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寶貴的財富,它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又是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文化,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及精神。其形式多樣,在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技藝、醫藥、禮儀、民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給人以多層次、立體的和豐富的感受。通過本次活動,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們在感知、體驗中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在傳統民間文化的.滋養中,培養對傳統民間文化的興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活動時間
周末9:00——16:30(活動時間待議)
三、活動地點
校內操場、運動場
四、活動內容
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學習階段
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更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宣傳力度,在活動開始前形成人人知、人人愛、人人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1.認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讀物、校內宣傳專題專欄,提高師生對文化知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了解和認識。在活動前激發學生們學習優秀文化的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條件。
2.做好校內宣傳活動,營造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欄、宣傳橫幅、國旗下演講等形式,介紹與本次校園活動內容相應的非遺基本知識,為活動的正式開啟做好充分的宣傳準備。
(二)活動展示階段
學生們在家長的帶領下以“課外活動”的形式參與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1.感受非遺
(1)活動地點:校內操場
(2)活動形式:非遺展示活動
(3)具體內容:
2.體驗非遺
(1)活動地點:校內操場
(2)活動形式:非遺體驗活動
(3)具體內容:
3.非遺創作
(1)活動地點:校內操場
(2)活動形式:非遺創作活動
(3)具體內容:
五、活動人員的安排
家長可以根據自身時間安排攜帶孩子選擇上午或下午參加活動,并提前告知學校參與活動的時段,教師及工作人員按照工作表按時出勤。
六、活動工作安排
(一)活動計劃制定
與學校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場地、時間;負責選定非遺進校園項目,組織非遺對外交流小組,負責與校外傳承人溝通交流工作;負責落實校內活動進程把控;與校外媒體單位做好對外宣傳、推廣工作。
(二)校內宣傳推廣
負責編印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宣傳冊、宣傳畫以及相關非遺材料;負責宣傳欄非遺主題活動的策劃;負責非遺活動動員講話的安排;負責校內宣傳物品的制作。
(三)傳承人
負責從事非遺項目的生產、創作,提供高質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及成果;負責制定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計劃,制定活動開展內容;配合做好宣傳推廣活動,積極參與展覽、演示、教育、交流等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2
一、前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意識,充分展示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普及和傳承,擬通過在全市部分幼兒園、中小學及高校進行“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全學齡段的學生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感受其魅力,宣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特色、推廣民族文脈。
二、活動目的和宗旨
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讓根植于筑城大地的民族民間藝術走進校園,將各具特色的藝術精品和非遺保護成果展現在廣大師生面前,突出民俗,突出特色,突出原生態,展示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新成果,讓廣大師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匯、交流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讓當代的學生在感知、體驗中了解貴州本地歷史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基礎;在非遺文化的滋養中,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增強全社會的保護意識,營造全民共同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文化的自覺、自強,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活動主辦及承辦單位
主辦單位:貴陽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辦單位:貴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四、活動主題和口號
(一)主題:
非遺進校園,文脈永傳承
(二)口號:
1.“非遺”進校園,文化有傳承
2.特色的文化,飛舞于校園
3.非遺保護傳承,展現生活智慧
五、活動內容、時間、地點
1.刺繡,進云巖區楓丹白露小學,20xx年10月—20xx年4月;
2.苗族長竹舞,進烏當區下壩中學,20xx年10月—20xx年4月;
3.布依族蠟染,進觀山湖區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小學,20xx年10月—20xx年4月;
4.青苗刺繡,進息烽縣青山中學,20xx年10月—20xx年4月。
六、非遺進校園形式
1.組織傳承人或具備相關非遺知識的教師,每月到學生至少上兩次課,教授學生相關非遺項目知識。
2.在學校內制作非遺宣傳欄,制作懸掛非遺宣傳橫幅,制作并發放非遺宣傳資料,以介紹和展示我市各級非遺項目和非遺保護成就。
七、活動安排
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學習階段
結合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宣傳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形成人人知、人人愛、人人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局面。
組織各校師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活動,通過系列活動,加深對非遺文化的認識。組織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接受鄉土鄉情的教育。
搞好校內宣傳,營造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欄、宣傳橫幅、國旗下演講等形式,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知識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意義、目的和方法,激發師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
著力打造學校非遺文化走廊,通過文化走廊的建設,讓各校師生對非遺有更深地了解和認識,同時非遺文化走廊也是各校展示非遺校園傳承成果的窗口。
(二)組織實施階段
為了讓學生們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市在貴陽市的各個幼兒園、中小學、以及高校試點采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活動,保證每周一節活動課。讓學生在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同時,根據實際不定期的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展示活動。
(三)活動安排階段
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秉承傳統文化意識,開展各種校園活動。例如,舉辦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手抄報競賽活社團環境布置活動、開展黑板報競賽等。
(四)總結提高階段
