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傳統文化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傳統文化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李商隱及其《無題》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無題》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
2、尋找《無題》的曲子,學唱。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學生感悟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學生通過誦讀、記背,讀熟品味出道理,變成自己的東西。
3、學生深刻了解中國文化長廊,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二、教學重難點:
背誦這首描寫松樹的詩是重點,難點是能夠理解詩的`意思,并翻譯出譯文。
突破措施:通過配樂的經典回放,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1、啟發導入音樂播放:小松(唐王建)
小松初數尺,未有直生枝。閑即傍邊立,看多長卻遲。讓學生反復聽幾遍后,開始朗讀,可以分角色朗讀。
2、出示譯文
小松樹剛剛幾尺高,還沒有長出挺直的樹枝。空閑時站在樹旁邊,天天看著它,只覺得它長得很慢。讓學生理解后開始背誦。
3、作者簡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觀察松樹生長時的情景。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3
一、本周教學內容:
人口與環境
二、重點、難點:
。ㄒ唬┲攸c
1、環境人口容量
2、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與環境的關系
3、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
(二)難點
分析、判讀各種圖表資料,說明人口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復習要點:
(一)人口再生產
1、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
。1)定義:
人口內部的`這種老一代陸續死亡,新一代不斷出生,世代更替的過程。
。2)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影響因素: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3)人口再生產類型
原始型:高高低
傳統型:高高低
過渡型:高低高
現代型:低低高
完成現代型的轉變應是出生率的下降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4
一、班會主題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二、活動背景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視。電視、電腦和網絡游戲中的那些虛幻的感情,暴力和血腥的場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錢的價值取向,以及很多粗制濫造的影視作品,對中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在中學里,學生學的科目多達十幾種,對傳統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爾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現。我們有的中學生、甚至于大學生,必須經過翻譯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我的傳統文化,再怎樣發展,也只能成為別人的文化附庸;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我的民族精神,再怎樣粉飾,也只能是一盤散沙。
三、活動目的
1、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孕育學生的文化底蘊。
2、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提高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忱。
3、全面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與學校文化。
四、活動形式
主題班會、情境對話、才藝表演、通讀傳統經典。
五、活動資料
1、觀看《百家講壇》中于丹教師講《論語》的片段
2、傳統文化知識競答
3、誦讀傳統文化經典
六、活動過程
(一)、情境短片:三個學生正在為藝術節開幕式緊張排練:練習拳法,劍術,一會兒,走過來一個學生乙,比比畫畫,來回搗蛋,拽著別人教他武功,別人不理他,他繼續竄來跳去,無奈之下,決定教他幾招,可是有個條件,要問問他為什么練武術學生乙不屑地說,這樣就能夠在別人欺負我時對付他了,還能混個大哥大當當,看誰敢跟我打。這時三個學生很生氣,決定讓他轉變錯誤思想,重新認識武術精神。其中一學生講:武術是一種傳統文化,武術以“尚武崇德”為基本原則,崇尚道德修養,與人為善,寬厚處事,豁達胸懷,經過武術訓練,磨練出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樹立尊師愛友,誠實守諾,團結互助的團體主義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到達修身養性的作用,你沒看見“武”字拆開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學生
乙蹲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說,什么文化,還傳統,都什么年代了,哪還有那么多的傳統傳統文化,OUT了,三個學生一氣之下,決定帶他見識一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走進班會現場。
(二)、你好,傳統文化
1、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2、我是傳統文化的代言:出示圖片,過新年,奧運會會徽、中國結、剪紙等,請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節日》認識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受到冷落的現狀,引發思考,經過小組討論,尋找傳承、拯救傳統文化的途徑。
(三)你好,魅力華夏。
1、學生傳統文化才藝展示:在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襯托下,幾名學生吟誦詩詞經典,同時有學生在剪紙;有學生在書法,有學生自創中秋詩,有學生背誦弟子規,還有的學生在編中國結。曲終,學生展示作品,并做簡潔說明。
