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山市教案設計

時間:2024-07-19 12:04:56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山市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市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山市教案設計

山市教案設計1

  一、創設情境導入

  先出示幾張海市蜃樓的圖片引出神奇的山市。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后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

  1、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疏通文意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2、齊讀課文,解釋課后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3、分別請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并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復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復述,為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三、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以創造性復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2、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

  3、最后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總結評價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并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結合海市蜃樓來探討山市的成因。

  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2、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3、鞏固基礎知識,準備檢測。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山市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匯。

  2.熟悉課文內容,了解、認識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樓現象。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生動描繪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語匯,概括山市出現全過程的寫景內容,把握行文思路。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3、誦讀課文。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板書文題、作者)

  二、蒲松齡和《聊齋志異》資料助讀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整體感知

  ㈠ 聽讀。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㈡ 學生自讀

  (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 結合課文注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1.注音

  蜃(shèn)景 奐(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禪(chán)院 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連亙(gèn) 窗扉(fēi) 逾(yú)時 倏忽(shū)

  2.釋義

  (1)通假字:

  一切烏有:“烏”同“無”。裁如星點:“裁”同“才”。

  (2)字詞理解

  然數年恒不一見:然,但是; 恒,經常。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 然:……的樣子

  數:然數年恒不一見(數詞,幾)

  層層指數(點數,計算)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墻。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或:有的;憑,靠著。

  (3)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4)難句翻譯: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墻,(頂上)呈凹凸形的矮墻,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著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

  ㈢ 集體順暢朗讀,熟悉課文情節。試用“‖”給文章劃分層次,并說出理由。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云。

  文章起筆奇特說明山市難得,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成。主體部分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研習課文內容

  1.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

  2.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復述。

  明確: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樓

  (2)、誰知道海市蜃樓是怎么產生的?

  海市蜃樓產生的現象:海市蜃樓,是大自然中一種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

  為什么古時的人們稱“山市”為“鬼市”

  鬼市:古時的人們由于科學知識不夠全面無法解釋山市等大自然的現象,總以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這些解釋不了的現象稱做“鬼市”

  ( 3 )(海市蜃樓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為他的神奇和變換,它仍然被評為縣里的八大景觀之一,作者在寫孫公子他們看到的山市時也寫得非常的詳細,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課本,)

  作者筆下的山市是怎么樣的?

  山市變幻: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4 ) 作者一共寫了山市的六種景象,這六種景象都是同時產生的嗎?它們是按照一種什么順序來寫的了? ——————不是,時間順序

  時間順序: 忽見————無何 ————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5) 海市蜃樓變換多端,數年都見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孫公子他們看到山市時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答出變化)

  心情變化: 疑惑————明白————驚嘆————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驚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 漸小—不可見

  ②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變幻神奇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二.問題討論

  (1)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2)偶爾機緣能見到奇異山市景觀的幸運目擊者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明確: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是“山市”。

  (3)文中為什么稱“山市”為“鬼市”?請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學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閱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四、課堂練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

  (1)shèn(蜃)景 (2)縣邑(yì)(3)青冥(míng) (4)飛méng(甍)

  (5)高垣(yuán)(6)睥( pì )nì( 睨)(7)禪(chán)院 (8)yú(逾)時 (9)連gèn(亙) (10)倏(shū)忽

  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C(“裁”同“才”))

  A.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B.樓五架,窗扉皆洞開

  C.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3.解釋句中加粗的字詞。

  (1)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飛檐 )(才)

  (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人)(形狀 )

  (3)層層指數(指著數數 )

  (4)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集市)( 店鋪 )

  4.填空

  (1)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字留仙, 別號柳泉居士

  (2)這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山市蜃景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先看到孤塔,不久看見宮殿,然后又看見高墻及其中的樓、堂、坊;大風起時,景物變模糊,風定后僅見危樓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漸漸變小以至不見。文中的描寫細致生動、變幻神奇。

  板書: 山 市 蒲松林

  變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城郭 碧瓦飛甍

  未幾 宮殿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樓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直接霄漢

  倏忽 拳豆 黯然縹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練習,鞏固所學,提升能力。

  教學內容:《練習冊》、《全效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

  1、 基礎知識與能力訓練,要注意中考演練題型。

  2、 課內閱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3、 課外閱讀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山市教案設計3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境。

  (一)誦讀

  檢測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名說出生字詞,然后多媒體展示,一起朗讀識記生字。

  奐(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禪(chán)院

  飛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 nì)連亙(gèn)

  窗扉(fēi)逾(yú)時倏忽(shū)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更離不開一個“讀”字。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停頓。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在你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拿不準朗讀停頓的句子?

  生:沒有。

  師:看來同學們準備的很充分。為了檢查課文是不是讀熟了,有沒有注意停頓,老師想了一個辦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去掉句讀后的原文),自己試讀一下,看能否流暢地把文段讀下來。

  學生自由試讀,展讀,生糾錯。

  (二)譯讀

  師:同學們剛才的朗讀,字音、停頓都把握得不錯,但是在朗讀的過程中,對于文章內容是不是理解了呢?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試著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圈注難點,教師適時提示。

  師:同學們在小組合作翻譯的過程中,有沒有本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詞句?

  生:“高垣睥睨”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能為他解答一下?

  生:“高垣”是高墻,“睥睨”是指城墻上呈凹凸形的矮墻,合起來可以理解為高高低低的城墻。

  生:“危樓”是什么意思?

  生:應該是高樓的意思。一詩中有一句“危樓高百尺”,就是這個意思。

  師:引申得很好,“危”在這里是“高”的意思。

  生:“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這句話該怎樣翻譯?

  生: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的靠著,有的站著,姿態各不相同。

  師:非常準確。注意其中的“或”,在文言文中,“或”有“有人”“有時”“或許”等多個意思,在這里根據文意可以理解為“有人”。

  師:還有其他疑難嗎?(沒有了)好,看來同學們剛才在疏通文意的時候,小組合作得非常成功,大部分問題都在小組內得到了解決。

  (三)深讀

  師:同學們本課是篇說明文,用的是什么說明順序啊

  生:時間順序。

  師:關于時間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時間的詞語

  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忽

  ——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師: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在不斷地變化,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看看,作者共描寫了幾幅不同的畫面。

  師:作者蒲松齡按時間順序描繪了四幅畫面,為我們再現了山市初生、發展直至高潮的過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描寫山市內容的文字劃分層次。

  學生小組討論分層。

  師:對于大家討論的結果,我們先不集體展示,讓我們對課文進行分層次朗讀,看看大家的意見是不是一致。男同學讀第一層初生階段,女同學讀第二層發展階段,全班齊讀第三層高潮階段。

