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
20xx年05月18日,快遞巨頭順豐速運已正式在全國鋪開名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從而大舉殺入國內火熱的O2O市場,這一模式將對國內電商格局產生較大影響,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首批開業的順豐“嘿客”總計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覆蓋!昂倏汀北憷,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
與傳統實體店不同的是,順豐“嘿客”店內的海報、二維碼墻放置虛擬商品,顧客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選擇包羅萬象的各類服務,其模式與英國最大的O2O電商Argos十分相似!昂倏汀背嚧┰囉玫臉悠吠,店內不設庫存,極大地節約了成本,預計將對多行業實體店均產生沖擊。
商業界激烈殘酷、然而日新月異的過招,已經不由得人們不去認識低調的王衛了——順豐快遞的神秘掌門人。王衛創業18年未接受任何采訪,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尋他;他低調不張揚,但卻令香港狗仔隊臥底數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戰略投資,但卻令花旗銀行開價1000萬美元中介費用只為求得一個合作機會。
順豐不打算上市,但眾多PE與VC趨之若鶩,50萬元只為和它的掌門人王衛共進一頓晚餐。順豐曾與電子商務保持距離,但王衛卻令馬云兩次相約并稱為最佩服的人。順豐快遞,是僅次于EMS的全國第二大快遞企業。王衛便是締造這個“快遞王國”的掌門人。在電商與物流矛盾重重的當下,有人說:給你3年30億元,你也砸不出一個新的順豐。
王衛,在外人看來似乎過于神秘!坝幸淮,國家郵政局領導都遞話了,他還是委婉拒絕!币晃恍袠I報主編說。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溝通》出版7年來,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掌門人的面孔!暗故怯心敲磶状慰橇送跣l的照片,不過都是背影或者極其模糊的側面照”。
迄今為止,王衛只在媒體上出現過一次。這看似是一樁充滿戲劇性的經驗。20xx年春天,王衛花3.5億港幣購買了香港九龍塘喇沙利道的一塊地皮,自建兩棟4層樓高的獨立屋,附帶獨立泳池。這樁打破同區地產價格紀錄的買賣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記者的注意。
敬業的狗仔隊不僅在順豐深圳總部的寫字樓前守候王衛數日,還混進順豐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遞員,終于拍到王衛的照片,文章以《水貨佬做到買屋仔,買757飛機》為題發表,F在,互聯網上還能夠搜索到這篇文章,但是王衛的照片已經找不到了。
尋找王衛的可不只是媒體,投資銀行的經理人們也在找他。他們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錢的味道。早在20xx年,FedEx策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曾經接觸過王衛。傳聞中,FedEx希望以40億元~50億元價格收購順豐,但被王衛拒絕了。那一年,順豐的銷售額是13億人民幣。
1993年,王衛僅22歲,這位只有高中學歷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順德做印染,這時珠三角區域常常會需要香港的貨物。看到這一商機的王衛做起了碼頭捎貨的“快遞”。機會多了,順豐就此誕生。
原始資金是王衛向父親借款的10萬元,王衛用這筆錢在香港太子蘭街租賃了一個數百平方米的地方作為公司。在市場的需求之下,很快順豐便以順德為起點,將自己的觸角延伸至廣東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開始了“快遞王國”的藍圖擴張。
在快遞行業發展之初,規模的擴張,網點的建設是所有快遞公司“占領地盤”的實質。每建一個點,就注冊一個新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這使得順豐在幾年的時間內,便將珠三角一帶的快遞市場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這樣瘋狂的擴張下,到1997年,王衛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據悉,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運車有70%屬于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前來分一杯羹的請求。這時的王衛,不過26歲。
王衛信佛,在他的辦公室里面擺有6尊佛像,就連他的企業管理也滲透著佛學理論。但他像一個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著佛學帶給他的平靜之外,越野車和極限自行車運動DOWNHILL也是他的心頭所好。
這樣喜歡冒險的性格在其創立順豐的歷程中,也有明顯的體現。1998年,順豐在訂立下差異化管理目標后,開始強勢爆發,但這一不可控性的發展模式為這個成長中的企業帶來了致命性的麻煩。王衛曾提到:“一個承包網點就是一個小王國,根治這些問題,壓力非常大。”
一些順豐的加盟商擅自在貨運中夾帶私貨,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的王衛從1999年開始了大力的收權行為。有傳言,王衛曾經因此被香港社會追殺。直到現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衛,會發現這個穿戴極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邊常常會有4-6個彪形大漢相伴左右。20xx年,王衛收權成功,順豐順利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并在深圳設立了企業總部。
恰巧在20xx年,為日后順豐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機出現。這一年,“非典”肆虐,王衛將眼光瞄準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國航空領域,與揚子江快運航空簽訂了5架包機的協議,第一個將快遞行業帶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國200多個網點的布局,進入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約20年的發展,直營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運輸,成為了順豐成功的三駕馬車。
直到最近幾年,順豐董事長王衛才在媒體吉光片羽的專訪中露出一些端倪,王衛有段最知名的話說:“我信佛,我認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沒有關系的,成就是與福報有關系,所以有錢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擁有本事也沒有什么了不起,賺到錢只是因緣際會而已!