認真做好總結,為下一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做好準備。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總結實施方法路徑。
八、實施效果
1.讓學生感受到的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廣大青少年零距離、親身參與、親眼觀看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從而引導廣大青少年認識非遺、參與非遺保護,加深他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2.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序傳承,全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穩步開展,有力促進了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3.在各校試點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不僅以興趣為導向,播下對非遺文化熱愛的種子,可謂給非遺傳承傳來“一脈香”。
4.采取非遺進校園這樣一個創新的形式,讓我們能夠看到非遺傳承希望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及自豪感,使我們更加珍惜這種文化,自覺傳承。
5.通過非遺文化進校園的形式,對于學生階段來說,不但啟發學生的興趣,讓其懂得非遺的文化價值,而且能夠培養合格的人才,為非遺傳承續上薪火,非遺文化進校園,可行且有新的啟示
6.非遺文化的資源也極其豐富,讓這些文化資源走進校園,成為孩子們的必須課,不僅豐富學生們的文化修養,更為非遺文化傳承帶來新契機。學校是一個重要載體,學生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應該與現實結合,懂得呵護民族文化的傳統,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九、經費預算
1.課時費:200元/課次×12課次×4項=9600元;
2.宣傳資料費:600元/所×4項=2400元。
其中,校園非遺宣傳欄制作:300元/個×4項=1200元;宣傳橫幅制作:50元/條×2條/項×4項=400元;宣傳資料打印裝訂:200元/項×4項目=800元。
3.材料費:2000元/項×4項=8000元。主要是“非遺進校園”所需材料的購買。
合計:2萬元整。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3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營造非遺(戲曲)傳承發展的`良好環境。以更大力度、更多舉措促使非遺(戲曲)進校園,進一步推進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為蚌山區文化首善之區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精心遴選一批極具地方特色的優秀戲曲曲目和葫蘆工藝雕刻、蛋雕、萬勝苗刀、心意六合拳、陳式太極拳等具有蚌山特色的非遺項目,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讓社會各界人士、全體教師、學生及家長充分認識開展此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良好氛圍。
三、總體目標
20xx年,全面展開“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繼續深入推進非遺(戲曲)進小學、進中學工作。在抓好中小學校“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基礎上,要突出抓好我區鄉(鎮)、街道(社區)及農村中小學“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推進戲曲文化學習的課程化、普及化、常態化、特色化,擴大覆蓋范圍,力爭到實現全區大中小學全覆蓋,確保所有學生能欣賞到一場優秀的非遺(戲曲)演出。
四、主要內容
(一)整合蚌山區地方資源,以泗州戲、花鼓燈為重點,組織戲曲專家和各專業劇團,創作、制作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合學生欣賞、易于學唱的戲曲曲目音像資料,供學校在主題班會、課間及課余時間播放與欣賞。
(二)聘請和組織戲曲名家、戲曲工作者、戲曲志愿者、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深入學校開展非遺(戲曲)知識普及講座或結對輔導。確保每個學校至少能聽一次非遺(戲曲)知識講座。
(三)組織全區各戲曲院團配合教育部門通過校園大舞臺、流動舞臺車、校園文化周等方式,把優秀戲曲劇目送進學校、送到學生身邊。同時采取請上來的方法,組織全區各學校戲曲愛好者進劇場觀摩演出,確保觀看效果和藝術質量。
(四)舉辦戲曲夏令營,以“講授”“演出”和“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授”戲曲基礎知識,通過藝術家們簡明扼要、通俗明了的講解,讓孩子們對戲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授戲曲表演時采用體驗式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老師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在游戲和示范之中,手把手地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
(五)舉辦中小學校戲曲展演活動,不斷推出新人新作,繁榮校園戲曲藝術,將優秀人才納入“藝術小人才”選拔范圍,全面展示全區學校戲曲教育教學成果。
五、職責分工
區委宣傳部負責活動的牽頭組織和指導協調,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組織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等。
區教育體育局負責與學校做好對接,把戲曲藝術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按要求開齊開足課程,排出日程計劃,做好組織保障、安全保障工作。
區文廣旅游局負責做好演出院團的資格認證、擬定劇目清單、審查劇目內容,加強戲曲專家培訓,制定實施方案;根據教育體育局提供的日程計劃,安排演出場次,做好演出保障工作。
區財政局按照送戲進校園每場次2000元的標準,將全區20所中小學校戲曲進校園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區文明辦負責將“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工作情況納入文明城區、文明單位、文明校園考評指標體系,對相關單位和學習進行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文明辦、區文廣旅游局、區教體局、區財政局等區直有關部門參加,建立區“戲曲進校園”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通報情況,指導和推進“非遺(戲曲)進校園”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文廣旅游局,負責日常“非遺(戲曲)進校園”的具體工作。
(二)大力宣傳,營造氛圍。在各級主要媒體、單位網站上積極宣傳戲曲知識和資訊;印制宣傳材料,在演出、培訓活動地進行現場宣傳;利用文化場館宣傳欄、電子屏等進行專題宣傳,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推送“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相關信息。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良好氛圍。
(三)督查考評,強化管理。區委宣傳部牽頭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建立通報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教學和管理辦法,形成科學、系統的學校戲曲文化課程體系,推動“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集合05-29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方案06-28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文(精選20篇)06-22
贊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美句子07-27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文(精選35篇)07-24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文(通用14篇)06-19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文(通用23篇)07-13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匯報01-09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標語05-20
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大學社團活動策劃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