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1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前兩章,曲折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影響著我,作者還會經歷什么事呢?請聽下回分解。
胡說:確實如必承所言,開頭一章的表達展示了一個獨特的新聞記者的“我”的模樣,那般真誠、執著,只為追求真相。給予我們許多啟示和感慨。書未開讀,已然被感。
西安事變是國共內戰完畢的標志,象征了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西安事變并不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事件,而是諸多因素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在日本與日俱增的侵略壓力下,民族大義漸漸擺在了全國統一之上,國內聯合抗日的聲音占了時局的主流,國共合作迫在眉睫。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任何人想要先“安內”再“攘外”是不可行的。
其次,從主導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將軍來說。他是東北軍的'核心人物,而東三省是不抵抗政策的一個犧牲品。家鄉被侵略者占領,而政府卻只關注“安內”,這激起了張學良和整個東北軍的不滿。張學良將軍對剿共命令的執行非常,對此,在第六次圍剿前實行解除張學良將軍的兵權的一系列行動。這大大激發了東北軍的危機意識,他們和西北軍明白了,普通的勸導、談判已經對國共內戰的完畢毫無作用,必須采取更為強硬的措施——兵變。
最后,西安事變的另一位“主角”——中國共產黨自然不可忘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軍屢次贏得反圍剿的勝利,這奠定了西安事變的根底。
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廣闊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得到無數人的支持特別是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們的支持。這也是新中國,新時代建立的重要根底。
從西安事變的背景到中流砥柱張學良將軍為首的東北軍再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群眾根底,這些無一不標志著西安事變的不可防止性。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2
早在學生時代就聽說《紅星照耀中國》是本好書。懷著對斯諾的崇敬之情,我拜讀了此書。該書從“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這段歷史。該書是一部從新聞視角記述中國革命的歷史書籍。通過了解認識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年如果沒有共產黨人那堅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和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被時下的中國當局刻意曲解、嚴密封鎖的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他將他的所見所聞真實記錄,以一個記者的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展談話,運用文字的形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平實,沒有過多的修飾性詞匯。他不僅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而且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展了表達,如蘇區教育、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當局的暴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困難險阻才有了更形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防止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文章描寫的都是在這片貧瘠生發生的故事。艱辛的生活環境,困難的生存條件,然而人們卻是滿懷激情,斗志昂揚!是什么讓共產黨人如此樂觀?是什么在堅強地支撐著他們?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國民黨舉起屠刀屠殺共產黨的時候,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是信仰的力量讓他們前仆后繼!當共產黨人輾轉于被圍剿被消滅的各個戰場時,是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堅持下去!當紅軍在雪山上、草地上彈盡糧絕時,是信仰的力量讓他們戰勝一切困難!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仰,共產黨人點燃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仰,中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仰,社會主義中國才能最終站上了世界的舞臺。正是有了這種信仰,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異彩。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3
一、著作簡介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根據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而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狀況。因當時中國實際現狀,該書最初以《西行漫記》為名出版。
二、書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傳奇的人生