“所以我認為,個人事業上的一些成績不值得渲染。低調一點對于管理企業也有好處,沒有員工認得出你來,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層去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我認為,做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我是想做成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實現我的價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所以,作為企業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為了什么而上市。否則,就會陷入佛語說的‘背心關法,為法所困’,可以說,順豐在短期內不可能上市,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
“員工是因,企業是果”
王衛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也在最近成為商業媒體上廣傳的內容:“在公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順豐的基層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壓力的。這也對這個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合格的基層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價值觀和我們所面對的就業群體以及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
“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基層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司在發展,我們也不能等待他們慢慢成長,所以我們必須從公司層面來幫助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成長。比如我們正在努力將基層管理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套設置相對應的技能培訓,然后建包傳授給基層管理者,包括教會他們如何駕輕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務好一、二線員工和客戶,同時還要學會如何使用我們配套的管理工具,并將這些知識發揮到價值最大化!
“隨著我們對每個管理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對應的認證和課程會出臺。到時,只要你具備了晉升的基本條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去選擇學習相對應的課程,并獲得相關的管理資格認證。當你達到了崗位發展所需要的業績之后,公司將通過績效面談,考核你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結合這三方面,并根據內部不記名投票考評來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申請的管理崗位要求。在順豐,個人的成長是不靠關系的,自己的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員工是因,企業是果,又有員工們成長了企業才能夠成長,而在員工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讓最好的員工最快地成長!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2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云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云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云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
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云別瞎折騰了,就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云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云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F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海博翻譯社給馬云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
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網站的建立緣于馬云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云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
創業開始,馬云仍然沒有什么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家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于一家網絡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絡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我說,這全都是借口。說這樣的話的人,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難。
對于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于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云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后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伙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
阿里巴巴曾經因為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過去了。
20xx年11月6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隨著現在項目增大內容的增多,前不久阿里巴巴又實行創新推出"淘寶導購"簡稱淘客!耙患姨浴碧詫殞з彽谝患覟閺V大網購用戶提供舒心的淘寶導購服務,收集的店鋪均為淘寶消保聯盟店鋪,購物有保障,集中淘寶網所有皇冠賣家,品質保證。
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云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
于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xx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后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
“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看完之后,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像馬云那樣,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3
近日,東航物流引入聯想及德邦物流等4家投資者,并實現員工持股,正式成為民航領域首家進行混改的試點企業。引起外界關注的是,諸多物流企業中,為何不是順豐或三通一達,而是德邦成為股東?
其中一個答案是:德邦擁有國內最具規模的公路地面運輸網絡,可以為貨物下飛機后提供有效連接。
那么,問題來了,曾經的旅行社小會計崔維星,是如何跨界做物流一手打造出德邦的?
夫妻創業
1992年,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的山東人崔維星,到廣東國旅上班;貞浧鹱约哼@第一份工作,崔維星不勝唏噓:“當時我每天就是核對旅游團的消費賬單,不斷打電話核實,然后再機械地打對勾。后來我發現同宿舍的導游工資都能拿到1萬元,我覺得我比他們牛多了,憑什么才拿1500元呢?于是1993年10月我就離職了,找來找去找不到合適的,最后去了珠海一家酒樓當會計,工資還是1500元,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只有周日才能休息,還不能出遠門,要隨叫隨到。我當時腸子都悔青了。離職三個月,我就又重新回國旅上班了!