2、觀看班會的那幾名場外同學對話交流,剛才學生乙大吃一驚,表達感悟,重新練習武術,那三名學生,讓他看看,星光中學課間操練習武術操的陣容和氣勢,讓他真正懂得了練武的意義。
3、配樂武術表演
(四)、你好!心靈盛宴拍手齊誦:弟子規曹紅瑩: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傳承過程中,我的形式日益多樣,春聯,婚聯、壽聯、挽聯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今日我還帶來了一幅對聯作為禮物送給大家。上聯是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顯民族特色下聯是:筆墨紙硯詩詞曲賦譜華夏春秋。
黃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币髡b一首經典,品嘗一杯香茗,這是何等的愜意呀。各位同學,我是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孕育的詩詞經典,我的家族可謂龐大,唐詩、宋詞、元曲、歌賦,源遠流長。
喬吉昊:我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一年365天,喜慶不斷,有正月初一過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臘月初八臘八節,怎樣樣,豐富多彩吧。
主題班會流程
一、情境短片《我來學武術》
二、開場白《您好,傳統文化》
三、說說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曹紅瑩、黃碩、喬吉昊)
過渡詞:感激三位同學的精彩介紹,原先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可是傳統文化的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戲劇、曲藝、書法、燈謎等等不勝枚舉。我聽說我們班同學中還有特別熱愛傳統藝術的,他們想為傳統文化作代言人,就讓大家做評委,看看誰是最佳形象代言人。有請:翟悅:奧運會徽代言人張琪:中國結代言人徐靜宜:世博會中國館代言人
過渡詞:不愧是形象代言人,各出奇著,我相信有了你們的大力宣傳,
將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你們的團隊中,可是,在如今的生活中,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傳統節日正一點一點在人們的心中淡化,應對洋節日的犀利進攻,傳統節日不得不向洋節退讓,不信,你看,這個小品《如此過節》必須會給你些警示。演小品:《如此過節》
過渡詞:討論應對傳統節日受到沖擊,受到冷落的現狀,你有哪些好的
提議。(學生討論的時間2分鐘后各抒己見)
四、您好,魅力文化
過渡詞: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傳承民族文化,發揚民族文化的使命和職責,我們不僅僅要宣傳,更要拿起傳統文化的接力棒,用實際行動肩負起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智慧展現華夏文化的魅力。我明白咱班的剪紙小組,書法小組,詩歌創作組,誦讀小組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正等著大顯身手呢。我們快去看看。(播放輕音樂,各小組進行準備3——5分鐘,展示)剪紙作品中、書法作品、詩歌作品,誦讀《春江花月夜》
五、場外對話:學生乙:今日我可是大開眼界了,文化,文化的確有
味道,另一個學生說:你今日可是品嘗了一頓精神大餐,此刻練武為了什么學生乙:看來練武除了強身健體外,更是傳承祖先的留下的文化,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另一個學生說,你總算是開竅了,此刻中小學校都在開展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我們校的課間操不正練習武術操嗎,那陣容那氣勢,我們看看去。(播一段學生表演)學生乙說:你們不也在為藝術節緊張排練嗎,今日就演給我們大家看看。欣賞:配樂武術表演《中國龍》
過渡詞:正像歌中唱得那樣:上山是虎,下海是龍,在人間我是堂堂的大英雄。習武是武德呀,立德才能行走天下,寡德之人必定寸步難行。同學們讓我們在古訓的金玉良言中,做講誠信,崇尚道德的真君子。拍手齊誦:弟子規。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5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岑參及其《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背誦古詩。
2、找另外描寫邊塞軍事生活的詩歌來讀一讀。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宋詞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6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成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才學情分析:
成語及成語故事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于學生吸取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學懂成語的來源。
教具: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藝海拾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指鹿為馬”及其意思,領略對聯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趙高、阿、陰中、諸、法、杞人憂天、高山流水”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對聯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搜集有關成語及故事取處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成語探源四面楚歌洛陽紙貴夜郎自大
杞人憂天聞雞起舞鑿壁偷光杯弓蛇影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7
[復習目標]
、偃丝谧匀辉鲩L,機械增長以及生育率的含義
②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
、郗h境因素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響表現
、苋丝跀盗孔兓瘜Νh境的影響表現
、萑丝谠鲩L與環境污染的關系
[知識要點]
一、人口數量的變化:
1、人口增長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長——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間的變動。
。2)人口的機械增長——指人口的遷移引起的變動。
2、數量變化原因: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的自然增長以及機械增長。從全球范圍來看,人口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增長。實際上,人口遷移僅影響局部地區的人口數量變動。
二、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
1、環境的含義: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氣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屬于自然環境;政策、經濟、交通、科技、教育等屬于社會環境。
2、影響途徑:環境主要是通過影響人的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實現。(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育齡婦女(指15歲到49歲婦女)數之比,它決定出生率的大小;出生率是指出生人數與全體人口之間的比率。)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8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識記亞里士多德的成長歷程,“柏拉圖學院的頭腦”,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鞍倏迫珪降膶W者”,在哲學、生物、物理、邏輯、倫理學等方面的成就。(三段論和中庸之道)。亞歷山大的家庭教師。呂克昂學院。對亞里士多德的評價。理解唯物論和唯心論,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及世界文化的同一性,中庸思想。學習亞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和科學態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比較西方古希臘文化與東方中國文化,掌握文化的多樣性。運用亞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與看待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分析文字材料法,問題探究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認識古代思想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樹立科學的態度及全新的人才觀。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文化中的地位。
[教學重點]
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學術成就。
[教學難點]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思想的繼承和突破的問題。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比較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標要求]:簡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教學過程]:
。▽胄抡n):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柏拉圖的思想,那么在柏拉圖之后希臘有出現一位重要的哲學家,并且是和柏拉圖有著師徒關系的,并且一些名人評價說:
“古代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古希臘人的科學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古典時代最博學的人”——馬克思和恩格斯
黑格爾:“人類的導師”
羅素:“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這位人物是誰呢?
這節課,我們主要看看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一、亞里士多德的生平經歷:
歸納亞里士多德的人生經歷。
出生御醫家庭——求學雅典,師從柏拉圖——離開雅典,從事科學研究——成為亞歷山大王子的老師——重返雅典,創立學園——再次離開雅典——逝世
這樣,亞里士多德完成了從北方小駒——學院靈魂——博學家的轉變
1、家庭出身前384年出生于希臘小城斯塔吉拉的馬其頓御醫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位頗受人尊重的御醫,這使他經常有機會出入馬其頓王宮,接觸到了廣泛的文化知識,特別是這時的希臘哲學、文藝以及一般文化都已發展到可以作總結的時代,這種背景對于亞里士多德的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7歲,為了尋求智慧,他來到雅典的阿卡德米園學習。
2、前367年,求學雅典,師從柏拉圖探索真知的精神
柏拉圖61歲的時候,亞里士多德來到了學園。在柏拉圖學園進修的二十年中,亞里士多德表現出驚人的求知欲和超凡的才華,他的許多觀點代表著他那個時代有教養、有閱歷的人的流行見解。他并不盲從,正如柏拉圖所說:“亞里士多德士學園的頭腦”。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講授亞里士多德哲學時,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亞氏的一生:“亞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边@句話就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亞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對真理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
亞氏之后近兩千年,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有了這樣一句話:“我思,故我在!钡芽栍眠@樣一句簡短的話給思想家作了一個注腳:思考,是一個思想家的名片、通行證和墓志銘,也是思想家存在的唯一方式。
他有一句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這句話說明了亞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尊師而不盲從
這句話給我們今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供了怎樣的啟示?
