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體》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體》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體》讀后感1
在開始讀這本書之時,我絕沒有想到結局會是如此。我看過主要角色死亡的文學作品,看過許許多多地球面臨毀滅的電影,卻從沒想過,在劉慈欣筆下,地球會就此消亡。
站在書的末尾,再回看過往的一切,我產生了一種虛無之感。無論羅輯還是程心,還是其他形形色色人們,他們都為了地球免受三體人入侵拼盡全力,然而地球卻在二向箔的攻擊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如果毀滅早已注定,當初又何必掙扎?
也許大劉是悲觀的,細細一想,我發現所有人的努力都是白費的,面壁計劃也好,其他行動也罷,哪怕曾取得了些許勝利,但最終都會走向失敗。《三體》是一部關于地球如何走向毀滅的書。
然而大劉又是樂觀的',在這不可逆的毀滅的過程中,大劉始終堅信著人性的光輝,即使是在最黑暗處,也能閃爍著寶石般的光芒。
或許這就是人吧!我們終將死亡,沒人能躲開大自然的殘酷。但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生命,便是最大的溫柔,讓我們在這溫柔之下,竭盡全力地活著吧!
《三體》讀后感2
我們知道打蛇要打七寸,那打一個文明的“七寸”,應該打什么地方?
結論:
還是先亮觀點,小說里給的答案很明確,打一個文明的七寸,就是打科技,再具體一點,就是打基礎科學。
三體人的飛船到到地球要400年,這400年三體人在飛船上科學的進步是停滯的,而地球科技可能會反超。所以三體人必須用什么東西,把地球的科技瑣住。如何鎖住,只做一件事情:打人類的基礎科學。
他們得出兩個結論,不害怕科學的進步,害怕的是,敵對文明的科學站到了新的'理論臺階上。而能讓對方站到新臺階上的,是一開始看上去很沒用的基礎科學。
所以他們派了智子到地球上,變成任何一種粒子,制造大量的假信息,讓實驗的結果一團糟。
第二個思想實驗的內容,一個文明的七寸,就是在它的基礎科學上,再具體一些,就是在理論物理上。
《三體》讀后感3
對中國文學氛圍和文學形式習慣的片面認識,導致我曾經一度認為中國寫不出這樣宏大而又有質感的科幻作品,不過劉慈欣的《三體》讓我認識到了我的錯誤,這也讓我認識到中國的文學不再局限于歷史、神話修仙,武俠等具有“過去感”的作品,也不局限于都市言情等“現在感”的作品,具有“未來感”的作品越來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淺的所謂的科幻小說),曾經的哲學家或者文學家對于宇宙常常采用“陰陽”“八卦”等玄學解釋,而現在卻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釋。不同于軟科幻作品給人帶來的驚險刺激身心愉悅,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給人以深邃,讓人有一種內心深處的充實感,也讓人深思。而《三體》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結合十分完美,用樸實的.語言解釋了真實的科學理論,這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而讓人更有興趣讀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陽系之外、乃至宇宙的盡頭,同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了人類對宇宙的哲學理解。
現實與想象,人類與宇宙他們的完美配合,標志著《三體》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的里程表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三體》讀后感4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系。生命意味著什么?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時間又意味著什么?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雌饋恚瑫r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于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蔽艺J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
《三體》讀后感5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說看,覺得這部小說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后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對小說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于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螞蟻在三維世界里怕在二維世界里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借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三體》讀后感6
這本書是靠每天臨睡前那段時間看完的,從最開始的做噩夢,到后來的期待睡前一讀,很吸引人。簡單又不劇透的`說一下,第一部,三體人來了,第二部,三體人嚇跑了,第三部,去死吧。之前聽別人說第一二部特別好,反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的童話部分,除去狗血男女主,作者提出的跨越不同維度的曲翹點讓我興趣十足,想看看高維空間。
至于宇宙中的高級文明,我一直認為存在,只是我們現有的科技有限,宇宙自140億年前大爆炸,至今可觀測的宇宙直徑900多億光年,這還是可觀測,還有那些無法觀測到的,加之宇宙還在不斷膨脹,我們的星球就飄在這樣一個黑乎乎,冷冰冰的宇宙中,好在萬有引力把我們吸在地上,地球就像宇宙的一個細胞,有好細胞就有壞細胞,當有一天我們發現或被發現高級文明,意味著一方毀滅,不知道是好細胞殺死壞細胞還是壞細胞殺死好細胞,畢竟宇宙質量守恒,這是我不成熟的小想法。
其實外星文明有沒有,來不來都不重要,跟宇宙這么個大貨比起來,別說宇宙了,銀河系吧,也別了,還是太陽系吧,算了,光看到木星的照片我就壓迫感十足了。跟它們比起來,生活中遇到的這些破事真不算事。
《三體》讀后感7
科幻可以豐富人們的想象力,也能讓人們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樂觀、開放。而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更是中國科幻史上的里程碑,許多人因為這部書,開始讀科幻,這也是世界科幻史上不容小覷的一部書,書里的每個場景,都能讓人深深地震撼。
三體里令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的場景,例如,汪淼進入三體游戲時,“秦始皇”所做人體計算器,那些人排著整齊的方陣,一個命令,他們就舉起手中的.牌子,速度竟堪比普通的計算器,練就這樣的人,難度等同于當時秦國的虎狼之軍。還有“古箏行動”,那艘巨大的豪華游輪,里面載著的并不是富豪,而是一群背叛地球的三體組織。人們為攔截這座游輪提出了古箏行動,古箏聲音溫和又婉轉,但古箏行動是那么殘酷,只要踏上這艘船,場面都是慘不忍睹,在水滴攻擊人類艦隊時,人類自認為自己的艦隊所向披靡時,卻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體人僅憑一個小小的水滴,就把人類艦隊打得七零八落......