重回國旅的崔維星被安排到國旅貨運位于廣東中山的分公司去做空運貨運業務,就此與物流結緣。由于營業點位置較偏,崔維星雖然想盡辦法打開局面,但離初始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1996年8月,國旅貨運決定放棄中山業務。
崔維星不愿放棄,決心辭職單干。當年9月1日,他的“崔氏貨運”開始營業,主營毛衣空運與電器托運業務。
公司當時只有四個人:崔維星及愛人薛霞、一個司機、一個搬運工,辦公室只有8平方米。雖然人手緊張到了極致,但由于減去了大公司操作的中間環節,加上豐富經驗,不到一年,崔維星就賺到了近20萬。
1997年,為了擴大業務,崔維星將公司搬至廣州。因為每天都要跑一趟南方航空老干部客貨運處發貨,他結識了不少南航的朋友。1998年6月,崔維星承包了這一貨運處,開展航空貨運代理業務。
然而,當時貨運處包括車輛和應收賬款在內的所有資產才20萬元,承包第一個月就虧了3萬元,員工幾乎走光。重壓之下,崔維星居然想出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式——“空運合大票”,貨物的運送模式由之前的零收零發改為零收整發,成本降低了,客戶也享受了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和更實惠的價格,貨運處開始迅猛發展。
20xx年,崔維星將貨運處更名為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員工60人,還將業務拓展到了深圳和珠海。20xx年,德邦已成為廣州區域的“空運散貨之王”。
舍大取小
然而,做空運看似賺錢,實則處處受制于人,航班晚點、訂不到艙位都是常有的事兒。崔維星回憶道:“有時候接到貨物卻停在倉庫四五天都走不了,早上去看一次,晚上去看一次,貨還是運不走,望眼欲穿卻束手無策,甚至急得掉眼淚!薄笆軞狻钡拇蘧S星開始琢磨著如何突破限制。20xx年左右,隨著我國公路高速網的逐漸建成,他看到了希望。20xx年4月,德邦在廣州白云區新市貨運市場開了一個檔口,開通了第一條從廣州到北京的汽運專線?者\起家的德邦,由此闖入了公路汽運領域。
汽運業務開始后,業務員拉到了很多大客戶,整車整車的`貨量讓德邦嘗到了甜頭。比如某國際化妝品品牌的合作商在德邦廣州機場路營業部發貨四五百萬元,一天內就裝了十幾輛車。然而,這一大客戶卻出現了拖欠款項的行為,德邦最后以減免的方式才追回了欠款。此外,手機類、燈具類等大客戶也出現類似情況。
不愿再“受氣”的崔維星經過痛苦思考,決定放棄這塊很多公司都想搶的“大客戶肥肉”,將客戶群鎖定在了龐大的中小零擔客戶身上。
零擔是一個物流行業之外的人很少聽到的詞。零指的是零散,擔在古代指的是扁擔,在這里指的是車,零擔就是指一張運單托運的貨物不夠裝一車,必須好幾批貨物才能裝湊成一車。
德邦把“零擔”定義為30公斤—1噸之間,基于這樣的考慮:30公斤以下的可能快遞及快運公司更專業,1噸以上的則可能做整車運輸。
當時零擔市場從業者眾多,但90%以上是小型專線公司,一個城市至另一個城市的專線公司少至幾十家,多至上百家,價格戰之下,丟貨、損毀以及延誤等狀況屢見不鮮。
崔維星決心改變這種局面。他自購進口卡車500多輛,開發直達線路700余條,給網點和車輛都采用統一的形象和標識,提供貨物碼放“大不壓小、重不壓輕、木不壓紙”等標準化服務,迅速占領了零擔中的高端市場。
“零擔之王”
20xx年7月,崔維星將公司總部從廣州搬遷至上海,開始從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蛻變。第二年,德邦新增營業網點近80%,營業收入增長高達90%,達到26億元,一舉成為行業第一。要知道,20xx年時,崔維星去當時零擔市場老大華宇物流的貨場里參觀,被里面堆積如山的貨物震撼住了。當時德邦的營業額只有區區兩個億,而華宇的營業額有20多個億。但十年之后,華宇的營業額還是20多個億,而德邦的營業額卻突破了100個億。
不過,這個“零擔之王”卻謀劃起了轉型。
會計出身的崔維星這些年不斷花大價錢請麥肯錫、埃森哲和IBM這樣的咨詢公司來給德邦“診斷”,目的是讓公司的運營管理更加規范、精細。20xx年,麥肯錫在為公司做戰略咨詢時提出,德邦應該轉型做快遞。崔維星當時不解:“我在零擔市場,每年增長60%,我為什么要轉行?”
