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的禁忌與講究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品)除夕的禁忌與講究
除夕夜的禁忌
1、燈長開不關(不可關燈)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2、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3、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古代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4、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5、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6、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除夕夜的習俗
習俗一:年夜飯
老話說:“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頓飯”,所謂過年那就要團團圓圓,忙乎了一年,都為了這一頓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合家歡”,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的時候,一大家子圍坐桌旁,推杯換盞,好不熱鬧,說不盡的吉祥話,道不盡的親情,預祝明年順順利利。
年夜飯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豐富”,冷盤、熱炒、點心擺滿一大桌,吃完往往還會剩下一點點,寓意著“頓頓有余”、“年年有余”,討個好彩頭,預示新的一年里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習俗二:貼年紅
所謂的年紅就是春聯、門神、窗花和福字等,這些紅色喜慶元素統稱為年紅,除夕一大早就要忙活頭對聯、福字、窗花,寓意一年吉祥。
習俗三:燃爆竹
中國素有“開門爆竹”一說,即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來除舊迎新。但是隨著大氣污染嚴重,許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很多人就會覺得失去了年味,但是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我們可以來一場網上煙花爆竹,即繼承了老傳統,又響應了新號召。
習俗四:祭祖
除夕還有一個重大的習俗,那就是祭祖,有很多人在家里就有祖宗的牌位,每到除夕一大家人要先祭祖再吃飯,這也體現中華民族的孝道。
習俗五:守歲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除夕夜,媽媽都會想盡辦法叫我們不睡覺,一直到十二點,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除夕的一項習俗——守歲。守歲的寓意是把一切瘟疫、不吉利都驅走,守住的是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除夕守歲的傳說故事
相傳,遠古洪荒時代,有一種叫“年”的兇惡怪獸,它生性兇殘,喜食肉類,從飛禽走獸,到鱗介蟲豸,以至于人類,一天換一種口味。
“年”的口味活動規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來人間,雞鳴破曉時分離開。人們就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這也就是“年關”的來歷。
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就把家門關好,雞鴨鵝圈好,牛羊豬拴牢,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人們喝酒、吃飯,這就是“年夜飯”。
因這頓飯兇吉未卜,故置辦得很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表示和睦團圓;吃飯前還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除夕的禁忌與講究】相關文章:
除夕的禁忌與講究01-31
除夕習俗禁忌07-11
包頭除夕的習俗與禁忌03-12
除夕的習俗和禁忌02-02
泉州除夕的習俗與禁忌02-04
除夕夜的禁忌匯編12-16
石家莊除夕的習俗與禁忌都有哪些02-04
除夕傳統風俗習慣禁忌和傳統食物02-05
冬至吃餃子的講究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