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錢塘湖春行》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錢塘湖春行》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錢塘湖春行》評課稿1
【教材分析】
錢塘湖是我國杭州西湖的別名,自古以來錢塘湖就為文人墨客所稱頌!跺X塘湖春行》這首詩是白居易作于長慶三年(823年)春。
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西湖充滿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達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剛剛來臨,大地稍露些許春的氣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西湖邊游賞,終于實現少年時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對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興筆而作《錢塘湖春行》這首傳頌千古的西湖名詩。這首詩一方面描繪了西湖美麗春光和勃勃生機,同時還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欣悅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準備】ppt課件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投影西湖春景圖,然后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簡介作者白居易。
3、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關于朗讀的節奏
b、細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解釋標題中提示了哪些方面的信息?(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錢塘湖春行》評課稿2
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章第15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基礎。本節內容是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揣摩詩歌的思想感情。
3、準確朗讀并默寫。
(2)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情感目標: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重點: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突出重點。
難點:通過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突破難點。
關鍵:誦讀和想象。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首先,采用范讀和反復朗讀的方式使學生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次,鼓勵學生參與對詩歌內容的熱烈討論,加深詩歌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最后,課堂提問和名句賞析的方式,進一步加深詩歌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使學生達到能夠基本吃透詩歌的內容和韻味。已達到深刻感受詩歌意境美的教學目的。
教學策略(說教法)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教學方法。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朗讀法、聯想和想象法、討論點撥法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互動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學情分析:(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在學習本首詩歌的時候,同時采用互動的方式使其回憶以前所學的是相關知識;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詩歌意蘊深刻,學生不易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就完全了解詩歌中的意境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努力帶領學生融入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當中,使之能切身感受到是個所描繪的意境和感情。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感受和經歷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用播放范讀和學生朗讀的方法加深詩歌在學生心中的印象,便于進行后面的內容講解。也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產生初步的見解。
(3)分析詩歌內容。在分析詩歌內容時,要注重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老師僅僅起到引領的作用,要使學生能夠自我得出結論,熟悉詩歌描寫的具體內容。
(4)能力訓練。學生反復的朗讀和老師在講解過程中不斷的強調,才能加深學生對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的把握。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教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7)板書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聯:交代春行地點及時令
早鶯爭暖樹
頷聯:春行所見(上)人靜景動
新燕啄春泥
亂花迷人眼
頸聯:春行所見(下)景靜人動
淺草沒馬蹄
尾聯:春行所感(抒情)
(8)布置作業。
針對所學內容,布置與能力目標密切相關的作業。
說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后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錢塘湖春行》評課稿】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作文12-1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4-12
《錢塘湖春行》優秀教學設計04-2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范文04-12
《錢塘湖春行》教案(通用10篇)10-25
讀《錢塘湖春行》有感05-04
《雁門太守行》評課稿12-13
《只揀兒童多處行》評課稿03-31
只揀兒童多處行評課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