  學生分層朗讀。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發現的文章值得我們學習的美點。

  生:“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用了夸張,寫出了樓的高。

  生:“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用了排比。

  生:“數至八層,裁如星點”用了比喻。

  師:這些都是從修辭的'角度說的,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發現,比如說文章詳略的安排。

  生:“危樓”是詳寫的,其他是略寫的。

  師:你讀得很細致,文章既有宏觀的勾勒,也有細致的描繪。

  生:還有動靜和靜景的結合。

  師:很好。這也是景物描寫的一個角度。

  師總結歸納:

  通過同學們剛才的發言,我們不難看出,文章在寫法上的美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修辭恰當。“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是巧妙的夸張;“數至八層,裁如星點”是生動的比喻;“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是整齊的排比。

  ②詳略得當。作者寫城郭“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頗有恢宏氣象,以虛代實,粗粗勾勒了一個龐大城市的規模和輪廓。但對“危樓”,不僅描摹了樓的高大、雄偉以及它簡潔、明朗的結構,而且還用富有表現力的筆墨,寫出了樓上各色人等的活動,細膩點染了樓中人物的風姿和神態。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令人賞心悅目。一系列四字美詞的運用,使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明了而又富于表現力。

  ③動靜結合。作者采用虛實相生、動靜相結合的筆法,具體描繪了山間蜃景中變幻莫測的一樓一景,一人一態,寫得極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

  同學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只有能為我所用的東西才會成為屬于自己的知識,蒲松齡用如此優美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難得一見的山市奇觀,我們不妨學習文章的寫法,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試著寫一段景物描寫片段。比如日出、日落,風雨……要求:運用時間順序,寫出景物的變化,同時適當運用文中所學的其他手法。

  學生自由練筆,然后指名朗讀,相互點評。

  (學生片段描寫略。)

  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貴在養成好的習慣,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積累,這一課,老師建議你積累以下內容……

山市教案設計4

  《山市》教案設計示例

  學習目標:

  ①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師生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學生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課文感知: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描繪過許多奇幻的神話,沙漠中一夜之間建筑起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城池,這些神話是人類想象力的偉大產物,但我想也是古時候的人們對未知的海市蜃樓的描繪與神化。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但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體味探究: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展開想像,自主討論:

  ①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通過語言或圖畫描繪山市的奇偉景象)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然后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拓展延伸: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同學和老師們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科學闡釋或相關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案設計5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海市蜃樓的現象,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的現象。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2、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并自學課下注釋。

  三、教師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驟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1、 通覽全文,了解全貌:識記生字詞、斷清句層次、朗讀按標點、難句找出來。

  2、 逐詞逐句,通懂其義:分析理解詞語、省略補出翻譯、精讀分析理解、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象。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 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3、 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五、理解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探究想象,學生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從開始到最后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

  2、 為什么那時候有人把“山市”稱為“鬼市”?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3、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4、 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那時的人們缺乏科學知識,稱它為“鬼市”。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

  六、拓展練習

  1、 請用自己的話向別人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3、 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案設計6

  教材分析:

  《山市》處于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繼《〈論語〉十則》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學現象,蒲松齡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極富想象力。本課學習主要以誦讀為主,了解文言字詞,理解文意。并能根據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學知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學思路:

  以讀為載體,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深化領悟,在反反復復的誦讀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是激趣導入,用一段真實的“海市蜃樓”視頻,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是朗讀感悟,以朗誦為載體通過聽名家朗誦,學生配樂朗誦,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熟悉文本。

  三是疏通文意,分組活動,解疑釋難,掌握文言詞匯。

  四是合作探討,圍繞文本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本,又從局部體驗文本的美妙。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山市的有關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

  2、掌握文言詞匯,能正確翻譯全文。

  3、了解本文的敘事順序和結構,體味細膩的描寫手法和別具一格的語言特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大自然是美麗,也是奇妙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種美麗神奇的自然現象卻都難得一見,多數人可能一生都無緣看到,這種自然現象就是海市蜃樓。

  二、朗誦感悟:

  1、名家朗誦

  名家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標劃生字詞,并聽出斷句。

  讀完之后,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朗誦

  學生自由朗讀2至3遍,力爭讀得聲音飽滿,通暢無阻。然后齊讀,配樂朗誦。

  三、疏通大意:

  結合注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比一比誰理解得快。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結構層次

  第一層(第1、2句),寫“山市”是奐山八景之一,而且幾年不能見到一次。 第二層(第3句至第5句),寫孫公子與友人在酒樓吃酒時見到了“山市”。 第三層(第6句至第13句),寫“山市”中的“城廓”和“危樓”的形象及變化過程。

  第四層(第14句)寫“山市”又名“鬼市”。

  第二課時

  四、問題探討

  1、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描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

  標示性的詞語是: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2、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很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現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無何”“未幾”“既而”“逾時”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變化很快。

  山市的特點是:變化莫測。

  3、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辭方法:

  夸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4、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鬼市”的名字,為什么?

  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葉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同學們,我們通過什么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五、課外探究: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神奇而壯麗的山市。

  2、查一查山市或海市的故事,讀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

  3、收集自然界神奇現象的材料,尋求一下解決的辦法。

山市教案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匯。

  2.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時間順序,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要完成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基礎上簡練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應以多形式誦讀為主,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誘引想像法。

  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語精練生動,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力。領悟、延展課堂內容,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解釋山市的成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以《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的蜃景導入。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

  1.聽讀。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為學生進入情境創設氛圍。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投影:

  選擇: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

  A.念/近中/無此禪院

  B.然/數年恒/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

  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教師明確:A

  2.學生自讀

  (1)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2)結合課文注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投影顯示:

  注音

  蜃(shan)景 奐(huàn)山 禹(yǔ)青冥(míng)

  禪(chán)院 甍(m?ng)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連亙(gan) 窗扉(fēi)逾(yú)時倏忽(shū)

  四、疏通文意

  1.詞句釋義

  (1)通假字:一切烏有:“烏”同“無”。

  裁如星點:“裁”同“才”。

  (2)然數年恒不一見:恒,經常。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墻。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憑,靠著。

  2.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3..難句翻譯: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墻,(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墻,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著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

  4.文意疏通

  (1)學生口述大概文意。

  (2)教師指導糾正錯誤。

  第二課時

  一、內容研討

  1.齊讀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

  3..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聽朗讀錄音,依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

  (2)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試用“‖”給原文劃分層次,并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云。

  ②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復述。

  明確: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③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4.問題討論:

  (1)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山市教案設計8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相關資料】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以寫狐鬼故事著稱,但也有個別篇章近似小品,且內容廣泛,涉及自然現象(含動物趣聞)、民間技藝等。如《地震》一文就記錄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歷)戌時作者在濟南親自經歷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

