作”一個噴泉,那該多好啊!
我在網上查閱了許多噴泉的原理和一些制作方法,制定了第一個方案,那就是吹氣噴泉。
我先在一個礦泉水瓶里裝一半的水,然后用剪刀在瓶蓋上打了兩個洞,各插一根吸管,瓶子的空氣進不去出不來,我對著一個吸管使勁一吹,空氣向下擠壓,水自然就會往上涌了。我卯足一口氣,用力一吹,可結果跟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水花并沒有出現在眼前,我拼命地吹呀吹,都快斷氣了。我明明完全按照著原理來做的啊。奇怪了。我開始檢查起我的.“失敗品”。水,沒問題;瓶子,沒問題;瓶蓋,被打的兩個孔與吸管之間存在縫隙。難道這是問題所在?
我拿了橡皮泥,把瓶蓋上的縫隙通通堵住,用盡一吹,只見一片清澈的水花出現在眼前,清澈而明凈。我高興極了,一直吹個不停。當我氣喘吁吁地坐下之后,心想:是否能不靠人力自動噴水呢?怎么樣才能讓空氣擠壓了水,怎樣才能讓空氣膨脹呢?水,水,火,熱水。誒,沒錯,就是熱水,沸騰的水說不定能激起水的舞蹈。
“哧——”的一聲,我把熱水倒了進去,在熱水的且歌且舞下,空氣開始膨脹,水開始沸騰,緊接著是一叢美麗的水花“魚躍而出”。我成功了!
其實,這次的實驗還是有更多的問題要解決,比如水涼了不就噴不了水了嗎?水噴完了還要裝,多麻煩呀,能不能讓水循環噴出呢?外觀能不能在好看一點呢?一切沒有完美,只有更完美。創新是一條無休無止的路程。
創新,它就像一灘水,沒有空氣的擠壓,氣的觸動,水的沸騰,它怎能讓水相撞在一起,擦出美麗的水花呢?
創新主題的作文3
創新固然重要,傳承風俗,是更為重要的,機器的速度固然快,但人工制造所擁有的“人情味”,是機器不能比擬的。
——題記
又是一個大年夜,記憶中老家是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可今年冷清的味道卻在在街上彌漫,原先在大街歡唱的鑼鼓隊,變成了一個個冰冷的音箱,把宋祖英激昂的“歌聲”傳遍了大街小巷。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電視機前看莆仙戲,咦,這時不應該在祠堂的戲臺前演出嗎?奶奶笑吟吟地說:“這年頭,誰還去看戲,電視上都有。”我看了看電視上高歌的演員,點了點頭說:“嗯,是不錯。”
姑姑、叔叔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她們坐在椅子上,拆開一包包橄欖、瓜子、蛋糕,“姑姑,以往不都是我們自己炒瓜子,做甜橄欖蒸年糕嗎?”“現在科技發達,都用機器做了,省得我們自己做,這創新,多方便哪!”我嘗了一顆橄欖,甜得發膩,完全沒了橄欖的清香,我想起奶奶制作的姜橄欖,清香清香的。“創新”橄欖真的'好嗎?
年夜飯開始了,奶奶搬出了一堆速凍餃子,“啊,為什么,奶奶包的餃子多好,我不想吃。”姑姑教導我:“看,這些餃子有蝦仁餡的,青菜香菇餡的、韭菜豬肉餡的、還有牛肉餡的、、、、、奶奶年紀也挺大了,包餃子怪累的,你就體諒一下吧,說不定,味道不錯呢!”奶奶又夾給我一把青菜,“喏,你最愛吃的春菜,剛摘的,嘗嘗。”我夾起菜,翠綠的菜葉在燈光下閃著誘人的光,咬一口,呸,味同嚼蠟。我問奶奶:“今年菜怎么這么難吃!薄安粫,剛從大棚里摘的,這幾天,一群人剛建起了疏菜基地,菜放在里面,不怕凍,也不怕蟲咬,不挺好的嘛。”奶奶說。
我放下筷子,看著碗里的餃子和菜,為什么創新后的東西,會失去一種讓人溫暖的人情味呢?
創新很重要,可是,在創新的同時,就應拋下傳統,去追尋所謂的“美味”?傳承是創新的土壤,創新是傳承的動力,傳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就像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應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傳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并把創新做為指南針,不斷地探索。這樣,把傳承與創新統一起來,才能讓自己不斷地進步、發展。
創新主題的作文4
習慣是枷鎖,束縛我們千年,禁錮我們思想,而創新,則是解開沉重枷鎖的唯一鑰匙。
————題記
你相信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大象嗎?當小象無法掙脫時,便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可見,習慣真的很可怕,但如果你能跳出習慣的圈圈,方可見另一番天地。
設問1、地球真的天圓地方嗎?
大概有幾千年之久吧,人們忠貞不渝的認為地球天圓地方,為什么呢?因為自己在內部所看到的極小一部分是這么回事,因為自己媽媽是這么說的,因為自己周圍的人都是這么覺得的。
終于,站在海邊的人們,先看到歸航船的桅桿,后看到船體;月食發生時,月面上出現陰暗的'弧形界線;“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讓人們開始驚奇,于是有了麥哲倫航行的歷史佳話,麥哲倫有行動證實了地球是球體之說。
這正是因為麥哲倫掙脫了習慣,用行動去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才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歷史的進程。
設問2、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心嗎?
自古希臘天文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后,教會一直視其為權威,用他的學術來控制人民,經過幾百年的歲月,多數人的思想真的就被麻痹了。但有一個人沒有——他就是哥白尼,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雖然在現在看來,“日心說”是不完全正確的,但他否定了教會的權威,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現象,這便是突破習慣思維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創新。
于是,在他的號召下,涌現了布魯諾等一大批敢于創新的人才。誕生了近代科學,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觸摸到自然界跳動的脈搏。
打破常規,你可以用六根火柴拼出四個三角形,打破常規,你可以“一個巴掌拍得響”,打破常規,你定可開辟另一番天地!