為此,德邦物流花了近三年的時間來論證。
不過現在看來,德邦轉型做快遞非常有必要。崔維星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零擔物流這個市場目前增長較緩慢,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了。”除了德邦以外,這個行業里的大多數企業,甚至包括第二、三名,都深陷在虧損的泥潭里。
此外,這個行業還面臨著快遞業的強勁擠壓。快遞和零擔物流的業務流程本來就相似,快遞企業進入零擔行業的難度并不高,出于成本優化和客戶黏性等因素考慮,像順豐、中通這樣的快遞公司正在強勢進入這個行業。崔維星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能把快遞做好,恐怕零擔市場的陣地也保不住”。
在20xx年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崔維星如此告誡他的同事:快遞行業未來將會走向集中,“留給德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要想不成為被別人屠宰的對象,就必須立即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殺出一條血路來!坝盟俣扰苴A時間,是我們唯一的生機!
追趕順豐
崔維星選擇的快遞突破口,是3-60公斤重的貨物。
“我們在做一般快遞公司不愿意嘗試的領域。”德邦高級副總裁兼輪值CEO韓永彥表示,3-60公斤重的貨物對順豐而言太重了,三通一達又不大愿意做。而對于零擔市場老大德邦來說,這類重貨正是其優勢所在。德邦快遞的差異化服務還有其他快遞公司不愿意做的安裝加固,擦拭包裝,送貨上樓等等。在韓永彥看來,這種差異化服務正逐步被消費者接受,在市場上,客戶通常的體驗是小件貨發順豐,大件貨更愿意發德邦。據他透露,這三年來德邦快遞的年復合增長超過100%。
當然,在眼下的快遞領域里,順豐是德邦需要仰視的存在,一如當初仰視華宇。不過,崔維星卻反問記者道:“你怎么知道幾年之后,情況不會像上一次那樣逆轉呢?”
德邦被譽為物流行業的黃埔軍校。從20xx年開始,德邦就開始在業內率先啟動校園招聘,截至目前,德邦98.5%的管理干部均來自于內部提拔,管理層的平均年齡只有27.5歲。韓永彥就是在20xx年通過校招進入德邦的,歷經10次輪崗,輾轉8個城市,從最基層的統計員一直做到目前的高級副總裁兼輪值CEO。
這支年輕的團隊就是崔維星的底氣,它不僅使得德邦的管理水平在零擔行業里遙遙領先,即使是在快遞行業里,崔維星也自信只有順豐的管理水平能與他的公司相提并論。更重要的是,對于這樣的一場競爭長跑來說,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意味著更大的潛力,也意味著有更大的幾率能夠幫助公司在后半程里發力,反超對手。
20xx年以來,德邦連續推出了長期激勵、考核變革、超利潤分享、職級薪酬體系改革等一系列學自華為的措施,他也毫不掩飾自己想將德邦打造成為華為那樣一流企業的“野心”。
“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長跑嗎?”崔維星自問自答,“因為對于我來說,長跑贏的機會最大”。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4
一個被稱為90后差生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兩年賺百萬!
