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通用]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媽媽老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1
第一單元媽媽?老師
第一課時
欣賞《我愛米蘭》
、倮首x《鮮花愛雨露》歌詞。
、谘莩鄂r花愛雨露》
、鄞驌魳菲髋鲡、三角鐵、沙錘 ①歌表演
②語言、動作
第二課時
音的高低復習《鮮花愛雨露》 ①按角色配音表演
、诩磁d創編表演 ①有關配音常識
、谌宋、動物及其他各種聲音的現象
第三課時
《我的好媽媽》 ①朗讀《小烏鴉愛愛媽媽》
、趯W唱《小烏鴉愛媽媽》
、塾么驌魳菲鳛楦枨樽嗉磁d創編動作表演
第四課時
、俑浺魧W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②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教學要求
。ㄒ唬﹩卧傄
1.本單元通過學唱歌頌媽媽、老師的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音樂表現力。
2.通過音樂活動,逐步培養聽辨聲音高低的能力。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珍惜親情、友情、師生之情。
4.通過欣賞歌曲和畫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想象力。
。ǘ┚唧w要求
1.通過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內涵。
2.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感受、聽辨音的高低。
3.通過欣賞《我愛米蘭》《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感受音樂的情緒,加深對媽媽與老師的理解。
教學準備
。ㄒ唬┙叹
1.鋼琴、錄音機(或CD)、多媒體軟件及有關圖片。
2.打擊樂器(碰鈴、大鼓、沙錘、三角鐵等)。
3.各種動物玩具。
。ǘ┪淖謭D片資料
1.小烏鴉的圖片。
2.有關樂器的掛圖。
教材分析
。ㄒ唬┚帉懸鈭D
本單元由唱歌《鮮花愛雨露》《小烏鴉愛媽媽》、欣賞歌曲《我愛米蘭》《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以及音樂活動“音的高低”組成。目的是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媽媽、老師、同學、朋友,通過教學感受親情、師生情及友情。
本單元選擇的幾首曲目都和媽媽、老師有關。通過唱歌和音樂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演唱熱情,提高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本單元設置的音樂活動“音的高低”,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觀察,收集并聽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并進行歸類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和了解聲音的高低,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
1.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并表述媽媽、老師對自己的關懷、愛護。
2.在音樂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提高感受力。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延長歌曲,并注意演唱時的分句和強弱力度的控制。
本單元的難點:
1.在歌唱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情帶聲,注意氣息的控制、力度的對比。
2.通過演唱、欣賞教學,使學生增強對媽媽、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
。ㄈ┙滩姆治
1.《鮮花愛雨露》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以鮮花愛雨露的比喻導出我們愛老師的主題,歌詞簡潔、生動,寓意深刻,歌曲旋律流暢、優美。
歌曲為大調式,2/4拍,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這首歌曲可作為歌表演進行創作活動。
2.《我愛米蘭》
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大調式,4/4拍。
這是一首充滿朝氣的校園歌曲,以米蘭比喻老師的清雅與圣潔。歌曲旋律優美,歌詞簡練、淳樸,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真摯情感。
本單元第一課,歌曲《鮮花愛雨露》把學生比作鮮花,而本課把米蘭比作老師,不同的比喻,表達的都是尊師、愛師的情感。
3.“音的高低”
通過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種聲音,如撞鐘與碰鈴、大鼓與小鼓、老人與年輕人、動物的叫聲以及其他各種樂器聲音的對比,使學生感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可以進行幾種聲音模仿游戲:
①請學生編講一個故事,故事里有爺爺、媽媽、老牛、小羊、老虎、小貓等不同的角色,模仿他們的說話聲和叫聲。
②念童謠。念到“!睍r聲音高,念到‘當“時聲音低。可以分組進行。
、鄹鶕䲢l件選聽一段器樂合奏作品,讓學生聽辨樂曲中的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
4.《小烏鴉愛媽媽》
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思。
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敘事的特點。
5.《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這是一首孩子唱給媽媽的歌曲,歌詞真摯、樸實,表現了兒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熱愛母親的純真感情。
歌曲為帶擴充的單樂段結構,bE大調,2/4拍。歌曲旋律優美、安寧,節奏對比有序,可組織學生進行創作表演。
歌詞為黑色的,是領唱(學生、教師擔任都可),歌詞為彩色的,是齊唱。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鮮花愛雨露》。
2.聽賞歌曲《我愛米蘭》。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鮮花愛雨露》。
2.通過聆聽歌曲《我愛米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3.培養和營造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養成尊師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一)唱歌《鮮花愛雨露》
1.觀察教科書中的插圖,同時聆聽歌曲《鮮花愛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歌詞內容,然后復聽一遍。
3.聽賞后,請學生談談歌曲的情緒及歌曲內容。
4.教師可結合鮮花、雨露等知識向學生講解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可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涵。
