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機械設計心得體會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械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1
為期三周的課程設計終于結束了,這是第一次實踐課程設計,需要接觸機床加工零件,機床操作大家都不會,我想沒一個人會吧,只是大二精工實習的時候稍微學了一點點,全考研究生學長幫我們操作機床,銑床加工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慢很多很多。
接到任務都不知道干什么,我們組做的是減速箱蓋,當時老師沒給我們介紹清楚那個可以自動編程的軟件mastercam,還以為是和proe的建模軟件,和proe,ug是沒得比的,不過感覺很奇怪,這么好的軟件用的人這么少,而且這軟件之前從沒聽說過,教程貌似也不多不知道它還有數控自動編程的功能,這個軟件真的很強大,導致第一周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以為要自己手動編程,差不多都放棄了,有個同學叫他朋友幫忙用其它軟件編出了程序,不知道他朋友用的是什么軟件!網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個x3版本的,剛開始的時候是下了最新版本的x4而且剛升級到mu1,不過下好了按安裝說明一步步操作下來,也沒出現過什么異常,說什么sim找不到,下了個x3版本的裝了,之后就馬上去圖書館借了相關的教程書,其實關于mastercam的書真的很少,跑回寢室打開軟件,翻開書開始熟悉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看起來很復雜,全是按鈕,看著頭疼。mastercam和其他建模軟件一樣也可以自己畫2d和3d圖形,不過我沒時間從頭開始學,直接跳到數控加工編程!第一次不知道直接就把prt文件導進去,想要選擇面加工的時候,不像書上那樣可以一個一個面選擇,這樣搞來搞去搞了好長時間,軟件卸載又安裝了好多次,一氣之下就不想學了!后來向同學抱怨的時候。
mastercam算是入門了,其實只是銑床加工入門而已,加工時很多參數需要設置,其實沒實際經驗,只是按書上差不多設置,根本不知道如何設置能達到最合理,最效率的加工效果,不過做的多了總會慢慢熟悉的!在仿真模擬的時候,基本上能用的加工方式都用過,之后對比那種最終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其實參數的設置很重要,對加工效果影響很大,不過這只能靠經驗了,mastercam用得多了自然就會知道了!不得不贊嘆這軟件的強大,不過加工時還是得和實際結合起來,畢竟mastercam只是理論上的模擬仿真,實際給的毛坯不可能和程序里設置的一模一樣,所以編程的時候也要結合實際,比如刀具是不是夠長,被夾具夾的地方是否能加工得到,對刀時的誤差等等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中間解決了很多問題,終于可以等著加工了,用的是塑料圓柱,加工起來沒有金屬那么光滑,那加工速度是慢的.嘞,跟車床是沒得比的,看守機床了好長時間,終于看到了最終零件,沒有模擬仿真中的那樣好看,不過也還不錯的了!
在本次設計中,要用到許多基礎理論,由于有些些知識已經遺忘,這是我們要重新溫習知識,因此設計之前對大學里面涉及到的有關該課題的課程認真的復習了一遍,開始對本課題的設計任務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也有了設計的感覺。同時,由于設計的需要,要查閱并收集大量關于機械制造方面的文獻,進而對這些文獻進行分析和總結,這些都提高了我們對于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職業工作不可或缺的過程。正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次課程設計的認真實施,教會了我踏實扎實地走每一步的重要性,為未來在社會中立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說實話,最近在進行課程設計,感覺有些累。但當我開始整理設計成果、回味這三周的心路歷程時,一股少有的成功喜悅涌上心頭,讓疲憊頓時消散。雖然這只是我剛剛學會走出的第一步,只是人生中的微小勝利,但我感到自己成熟了很多。通過課程設計,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耐心和細致。盡管只有短短三周的時間,我的設計讓我意識到,自己學到的知識真的缺乏,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也不足。這幾年來學了那么多的課程,卻發現自己并沒有真正掌握,還需要不斷努力。
感謝團隊成員的密切合作,沒有你們的支持和配合,我們也無法完成這次任務。多人協作,意見交流,選擇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要感謝老師和學長的指導,讓我們能夠成功地完成這次課程設計!