  【正音】蜃(shn)景奐(hun)山禹(yǔ)青冥(mng)

  禪(chn)院甍(mng)高垣(yun)睥睨(p n)

  連亙(gn)窗扉(fēi)逾(y)時倏忽(shū)

  【自主學習】

  1.字詞:《山市》:奐山山市,2.邑八景之(的)一也,3.然(然而4.)數年恒(經常)不5.一見。孫公子禹年與(跟)同6.人飲樓上,7.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8.高插青冥(青天,9.天空),10.相顧(回頭看)驚疑,11.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不12.久,13.不14.一會兒),15.見宮殿數十所,16.碧瓦飛甍17.(屋檐),18.始(才)悟(明白)為(是)山市。未幾(不19.久,20.不21.一會兒),22.高垣睥睨,23.連亙六七里,24.居然城郭(外城)矣。中有樓若(像)者,25.堂若者,26.坊若者,27.歷歷(清清楚楚的)在目,28.以(用)億萬29.計。忽大風起,30.塵氣莽莽然(……的樣子),31.城市依稀而32.已(罷了)。既而33.(不34.久,35.過了一陣子)風定天清,36.一切37.烏(通“無”,38.沒)有,39.惟(只)危樓一座,40.直接(一直連接)霄漢(云霄與天河)。樓五架,41.窗扉(窗戶)皆(都)洞開(大開);一行有五點明處,42.樓外天也(表判斷)。層層指43.數(指44.著數),45.樓愈高,46.則明漸少。數至(到)八層,47.裁(才)如(像)星點。又其上,48.則黯然縹緲(隱隱約約,49.若有若無),50.不51.可計(計算)其層次矣。而52.樓上人往來屑屑(來往匆匆),53.或(有的)憑或立,54.不55.一狀。逾時(過了一會兒),56.樓漸低,57.可見其(它的)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58.;倏忽(突然)如拳如(像)豆,59.遂(于是就)不60.可見。又聞(聽說)有早行者,61.見山上人煙市(集市)肆(店鋪),62.與世無別,63.故(所以)又名64.(叫做)“鬼市”云。

  2.譯文: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墻,(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墻,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刮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 (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于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合作探究】1.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復述。

  3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4文中稱“山市”為“鬼市”,真的有鬼嗎?請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學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導學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

  (1)shn( )景(2)縣邑( )(3)青冥( )(4)飛mng( )

  (5)高垣( )(6)睥( )n( )(7)禪( )院(8)y( )時

  (9)連gn( )(10)倏( )忽

  2(1)本文節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文學家_______,字留仙,別號________。

  (2)這篇文章以_________為順序,描述了_________過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見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見_________及其中的樓、堂、坊;大風起時,景物變模糊,風定后僅見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漸漸變小以至不見。文中的描寫細致生動、_________神奇。

  3.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相顧驚疑。( ) A.照顧 B.看 C.拜訪

  (2)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 A.細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樓一座。( ) A.危險 B.危害 C.高

  4.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恒(經常)不一見 相顧(看)驚疑

  B.始悟為(成為)山市 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 則明(明顯)漸少

  D.或憑(憑借)或立 與世無別(差別)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6.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

  (2)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7.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然數年恒不一見(恒: )

  ⑵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無何: )

  ⑶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連亙: )

  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⑸數至八層,裁如星點(裁: )

  ⑹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逾時: )

  8.翻譯下列句子:

  ⑴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⑵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⑶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⑷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8.一詞多義(解釋):

  然數年恒不一見( ) 然數年恒不一見( )

  然 數

  塵氣莽莽然( ) 層層指數( )

  其實過之( )樹形團團如帷蓋( )

  其 蓋

  不可計其層次矣( )蓋為不識者( )

  二三日者云( )

  者

  堂若者( )

  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

  2: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3: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練習1.(1)蜃 (2)y (3)mng (4)甍 (5)yun p 睨(6)chn (7)逾 (8)亙 (9)shū2.(1)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柳泉居士(2)時間 山市蜃景從出現到消失的 孤塔 宮殿 高墻 危樓 變幻3.(1)B (2)A (3)C (4)C

  4.A 5.C 6.(2)夸張 (2)比喻 (3)排比

  7.⑴經常⑵不久,不一會兒⑶連綿不斷⑷隱隱約約⑸通“才”⑹過了一會兒

  8.然:“但是”,轉折連詞 “……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數 :幾”讀shù “數數”shù

  其:“那”指示代詞 “它的”代樓

  蓋 :“傘蓋”名詞 句首發語詞,表推論

  者:代“人們” 與“堂若”組成名詞性詞組,譯為“像廳堂一樣的”

山市教案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夠熟練說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關常識。

  2、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能夠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順序,描繪其神奇壯麗的幻境。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教學儀器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與步驟

  學生活動內容與方式預期達效果反思記

  一、布置預習

  1、查閱與作者蒲松齡相關的資料,簡單了解《聊齋志異》

  2、讀課文至少三遍,給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注音并抄寫二、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言)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隨著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齡來觀賞一次山市的出現過程吧!

  2、誰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你了解的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介紹作者、作品:

  投影補充。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記住這些號)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整體感知,熟讀課文

  1、指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他們讀的哪些字的讀音與你不同,斷句與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奐huan邑yi冥ming甍meng垣yuan睥bi睨ni亙gen莽mang霄xiao扉fei縹piao緲miao逾yu倏shu

  2、學生兩人一組,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后桌聽。

  3、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通文意

  1、自己結合課下注解,翻譯課文,并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及詞語。

  2、班中交流翻譯解決難譯的句子。

  3、比賽翻譯課文五、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復習重點字的讀音、意義。2、翻譯課文。(抄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3、查閱相關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樣形成的?第二課時教學內容:鞏固字詞、句的意義,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一、檢測復習

  1、抽查學生的朗讀1—3名,不會的中午到辦公室讀,讀會為止。

  2、解釋加點的字

  (1)邑八景之一也

  (2)數年恒不一見

  (3)高插青冥

  (4)念近中無此禪院

  (5)無何,碧瓦飛甍

  (6)未幾,高垣睥睨

  (7)連亙六七里

  (8)塵氣莽莽然

  (9)裁如星點

  (10)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11)倏忽如拳如豆

  二、分析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同時思考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3、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4、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自己演示)

  三、 總結練習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習學生預習學生調動生活中的積累,檢查預習學生介紹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學生朗讀課文,并相互校正字音、斷句。學生互讀互聽,熟練朗讀課文。學生翻譯課文學生檢測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現時間的詞語。“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遂”學生再讀課文標畫出描寫山市變化的詞語“孤塔聳起,高插青冥”“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城市依稀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小;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簡單了解作者及作品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加強印象,其他學生能熟練說出文學常識準確、熟練的朗讀課文加強學生的復習意識鞏固基礎知識鞏固運用標注法學習文章探索山市形成的原因,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山市教案設計10

