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資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資調查報告范文1
經國務院同意,近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的實施意見)。日前,記者就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有關問題采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
農資漲價影響農民收益
問: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農資綜合補貼是我國重要的支農惠農政策。它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化肥、柴油等主要農資價格的上漲情況,在綜合考慮當年糧價變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合理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實行動態調整,補貼規模只增不減,以更好地保護農民種糧收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問:為什么實施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
答:近年來一些農資價格上漲較快,種糧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的補貼長效機制,以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建立健全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一是有利于穩定種糧農民的補貼預期,以更好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有利于財政部門科學、合理安排補貼預算;三是有利于加強補貼資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進補貼政策更加公開、透明,便于社會監督。
補貼規模不會減少
問:實施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后,如何確保補貼規模只增不減?
答:為確保農民種糧收益,實施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遵循了“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基本原則。
價補統籌,即統籌運用國家財政補貼與調控糧價兩方面措施彌補因農資漲價而引起的農民種糧增支。當農資價格上漲時,如果糧價漲幅不大,彌補農資增支則以財政增加補貼為主,適當考慮糧價增收因素;如果糧價漲幅較大,農資增支原則上主要靠糧價增收消化,適當增加財政補貼。
動態調整,即中央財政安排補貼增量資金與農資漲價引起的種糧增支聯動,補貼額度動態調整。如果當年農資價格水平較基期上漲較大,導致農民種糧增支較多,中央財政相應多安排增量補貼資金;當年農資價格水平較基期沒有上漲或略漲,農民種糧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財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補貼資金。
只增不減,即中央財政上年已安排的補貼規模在當年不減少。上年補貼規模自動作為次年的存量補貼,由中央財政繼續安排。
從具體操作上講,即以XX年畝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則以該年作為新的基期年)。綜合考慮當年農資價格和糧食價格變化以及國家財力情況,確定次年農資綜合補貼規模。與基期相比,當年化肥、柴油價格上漲影響農民種糧增支較多時,則在上年補貼規模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農資綜合補貼;當年農資價格不漲或下降時,原則上保持基期補貼存量不變,如果連續三年糧食畝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統籌當年財力情況適當增加農資綜合補貼。
春耕前補貼兌付到戶
問:中央財政如何確定年度補貼規模?如何分配和撥付補貼資金?
答:實施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后,中央財政將根據當年農資實際漲價情況,統籌糧價上漲因素后,合理安排補貼規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撥付到剩
具體來說,第一步,測算當年因農資漲價引起的增支總額。主要依據國務院價格、農業主管部門統計的全國畝均化肥、柴油增支額、當年糧食播種面積等因素來測算。第二步,確定當年補貼規模。按照補貼“只增不減”的原則,基期補貼存量如數安排。同時,財政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根據當年農資增支總額,糧價上漲因素和財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補貼額,報國務院批準后確定當年補貼增量。基期存量與當年補貼增量之和為補貼總規模。第三步,分配補貼資金。存量補貼資金按基期分配基數不變。增量資金分配,原則上主要考慮各省(區、市)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適當考慮地區農資價格差異。補貼資金分配向糧食主產省傾斜。第四步,撥付補貼資金。每年年底確定補貼規模和資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將資金撥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將補貼兌付到農戶。
問:實施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為什么要選擇化肥、柴油兩大類農資作為測算種糧農資增支、安排補貼規模的依據?