開著寶馬車,在月租過萬的高檔寫字樓開公司,這個90后看起來很“款”。然而,他并不是富二代,眼前的這些都是靠雙手打拼來的。他叫龔偉明,出生于1990年,今年21歲。
讀書:不算好學生
龔偉明的公司設在鷺江道第一廣場,推門走進總經理辦公室,鼓浪嶼全景迎面而來。龔偉明稚氣未脫,記者剛見到他,還以為是他的總經理助理。
龔偉明告訴記者,單從讀書來衡量,他不算好學生。初中畢業后,他堅持要到新加坡讀高中,但只讀了兩年便回國了,隨后到集美大學旁聽了一年。他說:“初回國時,全家人很失望!饼弬ッ鞯募彝ブ皇切】抵遥瑸樗魧W期間花了不少錢!斑B文憑都沒有拿到!”他媽媽一下子哭了出來。
然而,在龔偉明看來,兩年的.新加坡之行收獲頗多,不僅開拓了他的思維,而且積累了巨大的人脈資源。
賺錢:臺風天送機票
“從20xx年開始到現在,我沒從家里拿過一分錢! 龔偉明說。龔偉明從骨子里就想賺錢。20xx年,他還在集大旁聽期間,發現代購機票利潤很高。于是,他自己跟航空公司聯系,稱可以幫其賣機票。他開始在校內校外騎著摩托車到處跑,幫人買票送票。
有一次,一名學長向他買機票。當時正逢臺風天,他為了不失信于人,冒雨送機票,送到時全身已經濕透了。那名學長很受感動,之后為龔偉明介紹了很多客戶。就這樣,龔偉明賣了兩年機票,賺了好幾萬元。
創業:被家人說沒救
真正讓龔偉明賺到第一桶金,是20xx年秋天。
他在新加坡的一位同學是臺灣人,家中主營垃圾處理設備,計劃開拓大陸市場。同學請已經回廈門的龔偉明打聽,尋找合作者。龔偉明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把親戚問了一遍,最后找到了意向人。然而,臺灣方面要求意向人先拿20萬元做保證金,但意向人沒有見到設備,不愿意付錢。為了促成此事,龔偉明決定自己籌錢,先把保證金墊上。
他說:“我當時跟家里一說,都說我沒救了,沒賺錢還開口要幾十萬,根本不同意。我只好向朋友開口。”這時,他在新加坡期間積累的人脈資源發揮了作用。他找了眾多的朋友和同學,竟然湊到了20萬元。他終于幫別人促成了生意,而他也從中賺到了50萬元。
龔偉明從中發現了商機,開起了公司,做起企業營銷推廣。僅兩年時間,就賺到了100多萬元。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5
第二次融資經歷尼葛洛龐蒂的訪華讓張朝陽一下子獲取了注意力,也由此吸納了諸多人才的加盟。不過,張朝陽面臨的具體問題是他所創辦的愛特信公司賬上現金已經消耗殆盡,需要進行第二輪融資。如果說第一次融資的股東多少是基于對張朝陽個人的信任以及私交的話,那么第二次融資則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感因素幫忙。
對于張朝陽來講,這次融資的過程幾經起伏,長達半年的融資經歷令他刻骨銘心。在張朝陽的印象中,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十分陌生,幾乎沒有投資人愿意聽他的計劃。事實上,那個時候能夠找到一個愿意接見這個中國創業者的投資人都很困難。在羅伯特和尼葛洛龐蒂的引薦下,張朝陽自費前去美國加州見那些億萬富豪。
他先在加州的一個小旅館住下,用綠卡租了輛車,然后用了兩天時間不停地打電話與幾位可能改變他的公司命運的人約定見面時間。1997年9月11日讓張朝陽終生難忘,他至今為自己在這一天表現出來的能力而驕傲-在這一天中他馬不停蹄地見了4位風險投資人。按照事先約好的`時間,張朝陽應該在早上9點先去見英特爾投資公司的人,接著是12點與世紀投資的負責人會談,下午3點是軟銀,下午5點則是后來給王志東投資的億萬富翁羅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資人都在硅谷附近,而最后一位則在舊金山。
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頭一天晚上張朝陽利用雅虎地圖已經把路線搞清楚,準備第二天飛車前去會見這4位超級富翁。誰知道第一個會面就被推后了半個小時,雖然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面,但當會面結束時,已經中午12點了。張朝陽匆匆在麥當勞買了食物然后一邊開車一邊吃地趕往世紀投資。當張朝陽見完前三位投資人的時候,時間已經晚了,再加之那天趕上舊金山的地鐵罷工,所有的車都在地面上爬行,嚴重的堵車迫使張朝陽勉強開下高速公路。到了距離羅伯森·斯蒂文森還有7個街區的時候,他將車棄置在一個停車場后提著筆記本電腦飛奔著跑到了見面地點,他到的時候,羅伯森·斯蒂文森已經等了他將近一個半 小時。還好,雙方談得不錯,羅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強的投資意向。