5.聽伴奏,輕聲學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詞均可)。
6.為使學生始終對學唱產生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學唱的熟練程度而改變學唱的方式?梢圆捎梅中〗M、男女生接唱、單獨演唱等形式。
7.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賞《我愛米蘭》
1.教師展示歌曲《我愛米蘭》的圖片或課件,導入歌曲欣賞。
2.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和節奏,注意歌曲表現的內容。
3.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和聯想。
4.復聽歌曲,學生可隨歌曲哼唱,或根據歌曲情緒進行動作創編。
(三)綜合復習
1.教師將兩首歌曲進行對比,請學生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為歌曲《鮮花愛雨露》創編動作表演(也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表演較好的同學集中,其他同學拍手或用打擊樂器伴奏)。
3.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學生的主動思考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3.學生的生活體驗及對人文知識的反饋和認識是否客觀和恰當。
4.在歌表演活動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否得以充分發揮和體現。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復習《我愛米蘭》,感受音樂的情緒與色彩的關系。
2.音樂活動”音的高低“。
教學目標
1.對音樂情緒的對比和顏色的對比有一定的認識。
2.能基本聽辨日常生活及音樂中聲音的高低和音色特點。
3.培養音樂興趣,激發音樂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請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復習聽賞歌曲《我愛米蘭》,請學生邊聽邊隨錄音哼唱。
3.從紅、黃、藍三種顏色中,為《我愛米蘭》選配一種適當的顏色,表示歌曲的情緒。
。ǘ┮魳坊顒印币舻母叩汀'
1.由教師或學生列舉幾個自然現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對比的事例。
2.教師播放高低對比比較明顯的音樂片段,請學生分辨。注意讓學生發現和歸納。
3.根據教科書第六、七頁的插圖創設音樂游戲或音樂故事,通過模擬各種人物、動物的聲音表演各種角色。
本單元可設三個音樂小活動,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綜合在一起進行,可以由教師啟發或組織進行,也可以由學生分組自發分組創編進行。
三個音樂小活動的題目和游戲形式:
、佟毙⌒∨湟粞輪T“
根據插圖編故事并表演,可以簡單化裝,表演與配音的同學可分開,也可以邊表演邊配音。
、凇蔽揖幠愠
唱、念童謠。節奏不變,音高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創編,要求”叮“”當“必須一個高、一個低,就符合游戲規則。
③”看圖、聽音樂、找樂器“
通過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和其他有關樂器的掛圖(或課件),選擇部分高低音高對比明顯的樂器演奏片段,使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
教學評價
1.能否通過音樂活動,感受聲音的高低。
2.學生是否對音高的練習感興趣。
3.學生是否在音樂游戲中有創新精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歌表演創作。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我的好媽媽》(學生在幼兒園里已學過),導入本課教學。
2.啟發學生談談對媽媽的了解或對媽媽的感情等:
①如”媽媽的職業“、”媽媽的愛好“、”媽媽最喜歡的東西“、”媽媽的生日“等。
②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喜歡媽媽的微笑“、”最愛聽媽媽講故事“、”我為媽媽做家務“、”我幫媽媽捶背“等。
3.教師用將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小烏鴉愛媽媽》。
4.聆聽歌曲范唱《小烏鴉愛媽媽》,可加入課件演示。
5.教師示范,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可分段、分小組進行)。
6.教師再次播放錄音。
7.教師用聽唱法教唱歌詞。教師啟發學生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根據學生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學生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為歌曲創設歌表演(一個組表演一段歌詞內容)。要求動作美觀、表達準確。
9.每組選出代表進行歌表演,其他同學伴唱。
10.教師要求學生背唱這首歌曲。
11.回家將這首歌曲唱給媽媽聽。
教學評價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2.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表演動作的參與率。
3.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是否積極投人。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表演。
2.聽賞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懂得關心父母。
2.培養學生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書的插圖或課件,引入歌曲欣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3.教師啟發學生談對”搖籃曲“的初步感受和體驗(教師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搖籃曲》音樂作背景音樂。
①什么是”搖籃曲“?
、诼犢p歌曲時,感受到什么情緒?
、凼钦l為誰唱”搖籃曲“?
4.采用范唱或錄音再次聽賞歌曲。
5.跟著錄音輕聲哼唱歌曲。
6.教師提示學生:
、俾犢p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诼犢p這首歌曲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7.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歌表演,可以分組或集體進行。
8.推選一位或幾位同學,說說動作的創設意圖。
9.歌表演《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愿意和老師親近,通過話語、行動等真切體驗,發現老師也能像媽媽一樣照顧自己。
2.能向老師表達意愿,并學習說悄悄話。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老師像媽媽》圖片6張。
材料準備:收集日常生活中媽媽照顧寶寶的照片;
2.幼兒人手一個愛心貼紙。
活動過程:
1媽媽愛寶貝,觀察日常生活照。
──這張照片里有誰?媽媽在為寶寶做什么?
