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1
觀看了鄭老師執教的《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優質課視頻。鄭老師這節課非常精彩,讓我收獲頗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 、教學層層深入。教學知識按照先從物理性質再到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部分知識從金屬與氧氣反應到與酸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有無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再到如何更準確測定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多少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最后運用金屬性質解決證明鋁表面是否生成氧化鋁的問題。這樣教學安排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層層深入既遵循人類認識自然的發展順序,也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這樣設計教學過程流暢,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注重方法指導。整個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從觀察實驗現象中總結物質的性質,再用物質的性質運用于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得出金屬能與氧氣、酸反應的性質,最后解釋鋁表面形成氧化鋁并用實驗證明。這樣的由現象到物質的性質,再運用性質的方法正是人類認識自然規律,運用自然規律的方法。學生親歷這樣的過程對人與自然有了更深的認識。
3 、課堂體現學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任務驅動學生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中,知識的落實始終是建立在學生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學生設計,學生匯報,學生得出結論這樣的形式展開的。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作用,體現了學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這樣的方式正是我們在課堂中應該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優點還有很多很多,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學習運用鄭老師課堂優點。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2
聽了朱xx老師執教的《金屬化學性質》,她由原子的結構引入課題,語言精彩干練,在課堂中通過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對實驗進行探究、分析、交流,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層層進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歸納出金屬的化學性質和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節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非金屬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學習了本章內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將較為完整,使同學們不僅對前面的非金屬的性質有所了解也對金屬的性質有所了解,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為酸、堿、鹽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本節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
本課改進學生的學生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執教老師在課堂過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學手段和方法來促進目標的達成:
。1)通過對原子的結構分析引入金屬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從原子結構本身認識金屬化學性質,更加深入對化學性質的印象,也加深學生對本課題的認識。
(2)給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機會,動腦思考方案的環節,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3)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和對現象的判斷來歸納金屬活動性順序強弱,提高總結能力。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是本節課的難點。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實驗,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體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欲望,特別是愛說的欲望體現的`最強烈,每當朱老師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都勇躍的舉手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致使整個課堂的氣氛很活躍。學生只有自己參與課堂的學習,使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這節課系列問題設計的有梯度,本節課以以金屬和哪些物質反應為鏈條,展開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并以分析討論為主線,體現了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特色。然后又提出一系列的有關化學性質在某種條件怎么體現強弱問題,學生步步為營。學生邊思考邊學習,邊學習邊解決問題。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朱老師的課堂中,質疑是充滿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的質量很高,比如,學生在實驗中學生可以提出有關問題并解決。
四、賞識語融入到課堂之中
及時表揚起到了鼓勵作用。賞識用語運用自然,朱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或表揚,語言幽默簡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3
xxxx年4月16、17日海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比,11位優秀的參賽老師充分準備,精彩獻課,引發了自己的積極思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王海燕老師的復習課,是我聽過最新穎的復習課,以快樂闖關的方式進行復習,不僅吸引了教師的眼球,而且吸引了學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復習課堂中來。
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引入新穎,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課的開始以將公主點成金人,國王想要解救公主,必須獲得神水,國王就帶著士兵通過闖關贏得神水,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要想闖關成功,必須具備闖關的工具:金屬活動順序表。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
2、快樂闖關,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
本環節共設置了五關,把學生分成了五個組,每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闖關,若不完成可以由其他組進行搶答。每個組起來闖關的同學不能重復,重復要扣分。這樣做的目的為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能夠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
3、引人入勝,復習課轉化成游戲
將復習課轉化成游戲的形式,既新穎,又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誰說復習課是枯燥無味呢?誰說復習課不能上出新意呢?王老師把復習課設置成闖關形式,關闖完了,學生也學習到了知識,一箭雙雕,快樂闖關深深地吸引眾多老師和學生。
4、設置闖關問題具有階梯性、挑戰性,激活學生的思考,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設置每一關卡中都有4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具有階梯性,層次性,有利于激活學生的
思考。比如第二關中設置的問題:
設置關與關之間也具有階梯性,前面三關是幫助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梳理,后兩關是提高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第五關“一席之地”,判斷錳元素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就必須應用到第二、三關的知識,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富有挑戰性。
個人思考:
1、沒有及時處理課堂生成資源,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惑
在金屬與鹽溶液反應這部分的內容中,學生對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并沒有真正掌握。比如在第三關拜求諸葛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師:王老師問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師:沉淀嗎?再理一理
生:有銀白色固體生成
比如在第四關生活大爆炸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如何利用化學方法檢驗奧斯卡、倫菲爾所制的黃金是假?
生;把鋅放在硫酸鐵溶液中把鐵置換出來
師:你用的鋅哪來的?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
師:好,繼續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能把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置換出來,而銅不能
師:把銅鋅合金放在硫酸亞鐵溶液中,我應該看到什么?
生:有沉淀生成
師:有沉淀生成,還是金屬的表面有什么?
生:有其他物質析出
師:我們要正確地描述實驗現象
從這個班學生回答實驗現象情況來看,犯了兩次相同的錯誤,都說有沉淀生成,我認為如果在學生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加以指導和分析固體和沉淀的區別,讓學生從錯誤的現象中走出來,可能就不會犯第二次錯誤了,所以要及時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還有當一個女生第一次說鋅和硫酸鐵溶液反應,接著繼續回答時才說鋅和硫酸亞鐵溶液反應,教師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也許有些學生還沒有分清楚硫酸鐵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
2、闖5關改為闖3關,搶2關,形成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
本節課通過分成5組進行闖關,每一個組闖一關,通過課堂發現學生已經定勢了,缺乏激情,還有可能就是給學生感覺的是反正是他們組的,我們已經完成任務,缺乏一種主動競爭的激情。我認為將闖5關改為3關,剩下2關可以設置為搶答的形式進行激烈地競爭,競爭會刺激學生的神經,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課。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說的不好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相關文章:
《金屬的化學性質》評課稿集合09-19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評課稿04-02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評課稿12-15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二氧化碳化學性質》評課稿07-30
“比”的評課稿09-28
籃球課評課稿11-01
課賽評課稿03-08
語言課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