李彥宏: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后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搜索引擎發展初期,李彥宏作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創建了esp技術,并將它成功的應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具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1999年底,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經過多年努力,百度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6
80年代初的內地小鎮,隨便走過一條小巷,總能聽到“錚—錚—錚”的彈棉花的聲音;也常能看見修鞋的小鋪子里,鞋匠們正叮叮當當地敲打著手中的鞋。各式發廊里的櫥窗上,貼著正在流行的發型圖樣,青年男女操持著略帶浙西口音的普通話,熱情地招呼你進去理發。
那時無論是彈棉花、修皮鞋,還是開發廊,總逃不過“溫州”二字。二十年后,他們早已走出了手工作坊時代,創出的業績讓中國以至世界刮目相看。
最新的統計,僅在昆明經商創業的溫州人就有6萬人,創辦的數千家企業年商品銷售總額突破百億元。在美國的溫州人已有23萬,據不完全統計,僅曼哈頓至少有56家溫州人經營的禮品批發商店。溫州購房團的“炒房旋風”更是從國內開始席卷紐約地產市場……
無疑,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典型群體。
在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中,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員用“很有意思”來形容溫州人現象。
三個“M”和一個“I”成就了溫州人的商業理念。
從商,溫州人是成功的。用王春光的話來說,“他們一開始沒有資本,也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卻能夠成群地影響著一個城市。”
“有美國學者,用三個‘M’和一個‘I’來總結溫州人成功的原因!彼f。
所謂的三個“M”指的是大眾模仿和創造性(mass initia-tivess)、流動性(mobility)和市場(markets),而‘I’是指空隙(in-terstices)。王春光解釋到,這是說溫州人很早就走出溫州到了各地,并且進入了市場。當別人還沒有市場意識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各地的市場上奮力打拼了。盡管那時候他們經營的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鞋、服裝等商品,但是當其他人開始參與市場,他們卻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市場經驗!斑@是一種空隙,溫州人打了一個很好的時間差!
“溫州人善于模仿!蓖醮汗獍涯7路Q為是另一種創新。讓溫州人做一件產品,一開始他們模仿、“抄襲”、“復制”人家,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創自己的名牌。很多溫州人在外面經營的時候,觀察市場、觀察新的產品。一旦市場上有新產品,他們很快就開始制造,“而當時知識產權的概念并沒有深入到人們的理念當中!
善于利用地緣關系結成彼此信任的社會關系網絡。
在王春光看來,美國學者的3個“M”和1個“I”并不能囊括溫州人成功的所有原因。
“他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溫州人的成功,還有一個‘S’!蓖醮汗馊缡钦f。他提出的這個“S”就是“social net-work”,即社會網絡。
在中國,像過去溫州那樣教育水平低、貧窮的`地方有很多,可是為什么偏偏溫州人就能夠“闖”出來?“這個原因就是能產生群體效應的社會關系網!
社會網絡使得很多溫州人借助地緣關系和環環相扣的信任,在白手起家的時候通過相互之間的借貸,湊到了“第一桶金”!暗谝煌敖稹笔莵碇灰椎,它必須依托于足夠的信任。王春光分析認為,這種信任切入到了社會關系中,并與社會關系相互促進。“社會關系對于維持相互之間的信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同樣是這種社會網絡,使得“什么生意賺錢”、“哪里有做這種生意的機會”等等市場信息能夠在這群溫州人之間相互傳遞;而他們關注的市場,往往突破了一個城市,“他們能夠知道北京、天津、廣州,甚至國外市場的信息。就是通過這種社會網絡去收集!
