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周年?
生:62周年!
2、師:我們怎么忘記,62年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僅在中國大陸橫行霸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等無數大血案,而且侵略并血腥治中國臺灣整整50周年。1945年,中國臺灣光復了。1949年,我的爸爸的爸爸就是我那未謀面的爺爺,隨軍去了中國臺灣,走時才十七八歲,至今還沒有回來。五十八年來,爺爺日日思歸,我們也想念爺爺。國恥難忘,親人分離,這兩者聯系在一起,讓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學習這篇──《難忘的一課》!
二、匯報預習、整體感知
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著文字的背后。請大家用兩只眼睛默默讀全文,用心去思考昨天預習中大家提出的疑問。
2、昨天大家問得較多的有: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對深受感動的句子的理解等問題,大家各抒已見。
3、全班匯報:
生:我查看了中國的地圖,知道了中國臺灣在我國東南海域。
生:我查閱了有關書籍,知道了1937年7月7日,日本人發動“七七事變”,中國開始了八年的抗日戰爭。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勝利。
生:我上網查到中日甲午戰爭,了解到期1895年,清朝北洋水師和日本艦隊在黃海展開激戰,鄧世昌所率三艘軍艦向日艦撞去,兩百余名將士壯烈犧牲。中日簽定《馬關條約》,第二條內容是:中國把遼東半島、中國臺灣島、彭湖島等割讓給日本。
生:課文主要講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我”在中國臺灣一所鄉村小學的所見、所聞、所感。
生:我查了字典,明白了光復就是收復失地的意思。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文中出現了三次,一次比一次表達的感情強烈,第一次是“我”看見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這句話,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第二次是“我”走進教室和師生一起讀這句話,表達了“我”和師生手愛國之情;第三次是參觀小禮堂后,“我”激動地說這句話,表達了全體中國臺灣人民的愛國之情。
4、師小結:
同學們不僅會從多種途徑搜集資料,而且會用兩只眼睛讀書,表達得還很不錯呢!
三、析詞賞詞、品文悟道
1、師:文中有一句話貫穿全文,并且反復出現,是哪一句?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師:第二次出現是在什么情況?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生:我走近一間教室……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
(領悟一筆一畫、認真、吃力的含義。)
生:我從“一筆一畫”體會到老師寫得很認真。
生:為什么他寫得很吃力呢?
師:我們拿起來,一筆一畫,認真地寫這句話。
(師生寫這句話。)
師:你們覺得吃力嗎?為什么中國臺灣教師寫得吃力?
生:中國臺灣教師剛學習祖國文字,他們以前被日本奴役,不準說國語不準寫漢字,所以寫得很吃力!
生:日本人真是可恨!中國臺灣教師沒有忘記祖國,盡管寫得不熟練,但他寫得很認真,因為每一個寫都包含了他的愛國之情。
師:祖國的文字最美,老師送大家一句話: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請大家在本子上一筆一畫,認真地寫這句話,銘刻在心中。
3、師:老師和孩子們是怎樣讀這句話的?找出相關語句來讀一讀:
生: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火熱的真摯的心。
(領悟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真摯的`含義。)
生:我從中體會到師生對祖國深深的愛。
生:每個字每個音,都傾注了中國臺灣師生的愛國情懷。
師: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一起來讀。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再來──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4、第二次出現是什么情況理下?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懷著崇高的敬意……感到意外。
(領悟敬意、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意外的含義。)
生:“我”看到老師寫得那么認真,那么吃力,聽到師生讀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師:我們是中國人,讓我們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這句句話。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三遍)
師:為什么“我”走進教室,誰也沒有感到意外呢?
生:大家看到“我”也是中國人,感受到“我”也是愛國的,所以對“我”表示歡迎!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更起勁地讀──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5、第三次出現是在什么情況下,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我緊緊地握著……全部感情呢?
(領悟緊緊、激動、最簡單的話、全部感情的含義。)
師:“我”參觀小禮堂,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為什么那樣激動呢?
