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在現在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張,“張”這個姓氏是怎么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姓“張”的名人?現在“張”姓有多少人?帶著一些疑問,我對“張”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的姓氏的'書籍,上網瀏覽,了解“張”姓的來源和“張”姓的歷史大名人。
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張”姓人口和分布的情況。
3、咨詢你身邊的人,比如說你的老師、同學、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來源:據說“張”姓是皇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和遷移。秦漢時期,“張”姓發展迅速,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第一大姓。
歷史名人:張良、張騫、張飛、張巡、張經、張仲景、張擇端、張大千、張自忠、張云逸……
人口數量:據統計,20xx年“張”姓人口有8160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左右,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歷史悠久,傳說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名氏,也稱張氏。
2、我國“張”姓人才輩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有勇冠三軍的張飛,有以身殉國的將領張自忠……
3、“張”姓人口數目前僅次于“李”姓和“王”姓。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陳,“陳”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陳”的有哪些?現在姓“陳”的有多少?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查詢百度。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陳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來源的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于媯(gui)姓,是舜帝的后裔(yi)。周武王滅商建周后,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他將長女大姬,嫁給舜帝后裔媯滿為妻,賞封陳地,建立陳國。媯滿治國有道,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成為聞名的禮儀之邦,強盛了很多年。其后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并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名人
1、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謚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后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后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后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3、陳后主: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后一位皇帝。
3、現狀
據20xx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xx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2]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四、調查總結
1、陳姓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于媯(gui)姓,是舜帝的后裔。第一個媯姓是媯滿。后來媯滿治國有道,其后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并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上名人有陳完、陳勝、陳后主等。
3、陳姓在20xx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蔡姓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有人說是叔度公開始的,有人說是從蔡仲公開始的,也有人說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甚至有的人說周朝以前蔡地就應該有少數人姓蔡。眾說紛紜,無所適從。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2、查閱書籍。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國為氏。武王滅商后,封其叔度于蔡,史稱蔡叔度。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后,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姓。出自黃帝支裔姓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姓是黃帝的直系后裔,在堯舜夏時期,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蔡系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數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發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后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時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后來也全部改漢姓蔡。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逐漸同化為北方漢族的蔡姓,尤盛興于東北地區。貴州和廣西的少數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為南方漢族,主要發生于明清之際。
2、歷史上的“三蔡”
“蔡人的祖先重視防御,但還是無法抵擋南方日益強大的楚國。蓋志說,正是楚國的強大,才使古蔡國歷經多次遷移,也就有了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上蔡,即蔡叔度建立的蔡國。后來,他的后代蔡靈侯被殺,蔡國在上蔡共歷經18個王,持續了514年。
新蔡,楚國第一次滅掉蔡國后,楚國公子棄疾被封為蔡公。3年后棄疾叛亂,殺掉了楚王并自立為王。為了收買人心,他重新恢復了蔡國,將蔡國的后裔封為蔡平侯。但依舊霸占著上蔡不歸還。無奈,蔡平侯只好南遷,在今天的新蔡縣城西北建立都邑,稱為新蔡。
下蔡,蔡平侯建都新蔡后,蔡國仍不穩定,在周邊國家的聯合攻打下再次遷都,這次遷入了楚國境內。好景不長,東面的吳國兵臨城下,蔡國抵擋不住,被迫將官民和蔡侯的祖墳一起遷入吳國的州來(今安徽鳳臺縣一帶),后人稱之為“下蔡”。
3、姓氏圖騰
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長尾鳥為圖騰的氏族的族稱。因為這種鳥好殺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罷休,在甲骨文中作“殺”解,這種長尾鳥是山雉。這個字后來又衍化為“刈”。蔡圖騰由兩個鳥的'圖形組成,右面的鳥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鳥代表炎帝的丹鳳,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周公封文王孫胡于蔡,稱蔡仲,子孫以國為姓。
4、歷史名為
蔡氏家族名人也不少,造紙的蔡倫,文學家蔡邕、女中豪杰蔡文姬、近代大學者蔡元培,各個都是實力派的大咖啊!這就是蔡姓。
四、現狀
截止20xx年,按人口多計算,蔡姓位于中國姓氏排列第38位。
五、研究結論
1、蔡姓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第五子叔度。
2、蔡氏擁有自己的圖騰。
3、蔡系姓的支系是黃帝后裔,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
4、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
5、北宋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后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時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后來也全部改漢姓蔡。
6、蔡人有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姓,陳家里全家也都姓陳,周圍的同學有很多姓陳的那”陳”姓又是怎么來的呢?有哪些名人是姓陳的呢?為什么”陳”是這樣寫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做了一個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搜查
3、問自己身邊的人
4、詢問老師
5、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后遷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梗鹿怖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后,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姓的其他起源傳說
陳姓的血緣祖先舜即是黃帝的第九代孫。在有虞氏部落,陳氏是最為重要的一支,傳至舜時,與黃帝族通婚,舜入贅做了堯的.女婿(上古時代,女婚便是全子),當了黃部落大聯盟的酋長,因而尊舜為帝。
歷史名人
陳實(104~187年),字仲弓,潁昌許昌人。生于漢和帝永元16年,卒于靈帝中平4年,年84歲。
現狀
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占據前五名,其中陳排第五但也非常多,王是排第一的。
四、研究結論
陳姓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于以先祖封地為氏。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5
一、提出問題。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也有好幾個朋友也性“陳”,所以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陳”姓是怎么來的?