愿你不被習慣束縛,向世界提出更多的疑問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你將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創新。
創新主題的作文5
故宮又一次“火”了!這一次,不是因為“我在故宮開大奔”的丑聞,而是因為故宮的文創,又一次突破了銷量記錄。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借助新媒體平臺火遍全網,到故宮淘寶店掀起“國潮”風潮,我們真真切切地看見,原先鎖于高墻之內的故宮文物已然走了出來,以層出不窮的創新在新時代做得風生水起。
事實上,像故宮這般以新科技、新方法、新思路延續傳統的例子不在少數:李子柒的走紅、《琵琶行》的流行化改編、3D打印在傳統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如果還緊抱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么傳統只能成為古籍中的幾行記載,化為老人們的一聲嘆息。由此可見,繼承傳統,創新當舉!
創新于傳統的意義,就如同為積重難行的航船裝上了風帆,讓其伴著新時代的大風,揚帆起航。正好像子夏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給儒學家說帶來了跳躍式的發展,我們當下對于傳統的傳承,也同樣需要這樣的“創新性傳承”,即在保留其文化內核的同時,以一種更符合時代的更能令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于當下重獲新生。
同時,互聯網時代的特殊性也為傳統的創新增添了便利。網絡中,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與條件。鄉土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傳統被陷于已有的圈子里,外人了解的機會幾乎為零;而互聯網時代,發布的信息能快速傳遍全球。且如前文提到的故宮文創,倘若創新無人問津,文創作品又怎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正是因為網絡提供了“被看見”的機會,群眾的關注與傳統的努力創新,才能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讓新的成果源源不斷地產生,阻止傳統逐漸淡出生活的命運。
當然,創新不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般的決絕,有的傳統天生不適合創新,有的傳統則應選擇性地創新……怎樣恰到好處地讓傳統融入生活,又不損失它的精神內核,便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了。
記得馮驥才在《四堡雕版》一文中,痛心于傳統雕版傳承的斷裂,說了一句“那么,誰來救四堡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或許唯有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創新,才能拯救傳統文化中千千萬萬個正在消失的“四堡”。
創新主題的作文6
青蛙蹲在井底,它看到的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那一片藍天,烏鴉投石溢水,它得到的永遠是不停投石的勞累。如果青蛙跳出井底,它將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如果烏鴉用一根吸管,它將立刻喝到瓶內的水,一次蹦跳,一根吸管,就能改變它們的生活。
小時候,我喜歡玩一種游戲,就是在一個四方的盒子里,把紙團沿著一條直線吹過盒子的四周,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卻也很困難的游戲,紙團比較輕,如果從盒子的一邊吹向另一邊,吹的力度大了就會偏離邊線,吹的力度小了,他就紋絲不動,因此,要想讓紙團從盒子的一角滾向另一角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玩性比較大,也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吹著,有時因為紙團照正確路線滾動了一點點,便能高興的蹦起來,但始終無法掌控力度的大小,紙團如果想滾遍四周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天父親走到我的身邊,看到了我一遍遍不停的吹著卻無法成功,父親問我:“你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方法讓紙團可以沿著四周走?”我大惑不解,這時父親從口袋里拿出了兩塊磁鐵,把其中的'一塊包在紙團里,然后放進盒子的一角,另一塊磁鐵放在盒子底部與磁鐵相對應的部位,手順著盒子的邊角輕輕滑動底部的磁鐵,然后盒子里的紙團也跟著從盒子的一邊滾向另一邊,我興奮的忘乎所以的玩起來,后來想想,如果我一直按照原來的套路用嘴吹紙團,可能永遠不會成功,但兩塊磁鐵便輕松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思維,很多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如果你仍按舊套路出牌,那么終有一天你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學會創新,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就像烏鴉口渴用一根吸管就能喝到水,而不是投石等待水溢出來。
換一種思維方式,你將收獲更多,學會創新,敢于突發奇想,敢于嘗試,你將收獲更多,敢于不按套路出牌,你將收獲更多,那么,學會創新吧!以翱翔的姿態,以創新的思維,去找尋屬于你的那一片藍天!
創新主題的作文7
要勇于創新
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一位學者畫了四種不同的圖形,讓人們在其中選出一種與其余三種不同的圖形。于是人們便根據自己對此不同的認識,各抒己見。這樣,一道題得出了不同答案。這件事足以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創新,答案就會籠統單調;沒有創新,世界就不會豐富多彩;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發展進步。
創新是豐富生活的手段。沒有創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還沒有誕生,我們還要在煤油燈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輩子;第一架飛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經過幾個月乃至幾十年的功夫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沒有創新,社會便不會如此現代化,人們之間的聯系也不會如此緊密。創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去裝飾我們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創造,今天我們又哪里能拋棄創造,拋棄創新呢?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創新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爭相創新。不創新就會落伍,不創新就會滯后。我國的現實狀況要求我們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們的國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創新的腳步要使創新落實到社會每個行業、每個角落。教育要創新,改革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我們應當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克服前邊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向創新這個方向邁進。
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我們要在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正如那位學者出的一道題會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據的答案那樣,其實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種答案,那么我們就要從主觀方面看看我們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創新還應破除舊觀念,老框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邁出前進道路上堅實的步伐,走向新世紀。
【創新主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平凡中的發現 主題創新07-07
創新夢創業夢主題團日宣傳活動總結07-04
不敢“創新”的創新作文02-21
創新的作文01-11
創新的作文01-19
關于創新的作文02-04
有關創新的作文02-04
創新精神作文02-05
創新與夢想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