  自讀要求

  1.進一步培養誦讀的習慣。

  2.培養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力,提高閱讀能力。

  3.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講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句。

  自讀重點

  l.培養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語言簡潔,說明生動、條理清楚的寫作特點。

  3.能準確地劃分課文的層次結構。

  (解說: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要繼續練習誦讀,培養文言語感,因此自讀導言意在使學生進一步培養誦讀習慣,進而培養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力,提高閱讀能力,訓練說的能力,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

  自讀程序

  1.初讀。通過查閱工具書、看注釋,解決字詞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速讀。結合注釋快速閱讀課文,用白話文講述課文大意,理解課文內容。

  3.賽讀。比賽看誰讀得最流利、把握文章內容最準確。

  4.精讀。讀《荔枝圖序》第1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從大到小、從外到內、層次清晰、詳略得當地介紹荔枝的。讀《山市》無何至遂不可見,了解作者是怎樣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從整體到局部生動地描繪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的。

  5.講述。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說:這樣安排自讀程序,旨在體現讀思練結合的閱讀原則。程序1意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整體感和課文內容,培養而讀習慣。程序2.3意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能力。程序4、5意在學生熟悉課文之后,學習把握文章重點,理解文章特色,培養表達能力。)

  自讀點撥

  1.《荔枝圖序》。

  作品簡析。本文是一篇詠物小品,是作者為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寫的`一篇序。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轉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但在當時,一般北方人是很難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畫工繪了一幅荔枝圖,并親自為之作序。序文生動地介紹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為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

  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長環境,再對荔枝的各個部位及其特征進行了細致具體地描述說明。開篇以荔枝二字領起、點題,統領全文。然后緊扣荔枝二字,從其形、色、香、味諸方面由大到小,由外到內層次分明、詳略得當地介紹說明。對其獨特的外形、特別的顏色、別致的香味的介紹是洋,而對其產地,其色、香、味隨時間的推移而迅速發生變化的特點及作畫的時間,作畫者,主持作畫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紹則是略。

  文章介紹荔枝的特質頗具特色。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他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10種物體作比,由樹形到樹葉、花朵、果實;再具體詳盡地重點介紹果實的內核、外殼,果實殼內的薄膜,果熟的肉質,果實的漿液等。讀者完全可以借助帷蓋、桂、橘、丹、葡萄、楷杷、紅繒、紫綃、冰雪、醴酪這10種熟悉可感的東西,對荔枝獲得具體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貼切形象,對比鮮明生動,使人如睹其害、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聞其香、如品其味,可觸可感。

  2.《山市》。

  作品簡析。《山市》是一篇介紹山市蜃景的妙文。作者起筆奇特。先介紹山市的獨特:邑八景之一也。并指出能見到它不容易:數年恒不一見。然后筆鋒一轉,濃墨重彩描繪孫公子禹年和友人在樓上喝茶時忽見山市的美景。作者寫得精彩絕倫。他接由晴及陰、由陰及晴、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極有層次、極其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變幻莫測而又美妙奇特的山間蜃景圖。

  作者以時間為序,用無何味幾既而邊時修忽等表時間的詞語使文章寫得極有層次。同時,作者觀察十分細致,描寫十分細膩。例如,作者寫城郭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特別是寫風走天清后所見的危樓,十分細致。既寫了樓五架上的窗扉,也寫了樓上五點明處的樓外天,而且還將它與第八層所見的明作比較。最后寫樓上往來的人們和樓由高變低直至不可見的情景,更是細致人微,令人叫絕。

  (解說:點撥內容中的第1點作者介紹在于回憶鞏固所學知識和補充課文注釋以拓寬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第2點作品簡析在于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對比閱讀,對照比較,切實有力地提高閱讀能力。)

  自讀思考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華如橘

  ②然數年恒不一見

  ③始悟為山市

  ④連亙六七里

  ⑤或憑或立

  2.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①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②居然城郭矣

  ③歷歷在目

  ④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3讀《荔枝圖序》第1段和《山市》,分別給它們劃分層次。

山市教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七年級語文上冊《山市》教案設計。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設計

  一、恰當導入

  ① 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了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山市》教案設計》。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三、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 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四、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后可自講: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然后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五、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案設計12

  【內容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材簡析】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用已有的人生經驗去與之共鳴是賞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對初一學生而言,要讓他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體會感情,進入意境,引起共鳴實屬不易。那么,利用開展趣味的記者采訪活動的方式,有助于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和氛圍的營造。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輔以畫面、音樂、朗讀,也會有所幫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幾十個字,更多的,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在這堂課中從中國古典文學中體會到“美”,能夠自覺地去挖掘“美”,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以“小記者”采訪及“目擊者”被采訪、討論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新鮮感的驅使下不斷誦讀、體會、表達,從而進入角色。訓練其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教學設想及策略】

  1、情境教學法: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沖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是有效發揮學生為主體的重要途徑,故選擇以小記者采訪的方式。目的是:使學生在采訪與被采訪的氛圍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誘導。采用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者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幫助者、搭檔”,創設研究性學習的氣氛。

  采用多媒體手段,運用情境教學、愉快教學等方式方法創設情境,增強形象性,從視聽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引發其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實施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刺激──反應──假設──突破的理論,即讓學生觸及現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學生評議,不標準的答案讓學生采用歸謬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發現錯誤,以便強化能力。

  3、寓教于樂,知識遷移。

  以“以人為本”為教學指導思想,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創設自由探究、平等討論的氛圍。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培養他們的`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加強遷移能力的訓練。

  4、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表現空間。

  在領悟美的本質這一過程中,請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交流,并逐一展示、共同品味;教師要注重學生表述中思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媒體設計】

  課件特別注意了整體界面的風格,因為課文是文言文,背景就選用的是與其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背景音樂采用的是中國古典民樂,字體采用的是楷書、隸書、行楷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樣的氣氛可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和想象,進而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進入課文的意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課文。

  多媒體設計成可交互式。在教學中,課件與教師講解交替應用,通過對幻燈片的隨時編排,可使放映順序與教學順序一致,根據學生特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展示。

  【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的想象、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激趣導入 導語:各位同學,你們好!很高興認識大家!首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深圳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瞧,這是我的記者證。今天來到這里,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里去走走,探訪一下,制作一期節目。聽說,那里出現了一種類似與“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采訪任務呢?好,你們這么熱情,我更有信心了,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教師轉換身份成為電視臺記者,邀請學生進行采訪、節目制作工作。激發學生的探詢心理,能懷著好奇心,熱情地投入到課文學習。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2),畫面出現水墨山水圖景,增強教學直觀性、形象性。 2分鐘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全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到各學習小組中進行輔導。糾正個別錯誤讀音。針對學習小組提出的疑問適時點撥。