生:“我”聽到中國臺灣教師介紹,小禮堂以前畫的是日本人,現在畫的是中國自己的偉人。讀到這兒,我感到日本人多么歹毒,他們不僅讓我們當亡國奴,而且讓我們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那“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孔子畫像。孔子,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賢。我會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生:“我”還看到了諸葛亮的畫像,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已知彼膽識過人,他是智慧的化身。關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精彩極了!
生:“我”還看到了鄭成功、孫中山的畫像。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中國臺灣,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國第一任總統,在中國臺灣人民的心中是“國父”。
師:“我”看到這些畫像,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為中國臺灣人民的愛國情意又一次感動。我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最能表達“我”這時的情感只有這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此時此刻,沒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來,我們一起激動地重復這句話──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三遍)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在敘事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摘抄自己認為好的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表演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1、表演展示時代背景:
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日甲午戰爭后,1895年中國臺灣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歸還中國。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治了50年……
2、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寫的就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臺灣剛剛回到祖國懷抱時的事。
二、聽課文錄音,初知大意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中國臺灣高雄的一所鄉村小學。)
三、朗讀課文,找出重點
1、難忘的一課是什么內容?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用尺、筆在文中畫出來。
四、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第一次出現:
⑴ 指名讀。(3.4節)
⑵ 第一次出現在哪里?老師是怎樣寫的?
板書:
寫──一筆一畫。
說明什么?(他教得很認真,也很吃力。)
這是為什么呢?
(中國臺灣“光復”不久,不少教師也是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了什么?
⑶ “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
出示:
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個字,每個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⑷ 有感情朗讀3~6節。
2、學習第二次出現:
⑴ 自由讀。
⑵ 第二次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時候,加上了誰?
⑶ “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動人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吸引住“我”的是師生們學習的內容,更是他們學習這句話時認真的`態度和真摯的感情。)
⑷ 他們是怎樣朗讀的?圈出這些詞語。
板書:
讀──一遍又一遍。
⑸ 老師和孩子們發現了我,他們有什么反應?為什么?
看插圖,體會此情此景:
是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愛國之心,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連在了一起。
⑹ 朗讀訓練。(7~12節)
2、按剛才的方法學習第三次出現:
⑴ 指名度13~16節:
第三次是怎樣出現的?
⑵ “我”是怎樣說的?
板書:
“我”說──激動。
⑶ 為什么激動?
(因為看到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像,上面有──)
你知道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嗎?
⑷ 看到這一切,“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被這種──所深深感動。
板書:
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
⑸ 齊讀最后一節:
“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反問句的意思是什么?
(用了反問,就更加強調了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最能表達作者此時的全部感情。)
⑹ 朗讀訓練。
五、總結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中國臺灣時期,中國人連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都不準學,但是,不甘奴役的中國臺灣人民并沒有忘記祖國,沒有淡忘學習祖國的文字。所以,一旦“光復”,他們就認真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7.1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澳門也于1999年回歸了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擁有同一個母親──中華!
(歌曲:《我的媽媽叫中華》)
六、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抄下來。
3、課外閱讀《上下五千年》,了解我們祖國的歷史。
【板書設計】
23、難忘的一課
一筆一畫──寫
強烈的民族精神
我是中國人 一遍一遍──讀 深厚的愛國情意
我愛中國!
激動地──說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
能力目標;體會“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三次在文中出現時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一、課前“知識快餐”,介紹背景
1、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學習過一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相信“圓明園”那場空難性的烈火與洗劫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大家可曾思索過,在這個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是一個多么可悲的時代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帶給人民的又何止這些呢?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由于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于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國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從此,中國臺灣淪為殖民地,中國臺灣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2、交流關于中國臺灣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資料。
3、同學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臺灣人民最盼望的是什么?理解“光復”。這一愿望中國臺灣人民盼望了多少年?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光復”的材料。
4、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難忘的一課》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難忘事
1、下面,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花一分鐘時間默讀課文,然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談理解,師指導。)
2、讓我們再一次看看題目吧!(讀題)這一節課在作者的心里已刻上了一個極深極深的烙印。可到底讓作者難忘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然后來說說吧?
