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1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們的生長過程,營養價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讓學生親近自然,熱愛大自然,并動手實踐,親身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3、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統計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方法:觀察法,詢問法,上網查詢,實驗法等。
活動對象:
二年級2班全體學生
活動過程:
一大自然的饋贈——認識各種蔬菜(分組進行)
1、讓學生走近大自然,搜尋身邊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稱及基本形狀)
2、收集各種蔬菜的圖片(也可以畫下來),并向有經驗的老農詢問其生長過程(最好是自己能從始至終觀察一種蔬菜的生長),寫下觀察日記或了解到的內容。二我和蔬菜交朋友——了解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統計大家最喜歡的蔬菜。
1、各小組根據收集到的蔬菜的情況進行匯報,交流,讓同學們能認識更多的`蔬菜,了解關于蔬菜更多的知識。
2、游戲: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圖片或特征,讓同學認一認,猜一猜。
3、統計”最喜歡吃的蔬菜”性別茄子黃瓜白菜番茄紅蘿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網查詢:它們的營養價值(分組查詢→匯報,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進健康!
實踐活動:
今日我當家
1、根據蔬菜的食用方法,選擇一樣或幾樣蔬菜來烹飪一種食品(主要是拼盤等簡單的菜,要在父母幫助下進行)
2、品嘗并請父母指導評分
3、向同學介紹自己的烹飪經過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活動總結反思
1、是否積極去參與實踐(觀察,詢問,查詢)。
2、是否能積極與人合作交流,體驗合作的樂趣。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2
一、活動主題提出的背景:
傳統節日文化是悠久民族歷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國民間節日文化有著鮮明的特點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養我們中國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學期“節日文化”主題研究活動開展之后,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越發感到祖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由“沒意思,沒什么認識,不如洋節日”到從心底里流露出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和為自己的祖國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認識和了解,我校本學期的綜合實踐課題仍然走探究傳統、感受歷史的路子——《走進祖國傳統節日》由此產生。我們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對中國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熱愛,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會。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維度的目標
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風俗習慣、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傳統節日的詩詞等知識內容合理恰當地融入整個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激發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獲取新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方法性知識的的獲得與掌握。
2.能力維度的目標
學生在經歷與體驗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組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調查與訪談技巧,提高規劃安排能力,學會整理與分析有效資源,運用創新思維探討實施活動計劃。
3.情感、態度維度的目標
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在深入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端正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態度,摒棄崇洋媚外的不正風氣,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活動實施準備
1、課程資源導航:
(1)收集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可以通過查閱書籍、雜志,詢問父母、長輩和民俗機構等方式;
(2)與少先隊輔導員聯系開展主題活動,“節日文化”主題教育是最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與計算機、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聯系,取得支持,多學科教師參與組織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全面考察的綜合實踐活動。 實施過程
四、活動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制定活動計劃
組織學生學習課題,撰寫出活動計劃,計劃力求涵蓋主題、小組分工、研究階段、探究方式等各項內容。主題確定后,活動就全面鋪開。師生共同確定實施本課題的調查點:
1、了解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這些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習慣。
2、向家長詢問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典故。
3、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古往今來的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文化。
4、向家長詢問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了解中國歷史背景。
第二階段:師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
1、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1)以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為主要研究對象查閱相關資料,認識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文化,以及它們的傳統風俗習慣。
(2)依據它們的風俗習慣,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寫出有感日記或記錄等。
(3)配合主題開一次專門的班會,針對主題節日,辦一次小報,以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4)了解學生對各種節日的需求,以及他們想對家長說些什么。
2、了解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
(1)向家長詢問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2)學生全班開一次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差異問題進行討
論,找出差異的主要原因。
(3)學生上網或有關圖書資料查詢,了解家長所不熟悉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長匯報自己的所得。
3、調查各種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長詢問民間常見節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們的形式。
(2)上網或查閱圖書了解節日文化的起源,師生共同研討起源的原因。
第三階段:總結評價階段。指導學生寫出綜合實踐活動總結、體會,整理實踐報告資料。
5.班級趣味活動
①動手品味中國傳統節日風俗——包粽子、做湯圓
學生在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包粽子、做湯圓,在動手勞動中深入體會傳統節日風俗的樂趣,品嘗與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誦家——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詞朗誦
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的資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詩詞并背誦自己喜歡的篇章,在朗誦比賽中匯報自己的成果。通過朗誦活動,幫助學生從詩詞的角度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與了解。
③我是辯論小能手——外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誰更好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引導他們收集與辯題有關的知識內容,在辯論過程中端正學生對中外節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態度,培養學生信息篩選、表達交流及臨場反應等能力。
6.學生將調查、訪談、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隊趣味活動中的收獲與心得進行系統化的整理。
7.成果總結交流及宣傳展示
①各小組成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總結。小組在班級匯報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組的互動提問并進行答辯,完善結題報告。做好學生對此次實踐活動的反思指導工作。