溫州商人總是一團團、一群群地出現,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在哪一個行業。
正如王春光所說,一個陌生的城市,當出現了第一個“闖生意”的溫州人,那么,很快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隨后,這個城市的這個行業便會有一群溫州人。
溫州人都想自己做老板,努力抓住每一個發展機遇。
也許,溫州人永遠都不甘心打工。王春光向記者講述了他在法國的一段見聞。
“一次,出差到法國,幾名法國學者告訴我,對于溫州人,有一點尤其令他們佩服———那就是吃苦的精神。這些溫州人來了,什么技術都沒有,甚至連法語都不懂。就憑著那種勤勞、孜孜不倦地干活、賺錢,不斷積累財富。攢夠了‘第一桶金’他們就自己開店,他們都覺得自己要當老板,不甘心打工。就這樣,他們竟然在法國能夠成為百萬元、千萬元富翁!
“我問過一個在法國的溫州人:‘你怎么問路?’‘這樣———這樣———這樣!’那個溫州人一邊說一邊比劃!
說到這里,本是溫州人的王春光也爽朗地笑了。
溫州人的足跡遍布天下。這也給了他們種種生存本領和技巧。王春光認為,溫州人善于流動。而只有流動,才能夠碰到機會,才可以創造機會!傲鲃又,會跟不同的人交往,會有不同的經歷?赡苁橇鲃右话俅;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成了!
突然想起“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名言。溫州人該是時刻都在準備著吧。
溫州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努力了解社會情況。
王春光是一個上過溫州人當的溫州人。1986年,一雙“漂亮的”溫州皮鞋在一周后就徹底退出了職業生涯。
“當時整個市場并不是有序的。(溫州人)沒有技術,自己無法發明出一種產品。這種情況下,怎么用最小的成本來達到最大的收益?就想到假冒。”
“溫州人從經驗教訓中發現,經商需要誠信,吸引消費者,就必須提高質量和服務!边@是一次要徹底改變人們成見的困難轉型。溫州人開始了誠實生產、誠實交易,再創品牌。王春光看來,那時的溫州人也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去完成這樣的轉型。
他告訴記者,今天的溫州人影響著他人,也在改造著自己。他們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不斷地了解著社會的情況。
提起下一代的溫州人,王春光頗為自信。
“溫州人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文的。年輕的溫州人,要是都能繼承父輩的創業精神、吃苦精神、市場拼搏精神并提高自身素質的話,溫州的持續發展沒有問題。”
那么,“溫州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發展之路呢?
“完全模仿肯定成功不了。”王春光表示,“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溫州走這條路,有很多機遇。這些機遇并不是會重復出現的。”
據他介紹,溫州自古有著商業傳統。早在唐朝時期溫州就是對外貿易的港口。在溫州,“仕農工商皆平等”。這些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
不過他同時認為,從溫州人身上至少可以獲得些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社會網絡。溫州的發展模式,是“民間主導”的。憑借社會網絡,可以較好地實現一些民間機制,如民間借貸和互助。
“溫州模式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把民間力量發掘出來,整個地方就能夠發展起來。中國每個地方的社會關系都存在,這需要挖掘!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7
徐莉是一名90后女大學生,此次創業是她的第二次創業,而她現在已經是“魚戀蝦”品牌火鍋的創始人,她是如何成功的,心得體會有哪些,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她的創業故事。