  3、體會山市之“變”。

  ① 學生動筆,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字詞,作出記號。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其作出正確的解釋。

  明確:共同的特點──時間短暫。所以山市奇景是變幻莫測的。突出“變”。

  ②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所呈現的景象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找描述景象的關鍵詞。針對學生回答,穿插字音、詞語含義的進一步糾正與明確。(如:飛甍、城郭、高垣、睥睨、連亙、霄漢等)

  ③ 引導學生明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能抓特征,用關鍵詞語概括。明確:山市變化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的全過程。

  1、學生通過聽讀課文,把難懂的生字詞注音。

  2、分學習小組自由朗讀課文,相互質疑、相互幫助,思考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3、學生個人朗讀,理解,討論,提問解答。

  ① 學生們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忽見、數年、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② 學生讀相關句子,找出相關描述景象的詞語,自由發表看法。

  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孤塔、禪院、宮殿、碧瓦飛甍、城郭、危樓、常樓、高舍、如拳如豆等。

  ③ 經解釋、分析,由暢所欲言到深入思考。真正感受山市的變幻莫測。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3),可以突出重點文言字詞的讀音、解釋,進一步加深印象。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4),課文結構以及教學重點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整體感知。 學生的回答可能出現誤解。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可引導學生采用歸謬法,通過理解詞語意思,注意語言組織嚴謹來解決。(8分鐘)

  探究想象 1、過渡:山市真是奇妙無窮,令人嘆為觀止。我

  簡直眼花繚亂,看也看不過來了。好在有大家和我一起親眼目睹這難得的美景。只好向大家求助。我們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讓學生分8個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提供“小組討論提綱”。(見“資料卡片一”)

  ② 選8名學生扮演“小記者”。到各組進行采訪。傳授采訪基本技能,提供采訪提綱。(見“資料卡片二”)

  ③ 教師扮演“大記者”角色。以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了解他們的采訪收獲。

  問題組:

  1、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采訪所了解的山市奇觀嗎?

  2、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注意引導學生善于總結的能力,進一步邊理解這些關鍵詞的含義,邊借助圖片加深印象,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總結為山市景象“奇”。 1、過渡。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按“小組討論提綱”互相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其中一個階段的景象。“目擊者”盡可能表達清晰,提供多的所看之景的細節。討論交流,互幫互助,疏通文意,抓住重點。

  ② 8名學生充當教師(“大記者”)的助手,接受培訓,依據采訪提綱,分別到各小組去進行采訪工作。采訪目擊者,及時總結,作好采訪筆錄。“小記者”注意明確任務,語言精練。

  ③ 小記者們根據采訪筆錄匯報所了解的山市景象。注意到的美景可能會有: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往來屑屑、歷歷在目、孤塔等。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5、10),提供小記者“采訪提綱”、板書。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6、7、8、9),將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的壯麗奇特景象顯現,加深詞語理解。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作記錄、與人溝通能力、圍繞中心闡述話題。

  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肯定有獨創思維的回答,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特征來總結概括。(25分鐘)

  研讀賞析 1、過渡:今天,真的要感謝大家!在與大家合作采

  訪的過程當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個變化無窮、奇特神秘、美不勝收的山市蜃景。我要制作的節目初步構思出來了,大家愿不愿意與我一起回味一下?

  2、品味山市之“美”。

  ① 學生賞讀課文。

  ② 教師描述美景。 1、過渡。學生進入欣賞美的狀態。

  2、品味山市之“美”。

  學生伴隨著影片欣賞,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采訪到的山市美景。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1),畫面、音樂、朗誦共同構成一種美的意境,讓學生多角度地感知美。 (6分鐘)

  拓展延伸 1、過渡:帶著這些詳實的資料和這個變、奇、美的山市,我想我們是滿載而歸了。然而臨走前還心存疑問。為什么古代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嫩?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由選擇角度在課外查閱資料或向有關學科教師請教,探究“山市”現象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1、過渡。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了。

  2、可以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2分鐘)

  反思小結 1、過渡:初次與大家一起采訪,大家就與我合作得如此默契、愉快所以想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

  2、思考下列問題:

  ① 煙花綻放的全過程美麗卻短暫,怎樣把這一瞬間的美麗永遠留存下來呢?

  ② 從《山市》當中你發現了什么可借鑒的寫作方法嗎? 1、過渡。欣賞煙花綻放的美麗情景。

  2、自由發表個人見解。比較明確:

  ① 留存方式。有很多,但從這堂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更具有想象空間。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

  ② 寫作方法:按時間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2、13),欣賞煙花綻放情景。明確任務布置。 (2分鐘)

  【資料卡片】

  1、小組討論提綱:

  第一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開端”階段的景象。

  從“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到“始悟為山市”。

  第二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發展”階段的景象。

  從“未幾,高垣睥睨”到“城市依稀而已”。

  第三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高潮”階段的景象。

  從“既而風定天清”到“或憑或立,不一狀”。

  第四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結局”階段的景象。

  從“逾時,樓漸低”到“遂不可見”。

  2、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

  請你采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提出下列問題:

  ⑴ 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⑵ 景象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⑶ 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任務(作業)布置】

  1、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請借鑒《山市》的寫法,有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開端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碧瓦飛甍

  發展 未幾 城郭 高垣睥睨

  高潮 既而 危樓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直接霄漢

  結局 倏忽 如拳如豆 暗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征 語言美

山市教案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語。

  2、把握課文線索,

  3、學習根據時間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理解課文,展開想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認識山市蜃景,激發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記敘的層次性及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

  培養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描繪過許多奇幻的神話,沙漠中一夜之間建筑起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城池,這些神話是人類想象力的偉大產物,但我想也是古時候的人們對未知的海市蜃樓的描繪與神化。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但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讀山市

  一讀,讀準。學生兩人一組,先自讀,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后同學聽,然后指名讀。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亙(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縹(piāo)緲(miǎo)逾(yú)倏(shū)

  注意這些詞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二讀,讀通。老師講授讀書方法:讀出正確節奏,讀出語感。程序是:老師講—老師讀——學生自讀—點人讀。

  注意這些句子的停頓:

  1.一般四字詞兩詞一頓。如:相顧/驚疑高垣/睥睨

  2.前后有關聯詞或語末助詞的把關聯詞、助詞單獨讀。

  如:既而/風定天清

  居然城郭/矣

  然/數年/恒不一見

  見山上/人煙市肆

  總原則是:不把詞讀破。

  如:孫公子禹年/與人/飲樓上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三讀,讀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多讀,要學生力求在讀中通曉大意,在讀的組織上可讓學生自己朗讀。

  四讀,讀懂。

  程序是:學生先對照文章課下的注釋,自己邊讀邊譯,然后把譯不出的句子畫下來,全班一起討論,老師講解。

  三、說山市

  (一讓通過用原文的詞語說話,進一步熟悉課文,二讓學生從課文中走出來,通過思考、想象,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東西。)

  一說:山市中有:

  提示:讓學生想象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結合畫說,用自己的話或文中的話說都可以。

  ①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樓

  ②誰知道海市蜃樓是怎么產生的?