2、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3、現在姓“陳”的人大約有多少?
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資料。
2、查閱書籍和報刊。
3、詢問長輩。
三、陳姓的歷史。
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第五名,陳姓在江蘇排名第3名。我國陳姓源遠流長,傳說周武王覆滅商朝,建立周朝以后,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媯滿,為了表示尊崇,就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了他,并封他為陳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謚號陳胡公,古代有以封地為姓氏的習俗,所以陳胡公的.子孫都以陳為姓,陳姓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四、陳姓的名人。
陳平,漢族人,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后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六出奇計輔助劉邦開疆辟土,因功先后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為西漢名相。
五、陳姓的人口數量。
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陳姓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澳門及臺灣都是第一大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大約有7000萬。
六、總結。
1、陳姓源出自媯姓。
2、陳姓名人很多。
3、陳姓人口數量有許多。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也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陳。陳“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陳”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陳”姓的來源和姓“陳”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搜集“陳”姓的名人,故事和了解“陳”姓人口數量和分布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陳”姓的來源
“陳”姓最早出自媯(gui)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滅商朝后,豐舜的后人陳胡公如媯滿在陳地,建立陳國,后來他的后人因內亂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陳勝、陳琳、陳子昂、陳平、陳壽、陳名夏、陳毅、陳貞慧、陳嘉庚……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為4550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4.53%,是列全國第5位的大姓。
陳一性族譜
在湖南韶山保存著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20卷之長。
四、結論
1、我國“陳”姓歷史悠遠,“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離的后裔。據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建立周朝后,找到舜的后人“陳胡公媯滿”,峰他在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到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立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亡國后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于是是有了陳姓。
2、總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春秋時有孔子弟子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還有近代數學家陳景潤……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據統計,“陳”姓人口,超過4550萬。
4、陳嘉庚,福建廈門人。著名愛國華僑,他早年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慷慨解囊,解放后,又獨資創辦了廈門大學。
關于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姓謝,身邊也有些朋友姓謝。“謝”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謝的名人有哪些?現在“謝”姓在我國人口大約有多少?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謝”姓的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謝姓歷史起源
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個以賢德著稱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于謝,后來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稱為謝氏。
四、謝姓分布現狀
當代謝姓的人口已達到864萬,為全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7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謝姓人口由79萬增到864萬,增長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謝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000年中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廠”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廣東、江西、四川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9%。廣東為謝姓第一大省,占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2%,占省總人口的1.5%。全國的謝姓分布以粵東為中心,向北、西、東三方向輻射,謝姓人口逐漸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少見,西北罕見。在近600年期間,謝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謝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瓊桂、湘贛閩臺、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謝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達到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群。在云貴川大部、重慶南部、陜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南部、黑龍江和內蒙古北端的連接地區,謝姓在當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謝姓人群。
五、謝姓的.歷史名人
1、淡泊名利的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書法家。
他自幼沉敏灑脫,氣宇軒昂,雖有才名,但隱居于家鄉會稽東山,與王羲之等人縱情山水。直到40多歲,他才應征入仕,后官至司徒。
2、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南朝宋詩人。他幼時被寄養在外人家里,族人名之為“客兒”,世稱“謝客”。他祖父是東晉名將、康樂公謝玄,母劉氏是書法家王獻之的甥女。謝靈運18歲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其詩大多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細致,見解獨到,開山水詩之先河。
3、謝混
謝安之孫,晉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士,太保謝安之孫,會稽內史謝琰第三子,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婿,東晉安帝時為宰相,晉孝武帝司馬耀A乘龍快婿,后被劉裕誅殺。
謝混出身于陳郡謝氏,年輕時頗有美譽,有偉姿容,善寫文章,為皇帝悅,后與晉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東晉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襲望蔡縣公,任中書令。義熙二年(406年),加中領軍、尚書左仆射領選部。義熙四年(408年),加侍中、錄尚書事、揚州刺史。
4、謝升卿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南宋寧宗時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約生于南宋慶元年間(約1195—1200年)。因認安南陳守度為族叔,改名陳日(jing)或(陳曰照,陳照),科舉中第后當了安南國王的附馬,后來當了安南國王,開創了安南歷史上的陳氏王朝。
5、謝道韞
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六、結論
1、我國謝姓的歷史十分長久,開姓始祖是伯爽。謝姓出自于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申伯是姜后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于謝國。子孫也就以當時的習慣,以國為姓,就讓謝氏人口從此發展開了,他族的改姓也是謝氏人口發展成第二十四大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知道了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謝姓人比較多。謝姓還分布在許多少數民族內,我為姓“謝”的人分布在全國各地,連少數民族內都有姓“謝”的人而感到自豪。
3、謝姓的歷史名人十分多,有東晉宰相謝安,有南朝宋國著名詩人、畫家、文學家謝靈運,有南朝齊國詩人謝眺,有東晉名將謝玄,還有魏朝時代農中郎將謝纘。看了這些謝姓的名人,我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8-13
關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6-04
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8-16
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2-06
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6-05
關于丁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8-02
關于劉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08-23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2-11
關于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