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聽《“番茄太陽”》有感
陳潔老師的課素來就以行云流水的設計、激情澎湃的語言、熱烈持久的感染和深刻內斂的意蘊見長,常能讓人感觸良多。這次,接連兩次聽了陳老師執教的《“番茄太陽”》后,更是涌現了許多感想。
《“番茄太陽”》是國標版教材中的一篇新課文,文章情節曲折動人,結構完整,內涵豐富,而又感人至深。課文是講了一個叫明明的孩子,生下來就雙目失明,為了能讓孩子復明,父母帶著他來到城市,他們靠賣蔬菜過日子。明明雖然是個盲童,但很聰明,對周圍的事情也很好奇。她的父親教她撫摸各種東西來感知世界萬物。當明明想知道太陽是什么樣的時,爸爸很自然地拿起番茄讓明明摸,在明明的心中太陽就是番茄這樣的。雖然他們的生活也很困難,他們的生活也很艱辛,但他們的生活是樂觀的,開朗的。作者也是一個雙腿殘疾的人,當時心情一直不好,可自從結識了明明一家,從他們的身上,更從明明熱愛生活的笑聲中讓一直灰暗的自己逐漸快樂了起來。后來,有好心人給明明捐獻眼角摸,明明一家離開了。可是,明明在離開時對作者說,因為有好心人幫助她,她才可以復明。等她長大了,她也要把自己的腿給作者。愛是相通的,愛是可以傳遞的。這樣純真、開朗、樂觀的明明就好似她說的“番茄太陽”一樣掛在作者的心頭,也掛在我們的心頭。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本文頗長,所以把握文章的靈魂,有抓有放,尋找一個切入口統領全文的教學顯得猶為重要。
教學中,陳老師讓學生指出關鍵句“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分析這是一個怎樣愛笑的孩子呢?一次又一次以番茄太陽為抓手,緊扣描寫“笑”的重點字詞品味涵詠,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逐層走進文本的內核,通過讀、議、思等方法,一步一步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明明的“笑”,感受其中的純真、堅強、溫暖、善良。又以笑牽引出文中的“我”當時的處境,理解“我”的心情變化。學生通過比較、敘述者理解自然也能感悟到文章的主旨,明明本身就是“番茄太陽”,她熱愛生活的“笑”是愛的主旋律,不僅光鮮明亮,而且溫暖人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這就是“愛的傳遞”、“愛的力量”。教師通過富有激情的導入語,富有感染力的過渡語,引導學生仔細傾聽別人的發言,抒發自己的感受,發表不同的見解,最終讓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啟迪,留下樂觀生活的信念。
言有盡而愛無限,在這精彩的課堂上,我聽到了愛的聲音,看到了愛的交流,更感受到了愛的傳遞。
【聽《“番茄太陽”》有感】相關文章:
聽《“番茄太陽”》有感04-12
聽《番茄太陽》有感10-12
聽《番茄太陽》有感05-09
聽《太陽》有感04-28
評《番茄太陽》06-10
番茄太陽的評課稿08-11
番茄太陽的評課稿11-16
《番茄太陽》評課稿04-12
番茄太陽的評課稿2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