是啊,難忘的是一顆顆深厚的愛國心,一片片對祖國無比赤誠的愛!(再讀題。)
三、精讀,揣摩難忘心
在令作者難忘的這堂課中,哪句話給作者的印象最深?這句話在文中出現過幾次?請同學們邊默讀邊畫出來。
1、“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這位教師是怎樣寫這句話的?(一筆一畫)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孩子們我們也拿起筆來寫一寫這句話。你寫的時候是不是一筆一畫?是不是認真?那么你吃力嗎?為什么中國臺灣老師寫的卻很吃力?50年沒有寫過漢字為什么剛學會就急著去教孩子?
她為什么一筆一畫,非常認真的寫?(是啊,這位老師不僅僅在用粉筆寫這句話,更是用心去寫的這句話。)(齊讀)
2、“懷著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后門走進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們一起,跟這那位教師大聲的、整齊的、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那位老師和孩子們是怎樣讀這句話的?他們的朗讀還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受?為什么他們讀這句話是那么嚴肅認真?這句話他們讀的并不熟練,但為什么卻那么富有感情呢?
(是的,言為心聲。正是源自他們心中對祖國的赤誠的愛,所以盡管這句話他們讀的.并不熟練,但是卻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
同學們,我們的臺灣同胞們被日本侵略者欺壓了整整50年啊,600多個月,1800多個日日夜夜啊!此刻他們所讀著的不僅僅是祖國的語言,祖國的文字啊,他們同時也正讀著作為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尊嚴,作為中國人久違的自豪感啊!
50年沒說這樣的話了——
50年,整整50年沒有這樣大聲地說這樣的話了——
50年的恥辱,現在終于能這樣痛快地說出來了——
50年,風雨飄搖的50年啊,中國臺灣的人民過著的是怎樣的日子啊,如今終于光復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動,神情怎能不嚴肅?再讀——再讀——
3、“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這一幕發生在哪里?
禮堂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要加上“新畫”?如果去掉“自己”可以嗎?為什么?
墻上掛的僅僅是畫像嗎?
面對畫像,面對中國臺灣教師這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面對這份濃濃的民族之情,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啊,此時此刻沒有什么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各自的感情。
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再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再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這樣的一段經歷,這樣的一堂課我能忘嗎?
指著課題讀——難忘的一課。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4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用樸實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形式】
自主探究式合作學習(自讀──自探──自議──自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
(課件內容為在一群熱情洋溢的孩子中間,“我”與中國臺灣教師兩手相握,含笑道別的`情景,在他們背后,黑板上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九個大字,并配音“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談話: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多么簡單、多么樸素的語言,但是,就這么一句簡單的話,使作者是如此難忘、如此感動。為什么一句簡單的話,能激起“我”全部的感情?我們這一節課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自讀質疑,合作探究
1、課文中三處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要求學生按照:
自讀課文──畫出句子──談感受──提問題──討論互評──有感情地朗讀“的程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課文。
(自由分組,學生可以下座位,每組為2~6人,推選一位組長主持討論)教師參與討論。
板書: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交流、討論:
⑴ 你們已解決了哪些問題?
⑵ 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幫助解決的?
3、小組派代表談學習感受,教師或肯定或點撥或引導。
教師相機板書:
寫、讀、說、見、聞、感
4、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
⑴ 文中第一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為什么中國臺灣教師寫這幾個字是如此吃力?
① 教師深情講述關于中國臺灣被日本侵略軍侵占的歷史。
② 學生談感受,從“認真、吃力”兩個詞進行引導,理解其中的隱含信息,激起他們對日本侵略軍的公憤;悟出朗讀課文的基調──低沉。
⑵ 文中第二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為什么教室里出現陌生人孩子們卻不感到意外?
