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是什么意思精品
按道家的說法,天官于正月十五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稱天官賜福;地官于七月十五來人間釋放幽冥業滿之靈,稱地官赦罪;水官于十月十五來人間為人消災減厄、解救危難,稱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來人間解厄的日子。
唐朝時,朝廷就規定下元日禁屠,死罪的囚犯也須延緩執行的日期。宋朝的《夢粱錄》記載:“(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民國時期的《中華風俗志》中也有“十月望(十五日)為下元節,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之說。
民間對三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尤其是明代以后,各地都修建了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官廟、三元庵之類的廟宇。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去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信仰三官的人還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下元節時,道觀內必定會修齋設醮,舉行消災祈福的宗教儀式;民間也會備好豐盛菜肴,祭祀祖先亡靈,并祈求水官排憂解難;許多地方還會舉行祭祀神靈、祈禳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活動。
在蘇州一帶,對三官的信仰曾經十分興盛。人們不僅去三官行宮祭拜,還將寫著“三官大帝”字樣的燈籠請回家中,為全家解厄消災。
吳江各鎮以及鄉間,舊時都建有三官廟宇,僅盛澤一地就有五座,可見當時吳江的三官信仰是何等的興盛。每到十月十五,各處三官堂都有修齋設醮的活動,信徒們紛紛聚集于廟宇內齋祭禱告,祈求水官為民消災解厄。此外,民間的工匠在下元節這一天還有祭祀爐神太上老君的習俗。
下元節時,正是農村收獲的季節,屆時家家戶戶都會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小團子,齋祭水官。
下元節的習俗大多與祭祀有關,迷信色彩較多,隨著時代的演變,各地的祭祀活動逐漸淡化,到了民國以后,下元節的許多祭祀習俗已經漸漸被人遺忘。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11-18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03-20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精品)01-27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節日介紹02-02
下元節是什么節?11-17
下元節是什么節02-05
下元節是什么節日11-22
(推薦)下元節是什么節?01-18
下元節是什么節日11-02
下元節是什么節【通用】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