這種關于師生關系的觀念對于我們今天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仍具有借鑒意義。作為學生來說,既要把老師當作良師益友,又要敢于獨立思考,突破老師觀念的局限,勇于創新。這一點尤其值得同學們學習。
回歸課文:學生舉例子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繼承與突破
、偃艘非蟊M善盡美的境界,不放棄現實幸福
、谥赋霭乩瓐D理念論的最大弱點
、劭隙ǹ陀^世界的真實存在,而且是人類認識的來源,認識產生與對外界事物的感覺。
舉例“母雞”柏拉圖認為先有理念“母雞”,而后才有母雞。亞里士多德不同意這個觀點。
這種批評在柏拉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以至于柏拉圖經常善意地稱他為“小駒”,這個稱呼的來源是因為小駒吃足了奶就會亂踢它的母親。正是這種不迷信、不盲從、敢創新、善開拓的精神,使亞里士多德在學術研究上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3、前347年,離開雅典,從事科學研究(博學家)
為什么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他對當時所能涉及的學科都做過研究,他在邏輯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眾多學科中,寫下了許多開創性的著作,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哲學:A繼承又突破了柏拉圖的思想。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是人類認識的來源,產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覺。這一觀點使他“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不徹底,常動搖于唯物和唯心主義之間。
B確立了哲學研究的對象,在《形而上學》中,提出哲學所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十三個問題,其中一些問題,一直是后來西方哲學爭論的中心,②、生物學:對五百多種不同的動物進行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
、、物理學:在《物理學》中,指出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料組成的。
、堋⑦壿媽W:提出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至今仍被學術界尊為權威。
、、教育:創辦“呂克昂”學園,著書講學。
⑥、倫理學:提出“中庸之道”。
所謂“中道”,意即中庸,他認為宇宙間萬物過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過與不及之間就是最好。比如他說勇敢是怯懦和魯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該怕的東西就應該怕,不怕就是魯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它的實質就是要求人們在實踐生活中應該以“理性”為行為準則,這一點和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對我們今天處理人際關系和建設和諧社會都有重要意義。
4、前343年,成為亞歷山大王子的老師
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收到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一封信,信中寫道:“我有一個兒子,但與其我感謝神靈賜予我此子,還不如感謝他們讓他生于你的時代。我希望你的關懷和智慧將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負于他未來的王國!边@樣,亞里士多德榮幸地當上了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這位王子就是后來繼承馬其頓王位并建立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為師期間,他一方面耐心教育亞歷山大王子,終于造就了這位雄才偉略的曠世君主;另一方面,他利用優越的條件,繼續研究哲學和各類科學,使他在學術與思想上進一步發展。
5、前335年,重返雅典,創立學園
前336年,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征服了整個希臘。而此時這位國王的老師并沒有留在國王身邊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回到雅典創辦了呂克昂學園,并在那里講學。呂克昂學園雖然不像現在的學校那樣正規,沒有考試,不制定教學大綱,但在這里,亞里士多德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傾囊相授,并與學生進行交流。他口才很好,講課時條理清楚,富有說服力,機智鋒利、妙趣橫生。他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在呂克昂學園里,老師和學生經常漫步于花園亭臺,一邊散步,一邊交流,師生相得,其樂融融,令人羨慕。喜歡一邊講學一邊散步,非常隨便,有一種瀟灑飄逸、逍遙自在之感,因此被人稱為“逍遙學派”。
6、前323年,再次離開雅典
公元前323年,遠征國外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暴死。消息傳到雅典,雅典反馬其頓情緒立刻高漲。作為馬其頓人和亞歷山大老師雙重身份的亞里士多德,自然而然地被推到民族沖突的風口浪尖。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指控亞里士多德,亞氏的處境,比七十六年前的蘇格拉底更加危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無所畏懼,從容赴死是瀟灑的;有所珍惜,吝愛生命,有時彌足珍貴。
亞里士多德沒有像蘇格拉底那樣選擇死亡,他揮淚離開了雅典,離開了他精心經營的呂克昂學園。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思想巨子,只要有逃生的機會,絕對不會甘心死于一幫異族的蠢貨之手。
但這次政治事件,畢竟給了亞里士多德以致命的打擊,從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第二年,亞氏病逝,終年62歲。有人說他死于胃病,也有人說他飲鴆自殺。
7、前322年,逝世
二、亞氏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我們學習了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確實是博大精深,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呢?
