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船工號子》,能夠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
2、通過欣賞,體驗船工號子和勞動歌曲的風格與特點。
3、通過學習勞動號子,使學生了解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
重點:
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
難點:
《船工號子》的各段體驗和感受,辨別各段的不同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勞動號子
1、學生活動:四人抬一重物。
先請4位學生抬一重物,這時候學生搬起來不一致。
師:誰有辦法能讓他們抬起重物?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讓一個學生喊口令。師接著喊:“1、2”學生一起叫“加油”搬。請同學說說感受。通過有口令和沒口令兩種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口令的作用。
2、學生感受勞動號子:賽龍舟。
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做劃船姿勢,師當領隊喊口令,同學們劃槳賽龍舟。(通過這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進一步感受號子的特點)
3、討論交流勞動號子的特點。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們喊得就是號子。通過剛才我們的活動勞動號子有什么特點呢?過渡語不知道怎么連?
a、在集體活動中。
b、一領眾和。
c、節奏與動作的節奏一致。
4、列舉生活中,哪些活動還需要號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勞動中使用的工程號子;在裝卸、挑擔、推車等勞動中使用的搬運號子;在打麥、舂米、車水等勞動中使用的農事號子;在水運、打漁、船務等勞動中使用的船漁號子……
二、欣賞《船工號子》
1、出示圖片,介紹船工背景。
師:來,我們一起看一組圖片,你知道這些人是做什么的嗎?(船工)。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國四川省川江岸邊。在這段航道上布滿了艱險,密布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來,在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動力可不是機械的,你們猜木船靠什么動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動力來自我們船工的身體。川江船工順水推橈,逆水拉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川江上闖蕩。
2、你對船工勞動時的哪個姿勢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嗎?
3、初聽。
a、請同學們豎起耳朵來聆聽這驚天動地的船工號子,請你說說你的聽后感。
b、介紹歌曲的勞動塊景: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出示視頻或圖片)。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在這段航道上布滿了艱險,密布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運行當中往往會出現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等勞動過程。船上的號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闖灘斗水,該快該慢,眾船工都聽專門的號工。號工根據江河的水勢水性不同,明灘暗礁對行船存在的危險性,根據勞動節奏,編創出一些不同節奏、不同音調、不同情緒的號子。就是流行于這一帶的一種船工勞動號子,有“平水號子”、“見灘號子”、“上灘號子”、“拚命號子、“下灘號子”聯綴而成。
4、欣賞“上灘號子”,說說船工們是怎么樣上灘的?然后模仿。
師:前面就是明灘暗礁,驚濤駭浪,船工們卻不畏懼,做好準備迎刃而上,我們來聽聽船工是怎樣上灘的?
5、哼唱“下灘”時的旋律。
師:船工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頑強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揚的歌聲。讓我們也隨著船工們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6、介紹《船工號子》
《船工號子》這首歌是常蘇民和陶嘉舟兩位音樂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號子》的音樂素材和結構特點為影片《旋渦里的歌》而創作的插曲。歌曲通過平水、見灘、上灘、拼命、下灘再現了闖灘奪險的勞動場景。這是第一次在銀幕上展現了川江號子的音樂特點。因此我們欣賞的和真正在川江邊上的號子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7、完整的欣賞《船工號子》。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片段?
三、小結
昔日里川江上那幾人、幾十人劃船,十幾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纖,號子聲震撼河谷的場面已經看不見了,甚至連昔日的號工也余下無幾。但是“川江號子”作為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經深深地融進了川江流域廣袤的大地中,讓我們愛護它、保護它如同珍惜中華民族的每一項文化遺產。
【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11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優秀09-11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5-16
[精]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優秀03-11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優秀(實用)05-08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設計優秀12-10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優秀【精】12-19
音樂課教學設計【優秀】06-06
音樂教學設計【優秀15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