答:種糧農資按大類劃分,主要包括化肥、柴油、種子、農機、農藥、農膜等。選擇化肥、柴油兩大類農資品種作為測算種糧農資增支、安排補貼規模的依據,主要有以下考慮:一是化肥、柴油增支占農資增支的大頭,一般占70%多,對種糧農民收支影響大,且全國種糧農民普遍使用,易監測、好算賬;二是農藥、農膜支出占種糧農資成本的比例小,對農民種糧影響不大,而且品種多、差價大,價格、用量等均難以監測核實;三是國家已安排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專項補貼,種子和農機不宜再重復補貼。
農資調查報告范文2
我會接浙消協關于農資質量及售后服務狀況的文件后,即轉發至各消協分會進行問卷調查,現就農戶反映的情況及建議總結如下:
一、 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小學占10%、初中80%、高中10%。
2、關于農業收入:最低收入每年1000元,最高35000元,平均收入每戶4728元。
3、農資支出,最低每年400元,最高3000元,平均支出1695元。
二、農資質量:
1、農資產品的價格425的農戶認為普遍偏高。30的農戶認為一般,25的農戶認為普遍偏低。
2、買哪類農資產品價格偏高問題,221的農戶認為農藥價格偏高,240的農戶認為化肥價格偏高,57農戶認為種子價格偏高,57的農戶認為農機價格偏高。
3、于通過哪些渠道了解農資產品的問題,148的農戶主要通過經營者介紹,品牌知名情況得以了解,86屬親戚朋友推薦,57屬看產品說明書、新聞媒體廣告得以了解。
4、購買農資產品時,從哪些方面把握其質量好壞,297的農戶主要看商品合格證書(包括農藥“三證”等),120的農戶看品牌,86的農戶看說明書。
5、現在農資產品的質量,360的農戶認為一般,120的農戶認為較差。存在質量問題最多的農資產品,360的農戶認為是農藥,148的農戶認為是種子,57的農戶認為是農機化肥。
6、認為存在質量問題最多農資產品是:384認為農機問題多,120化肥、農藥問題多、148是種子問題。
7、關于農資產品中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268的農戶認為較普遍,120的農戶認為較少,86的農戶認為是農機化肥。
8、買使用的化肥產品,326的農戶認為氮肥(尿素、碳銨)最放心,57的農戶認為磷肥(過磷酸鈣、鈣鎂磷肥)最放心,28的農戶認為氯化鉀、國產復合肥最放心。148的農戶認為氮肥(尿素、碳銨)、磷肥(過磷酸鈣、鈣鎂磷肥)最擔心,86的農戶認為國產復合肥最擔心,57的農戶認為進口復合肥最擔心,20的農戶認為氯化鉀最擔心。
9、購買使用的農藥產品,297的農戶認為殺蟲劑最擔心,206的農戶認為除草劑最放心,28的農戶認為殺菌劑最放心。240的農戶認為殺菌劑最擔心,177的農戶認為殺蟲劑最擔心,28的農戶認為除草劑、植物生產調節劑最擔心。
10、農資商品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問題,297的農戶說有,177的農戶說沒有。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40的農戶認為是質量原因,177的農戶認為是使用原因,57的農戶認為是天氣原因。
三、售后服務:
1、關于購買農資產品,268的農戶到供銷社購買,206的農戶到農技推廣部門購買,120的農戶向個體經營者購買。
2、購買農資商品對經營者售后服務評價如何?326的農戶認為基本滿意,86的農戶認為滿意,57的農戶認為不滿意。
3、關于是否有農資連鎖經銷店,480的'農戶回答有,對是否希望設立農資連鎖店,268的農戶認為希望設立,120的農戶不希望設立。
4、購買農資產品時,除農資質量外,你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
268的農戶回答是給你介紹產品使用方面和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148的農戶希望告訴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
5、購買和使用農資商品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你最希望得到誰的幫助解決?268的農戶回答是希望得到農業技術人員的幫助解決,206的農戶希望得到政府執法部門的幫助解決,57的農戶希望得到經銷商的幫助解決。
6、當受到假劣農資產品的坑害時,一般選擇什么方式維權?150的農戶回答是消費者
協會,86的農戶回答是農業執法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57的農戶回答是工商部門,28的農戶認為是新聞單位。
7、投訴后,你對已有的處理結果是否滿意?56%的農戶認為較為滿意,18%的農戶認為滿意,0.06%的農戶認為不滿意。
8、你是否認為政府部門或其他組織應出臺一些政策措施,促使企業誠信生產經營?81%的農戶回答是,12%的農戶回答否。
9、你認為今年農資價格漲幅最大的是什么?240的農戶認為是化肥,206的農戶認為是農藥,148的農戶認為是種子。
10、今年農業中獲得的純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會如何?177的農戶回答是和去年差不多,148的農戶認為比去年高,86的農戶認為比去年低。
通過以上調查所得數據,我們認為近年來農民的收入是逐年增加了,但同總的收入相比,農資價格還是偏高的,而且農資商品的質量一般,虛假宣傳較普遍,尤其在氮肥、磷肥、殺菌劑、殺蟲劑等農資商品,農戶意見較大。
售后服務現狀現在農民購買農資商品的主要向供銷社、農技推廣部門購買,極少農戶向個體經營者購買,對經營者售后服務評價基本滿意,個別農戶也有不滿意的,主要是經營者沒有向農戶認真講清產品的使用方法,比如:每畝農田使用農藥多少?什么時候使用較好?需要注意事項等等,由于農戶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只知道某種商品以前怎么使用,一旦成份有所變化就麻煩了,出了問題,經營者只講農戶自己沒聽清、看清,這些情況是有的。