(1)建立了多個學科的學科體系。
他在邏輯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中都留下了許多開創性的著作,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2)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以“三段論”為核心的邏輯學成為一切科學的工具;倫理學中的“中道”理論成為人類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政治學中的“法治”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3)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他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對真理的追求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積極進取、探求新知
三、評價亞里士多德:
、偈枪糯顐ゴ蟮乃枷爰,他一方面總結了古希臘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規范性的理論,在西方文化界產生了長久深刻的影響。
、凇八堑谝粋像教授一樣著書立說的人”,他系統的論著,分門別類的討論,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發展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使他繼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芩且粋職業教師,使古希臘教育理論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局限:①基本哲學觀是徘徊與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②體現出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局限性。
四、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主張的差異
。1)哲學思想:
柏拉圖:理念論,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實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亞里士多德:思想源于具體事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體由形式和物質組成
。2)政治主張:
柏拉圖:理想國是哲人統治的國家,其次才是法治國,亞里士多德:法治優于人治
五、關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較:
相同:都強調“恰到好處”,反對兩極。
不同:①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學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禮法,沒有更多的哲學思考。
、趤喞锸慷嗟抡J為“中庸之道”是相對的,孔子從圣人的角度出發,強調要有度,“過猶不及”。
、蹃喞锸慷嗟轮鲝埳醿啥硕∑渲校鬃記]有否認兩端是不好的。
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亞里士多德這一課,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雖然亞里士多德的一生非常坎坷,但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學習,思考。他對真理的追求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他尊師而不盲從,他為了真理而用于爭辯,他在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眾多領域都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他對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令人驚嘆,有人稱他為“學者中的大師”,有人稱他為“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他的深邃的思想,他的探索真理的精神,都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課后反思]
對比、比較是歷史學習很重要的一種方法,通過布置課后作業孔子與亞里斯多德,讓學生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偉人的成長之路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使得學生能有所借鑒。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9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嶗山的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材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山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于學生細細學習。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學方法: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鰲山》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淵、倚、孤高”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關青島嶗山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階段
。1)生自我,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鰲山
群峰峭拔下臨淵,絕頂孤高上一天。
滄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煙。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的含義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本意和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的感情。
2、過程和方法:
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看課文,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傷與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隱的詩歌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2、作家、作品簡介:
3、具體講解:
學生自由朗讀。讀完課文后,獨立思考理解。試用詩歌鑒賞方法。
4、檢查初步感知和獨立思考效果
準備課堂練習本,思考問題:
。1)“無題”有幾種情況,你以為何種在鑒賞中更重要?
。2)從“絲”的注釋看,該句用了什么修辭?
(3)三、四句一起表達了什么情感?
(4)解釋“曉”的意義,注意“鬢”的音、義。
(5)“蓬山”是目的地,還是出發點?(注意句式倒裝)
(6)“殷勤”意義(古今異義)
5、學生討論、核對,檢查自讀習慣,反思學習方法。
6、選生講,教師補充。
(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無題:《詩經》、樂府詩很多;說無題,真正的“題”是什么?文章寫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與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請大家分組討論:
。1)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2)如何“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本意?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3)學過這首詩后,你對詩中的愛情是怎樣看的?也可以談談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發言。
8、賞析參考資料:
9、欣賞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感受意境。背誦全詩并要求會默寫。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1
一、本周教學內容:
文化景觀
二、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文化景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ǘ╇y點
文化擴散
三、復習要點:
(一)文化景觀的構成
1.文化的'概念
廣義: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和
狹義:指社會意識形態(精神的東西)
2.文化的類型及結構
(1)精神文化:
認知型文化要素:語言、科學思想、哲學、教育
藝術型文化要素:文學、美學、音樂戲劇
社會型文化要素:制度、機構、風俗習慣
規范型文化要素:道德、法律、信仰
。2)物質文化:
器用型文化要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生產技術等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2
教學目的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
3、進一步了解唐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問劉十九》(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備了酒,生起了火爐,你能來喝一杯嗎?
