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不過只有真正找對了學習方法,才能能事半功倍,還能培養學習的興趣。那么,大家知道要怎樣正確高效的學習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1
一、掌握高中生物相關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線粒體學習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迭形成嵴,擴大了膜面積,有利于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二、學會觀察比較高中生物知識點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等等,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冬眠與夏眠等等。
比較時注意對比較對象全面了解,然后確定比較項目,并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了解。通過比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易混難記,比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構建高中生物知識網絡
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并列關系,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關于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2
欣賞老師的習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方法。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專心聽課的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邊聽邊思考,抓住重點、攻克難點。就算預習過也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同時要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觀察思考的習慣
“觀”是看,“察”是想,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還要積極思考學習中碰到的問題,以及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
善于提問的`習慣
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切磋琢磨的習慣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
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應付家長,而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有的學生做作業,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的一筆不動;簡單的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
仔細審題的習慣
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培養從作業和考試中發現自己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練后反思的習慣
從六個層次反思:一是怎樣做出來的?(解題方法);二是為什么這樣做?(解題原理);三是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解題思路);四是有無其它方法?(解題途徑);五是哪種方法更好?(求異思維);六是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思維發散)。
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它是有規律的,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整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只有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關于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3
一、比較和歸類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采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二、圖解歸納法。
如果說分類整理法適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圖解歸納法就適合于掌握原理和規律類知識。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細胞增殖、基因表達和高等動物的生命調節過程等知識就適合于用該種方法進行復習。其實高考題中就有很多圖解類題目,如果不掌握讀圖的.方法就很難自如地解答這類題目。那么如何讀圖呢首先,要知道圖解中的結構和物質的名稱,如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的圖解中,有下丘腦、垂體和甲狀腺等結構,以及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SH(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等物質;然后,再分析結構和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
下丘腦分泌的TRH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狀腺,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腦和垂體。同學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遇到過程類的知識,即便教材中沒有圖解,也可以嘗試著將這個過程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同時要對圖表累知識要進行整理、歸類,如:坐標曲線圖、坐標直方圖、流程圖、模式圖、概念圖、顯微攝影圖、餅狀圖、表格等。
三、系統化和具體化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四、串聯復習法。
復習時,應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對只是有全面的理解。例如有關蛋白質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合成場所、結構和功能;第二章講了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等;第五章談到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生物過程。
記憶方法也應多樣,可采用“五官并用記憶法”、“化整為零記憶法”、“分層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形象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網絡記憶法”等多種記憶方法。如采用“諧音記憶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又如下面的內容可采用“聯想記憶法”,植物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愛(Ca)美(Mg),可聯想為氮磷硫是一個人,假愛美;
微量元素:鐵(Fe)猛(Mn)碰(B)新(Zn)綠(Cl)木(Mo)桶(Cu),可聯想為一個小孩手拿一根鐵棒猛碰一個新的綠色的木桶;色素層析(從上到下):胡耶(葉),ab也;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可記為:甲借(纈)來(賴)一(異)本(苯)亮色書(蘇)。
其中“網絡記憶法”是夯實基礎常用的方法,是對每節知識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初步構建以節為單位的知識網絡,其實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記憶過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顧、理解和再記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時要注意三點:
(1)知識記憶的網絡宜簡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關知識的補充和自我檢測的余地,全寫出來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導致在今后的回顧中出現“走馬觀花”的現象。
(3)對于空白地方的內容(即知識要點),可注明在X教材Y頁,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07-29
(合集)高二生物課堂學習方法09-14
高二生物基礎學習方法09-14
高二生物高分學習方法09-14
高二生物學習方法03-03
高二生物提高的學習方法范文09-14
有效的高二生物學習方法與技巧09-14
高一課堂生物提高的學習方法07-17
高二中學生物實用學習方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