  ——————(這一問題應該很少有同學能回答上來)

  大家現在對這個問題應該是很難解釋的,我們想想遠在好幾百好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知不知道是怎么產生的了?——他們不知道,不明白海市蜃樓象產生的真正的原因,如果硬要他們來解釋的話這種現象的話,猜猜

  他們會怎么解釋——————鬼神在作怪————所以在古代人們又把海市蜃樓叫做“鬼市”。

  鬼市:古時的人們由于科學知識不夠全面法解釋山市等大自然的現象,總以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這些解釋不了的現象稱做“鬼市”

  海市蜃樓產生的現象:海市蜃樓,是大自然中一種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

  首先要明白為甚么光線在空氣中會被折射。原來,不同溫度的空氣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許多不同的介質一樣。靠近地面的空氣較熱,折射率較低。我們可以把空氣想像為許多層的介質,而每一層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內反射。如果光線微微傾斜地從玻璃射進空氣,一部分的`光線會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會被折射,從玻璃中走出來。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較空氣高,所以折射角總是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越來越大,被折射的光線便會越來貼近空氣與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臨界角度,光線便只會被反射,而不會折射出去。這個現像叫做全內反射3、(海市蜃樓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為他的神奇和變換,它仍然被評為縣里的八大景觀之一,作者在寫孫公子他們看到的山市時也寫得非常的詳細,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課本,)

  作者筆下的山市是怎么樣的?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4、作者一共寫了山市的六種景象,這五種景象都是同時產生的嗎?它們是按照一種什么順序來寫的了?

  ——————不是,時間順序

  忽見————無何————未幾————繼而————逾時————倏忽5、海市蜃樓變換多端,數年都見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孫公子他們看到山市時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答出變化)

  疑惑————明白————驚嘆————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緊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二說:由山市我想到了

  可說感想,說感悟,說原理。

  如: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

  四、悟山市

  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瘆人的名字“鬼市”,為什么?

  學生回答。

  師點撥引導: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也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同學們,我們通過什么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然后明確:可以通過查字典、上網、《物理》課本、《十萬個為什么》等資料。

  學生快快行動,查字典,看誰先查到誰讀出來。

  師引導:你明白這種現象是怎么回事了嗎?這個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欲。同學們,要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

  那么,交給大家一個光榮的任務:六人一組,課下查閱資料,得到海市蜃樓的有關知識。然后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

山市教案設計14

  學習目標

  1、學習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要點點撥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

  學習過程

  一、 預習檢測

  1、 文學常識積累

  《山市》選自 ,作者 ,字 ,世稱“ ”,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

  高插青冥 ( ) 倏 ( )忽 碧瓦飛甍 ( ) 黯然縹緲 ( )( )

  連亙 ( ) 蜃 ( )

  3、疏通文意

  ① 推薦重點字詞

  ② 推薦重點句子

  ③ 記錄自己不懂的詞句

  二、理解探究

  4、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

  5、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

  6、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

  三、拓展延伸

  7、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四、學習小結

  8、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達標檢測

  (一)積累運用

  1、解釋加點的詞語。

  ( 1 )然數年恒 不一見( ) ( 2 )相顧 驚疑 ( )

  ( 3 )念 近中無此禪院( ) ( 4 )始悟 為山市( )

  ( 5 )連亙 六七里 ( ) ( 6 )歷歷 在目 ( )

  ( 7 )黯然縹緲 ( ) ( 8 )或憑 或立 ( )

  2、本文很真實地再現了“山市”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時間的詞語,請摘錄出來,并說說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意思。

  (二)課內閱讀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用原文句子填空:

  ( 1 )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 。

  ( 2 )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 。

  3、文中引出“孫公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主體部分是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初起、發展、高潮、結局,請簡要概括每個階段的意思。

  5、請按順序寫出在山市中出現的八種景物。

  6、“山市”為何又叫“鬼市”?請你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山市教案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讀懂課文,并能很流暢的讀。

  2、能根據課下注解理解課文內容。

  3、能對課文中的描寫部分展開豐富的想象。

  4、了解對山市的科學的`解釋。

  【重點和難點】

  1、第2、3、4點為重點。

  2、第3、為難點。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根據要求是要用一課時完成。從容量和教學目標來看,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重視課外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自己根據課下注解疏通文意,把不懂的東西放在課堂上問老師。老師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檢查預習情況。老師在這節課中把重點放在朗讀指導、指導學生欣賞描寫部分及培養其想象能力。同時完成課后練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世上有鬼嗎?有鬼?你見過嗎?無鬼?怎么世上這麼多人談鬼?甚至還出現了《聊齋志異》這樣的鬼怪小說?今天我們暫時不談論有無鬼,我們來學習一篇與鬼有關的文章,《鬼市》,即《山市》。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請同學回答。

  2、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把他讀錯的字詞打上記號,在班上讀一讀。

  三、研究、自主性學習

  1、全班齊讀一遍課文,把不懂的地方先問同學,還不懂的,再問老師。

  2、大家討論理解下列詞的意思: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相顧驚疑 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 歷歷在目 塵氣莽莽然

山市教案設計16

  《山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一)《山市》課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第20課)

  山市

  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記。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架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二)內容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二、教材簡析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用已有的人生經驗去與之共鳴是賞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對初一學生而言,要讓他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體會感情,進入意境,引起共鳴實屬不易。那么,利用開展趣味的記者采訪活動的方式,有助于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和氛圍的營造。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輔以畫面、音樂、朗讀,也會有所幫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幾十個字,更多的,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在這堂課中從中國古典文學中體會到“美”,能夠自覺地去挖掘“美”,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

  三、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 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以“小記者”采訪及“目擊者”被采訪、討論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新鮮感的驅使下不斷誦讀、體會、表達,從而進入角色。訓練其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四、教學設想及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

  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沖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是有效發揮學生為主體的重要途徑,故選擇以小記者采訪的方式。目的是:使學生在采訪與被采訪的氛圍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誘導。采用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者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幫助者、搭檔”,創設研究性學習的氣氛。