“綠蟻”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釀的,還沒有經過清濾,“紅泥小火爐”是用來溫酒。沒有金樽清酒,也無玉盤珍饈,“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不是宴大賓的陳設,但卻最適合二三知己圍爐夜飲,酒不酣而情濃,不醉于酒卻醉于情。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對朋友的邀請,也是對溫暖與友誼的需求,能來喝一杯嗎?雪夜圍爐,清談小飲,非知音者,何能為?質樸簡單的言語,如新釀和紅泥火爐一般沒有半點矯飾雕琢。
今天看來,用這樣美妙絕倫的詩歌寫封邀請函實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敖邮苓@張便條的人或許眼睛一亮,卻也并不驚駭萬狀。于是,一種包括書寫者、接受者和周圍無數相類似的文人們在內的整體文化人格氣韻,就在這短短的書信中泄露無遺。”在這里,藝術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化相溶相依,詩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不是為賦新詞強說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點化了整體生活的美的精靈。
不僅詩歌如此,同樣擁有這般自然而誠懇的美麗的還有散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二、整體感知
王維官至右丞,天寶三載,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諫諍的人,紛紛受到壓制、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王維早年經國濟民的心志開始冷淡下來,于是他便在藍田購買了輞川別業,每到休假之時,就來到這里,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維輞川別業的?停彩撬那樯剿耐馈K麄兘洺R黄稹案≈弁鶃恚瑥椙儋x詩”,品嘗山林隱逸生活的樂趣。天寶三年的臘月末,裴迪在家中溫習經書,準備去應科舉考試。王維居住在輞川別業頗有孤獨之感,便寫了一封信給裴迪,約請他明年春天來這里與他同游。這封信就是《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1、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注釋及印發的參考資料,閱讀全文。
。、學生朗讀,教師正音并糾正錯誤的'斷句與節奏。
三、品讀課文,理解“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
。薄⒄垖W生朗讀課文并思考這一問題──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闡述,可結合繪畫的構圖色彩等結合文章做適當引導點評
。、學生自行朗讀,在朗讀中請學生品味“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與韻味。
四、深入閱讀,感悟以“深趣”融貯禪趣
。薄W生較難理解,以老師講授為主,作此拓展意在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王維作為“詩佛”的獨特風格:
、庞捎谑艿侥赣H的影響,王維從小與佛教、尤其是與禪宗的深厚緣分,心靈浸染了佛教清靜無為的色彩,其詩作或直接闡釋禪理,或滲透禪趣。
、啤渡街信c裴秀才迪書》中的禪趣主要表現為王維所極力營造的一種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靈,境界清幽,呈現出一種閑澹冷寂的氛圍:
。病⒄垖W生欣賞朗讀視頻,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貯的禪趣。
。、學生朗讀,教師小結:
五、布置作業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賞古、今泥塑作品的藝術特色及審美情趣、關注民族的文化遺產,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獨特的藝術美感,并從中學習泥塑知識。在泥塑創作中,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
二、重點難點:
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獨特的藝術美感,并從中學習泥塑知識。在泥塑創作中,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
三、課前準備:
課件、版畫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播放一段錄像,哪個同學知道這段錄像的地點是哪里,是什么內容?(學工基地)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回學工的場景,激發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學工時的泥塑作品談一下自己的感受。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本課的學習。
(二)、教師引導,探討解疑
1、欣賞從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藝術美感。
[設計意圖]感受泥塑的藝術美,理解其獨特趣味,通過學生資料與課件的資料相融合,更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即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性,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2、跟我學
通過看書及課件學習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裝飾方法(切挖、粘貼、雕刻等)
注:泥條要保持濕度,相互間要緊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紋理
[設計意圖]探究學習,重點掌握泥塑的泥條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學,動手能力,并激發學生發現其它的泥塑方法。
。ㄈ、創作體驗,形成技能;
。1)、學生創作,體驗創作過程。
動起來吧!設計一件即實用又美觀的器具。怎樣使它更有特點,與眾不同?