三體所描繪的一切,危險而又美麗,正吸引著讀者們去探索,去研究。
《三體》讀后感8
龜龜,龜龜,龜龜,欲辨已忘言,10多個小時是值得的,我會再重新讀一遍的。葉文杰,羅輯,云天明,維德,程心,我們會再次相遇的。
從來沒想到一本書能有如此大的時間和空間跨越,如此深卻又很完美的格局,人性的弱點,人類的.丑惡,人類的善良在寫一本書中展現的如此淋漓盡致。人類想要的是什么,人類是什么;蛟S我們只是為了求生存的碳基化合物,不過稍微有點思想。我們以為了解了一切(20世紀物理學中的兩朵烏云),傲慢的以為科技到了現在這個程度既是頂峰,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事實到底是怎么樣呢?
這個世界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我們最終真的能了解這個世界所有的真相嗎?人類一步一步的走在撿貝殼的路上,我們有時間或者未來這個撿貝殼,或者說孩子真的能力把貝殼全部背在身上嗎?須知海里不止有貝殼。
慢慢的走著,慢慢的走著,慢慢的前進,慢慢的去探索,懷著敬畏,揣著謙虛,時不時的看看來自幾十個天文單位外的星光,我們提了提手中貝殼,明白未來還很漫長。
《三體》讀后感9
之前看明朝那些事,覺得是我看的最長的一本書;接著看世界三部曲,超過前面一倍多,以為會是最長最長的了;然后終于鼓足勇氣看三體,因為我覺得對于一個理科渣來說真的太難了不敢碰觸;最后證實確實有很多東西很多概念很多詞匯我壓根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好在這不是一本很晦澀的科幻書,作者超乎尋常的想象力、豐富的理論知識、完美的文字表達力,我是真的被牛人所折服……說實話我不是很喜歡看科幻電影跟小說,因為我覺得不真實,有些還會讓人有種畏懼感,可是,三體,完全是在用日益發達的高科技高技術來為我們描述未來可能會實現的`生活呀,今年的高考真的可以把三體里面的很多東西寫進去,因為未來有無限可能,只要敢想,摘星星也是可以的!
說實話,看這本書耗時好長時間的一個原因是當中間不停的出現一些很嚴謹的學術解說時,真的很想放棄,但是又想了解到底最后怎么樣了,人類到底有沒有大爆炸。所以,最后還是終于堅持看完了,以后也算是踏入過科幻世界的一員了
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未來,也許有一天也會經歷這些。我期待著......
《三體》讀后感10
我本身對這本書是沒有感覺的,最開始從字面上理解,認為《三體》這本書是一本講解三位一體游戲類似的小說,一個多重人格,或者三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有著某種關聯性。
之所以最后還是閱讀此書,實在是因為最近幾年比較火,很多的讀書論壇和讀書軟件,都在推薦。好奇心下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但這本書實在是太長,拋出的概念太多。但是通俗有內涵。通俗是因為其在描述中都很詳細,內涵是其中故事時間的銜接性很好。讓每個個故事有回憶及思考的空間。
總體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認為的那么的安全。只有渺小才會對宏偉充滿了憧憬與期待,F實卻是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寫的一樣‘弱肉強食’。
外太空生命三體在利用地球人中部分對地球社會有負面情緒的人的想法進行了解地球,最后消滅地球。而在后面的故事中,三體對地球的'破壞其實只是小兒科,對于更高級的外太空生命,根本不需要對已知太空低級生命星球進行溝通。定位后直接消滅,才是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處理結果。
所以在很多的競爭中,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有時很多事情是需要考慮經濟賬的。只有弱者才會進行多次比較觀察。并在抉擇中猶豫不決。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
《三體》讀后感11
二刷三體。
在音樂,電影和書三者,音樂可以單曲循環,但是有記錄以來循環最多的也沒超過一百次,這還是在很多時候音樂只是干其他事情的背景而已。而電影,在我記憶里面,絕對沒有像別人所說一部電影看十次五十次的存在。說到書能讓看第二篇的就更屈指可數了。
我想起我兩年前第一次看三體的時候,趟在學校的.床上幾乎兩天沒動,包括了一個幾乎通宵的夜晚,像被整個宇宙壓著動彈不得。然而事實上這一次我發現我第一次看到的和千百次躺在家鄉村里樓頂上看星空生出的感覺毫無二致,不認識星座,不存在物理,也不理解相對論,我就是喜歡看這件事情本身。
這是第二次了,書里面很多的細節呈現在我面前,洗澡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小宇宙。我更明白自己為什么不去重復,我害怕細節,我掌控不來細節,甚至細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或許我喜歡的只是是震撼,不是為什么會震撼。
但或許我又會看第三遍,誰知道呢。
《三體》讀后感12