  采用多媒體手段,運用情境教學、愉快教學等方式方法創設情境,增強形象性,從視聽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引發其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實施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

  刺激——反應——假設——突破的理論,即讓學生觸及現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學生評議,不標準的答案讓學生采用歸謬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發現錯誤,以便強化能力。

  (三)寓教于樂,知識遷移。

  以“以人為本”為教學指導思想,強化教學過程 的民主化,創設自由探究、平等討論的氛圍。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培養他們的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加強遷移能力的訓練。

  (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表現空間。

  在領悟美的本質這一過程中,請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交流,并逐一展示、共同品味;教師要注重學生表述中思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五、教學媒體設計

  課件特別注意了整體界面的風格,因為課文是文言文,背景就選用的是與其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背景音樂采用的是中國古典民樂,字體采用的是楷書、隸書、行楷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樣的氣氛可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和想象,進而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進入課文的意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課文。

  多媒體設計成可交互式。在教學中,課件與教師講解交替應用,通過對幻燈片的隨時編排,可使放映順序與教學順序一致,根據學生特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展示。

  六、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

  七、教學目標

  (一)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二)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八、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九、教學過程 設計及分析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時間)

  激趣導入

  導語 :各位同學,你們好!很高興認識大家!首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深圳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瞧,這是我的記者證。今天來到這里,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里去走走,探訪一下,制作一期節目。聽說,那里出現了一種類似與“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采訪任務呢?好,你們這么熱情,我更有信心了,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教師轉換身份成為電視臺記者,邀請學生進行采訪、節目制作工作。激發學生的探詢心理,能懷著好奇心,熱情地投入到課文學習。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2),畫面出現水墨山水圖景,增強教學直觀性、形象性。

  (2分鐘)

  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全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到各學習小組中進行輔導。糾正個別錯誤讀音。針對學習小組提出的疑問適時點撥。

  (3)體會山市之“變”。

  ①學生動筆,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字詞,作出記號。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其作出正確的解釋。

  明確:共同的特點——時間短暫。所以山市奇景是變幻莫測的。突出“變”。

  ②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所呈現的景象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找描述景象的關鍵詞。針對學生回答,穿插字音、詞語含義的進一步糾正與明確。(如:飛甍、城郭、高垣、睥睨、連亙、霄漢等)

  ③引導學生明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能抓特征,用

  (1)學生通過聽讀課文,把難懂的生字詞注音。

  (2)分學習小組自由朗讀課文,相互質疑、相互幫助,思考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3)學生個人朗讀,理解,討論,提問解答。

  ①學生們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忽見、

  *數年、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②學生讀相關句子,找出相關描述景象

  的詞語,自由發表看法。

  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孤塔、*禪院、宮殿、*碧瓦飛甍、城郭、危樓、常樓、高舍、如拳如豆等。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3),可以突出重點文言字詞的讀音、解釋,進一步加深印象。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4),課文結構以及教學重點內容可以增強

  學生的'回答可能出現誤解。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可引導學生采用歸謬法,通過理解詞語意思,注意語言組織嚴謹來解決。(8分鐘)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時間)

  整體感知

  關鍵詞語概括。明確:山市變化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的全過程。

  ③經解釋、分析,由暢所欲言到深入思考。真正感受山市的變幻莫測。

  學生的整體感知。

  探究想象

  (1)過渡:山市真是奇妙無窮,令人嘆為觀止。我

  簡直眼花繚亂,看也看不過來了。好在有大家和我一

  起親眼目睹這難得的美景。只好向大家求助。我們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

  (2)想象山市之“奇”。

  ①讓學生分8個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提供“小組討論提綱”。(見“資料卡片一”)

  ②選8名學生扮演“小記者”。到各組進行采訪。傳授采訪基本技能,提供采訪提綱。(見“資料卡片二”)

  ③教師扮演“大記者”角色。以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了解他們的采訪收獲。

  問題組:1、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采訪所了解的山市

  奇觀嗎?2、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注意引導學生善于總結的能力,進一步邊理解這些關

  鍵詞的含義,邊借助圖片加深印象,領會作者語言的

  精妙。總結為山市景象“奇”。

  (1)過渡。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想象山市之“奇”。

  ①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按“小組討論提綱”互相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其中一個階段的景象。“目擊者”盡可能表達清晰,提供多的所看之景的細節。討論交流,互幫互助,疏通文意,抓住重點。

  ②8名學生充當教師(“大記者”)的助手,接受培訓,依據采訪提綱,分別到各小組去進行采訪工作。采訪目擊者,及時總結,作好采訪筆錄。“小記者”注意明確任務,語言精練。

  ③小記者們根據采訪筆錄匯報所了解的山市景象。注意到的美景可能會有: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往來屑屑、*歷歷在目、*孤塔等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5、10),提供小記者“采訪提綱”、板書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6、7、8、9),將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的壯麗奇特景象顯現,加深詞語理解。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作記錄、與人溝通能力、圍繞中心闡述話題。

  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肯定有獨創思維的回答,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特征來總結概括。(25分鐘)

  研讀賞析

  (1)過渡:今天,真的要感謝大家!在與大家合作采

  訪的過程當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個變化無窮、奇特神秘、美不勝收的山市蜃景。我要制作的節目初步構思出來了,大家愿不愿意與我一起回味一下?

  (1)過渡。學生進入欣賞美的狀態。

  (2)品味山市之“美”。

  學生伴隨著影片欣賞,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1),畫面、音樂、

  (6分鐘)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時間)

  研讀賞析

  (2)品味山市之“美”。

  ①學生賞讀課文。

  ②教師描述美景。

  所采訪到的山市美景。

  朗誦共同構成一種美的意境,讓學生多角度地感知美。

  拓展延伸

  (1)過渡:帶著這些詳實的資料和這個變、奇、美的山市,我想我們是滿載而歸了。然而臨走前還心存疑問。為什么古代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嫩?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由選擇角度在課外查閱資料或向有關學科教師請教,探究“山市”現象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1)過渡。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了。

  (2)可以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2分鐘)

  反思小結

  (1)過渡:初次與大家一起采訪,大家就與我合作得如此默契、愉快所以想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

  (2)思考下列問題:

  ①煙花綻放的全過程美麗卻短暫,怎樣把這一瞬間的

  美麗永遠留存下來呢?

  ②從《山市》當中你發現了什么可借鑒的寫作方法嗎?