這次的課程設計主要學會理論與實際不可分開,入門了非常強大的
mastercam軟件,謝謝老師和學長的指導,指導我們完成這次的cadcam的課程設計!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2
這次的課程設計是一次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在這段時間內,我學習了很多,課本上的知識也得以更好的吸收。在一遍一遍的修改,重新校核的過程中,我知道了設計一個成品的具體流程以及應該要考慮的問題。
做好一個機械產品的設計,首先要有足夠的基礎功底。這樣能才在設計的過程中,知道有哪些方便是需要注意的,哪些零件應該如何設計。而這些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機械原理,材料力學,機械設計都息息相關。這次設計,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剛剛開始設計的那幾天,僅僅是照搬課本,照著課本上的例題一步一步的對號入座,設計完一遍,只有手酸的感覺。而對每一步到底是為了什么,是什么功能還是不能夠知根知底。具體的思路也不是很明確,但是這段跟無頭蒼蠅一樣的過程也讓我學會了一個重要的技能—————查閱手冊。機械設計手冊是一個設計者最重要的工具。記得一次在網上看見一個人提了一個有關機械方面的問題,回答的答案都是查手冊。不會查手冊的都不敢說自己是學機械的。手冊提供了我們很多的資料數據,標準化的零件尺寸設計也方便了我們的設計以及零件的通用性。而查閱手冊也是每一個機械人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在一段時間的設計以后,我的思路也明細起來,機械設計的課本也被我翻得破破爛爛的。但是收獲也是非常的明顯,比如齒輪,軸的設計過程中計算出的結果應該滿足一定的`要求,這樣減速器的整體結構才能正常的工作。
起初,我對于設計的齒輪尺寸進行了計算,但是卻發現不符合要求。因此,我重新進行了設計,同時軸的設計也已經進行了一半。詢問周圍的同學后,發現許多人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需要反復修改、設計和校核。這樣的重復過程讓我更加熟悉了機械設計的基礎知識,并且對于每一步設計都了如指掌。雖然有些許不足,但在反復修改和畫裝配圖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設計的具體尺寸設定后,我開始進入畫圖的階段。通過畫裝配圖,所有的尺寸設計不合適的地方都會立即體現出來。這意味著要進行再次修改,直到所有的結構都合理為止。這次的設計基本上都能夠順利完成,但既然有不足之處就必須認真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作為一個設計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并明確了今后需要加強的方向。這次的設計只是一個開始,我將繼續努力成長并不斷進步。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3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終于完成了機械設計課程的設計作業。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一遍又一遍的計算,一次又一次的設計方案修改,都暴露出了我在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在機構設計時,我快速掌握了Matlab軟件的基本操作和編程技巧,然而從不同的機架位置得出的結果卻有所不同,讓我感到非常苦惱。后來,在錢老師的指導下,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順利解決了問題。同時,也深入了解了四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在傳動系統的設計中,面對功率大、傳動比也大的情況,我曾一度陷入困惑,不知道應該采用何種減速裝置。最初,我選用了帶傳動和蝸桿齒輪減速器,但經過計算發現蝸輪尺寸過大,只能重新開始。這次,我吸取了盲目計算的教訓,在動手之前先征求了錢老師的意見,最終決定采用帶傳動和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也就是我最終的設計方案。對于畫裝配圖和零件圖,由于前期計算充分,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在這期間,我也得到了許多同學和老師的幫助,表示最誠摯的謝意。然而,在整個作業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挑戰,是最后的文檔編寫。
這次作業雖然時間漫長、過程曲折,但我從中獲得了很多收獲。通過設計四連桿執行機構和帶傳動齒輪、蝸桿傳動機構,我掌握了相關的設計步驟和方法;同時也加深了對制圖的.理解和熟練度,掌握了工具軟件如matlab、autocad、word等。但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學到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們這些學生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有時與實際脫節。總體來說,這種類型的作業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它要求我們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地聯系起來,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合眾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的作品更加完美!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11-04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11-17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薦10-24
【精】機械設計心得體會03-17
【薦】機械設計心得體會02-13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范文03-30
機械設計心得體會【薦】02-20
機械設計基礎心得體會06-12
【精華】機械設計心得體會05-13
機械設計實習心得體會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