① 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小組展開討論。
(前后四人為一組,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主持討論)
② 學生自由發言,學生自己悟出或教師引導學生悟出其中的原因。
⑶ 文中第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我”為什么會“緊緊地握著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這一句話”?
① 有感情地朗讀“我”參觀小禮堂時的有關段落。讓學生明白在小禮堂中“我”面對中國古代偉人的畫像為什么熱淚盈眶。
② 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小組展開討論。
(前后四人為一組,每組的小組長主持討論。)
③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評價。
④ 舉行歷史知識競賽,加深對四個歷史偉人的了解。
(全班分成四組,討論后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分別將下列歷史知識或歷史事件的序號寫在相關的歷史人物后面。)
a、興辦私學。
b、草船借箭。
c、建立。
d、民族英雄。
e、蜀國丞相。
f、古代大教育家。
g、三顧茅廬。
h、收復中國臺灣。
i、革命先行者。
5、小結:
板書:
強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愛國情意
三、反復朗讀,領悟情韻
1、找出你最受感動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力求感染聽者。
2、討論這些內容為什么使人感動?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3、反復朗讀最后一段:
⑴ 學生競賽讀。
⑵ 師生鏗鏘有力地共同朗讀。
4、出示課件:
(課件內容為書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同時播放《我的中國心》的音樂,師生在音樂聲中一起舉手書空。)
四、課堂延伸,課外實踐
1、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想對臺灣同胞們說點什么呢?
2、請你滿懷熱情地給臺灣同胞們寫一封信。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會用“真摯”、“意外”造句。
2.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3.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課前準備:搜集有關中國臺灣方面的信息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與學生交流中國臺灣萬象知多少)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這些問題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請大家趕快打開課文。板書課題:難忘的一課。
2、提出學習目標
①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②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何以“難忘的一課”為題。
④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了閩南、諸葛亮等詞語,明白了真摯、意外的意思。
2、我會用真摯、意外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三次出現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4、我會解答(每課一練的題目)。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知道這篇文章,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臺灣剛剛“光復”時,中國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濃濃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2、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寫法。
①生1: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體會到老師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了對祖國的愛。
②生2:懷著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體會到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③生3:我緊緊地握著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體會作者心情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3、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朗讀三次出現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中國臺灣萬象知多少。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1、為什么要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
2、課文為什么以“難忘的一課”為題?
四、知識拓展延伸
1.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了突出中心。)
3、師總結:“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也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目標:
1.學習認識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線索。體會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每一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我”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做課前預習,掃除字詞障礙。通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狼牙山頂峰響起的壯烈的口號聲,讓我們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兇殘和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1945年中國臺灣“光復”后,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難忘的一課》。(板書課題)
二、引導自學,整體把握
1、質疑:
通過你的預習,你認為這一課要學習什么?怎么學?【——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回讓作者那么激動;要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課文前引言就是自學的目標,學會自己主動按照提示進行自學。)
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等解決字詞障礙;找重點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資料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明確語文學習的方法,)
2、導學:
(1)思考文題:看到課題你能想起什么呢?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誰上課)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
(內容)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難忘)
(2)提示:課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話是什么?
(這種學習方法是剛開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課的學習方向和學習重點。)
(3)讀課文、交流
帶著問題讀自己認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組的伙伴交流。
——閱讀課文,組內交流。
(4)班內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抓住多次出現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個句子多次出現?出現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現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引導學習:第一次出現
1.導:這句話出現的地方;老師是怎樣寫的?(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從這“一筆一畫”、“認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樣體會的?說明什么?“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了對祖國的愛。)
引導理解:第二次出現
1、說第二次出現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找出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的感受?(感動)
5.感情朗讀。
學習第三次出現
1.思考:“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2.“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3.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分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同時進行朗讀訓練)
三、總結升華。
1、朗讀全文。
2.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99年回歸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四、作業布置: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寫會生字詞。
五、板書設計: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強烈民族情,濃濃愛國意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08-10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經典】07-10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優選)10-13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02-26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01-31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04-17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優秀集合【4篇】08-25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必備)06-05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