斯諾經實地采訪,用真實而生動的筆調描述了諸多紅軍領袖及將領非凡傳奇的人生經歷,其中尤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為生動且極具代表性。
文中寫毛澤東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時,然而身體十分健康、生命時刻充滿活力,身體仿佛如鐵打的一般。這一切都得益于小時候在田里干過農活,當他在一師范讀書期間和好友組織斯巴達俱樂部似的團體、他們常常故意餓著肚皮,到華南山林中作長途的徒步跋涉、在嚴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著脊背、于黑夜在狂風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說是為了要體驗"納于大麓,烈風驟雨弗迷”的感覺——————說這些都是為了要鍛煉自己。毛從小喜歡讀書,熟讀《三國》、《水滸傳》、《西游記》……18歲的時候他在校六個月后退學,給自己擬定了自修計劃,到湖南省立圖書館看書。并且由始至終都認真執行著,每次他都是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到閉了門才出來。期間他努力研習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帶分文、環繞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海灣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國》上的徐州城墻;繞行當時頗具盛名的'南京城墻。毛性格質樸純真、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是個令人極感興趣而又很復雜的人,南京懸賞20萬買他的人頭,而他卻時常在大街上和農民聊天、身邊最多有一位警衛員。
朱德于云南講武堂畢業,是著名將領蔡鍔的軍官。他放棄榮華富貴毅然投身于共產主義事業。在長征中尤其是當張國燾決定南下的時候帶領四方面軍在川西北進行艱苦斗爭并最終率部抵達陜北立下了永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彭德懷在小學與老師發生爭執后,操起板凳就把老師給揍了、他9歲離家闖蕩世界、17歲帶領饑民攻打糧倉,是一方面軍三軍團的司令員。他對待士兵勝似兄弟,長征途中自己的馬常讓給部下騎。當在陜北打敗回族將領馬家的騎兵后,毛澤東作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范文4
1936年,風云變幻,內憂外患的中國,一個外國記者,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去紅區采訪,想看看當時人人談之色變的中共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三個月的采訪之后,他斷定:共產黨這個紅星一定會在中國閃耀。
這本書能夠進入人教版推薦名著行列,不僅是因為它是紅色經典,也不僅是它獨特的歷史價值,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斯諾——“洋鬼子”——美國記者斯諾,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紅區,與紅軍領導人及士兵、人民同吃同住、所見所談之后的著作。敢于冒險的外國友人斯諾,撥開武裝、交通、訊息的封鎖,揭開中國共產黨真正面紗的勇氣以及孜孜不倦尋求答案——追求真理的信念。
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內,你無法得知中共的.真實情況,所有的關于紅軍、中共的消息,受政治影響,被捏造得面目全非。
二十四帶膠卷,幾個筆記本,一架攝像機,斯諾就這么走進了紅色的中國,他撇開那些被國民黨捏造得體無完膚的報道,獨自一人尋求真理,獨自挖掘不為人知秘密。讀到這里,我想起同是記者的柴靜在《看見》里面寫的一句話:“不要淪為偏見的奴隸”。這時的斯諾的走遠的背影,愈發令人心生敬意。
斯諾跟很多人一樣好奇,我也是,非常好奇是什么力量讓共產黨從弱小變為強大,變成一個能和國民黨抗衡的力量。我帶著這個問題從第一頁一氣呵成的讀到最后,我找到了“答案”。
比如這一段,值得一品再品。
“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末你參加紅軍時準是才十一歲啰?你還參加了長征?”
“不錯,”他得意洋洋有點滑稽地回答說。“我已經當了四年紅軍了。”
“你為什么參加紅軍?”我問道。
“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時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樹皮。我常常聽村里的人講起紅軍。他們說紅軍幫助窮人,這叫我喜歡。我們的家很窮。一家六口,我的父母和三個哥哥,我們沒有地。收成一半以上拿來交租,所以我們老是不夠吃。冬天,我們燒樹皮湯喝,把糧食省下來作來春的種子。我總是挨餓。”
“有一年,紅軍來到漳州附近。我翻過山頭,去請他們幫助我們的家,因為我們很窮。他們待我很好。他們暫時把我送到學校去讀書,我吃得很飽。幾個月以后,紅軍占領了漳州,來到我們村子上。地主、放債的和做官的都給趕跑了。我家分到了地,用不著再繳稅繳租了。家里的人很高興,都稱贊我。我的兩個哥哥參加了紅軍。”
大家想想,在一個動輒每年餓死數百萬人,軍閥混戰,人相食已成常態的生存環境里,紅軍長征隊伍至少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有武器,能在沿途村莊對土豪劣紳掃蕩進行自給自足),即使隨時都要準備投入戰斗,也比每天瀕臨餓死所受的折磨強,更重要的是,人在生死線上掙扎時,精神上是很需要一個集體來依賴的,對于貧農階級來說,除了紅軍,就是地主軍閥國民黨,后三者都是不愿意接收或者是要剝削他們的。
人民創造歷史,人民選擇紅軍。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1-24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2-23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2-19
《紅星照耀中國》有感03-30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通用9篇)08-15
(必備)《紅星照耀中國》有感07-06
紅星照耀中國心得體會08-02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8-15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3-01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