農戶普遍要求政府各部門對農資經營廠家、經營者多開展一些誠信教育,普法教育,提高廣大經營者的經營素質,嚴把質量關,價格上多出臺一些優惠政策,給各方帶來實惠,盡一切可能降低生產成本,將放心農藥、化肥等農資商品銷售給農戶,對擅自提高價格者,給予嚴肅處理,對制假售假者堅持以予嚴厲打擊。對廣大農戶多宣傳一些農技、農科知識和維權方面的知識,可以采取黑板報、廣播、電視等形式。
農資調查報告范文3
又到了春耕時期。為了充分發揮農資協調作用和供銷合作社化肥流通主渠道地位作用,確保放心農資下,近日,我們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春耕備耕農資市場尤其是化肥調運儲備情況進行了。
一、 總體情況
全縣農資市場逐漸活躍,備耕物資陸續到位。去冬今春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化肥市場發生重大變化、農資價格走勢難以預測的不利因素,縣供銷社立足三農、服務三農,進一步強化“協會式,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想方設法、多方籌資,做到計劃早啟動,工作早部署,措施早落實,農資早配備,人員早到位,為春耕生產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隨著春季用肥高峰的臨近,全縣農資市場由冷變暖,化肥儲備由去冬少量庫存轉為旺季庫存充裕,化肥品種已達30余種,整個農資市場呈現貨源充足、品種多樣、價格較穩、群眾選擇空間大的供應局面。
目前,供銷社(農資流通協會)化肥儲備量已達到2509噸,占全縣春季化肥總需求量(3600噸)的70﹪,其中尿素790噸、磷酸二銨343噸、磷肥545噸、碳銨370噸,測土配方專用肥461噸。其余部分正在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落實貨源,加緊調運,3月底前即可到位。另外,供銷社已經儲備棚膜30噸、地膜10噸、壓膜線3噸,農藥400公斤。隨著化肥、農膜等農資的陸續調運到位,供銷社完全可以保證全縣春播用肥及設施需求。
二、供銷社積極備戰春耕的主要措施。
自去冬以來,縣供銷社積極應對全球性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采取多種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春播化肥調運儲備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市場分析和需求預測工作,及早與區供銷社進行計劃對接;二是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發揮龍頭倉儲優勢和農資流通協會優勢,及時簽定、落實貨源,把增加專用肥貨源、推廣測土配方肥使用量作為應對危機、節本增效、助農增收的有力舉措,努力做到了春耕化肥數量足、質量優、服務好。三是加大農資連鎖配送經營力度,積極開展全方位農化服務。繼續推行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等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確保協會“五統一”經營率達到100﹪,讓更多的“放心農資”直接進入田間地頭,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三、存在問題
為了確保放心農資下鄉,保證春耕生產所需,盡管供銷合作社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抓好農資貨源和供應服務,確保了不違農時、保障有力,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縣春季農資市場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貸難、融資難等制約農資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是我縣歷年來用肥高峰期化肥價格出現反彈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冬季化肥淡季儲備期,化肥價格較低、貨源較足,但因年底收貸,企業貸難,無力承擔儲備。即便是春耕臨近,供銷社也無足夠抵押品,只能獲取少量個人擔保貸,面對高峰期“一天一價”,只好望肥興嘆了。今年的尿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去冬進價每噸1725元,今春2月中旬漲到每噸1820元,時下已漲到每噸1910元,沒有足夠的淡季儲備,漲價帶來的`壓力只好由農民承受了。二是春季農資市場秩序不容樂觀。由于利益的驅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有所抬頭。一些外省區化肥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借個別優質化肥貨 源緊缺、價格上漲之機,采取緊缺化肥搭配地產小化肥的辦法,為鄉經營戶甚至是“臨時經營人員”提供貨源。從表面上看,其做法增加了化肥品種,便于農戶擇優挑選,活躍了市場。但其也給我縣農資市場帶來了新的質量隱患,造成了化肥市場魚木混雜,秩序欠佳,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建議和對策