注意:
1、你身邊有許多輔助工具,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運用備用的工具來解決。
2、可幾個人一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組的負責人安排好每個人的任務。
3、注意室內及自身的衛生。
。2)、教師輔導,學生形成技能。
教師對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對于好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創造。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對美術作業的要求出現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體化”、“可選部分”來設置本課的創作體驗過程,加深對泥塑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對泥塑的審美能力。
(四)、激發潛能,表現;
評出最佳造型獎、最佳技巧獎、
談創作體會,制作過程中有什么新發現,遇到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設計意圖]采用自評與他評的方法,標準體現多維性,以鼓勵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學習,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自信心和能力。同時配合課題要求評出各種獎項來增加學生的成就感。達到課標提出的作業要求與作業相統一的原則。
。ㄎ澹⒉贾谜褂[,成果展示。
在美術專業教室展臺上,為期一周。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4
一、活動設想:
學校周計劃中要求以詩歌朗誦為主題,但不拘泥于此,形式多樣可自行組織。所以,此次活動加入了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競賽、音樂欣賞、圖片欣賞、視頻等,資料較豐富,能夠拓展學生視野。
二、活動目標:
1、中秋即將來臨,讓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同時,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經過朗誦,是同學們能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增強自信心,提高朗誦本事。
3、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有關中秋節的一些傳說、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本事,提高審美本事和創新本事,培養民族精神。
三、活動準備
1.精美課件
2.學生報名(朗誦的詩歌名、配樂等)
3.查資料明白有關中秋的風俗或故事
4.確定主持人(我)
四、活動過程:
(一)、引入:(配樂(琵琶語))
時光的車輪年過一道道深深的痕跡,留下金秋的收獲;
皎潔的月光傳達的是一種真切的思念,向往中秋的團聚。
今日,就讓我們帶著對團圓幸福的渴望,感受古圣先賢的中秋情懷,體驗詩歌中月的美麗,情的.芬芳。讓我們真心祈禱,祈禱大家明天會更好,真心祝福,預祝大家中秋歡樂。八一班“中秋詩歌朗誦會”正式開始。
中秋節在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已經成為表達美滿、和諧、團圓和安康的完美愿望,也成為團結、慶豐收的象征,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資料。此時此刻,就讓我們隨著美妙的旋律走進詩的海洋。
(二)、詩歌朗誦
《我的思念是圓的》艾青
《月亮》
詩歌總是那么優美,或憂傷,或活潑,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請同學們評價,并選出優勝者。
(三)、說一說(多媒體展示)
1.本地的中秋風俗有哪些(學生互相交流,自由發言)
2.你明白那些有關月亮的傳說或故事(在皎潔的月光下流傳著各種傳說和神話故事,讓我們交流收集的典故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
3.有關中秋的起源(①中秋月餅到底出現于什么時侯②有關月的成語和典故)(競賽,優勝者可獲中性筆)
4.欣賞視頻《中國民俗大觀——中秋節》
(四)朗誦
教師以飽含活力的語調朗誦: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五)、教師小結: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禮貌的特點。經過今日的學習,現新同學們對此也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傳統文化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只要心里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生根、開花、結果,作為一名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有義務,有職責弘揚我們的傳統。
最終,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共祝福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學業提高。
五、活動結束
在王菲主唱(水調歌頭)的歌聲中宣布活動結束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
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20xx年國慶大閱兵》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于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六、教學后感:
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從古代就有了許多自強自立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美德逐漸被我們遺落了,我們不但沒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輩的傳統,反而還有許多人忘了本,這次的班會正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也正式的宣告了我們新學習態度的良好開端。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黃山的有關資料。
2、過程與方法:背誦有關黃山的詩歌,了解黃山的文化底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課:
出示黃山的有關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黃山的美,導入新課。
二、自學生疑。
1、學生閱讀李白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和鄭震的《曉看黃山》,劃出疑難語句。
2、小組討論,自主解決疑難
3、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并提出疑問。
4、討論探究:
哪些詩句寫了黃山的自然風光?你能描繪一下嗎?
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
。ㄒ唬┙榻B黃山的情況
1、地理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游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于黃山市管轄。
2、名稱由來: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民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后,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3、特色介紹: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峰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
黃山有“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其次是,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個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
再說云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云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边@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后,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后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飲;過云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二)品味體會:
閱讀課本中有關黃山的詩歌,進一步體會黃山的美及文化內涵。
四、拓展延伸:
1、你是否去過黃山?談談你對黃山的感受。
2、簡述黃山四絕。
3、寫一篇游記。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秋節的一般知識,鑒賞中秋節詩詞。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夠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這首詞,你知道詞里提到的是哪個節日嗎?
水調歌頭
。ㄋ危┨K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這首詞寫了中國哪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
2.從詞中可以看出中秋節的哪些風俗?
、儋p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②團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中秋節的探索之旅。(板書課題)
二、探究明理:
(一)中秋節有關知識
1、中秋節的來歷
、僦星锕澠鹪从谶h古拜月敬月之風。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
②《唐書〃太宗記》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此時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充滿了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中秋節得以形成。
③北宋時,中秋節成了春節之后的第二大節日。
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燒不絕!备幸馑嫉氖牵缎戮幾砦陶勪洝酚浭霭菰轮祝骸皟A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畡t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苊髑鍍沙馁p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臵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2、中秋節的別稱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3、中秋傳說
、冁隙鸨荚
版本一: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
版本二: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趨莿傉酃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
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鄢栽嘛炁c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苡裢脫v藥
“玉兔搗藥”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只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這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⑤唐玄宗游月宮
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在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中秋習俗知多少?