《三體》是我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所寫,是一部文學巨作。主要講述了距地球4。6光年的三體行星的文明,正在對面在地球上的葉文潔以太陽為中心向宇宙發出一次啼叫,被三體主席行政官所接收,三體艦隊全力向地球進發,地球上玩兒三體游戲的人,成為ETO(地球降臨派),ETO們希望三體文明的到來,而首領正是葉文杰。經過一系列思想、武力斗爭,以程心進入小世界,太陽系二維化而告終…………
《三體》共分為三本——《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從文革到威懾時期,再到面壁計劃,又到遷居澳大利亞,最后又是云天明的三個故事,這些事情發生,人們早已失去人性,因為被智子監視,人類科技被封殺,地球就如案板上的魚,而三體智子和ETO則像一把刀,人們只能坐以待斃!
其中最壯觀的是太陽系被二維化的'場面,就像梵高的星空,又美麗又壯觀,可這背后又殺了多少人,毀了多少?
為什么會出現異ETO,還不是人們過分從地球獲取資源、石油、煤、淡水、可燃冰…………如此寶貴的資源,貪婪的人類卻還不知足,天上地下,動物植物,還有什么是人類毀滅不了的?
三體是個警告,對人體來說是個提示,請銘記!
《三體》讀后感13
劉慈欣牛逼,太牛逼。布局緊湊,三部不離中心思想。我相信三體之所以能獲得雨果獎并不單單因為他的暢想,還有就是大劉所描繪的未來真的栩栩如生,讓人看完后有些后怕。好像那些未來隨時會來一樣。基于現實世界寫未來世界,由現在人與自然的矛盾去引申更多的未來之站。由現在的性別的審美引申到未來的崇尚男風,為什么讓我們看著真實不覺得是在胡編亂造,就是因為作者寫這些都是扎根于現在的`。慢慢過渡讓人不感覺突兀。
其中三體游戲讓我感觸頗深,讀完此書你可能覺得沒啥,但當時看來卻是非常震撼。穿上游戲服帶上頭盔去感知另外一個世界,秩序完全不同的世界。你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找規律過得更久,過癮!尤其是把人體積的水分排出變干尸,遇水再蘇醒,簡直不要太美好了!點贊!這款游戲已經可以開發了,哈哈,開發商趕緊找大劉,我精神上給予支持嘿嘿。
另外有一點兒不明白的地方就是第三部開頭寫西方魔女的故事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毫無目的?
總之看完三體感觸很深,覺得自己突然變得渺小和不重要了。茫茫人海浩瀚宇宙我只是一粒塵埃。
《三體》讀后感14
這本書是我的大學領導兼精神導師推薦的,早在大學時就看到很多同學看,畢業后也有很多人看,囿于各種原因,最近才開始看,今天才看完,果然是一本敞開心扉的書,尤其是對我這種當前所謂的文科生,尤其是書中的理論物理基礎,很多刷新了我的認知,填補了我的知識空白,收獲很多,不虛一看。感謝向我推薦的人,也感謝作者。
書的篇幅比較長,但絲毫不影響前后的邏輯,整本書都充滿了嚴謹的邏輯,深厚的.天體物理學基礎,需要作者很深厚的物理理論積累,只有實力派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的巨著。
但是書中也有不足,尤其是在和三體文明對峙開始后,越來越寫的單一,尤其是到第三部的太空后,有很多線索和邏輯感覺還是太過牽強或巧合,經不起嚴格的推敲和論證,也許是確實太過宏大,難以抓住具體,體現全面,能寫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希望以后的作品能夠進一步改進,也期待作者能夠寫出第四部,感覺可以拓展的接入口還是有很多,還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展開,沒一個端口都可以是一部宏篇巨著,誠心期待,也希望后來人能夠寫出更精彩的,希望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能夠早日掌握小說中的科技,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三體》讀后感15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說看,覺得這部小說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后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對小說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于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螞蟻在三維世界里怕在二維世界里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
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借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三體》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體》讀書筆記02-24
三體讀書筆記11-02
《三體》讀后感02-18
三體讀后感01-04
《三體》讀后感09-12
三體讀后感01-16
三體的讀后感03-09
三體創意讀書筆記07-16
三體心得體會12-29
《三體》讀后感范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