一是建議縣人民協調相關金融部門,加大對供銷社企業貸扶持力度,幫助供銷社企業發揮好主渠道作用和龍頭帶動作用,確保供銷社和農資流通協會做到貨源組織充足、供應保障有力、價格實惠、服務優質快捷。同時,建立縣級化肥淡季儲備制度,給予供銷社淡季化肥儲備貼息,以發揮政府市場調控能力,緩解企業壓力,減輕農民負擔。
二是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凈化農資市場,保護農民利益。縣、質監、農牧、發改、公安、供銷等“縣農資市場整治小組”成員單位,要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嚴格按照《隆德縣人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的通知》精神,嚴格執行農資經營資格核準、農資商品準入和登記注冊等制度,全面實施農資商品質量抽檢制度,堅決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我縣農資市場,確保農資商品質量萬無一失,市場井然有序、規范運行。
三是強化協會內部管理和行業自律。樹立“誠信農資”形象、打造農資商品安全供應體系。積極推行農資企業法人問責制,嚴格執行統一進貨制度,堅決制止私自進貨,嚴把農資商品進貨質量關,嚴格執行質量承諾制度,完善農資商品質量賠償制度,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完善“兩賬、兩票、一卡”制度和“索證索票”制度。按照“五統一”(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編號、統一標識、)的模式,開展城鄉連鎖配送服務,保證將質優價廉的農資商品送到農民手中。
四是落實措施,強化服務。首先做到“六早”:早上班、早計劃、早安排、早調運、早儲備、早行動,確保農資供應數量充足、品種齊全、價格平穩。二、落實措施:延長營業時間,實行供應旺季24小時值班制,保證群眾隨到隨賣;送肥進村入戶,減少農民支出;拆整稱零,方便群眾購買。三、發放資料,農民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提高農民科學施肥和識別真假的自我保護能力。農資企業要深入鄉村為農民現場講解測土配方、作物栽培、植物保護等實用農業技術知識,幫助農民朋友解困答疑,并把豐富多樣的專用配方肥送往田間地頭。通過全社上下共同努力,抓住春播用肥的高峰季節,做大銷售,做好為農服務,以優質的產品、優惠的價格、優良的服務保證全縣農業生產需求,讓政府放心,讓農民滿意。
農資調查報告范文4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資市場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次農資市場調查主要對農村地區的農資銷售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農資市場現狀。
目前農資市場以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為主要銷售品種,其中化肥和農藥的銷售額較大。市場上主要的銷售渠道為農資門店和農資經銷商,同時也有一些大型連鎖超市和電商平臺銷售農資產品。
二、農資市場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在購買農資產品時最關心的'是質量和價格。同時,由于農業生產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農資的安全、綠色化和環保性。因此,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綠色農資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
三、農資市場競爭。
農資市場競爭激烈,門店和經銷商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價格、服務、品牌等方面。同時,各家企業也在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目前,國內市場上的農資品牌較多,龍頭企業的份額相對較大。
四、農資市場發展趨勢。
未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資市場將會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環保綠色化:綠色農資市場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
2、互聯網化:農資電商平臺的興起將會改變傳統銷售模式,為農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
3、全產業鏈化:企業將會向農業生產全產業鏈延伸,提供從種子、肥料、農藥、機械到銷售端等一系列服務。
結語:
本次農資市場調查得出結論,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資市場將會不斷發展,呈現出環保綠色化、互聯網化、全產業鏈化的趨勢。企業應積極把握這些趨勢,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為農民提供更好的農資體驗。
【農資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資市場調查報告12-24
春耕備耕農資市場調查報告12-08
縣春耕備耕農資市場調查報告04-16
農資公司實習報告01-26
農資電話銷售技巧02-08
農資銷售崗位職責03-20
農資市場營銷方案03-27
農資銷售廣告語12-28
農資購銷合同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