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1
第一,遵循常規,教中求變。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有常規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種多樣,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學要求、不同教學對象而有所變化。這是在教學實踐中常中求變的一個可貴的"創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五段,蔣老師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先講一和四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
第二,既重文字,又抓思想。
在本節課里,蔣老師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字斟句酌,從不放過。如對第四段中“扶、蹲、跪、來、洗、敷、扎”等動詞的推敲,無不精雕細鏤。更可貴的是,在語言文字的講解過程中,啟發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第三,創設情境,豐富想象。
創設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體會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課文。在本節課里,蔣老師結合課文娓娓地創設了一段黃包車夫在嚴寒的黃昏拉客覓食的凄慘情境,使學生如聞共聲、如臨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收到了應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學生智力中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2
教法一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作者驚異那么多人來悼念她的伯父,由此產生了一個疑問,是什么疑問
生:為什么伯父會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板書:為什么得到愛戴)
[簡練的提問,將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和本節課要學的內容緊緊聯系起來,體現系統性。這種開門見山的“開場鑼鼓”敲得恰當。]
教法二
師:帶著這個問題,各小組合作學習。讀懂了課文中第一個故事,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怎么樣
生: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關心青少年。
師打出投影片:學習方法:
讀書找疑-互相質疑-合作解疑
[明確交待了本節課學習的方法是繼續“合作學習”,并出示學習方法提示,這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教給了學生自能讀書的具體方法。到位的學法指導對小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法三
師:上節課我們用以上方法進行學習,同學們學得很好。這節課我們仍然用這些方法學習,深入探究為什么魯迅先生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請同學們在小組中各自輕聲讀伯父和“我”談碰壁的故事,一邊讀一邊劃出不理解的問題。
(學生讀書找疑,用筆勾畫,教師深入各小組參與小組學習,了解學生質疑的情況,指導學生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摒除一些質量不高、意義不大的問題。)
師:同學們在讀書時找到了不理解的問題,現在請你們把不懂的問題在小組中提出來,請教其他同學。(各小組積極展開討論,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合作解疑。教師對學生正確的理解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做適時點撥引導,拓展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引向深入。)
[分組學習的.關鍵體現在“合作”上,充分讓孩子們相互討論,相互幫助,相互啟發,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老師充分讓孩子們在小組中展示聰明才智,是相信學生的表現。教師也參與到小組之中,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關系。]
教法四
師:現在我們集中交流。請各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收獲。
生:(第五組代表)我們小組在學習過程中提出“那怎么――”一句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意思。經過討論,我們理解到破折號一般是在疑問和答案之間用的一種標點。作者聽伯父說他從前鼻子也是又高又直的,就問那怎么現在鼻子又扁又平,后面用了破折號,下面是伯父的解疑,這個破折號表示疑問。
生:(第二組代表)我們組學習時也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同意他們的意見。
師:很好。其他小組解決了什么問題
[這時如果老師能多問一個問題就更好了,如問:應怎么讀這句話呢把讀書和理解結合起來,使讀中理解,理解之后再品讀成為一體。]
教法五
生:(第六組甲生)我們小組不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并提出作者聽了伯父的話真的恍然大悟了嗎經過討論,現在我們明白了“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過來。
師:你們用什么方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的呢
生:(第六組乙生)通過理解的。我們又理解了作者不是真的恍然大悟,因為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作者以為伯父的鼻子一定是碰壁碰扁了。
[因為熱烈的討論,兒童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思維活躍了起來,對問題做了深入切磋,提高了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議論紛紛是學生做學習主人的一種表現,也是體現合作學習的重要形式。]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3
1、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黃老師的課,把問的權力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自動、自學、自得地尋求知識,獲得知識。
首先,在讀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這個課題,你要提什么問題?學生提完問題后,老師引導孩子“那就帶著同學的這些問題讀課文”。像這樣的導入初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課文,主動地尋找答案。學生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
其次,在梳理完全篇課文后,老師引導孩子細讀第一段時,教師用了這樣的語言:讀讀第一段,讀著讀著,你感受到了什么?黃老師就是這樣引導著孩子,自己去讀,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表達。
最后,黃老師還很注重課內外相結合。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過:“差的教師只教語文知識,好一點的語文教師教語文學習方法,最好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好課堂教學向課外的輻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使有限的時間、空間獲得無限的延伸,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作到“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黃老師在學生感悟第一段后問:魯迅是誰?你了解嗎?學生說完,教師趁著補充介紹魯迅,重點介紹了魯迅的文學作品。又在課的最后幾分鐘拓展內容,引導孩子讀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談自己讀到和悟到的,為本課的教學做了適當的延伸。黃老師總結時還激勵孩子們課外去讀魯迅的作品。
這堂課告訴我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每一堂語文課都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抓重點字詞感悟句子,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情有感而發。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閱讀教學注重培養語感,學習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黃老師在教學“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這一句時,先讓學生說說“失聲痛哭”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說說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們會在什么時候也會失聲痛哭?”學生說:親人去世時……被爸媽批評時……內心有委屈時等等,接著老師話鋒一轉“而這里的人為什么會失聲痛哭?”學生個個很有體會,表達的淋漓盡致。最后老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體會,進行朗讀訓練。黃老師在這個環節里沒有過多強調哪兒重讀,哪兒換氣,哪兒抑揚頓挫等技巧,而是引導學生體會“失聲痛哭”,然后談感悟,帶著感悟讀出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經驗。對句子的理解體會也各不相同,所以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初讀課文前,老師先讓孩子讀讀這個單元的學習提示,向單元提示學習讀書方法,使學生讀前有一個很好的參照,要怎么去讀。這樣做,對高年級學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已有一定的閱讀積累,能按照方法讀、思。
在交流句子感受時,學生說:我從“數不清的挽聯掛滿了墻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這一句話中感受到魯迅先生生前很受人愛戴。老師追問:那你是從哪些詞中感受到的?該生回答后老師又說:有些同學把這些詞畫出來,真好!這一處,教師隨機把“抓重點詞體會句子涵義”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教給了學生。
4、注重課堂的整體性,層次分明。
整體性首先體現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這堂課是第一課時,教師安排揭題后初讀,在檢查中梳理了課文,在學生心中初步建構魯迅的形象。然后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一段,最后是拓展閱讀,直到學生心中的魯迅形象清晰深刻。
還表現在課堂面向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使他們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習得、有所提高、有所發展。雖然個別學生沒有發言,但是他們在認真傾聽同學們的討論表達,并通過朗讀表達了他們的體會。
這一堂課的優點還很多。總之,黃老師的課是一節很值得我學習的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評課稿04-1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評課稿05-1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評課稿04-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3-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3-0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09-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必備)01-1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堂實錄及點評12-1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15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