  (1)過渡。欣賞煙花綻放的美麗情景。

  (2)自由發表個人見解。

  比較明確:①留存方式。有很多,但從這堂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更具有想象空間。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②寫作方法:按時間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2、13),欣賞煙花綻放情景。明確任務布置。

  (2分鐘)

  十、資料卡片

  (一) 小組討論提綱:

  第一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開端”階段的景象

  從“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到“始悟為山市”。

  第二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發展”階段的景象

  從“未幾,高垣睥睨”到“城市依稀而已”。

  第三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高潮”階段的景象

  從“既而風定天清”到“或憑或立,不一狀”。

  第四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結局”階段的景象

  從“逾時,樓漸低”到“遂不可見”。

  (二)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

  請你采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提出下列問題:

  (1)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2)景象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3)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十一、任務(作業 )布置

  (一)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二)請借鑒《山市》的寫法,有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300字左右。

  十二、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開端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碧瓦飛甍

  發展 未幾 城郭 高垣睥睨

  高潮 既而 危樓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直接霄漢

  結局 倏忽 如拳如豆 暗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征 語言美

山市教案設計17

  [教學設計A]?創意說明:學生初學文言文,教師從指導學習方法這一角度來設計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學習本文,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由“海市蜃樓”的圖片或有關錄像導入,引起學生興趣。

  二、教師指導朗讀

  文言文的學習,重在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培養文言文語感,在朗讀中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教給學生文言文“五讀法”: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情,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

  三、學生自由朗讀

  四、疏通文意

  學生看注釋講解大意,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質疑,全班交流。

  五、探究想象

  1.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三階段。初生階段: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2.想象描述:山市是怎樣一幅畫面。

  3.用科學知識解釋山市的形成。

  六、布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四字短語,并弄通其義。

  2.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教學設計B]?創意說明: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讀講畫說”全面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步驟:

  一、讀 老師出示讀書方法,學生根據方法自由讀。在讀中識記生字詞,讀出正確節奏,讀出語感,讀中通曉大意。

  二、講 學生根據注釋自己講解文意,并小組交流討論,相互質疑。在講中弄懂全文,弄清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三、畫 畫出山市形成的幾個過程,在畫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并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說 說山市的成因,運用科學知識解釋其中道理。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五、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教學設計C]?創意說明:從蒲松齡的創作風格角度來指導教學,從而加深對蒲松齡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課外閱讀《聊齋志異》。

  二、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篇寫。

  三、課堂交流讀書筆記,評出最佳讀者。

  四、學習《山市》,領略山市的奇特之美,進一步體會蒲松齡的創作風格。

  五、布置作業:課外了解山市的成因。

  [資料整合平臺]

  1.有關資料

  海市蜃樓

  蓬萊城北海面常現海市蜃樓,古稱“登州海市”,歷史上多有記載。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實際上,海市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蓬萊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成為我國海市奇觀出現最頻繁的地區。蓬萊地處渤海海峽南岬,從東西兩個方向涌來的海流在此交匯,將底層海水連同低溫帶出水面,海面低溫和海峽兩岸的高溫為海市的出現創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朝鮮半島三足鼎立,長山列島橫臥其間,又為海市的出現提供了借以反射的客觀景物。在日照充足的季節里,接近海面的空氣呈高密度低溫狀態,空氣密度由下向上陡然減少,光線透過這些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便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使遠處的景物顯現在空中或海面上,這就是世人所津津樂道的海市蜃樓。由于空氣層動蕩不定,致使顯現的景物時大時小,時斷時連,忽隱忽現,變幻莫測,更增添了海市的神秘感。

  海市分為上現海市和下現海市兩類,蓬萊海市多為上現海市,色彩豐富,影像清晰多變,極富觀賞價值。

  1988年6月17日,山東電視臺記者孫玉平有幸成功地拍攝到蓬萊海市的實況錄像,結束了世上只有文字記載、沒有影像記錄的歷史,在全國播放后產生了巨大反響,進一步確立了蓬萊海市在國內旅游業界的重要地位。

  2.擴讀材料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大震。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體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后聞某處井傾側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有邑人婦夜起溲溺,回則狼銜其子。婦急與狼爭。狼一緩頰,婦奪兒出,攜抱中,狼蹲不去。婦大號,鄰人奔集,狼乃去。婦驚定作喜,指天畫地,述狼銜兒狀,己奪兒狀。良久,忽悟一身未著寸縷,乃奔。此當與地震時男女兩忘同一情狀也。人之惶急無謀,一何可笑!

  這也是一篇選自《聊齋志異》的自然小品文。學生通過閱讀,可激起他們對物理現象的興趣,擴大視野,并可進一步體會蒲松齡的創作風格。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

  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活動目標: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秘的能力。

  2.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語文素養,增強自豪感。

  活動安排:將全班分成四小組進行比賽,每組推選一名裁判。

  第一輪:“月球奧秘知多少”小組擂臺賽。

  出二十至三十道有關月球知識的問答題進行必答、搶答。

  第二輪:月亮的故事

  每組各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評出哪一組講得最清楚流暢、生動形象。

  第三輪:月亮詩詞朗誦賽

  賽一賽哪一組背誦的關于月的詩詞又多又好。

  第四輪:我心中的月

  小組合作寫一首有關月的`詩,規定時間內完成,評出最佳詩作。

  通過四輪比賽,評出本次活動的最佳小組、最佳個人。

  寫作訓練

  第一題:假設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第二題: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題:以“月球”為話題,自由命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此次作文為想象作文。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的想象力能為我們未來創造性的勞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想象作文的訓練,在任何一個學段都是很有必要的。這三道作文題都與月球有關,而月球又往往最能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想。在這次作文中,同學們盡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就一篇想象奇特、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它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確定好一個中心,與記實作文一樣,也要有明確的主旨。圍繞月球想表現一個怎樣的中心呢?其二,想象要合情合理。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為基礎的,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大膽想象,不能胡編濫造。其三,想象的內容要具體,做到言之有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在寫作中要恰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如果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一篇精彩的作文會展現在我們眼前。期待著你的成功!

【山市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山市教學實錄01-27

《山市》教材分析02-24

《山市》教學設計05-14

《山市》教學設計15篇05-15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案設計03-27

家鄉的山02-27

寒假登音樂之山-------蛋糕山作文04-16

市教壇新秀、市骨干教師、市教學中堅事跡介紹11-25

山行的詩意08-04

山的那邊作文03-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一区成人 | avtt天堂网永久资源手机版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小说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3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欧美 | 可以免费看黄的网址 | 免费黄在线观看 | 2018天天干天天操 | 国产精品第五页 | 日日干日日操 | 午夜免费福利影院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福利 | 在线观看黄网站 | 午夜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 成年大片免费播放视频人 | 羞羞视频成人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九九热视频免费 | 久爱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 欧美a一级| 亚洲精品网址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欧美 | 可以www视频 | 污污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小明发看看加密通道2021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日日干日日 | 另类欧美日韩 | 五月网婷婷 | 成人男女网18免费看 | 久久久精品视频直接观看 |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性色成人网 | 视频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