同學們,你知道各地的習俗嗎?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ǘ┲星镌娫~賞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樹枝上安歇著鴉鵲。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一邊。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8
一、學習目標:
。ㄒ唬⿲W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三)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ㄋ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ㄎ澹┠苤鲃訁⑴c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二、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三、討論交流
。ㄒ唬┙M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二)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四、觀摩評選
。ㄒ唬└餍〗M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ǘ┬〗M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搜集的資料。
(三)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搜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五、集體評議
。ㄒ唬└鹘M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里?
。ǘ⿲W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ㄈ┛偨Y、頒獎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19
【活動設計】
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春聯產生興趣,樂于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并發現春聯的特征和種類,體驗張貼春聯的的樂趣。
3、初步了解春聯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節里幼兒與家長一起貼春聯的照片。
2、紅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貼春聯的經驗
2、了解春聯的由來和傳說。
3、聯系會寫春聯的家長助教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照片,激發幼兒對春聯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的門上都有什么?春聯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時候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春聯?
二、多媒體展示春聯演變的照片:桃!曳郝摗R龑в變阂黄鹆私獯郝摰难葑。
討論:為什么春節或辦喜事的時候門上要貼春聯?春聯到底是怎么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春聯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春聯照片,探究春聯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春聯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分別貼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春聯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它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門心和框對就像我們班的兩對雙胞胎,他們大小、長短、字數是一樣的,分別貼在門板和門框上,且要對稱。
四、暢所欲言——我在春節貼春聯。
展示小朋友貼春聯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里的他正在貼的春聯名稱及所貼的`位置,鞏固對春聯名稱和使用場所的認識。
五、感知、區分上聯和下聯。
站立在門外觀看貼在門上的春聯,右手邊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
六、體驗寫春聯。
1、家長現場表演寫春聯,并請小朋友說出其名稱和貼的位置。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春聯福娃。
七、組織小朋友給班級的活動室貼上春聯,鞏固對春聯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好多幼兒有親身體驗的經歷,通過老師精心設計,整個活動流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幼兒興趣濃厚,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形象比喻,認識門心、框對。我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中區分各種不同使用場所春聯及其名稱。再借助班級兩對雙胞胎進行巧妙的比喻,引導幼兒認識門心、框對,使幼兒形象地弄明白其對稱關系,也初步了解了上聯與下聯的關系。
2、借助幼兒的春節活動相片加深對不同場合春聯種類的認識。
3、設置情景,請家長寫春聯,幼兒貼春聯,引導了解春節貼春聯的整個過程,激發幼兒對民俗文化的興趣。此環節把活動推向高潮。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20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背誦。
2、在教師引導下,能夠大體理解課文的意思。
3、能夠結合實際懂得為人處事的做法,知道怎樣注重修養自己。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熟練朗讀課文并逐步達到背誦。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含義,結合實際懂得怎樣注重修養自己的做法。
三、課前準備:練習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ㄒ唬╊A習導入
1、復習:集體朗讀
2、預習: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自學要求)
。1)練習朗讀課文
(2)熟練朗讀課文
。3)學習“古語今說”理解大體意思
。4)練習背誦課文。
。ǘ⿲W習新課
1、小組合作學習認讀生字,練習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習狀況:集體朗讀、學生領讀、分組讀。
3、師生認讀生字,教師范讀并糾正讀音。
4、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
5、指名朗讀課文,集體朗讀課文
6、小組合作學習古語今說
7、學生自由讀。
8、指名說一說課文的大體意思。
9、讀明道喻理:賢哉回也想一想顏回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會怎樣做?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 21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展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01-30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03-06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精選)07-23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必備)07-23
[優選]小學傳統文化教案09-26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精品】06-20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優選)06-21
小學傳統文化教案【集合】06-21
(精品)小學傳統文化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