②指導學生利用PPT、小報、圖片及影像資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在學校及街道社區舉行成果展示活動,個人設計,用畫畫的形式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節日文化。提高人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宣傳我國傳統文化。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3
一、 設計理念
(1) 主題的價值與意義
客家傳統節日文化是客家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悠久民族歷史的跟,同時還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客家民族節日文化有著鮮明的特點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養我們中國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學期“客家節日文化”主題研究活動開展之后,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越發感到家鄉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學生對客家傳統節日由“沒意思,沒什么認識,不如洋節日”到從心底里流露出對客家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和為自己的家鄉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認識和了解,我們老師和校領導決定本學期六年級的綜合實踐課題仍然走探究傳統、感受歷史的路子-----《走進客家傳統節日》由此產生。我們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對客家傳統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熱愛,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客家的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會。
(2)活動對象:六年級全體學生
(3)活動時間:4周
二、 主題活動目標(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了解客家特色的節日文化,重點是陰歷節日;學會將課外采訪與豐富的課內活動相結合;學會必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會收集與整理資料,會在研究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過程與方法
由指導老師確定主題,設計制定出具體的活動方案;
組織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宣傳發動工作,指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組,讓學生選出組長,負責領導組織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研究情況調整教學,負責組織活動,保證活動安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客家節日文化的基本了解,讓學生感受客家
特色節日的魅力,培養他們關心社會,關心生活的情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歷史悠久,燦爛文明的節日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 活動實施準備、開端
(1) 收集客家傳統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可
以通過查閱書籍、雜志,詢問父母、長輩和民俗機構等方式;
(2) 與少先隊輔導員聯系開展主題活動,“客家節日文化”
主題教育是最現實的愛家鄉主義教育。與計算機、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聯系,取得支持,多學科教師參與組織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對客家傳統節日的全面考察的綜合實踐活動。
(3)活動涉及的學科領域
四、 主體設計(活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制定活動計劃
組織學生學習課題,撰寫出活動計劃,計劃力求涵蓋主題、小組分工、研究階段、探究方式等各項內容,主題確定后,活動就全面鋪開。師生共同確定實施本課題的調查點:
1. 了解客家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這些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習慣。
2. 向家長詢問傳統節日的由來及典故。
3. 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古往今來的客家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文化。
4. 向家長詢問古今客家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了解客家歷史背景。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4
一、 活動背景
折紙工藝是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一般形式,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既動手又動腦,訓練他們的綜合能力的極好方式。
二、活動理念
(1)學生初步學會折紙、貼畫、立體造型等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對剪刀、膠水等有較熟悉的操作,并能夠學會手工制作中最基本的粘、貼的技能。
(2)在小組合作中養成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良好習慣,學會團隊合作意識。
(3)發展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4)學生能體驗創意手工的樂趣,感受藝術的魅力。學生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制作成作品,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指導思想:
在我校恪守教育真諦,轉變傳統思想的前提下,以我校“一本三追求”為指導,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二十一中校本課程管理辦法》的精神,全面貫徹“生本”理念,樹立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自主發展能力。
四、課程簡介:
折紙工藝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是一項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啟發兒童創造思維的重要活動,活動將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小學學生實際情況安排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富有創意的活動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折紙、珠貼、布貼、葉貼、立體造型等手工制作體驗創意手工的樂趣,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五、活動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將利用情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在實際活動中,使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主角。相互學習,相互協作。
六、授課要求:
1、學生人數:低年級學生約20人。
2、對學生的要求:
①對本課程內容具有一定興趣的.學生
②低年級學生。
3、對教室的要求:普通教室。
七、課程內容:
第1課 學會看折紙符號折紙變得更簡單
第2課 小松鼠
第3課 豬
第4課 小兔子的簡單折法
第5課 會動的孔雀
第6課 簡單的愛心折紙
第7課 可愛的小老鼠
第8課 美麗的天鵝
第9課 看如何變出一條漂亮的魚
第10課 好看的百合花
第11課 簡易鳥的折法
第12課 手工折紙欣賞 紙玫瑰如此逼真
八、學習方式:
合作性學習。(生生合作,教師指導并與學生合作進行。)
九、教學方式:
1、講授示范法;
2、指導點撥法;
3、競賽法;
十、學習評價方式:
1、通過學習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評價方式,
①通過欣賞折紙成品,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②根據學生平時作品數量、作品品相進行相結合進行評價;
③教師綜合評價,給予相應的等級,分別為:優秀、良好、合格;
④在校內展出學生的作品,以起到示范作用,為動手工制作的同學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增強自信心,學期末進行教學成果匯報展示。
小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大偏店學校 付麗娟
20xx.9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03-19
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設計方案12-11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精選12篇)07-23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2-17
有關小學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12-10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04-18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01-24
學年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2-10
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思路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