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2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
一、學生考查情況
我班應考人數33人,實考32人,孔祥龍因病沒參加考試,優秀人數14人,優秀率xx%,及格人數33人,及格率100%。
二、試題分析
本次語文質量檢測,以語文新課標為依據,試題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以學生發展為本,著眼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試卷從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語言積累以及閱讀理解、習作等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全方位的檢測。下面就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今后教學的改進等方面簡要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三、卷面的具體分析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主要考查學生的拼讀、寫字能力。此題學生答得比較好,除鄧力帆同學把“魄”寫錯外其他同學全部正確。
第二題:選正確讀音,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些易讀錯的字的讀音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做得較好,秦恒、孔亞寧、鄧力帆三個學生把“悶雷”的“悶”讀音選成了四聲,應該是一聲。這是由于平時普通話不過關造成的,以后要多訓練學生說普通話,以糾正不該出現的錯誤。
第三題:改正廣告詞中的錯別字,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積累詞語的情況。本題中,有百分之十的學生把“隨心所欲”的“欲”沒改對,主要原因是基礎差,學過的知識忘得快。
第二部分、積累運用
第一題:寫同音字,本題在整份試卷中,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毫不泄氣”“大義滅親”“形勢不好”等詞語較生疏,平時又少訓練到,以至于把“泄”“義”“勢”沒填對,導致了失分。
第二題:按要求寫句子,“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把原句改成比喻句”這兩個小題學生都能準確無誤地答出,修改病句“山地車的時速是三十公里每小時”有一小部分學生不理解時速就是每小時的速度,所以沒改對。
第三題:日積月累,本題在試卷中是準確率最高的,學生全部得滿分。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課內閱讀部分:學生做得較好的是按課文內容填空,大部分學生沒出現錯誤,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要求背誦的課文記得牢固。出現錯誤多的地方是“作者從那三方面進行描寫”,學生不能很好的答出。造成這一錯誤的原因可能是教師教學講得不夠細或學生記得不夠牢。以后要想更多的辦法進行補救。
課外閱讀部分:出現的問題是兩極分化,好的學生基本能完成得很好,而差的學生卻做得一團糟,產生這種情況可能是問題側重于對內容的理解。
第一題、給多音字選正確讀音。“空”平時訓練較多,學生也能較好的區分,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的學生不能準確選擇,究其原因是學的知識較死板,不會根據意思進行區分,這也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
第二題、寫詞語,第三題、用怎樣的語氣讀句子,學生做得較好。
第四題、由于學生不認識“倏”字,大部分學生不能寫出它的意思,但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較強,會根據上下文進行閱讀,答題結果令人滿意。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以后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部分、習作
優點:
書寫較好,可見學生在寫作時思維流暢,能進行大膽想象,內容敘述具體。
發現問題:有一個學生沒寫題目,導致失分。還有個別學生不按要求寫作,沒有進行充分想象,語句不通順。導致扣分嚴重。
四、針對存在的問題,擬采取的教學措施:
1、注重語言積累的靈活性。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但是比較機械,死記硬背的現象嚴重,忽視理解記憶。隨著年級的。升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逐漸加強意義識記,這既是基本的認識規律,也尊重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熟背的內容還要求學生會寫。
2、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準確性,在課堂上就多寫多練。
3、重視運用語言的訓練。錯別字的出現、標點運用的不當、詞匯量的不足、語言的干癟蒼白,都是訓練量的不足、訓練法的不到位所致。進入中年級后的習作訓練,不僅要激勵學生“樂于寫”,引導學生“寫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與格的訓練,逐漸讓學生“寫得好”。
4、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系,不光要從生活中選材,還要對寫法及時指導。
5、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內容,并多教“設身處地想”、“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漁。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2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結構分布較有科學性、合理,內容豐富,形式靈活。
2、試卷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成績統計、整體水平分析情況
三、學生答題分析
1、學生答題的總體情況
這次測驗全班47人參加,從測驗成績看,這次測驗最高分94分,最低分74分,平均分84.09分,優秀19人,及格47人。這樣的成績和上學期成績相比較,顯然不夠理想,也說明這一次測驗暴露出我們班現階段學生學習的語文一些問題:如書寫不工整;作文描寫不具體;再加上審題不清,出現了較多的失誤。
2、典型錯題情況分析
(1)第二部分第五題“我會填”
第(1)題學生錯的最多的是“——鐵路”“——的才干”,很多人學生寫得不準確,說明學生還沒有掌握。第(3)題填寫《山中訪友》、《大瀑布的葬禮》錯誤率很高。這題出得過于靈活,也許是偏題。因為平時訓練過這類題,平時注意學生的背誦,學生的水平會達到老師預期的水平。但是按課文內容填空正確率不高。
(2)第三部分“課內閱讀”第2題“我知道了《月光曲》的旋律變化特點”錯誤率很高。“用~~劃出表示聯想的句子”錯得也很多,說明學生還沒有掌握。
(3)“課外閱讀”理解,加標點符號省略號,學生錯得最多,學生知道省略號的作用,卻不會根據句子意思去填標點符號。平時缺少這種逆向思維的訓練。
(4)“課外閱讀”第4題“設問的好處”不會概括,這一道題目既需要對文章內容了解,也需要學生掌握設問這一修辭手法的應用。問題就在于學生沒有深入理解短文的意思,對短文了解不透徹,因此不能準確體會媽媽說的好處。
四、思考與建議
從這次的檢測來看,閱讀理解依然是學生最難的部分,是學生的薄弱環節。而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要講究方法,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要持之以恒。
①、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須依靠比較寬的閱讀面,要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僅僅靠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勢在必行。先要利用學校的圖書,讓學生可以讀好書,多讀書,從而好讀書。并且發動家長支持孩子讀書,為的孩子建立一個小小書架,收藏感興趣的好書:如名人名著、優秀作文選等。總之,讓學生盡可能多的閱讀課外書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②、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采取多種閱讀方法。比如:默讀、誦讀、瀏覽、初讀、精讀等。例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應當結合六年級的閱讀要求進行。教給學生“動筆”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養成動筆的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引導。
建議:涉及到課內的閱讀題不要過于難,這樣是在無形中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既然是考課文內容,要緊密結合課文原文讓學生寫,不要為難學生,使學生對課文的重點或重點課文的學習充滿信心。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報告06-08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0-08
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1-11
(精)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2-07
學校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0-31
關于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0-08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范文精選03-04
學校的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06-20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優秀05-08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推薦)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