──你覺得寶寶開心嗎?如果換成你,你會覺得怎樣?
2老師愛寶貝
1.觀察并描述《老師像媽媽》第1幅。
──寶寶怎么了?老師是怎么做的?
2.觀察并描述《老師像媽媽》第2幅。
──圖片上是誰?老師和誰在一起?
3.對比觀察并表述。
──我們看看照片里的媽媽,再看看圖片里的'老師,老師做的很多事情就像是誰做的?
──你覺得老師像誰一樣喜歡你、照顧你?
4.觀察《老師像媽媽》3~6幅圖,思考并表述。
─有些小朋友自己的事情還不會做,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幫助你。比如起床的時候,我們看看老師會幫助你干什么。(觀察第3幅圖。)
──還有什么時候,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你?(觀察第4~6幅圖。)
5.送老師愛心貼紙。
──你喜歡哪個老師?你愿意像抱媽媽那樣抱一抱老師嗎?
──請你找老師抱一抱,把愛心貼紙送給老師,還可以和老師說些悄悄話。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孩子們歌曲的含義,知道老師像母親一樣愛孩子。
2、我可以和老師一起用中文背誦孩子們的歌。
3、體驗母親和老師對孩子的愛。
4、讓孩子們感受這首歌的快樂節奏、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喜歡唱歌和玩。
5、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6、體驗兒歌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有游戲經驗“孩子們真的很喜歡玩”。
三、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出兒童歌曲
1.指南:“為什么要說媽媽好?我媽媽在家為我們做什么?
2.老師總結:媽媽幫寶寶穿衣服,喂寶寶吃飯,給寶寶講故事,和寶寶玩游戲.
問題:誰在幼兒園幫助嬰兒穿衣服,喂養嬰兒吃飯,向嬰兒講故事,與嬰兒玩游戲?
現在老師要讀一首歌。這首歌的名字是“我的老師就像母親一樣。
引導幼兒學習兒童歌曲《老師像媽媽》
1.老師慢慢清晰地朗誦孩子們的歌
2.通過提問幫助孩子理解孩子的歌曲問:“小朋友在孩子們的歌中聽到了什么?
3.指導兒童閱讀兒童歌曲
老師和孩子一起玩
指南:您喜歡老師嗎?愿意親吻(擁抱)老師嗎?愿意和老師一起玩游戲嗎?然后讓我們玩一個名為“孩子們真的很喜歡玩”的游戲。(強調游戲規則)
4.總結:如果您在幼兒園遇到任何困難,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我們。擴展活動:將教師融入幼兒游戲中,并與幼兒一起玩耍。
附兒歌《我的老師像媽媽》
我的老師像媽媽 像呀像媽媽
小朋友們熱愛他 熱呀熱愛他
他教我們講故事 寫字畫圖畫
唱歌跳舞做游戲 笑呀笑哈哈
爸爸媽媽放心吧 幼兒園就是我的家
我的老師像媽媽 像呀像媽媽
小朋友們熱愛他 熱呀熱愛他
他教我們講故事 寫字畫圖畫
唱歌跳舞做游戲 笑呀笑哈哈
爸爸媽媽放心吧 幼兒園就是我的家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4、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我的老師像媽媽》教學設計曲譜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會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歌唱,學習唱準休止符。
2、能用歌聲表達對教師的愛。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平時教師與幼兒生活、游戲、學習的場景,感受教師對幼兒的愛。
材料準備:教師和幼兒一同活動的照片、視頻。
課件準備:《我的老師像媽媽》圖譜、歌曲音頻、歌曲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1.出示與幼兒一起活動的照片或視頻,以談話的形式引題,引導幼兒回憶在幼兒園和教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是我們在幼兒園里一起游戲、畫畫、唱歌、跳舞時候的照片,小朋友和老師們在一起,多快樂啊!你們愛老師嗎?今天我們就來唱首贊美老師的歌《我的老師像媽媽》。
2.播放歌曲音頻,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旋律,熟悉歌曲的內容。
★幼兒欣賞歌曲。
★提問:歌曲唱了些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的情況,重復范唱。
3.出示《我的老師像媽媽》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的內容,進一步理解和熟悉歌詞的內容。
★播放伴奏,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運用“噓”的簡單手勢,幫助幼兒學唱休止符。
4.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適時撤下圖譜,通過空指和參與式范唱,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
5.播放伴奏,幼兒齊唱,用歌聲大膽表達對教師的愛。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大膽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活動延伸
生活活動:結合“教師節”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老師,夸夸自己的好老師,并根據自己對老師的了解,創編歌詞,唱唱自己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媽媽老師》教學設計01-23
《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05-08
《媽媽的歌》教學設計07-30
媽媽賬單教學設計11-27
《給媽媽的禮物》教學設計04-25
(優選)《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04-16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設計05-27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設計04-12
《我媽媽》教學設計01-15
老師教學設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