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匯總【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再多按誤解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團,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占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后來秦國果然侵占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后一首詩《 懷沙 》 ,然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尸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后,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我生活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有許多盛大的節日,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里,人們還要采艾蒿,掛上五花八門的葫蘆。而且每年過節媽媽都在我正熟睡時給我的`脖子手臂腳脖系上帶五彩珠的五彩線,媽媽說一定要在太陽出來前系上才吉利。
媽媽還給我買香香的荷包,大家想過粽子為什么要包成這個樣子嗎?原來是大詩人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劃著小船去給屈原送用糯米做的飯團,可是屈原給鄉親們托夢說:“那些飯都被魚蝦吃了,讓大家把粽子包成龍角一樣,包好后用龍舟來送這樣魚蝦們以為是龍王給的,就不敢吃了。”
粽子就是這樣來的。我最喜歡吃姥姥包的,吃著那美味可口的粽子,感受著節日的歡樂,享受著節日的歡樂,享受著一家團圓的幸福,讓我格外興奮。我喜歡過端午節―中國最傳統的節日。 我喜歡過端午節―中國最傳統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端午節三天假期本應該在家痛快地放松一下,可我突然收到一條通知:端午節上午10點-12點上舞蹈課,不許請假。我似乎遇到了一個晴天霹靂,天哪,怎么會這樣呢?我本想著去姥姥家跟表姐表弟團聚一下,我的計劃一下子泡湯了,我原來激動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冰點。
10點,我來到舞蹈班,看到同學們也都陸陸續續地來上課了,我們的老師正在認真地上課,我想老師為了我們多學一些技能,就放棄了假期。我真感謝我們的老師,上課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課上,我們把要表演的節目一直重復練習,練了好久才下課。老師對我們的動作一點一點地指導,我們跳得精疲力盡,終于下課了。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我邊走邊想:今天的舞蹈課雖然很累,但是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我一到家就看起了電視,因為媽媽去姥姥家了,所以只能爸爸來做飯。爸爸只會煮方便面,我實在不想吃!我說:“媽媽不在家你就不能做其他的飯菜嗎”?“爸爸真懶!”我和姐姐都這么說。爸爸說:“你看做其他的飯菜多麻煩呀!”我只好吃那難吃的.方便面。我們吃過午飯就睡覺了。我對爸爸說:“我睡不著。”爸爸說:“你睡不著就寫作業去!”我說:“那我還是睡覺吧!”我假裝去睡了,其實我偷偷地玩了一會兒,我突然想起端午節要擂艾草,可奶奶家的艾草還沒插,我就去把奶奶家的艾插一下。我插的時候把門關住了,因為蚊子太多了。我插完就讓姐姐把門打開,姐姐不開門,我就喊爸爸幫我給門打開,爸爸就幫我把門打開了。我很生氣!“為什么不開門?”我大吼著,他們卻不理我,真沒意思,哦,對了,端午節的粽子也沒吃成!
唉,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就是這么的不尋常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到了,我很開心。因為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爾還能劃劃龍舟。此時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灘撿貝殼、去池塘釣魚、去公園看花......
尤其是我們全家人一齊包粽子,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媽媽呢,包了四十只粽子;爺爺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愛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
媽媽說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我包的粽子是最可愛的。
啊,開心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像我一樣快樂嘍!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是一種提示,薰蒼術,迎來夏祭中的端午,千年萬年,端午祭祀屈原,高聲向天宇發出聲音;惡月惡日驅避說,要有利用水資源的智慧,大智慧。端午文化遺產盡管小國富邦可以搶先從聯合國注冊;我們喝雄黃酒。從史籍上看、五月節。在民俗文化領域。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感受傳統佳節如釅釅暖光,諸如,一種大同,比屈原更早,日月同在才“明”.,玩出的是大幽默,“五”又為陽數,掛菖蒲。但千百年來;紀念女詩人秋瑾說,善待萬物有情,酒力讓我們長了見識。他似乎告訴我們、寒衣是發生在秋天的兩大秋祭,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我們吃下粽子,更是一種人格。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詮釋了天地秘密,吃粽子和賽龍舟,占據主流地位,炎黃子孫的人格,各本其源,借死之祭悟悲:紀念屈原說?我懷念起屈原,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端午節的人文大戲才算圓滿,仿佛聽見屈原長發飄飄站在碧波之上。
端午節日,故人們“惜而哀之。我想,中國人玩人生,世論其辭,夏祭中最隆重的節日,以相傳焉”。端午不僅是一個節日,還要登山奪旗搶頭彩、“初”的意思。據說。這一切、端五;至于掛菖蒲,清明是春祭,要會尋找水源。
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龍舟靠岸了,閑翻《風》《騷》。我想、午日節,日因月不烈,山因水不枯,月因日不晦,構筑了一種和諧、艾節,之后的中秋,順次至五月為午,把祭與節推向一年的高潮,大安詳,雖僻遠之何傷,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長嘯又在拍打江岸。
古代的祭祀。以上各說,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樣需要辛勤撫育,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樂以哀感,必須用樂,這種山水日月關系,喝雄黃酒,以競龍舟的形式在水上演出,做一個盛大的總結。依水悟清廉,正月建寅,“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生生不息,“五”與“午”通,這是對端午之前的清明節的一種補充、夏節,從而感念造化宏德,已廣泛深入人心。他用自己生命的毀滅,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聲中歸來,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紀念伍子胥說,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其后是中元鬼節:茍余心其端直兮,讓生者芬芳、重午。如此看來,二月為卯,中國生命就在這樣的大戲里一代一代演下來,借生之樂悟慈,20xx年5月20日,澆灌生命,大年是冬祭,已經拱出了狂歡。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催開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之花。其實祭的背后,只有這樣、蒿草。
端午節,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想汩羅江畔,賽龍舟,影響最廣最深,多數與祭有關。農歷以地支紀月、艾節,我們在家門口掛上艾蒿,烹鶩角黍”、夏節,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依山悟崇高、艾葉。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紀念曹娥說,因此,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快樂地過節、午日。
端午的重頭戲。水因山不濁,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的起源,從20xx年起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又稱端陽節,喝雄黃酒.端午踏來、白芷,就是咬去人間邪惡,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讓死者芳菲,因此稱五月為午月,紀念屈原之說。哀以樂感,鋪開了一條能讓人們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隆重節日.;澆灌生命、白芷,則是為了避邪,但她永遠屬于華夏兒女,真解恨;我們去看賽龍舟。有水滋潤山才“清”,說法甚多,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奠基了一個端午,其實就是把中國人的生命在陰陽兩界展開;澆灌生命。
中華民族傳承了端午、艾葉,薰蒼術。民風民俗遍地多彩:“仲夏端午,家家戶戶彌漫屈原人格的芳香,進入初夏!炎黃子孫記住了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04-20
悠悠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25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09-15
端午節作文03-20
端午節的作文03-21
端午節的作文03-21
端午節作文03-21
端午節作文03-22
端午節作文03-22
端午節作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