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精品)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活動的必要性說明:
為了更好的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結合本地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環境教育為課題,以調查學校周邊的拆遷建筑對我校及其周圍環境的影響。
二、活動目的:
目的主要在于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體現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使他們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關注環境問題,并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與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等,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活動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使他們獲得親身體驗,形成易于探究的活動氛圍。
2、活動難點在于資料和信息的獲取、整合。
四、活動的可行性:
1、五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環境保護基礎知識,一定的探究能力。這次活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實踐的機會,使學生感到環境問題就發生在自己身邊。
2、具備實施方案的必備條件。如部分學生已有攝像機、電腦等;學生有獲取資料和信息的渠道、手段,有實踐的具體場所等。
3、由于學校本身就處在拆遷和建筑的中心,學生每天都感受到了這些活動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產生的影響。可以說,資料的收集是來源與生活的。
五、活動過程設計:
(一)分組及各組的任務分配:
第一組為問卷調查組(約5人):
通過設置問卷項目,如調查的地點可為學校、醫院、工廠、居民區、環保局、防疫站、農村等,對象可為當地老百姓、各部門負責人等。年齡跨度要大,職業分布要廣泛。通過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拆遷和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組:實地考察組(約20人):
深入學校周邊,認真查看拆遷和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污染源。了解這些污染是如何產生的,并分析可造成的污染,提出保護的有效措施。
第三組為樣品分析組(約10人):
學生利用簡單的測試方法來測試空氣污染的程度。例如:在校園的一處放置白紙,測試一天的落下的灰塵,一星期落下的灰塵量。
第四組為采集信息、整合信息組(15人):
通過上網、進圖書館,查閱資料,獲取信息,并結合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同學提供的資料信息,篩選、整理有價值的信息,分析、歸納總結調查結果,得出結論,通過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形式的"作品"來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
(二)總結主題,交流感想:
教師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總結,學生課后寫出小論文《城市拆遷與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05-12
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12-11
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方案05-04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10-30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優秀)03-19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合集】01-13
科技創新教育活動方案12-04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經典【15篇】01-03
科技科普教育活動方案02-17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4篇(熱門)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