我是20xx年6月大學畢業,學的是口腔醫學專業。對于一個活潑愛動的女孩兒來說,用石膏來雕刻牙齒模型,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雖然我讀的是醫學專業,但卻經常去圖書館看些經濟管理類的書。再加上因為家庭原因,上學期間一直在做兼職,從家教到網編,做過很多,但感覺一直這樣做沒有太大出路。于是就想自己做一些事情。
做什么呢?我利用之前的兼職所得,又借了點錢,跟男朋友一起開了家餐廳。店沒開起來,錢就花的差不多了,這次創業就以失敗宣告結束,還欠了外債。當然,男朋友也分手了。但我還是不服輸,決定二次創業。
開店前的思考:我的家人一直在做蔬菜批發等跟餐飲相關的行業,我對其他行業也沒有了解。同時又考慮到,如果資金緊張的時候,人最先考慮什么?肯定要吃飯。我對所有的食物,從遠到近有一個感覺,對魚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家里也一直在做魚,之前的創業也跟魚相關,因此最終還是選擇了做魚。我決定還是做些自己擅長的事。
選類&定位:首先魚這個品類就決定了魚的價格受季節、氣候、環境影響小,不會像蔬菜等物價會有很大浮動。而且受眾比較廣,小孩到老人都可以,符合現代人的就餐標準;魚的成本比較容易控制,利潤空間也比較大。而且關鍵的兩點,活魚現殺,秘制配方,做魚火鍋操作簡單,很容易實現標準化。
其次,其他做魚的餐廳,比如巫山烤魚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而海底撈、新辣道等火鍋人均消費較高,專營魚火鍋品牌少,目前屬于藍海市場。我們定位50元/人左右,先定產品再定價格,在考慮成本的基礎上去定位。周圍的人群和未來的加盟商,決定了定價。
選址:我自己經常出去找,出去看,吃飯的時候也會問一下,這個地方是否在轉讓。差不多找了一段時間。現在這個地址,商鋪背后是社區,對面也是成熟社區,附近有各樣的成熟社區,有很大的消費群;靠近海鮮市場,采購方便;有新開的石榴莊地鐵站和公交,離3環比較近,交通非常方便。而且周圍商圈比較成熟,各種類型的商家都有,旁邊就是如家、KFC、大鴨梨等品牌店,方便彼此間會員互通。人流量大,臨近社區,是最好的選擇。
合伙人:我的經驗比較少,需要有一位導師來指引,大樹底下好乘涼。通過哥哥,我認識了合伙人之一胡立平,他自己也開過餐廳,有成熟運作的北京尚品香國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還有著多年的餐飲管理經驗。還有劉姐,她跟胡總是多年的同事,知根知底。三個人里面,胡總負責管理,劉姐負責收營和財務,我負責銷售和招商加盟,平時做用戶互動、菜品定位、原材料采購。一個企業肯定是需要有一個人來主宰的,我們就按照股份制來辦事。三個人在一起,最主要是心,不然互相嫉妒互相猜測,是不能達成合作的。交朋友做生意,用心最關鍵。
營銷:老客戶的.關系維持很重要,我們有的客戶一周差不多要來5次。把老鄰居老顧客維護好了,生意自然不會太差。還有一些胡總的老客戶,互相之間的互動,已經達成一次合作,二次合作比較輕松。還可以利用媒體做些宣傳,我們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會推送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新菜和活動信息。比如發傳單,一個人力量肯定很單薄,我發起了號召,在微信上招義工,第二天就有人來。此外還有百度的招商平臺也很有用。
要抓住顧客的心理,顧客要的不是便宜,而是感覺占了便宜,服務到位,就會再來。比如辦理一些會員卡,會員生日送禮品等。
其次,我們還有跟周圍商家的合作,異業聯盟等,我們會在周圍的足療、KTV、美容美發、超市放些會員卡、宣傳單和贈品。作為如家的底商,兩家的會員是可以互相打折的等等。團購也是品牌的宣傳。前期我的主要考慮不是盈利,急于求成也沒用。就像父母養育孩子,或許要20多年的心血才有可能回報,前期肯定是要付出的。
招商加盟:營業以后,有很多喜歡我們菜品的客人還有尚品香公司加盟商來咨詢加盟,我都委婉拒絕了。這是因為我們的技術方面、操作流程,還沒有實現標準化、量化。過年期間,我們逐步摸索,不論是特色鍋底還是其他,用多少材料,操作流程是什么,這些都已經有了一個量化的標準。所以現在的我們開始招商,因為現在我的項目可操作性很大,有店就能經營。直營店和加盟店之后都會發展。
開加盟店不是那么容易的。產品是王道,產品存在問題的話,傳播越快,死亡越快。初期絕不能冒然地讓人加盟,可能短期內會收到一些加盟費,但長期可能就砸牌子了。年前有一個加盟商,他初期非常認可我們的品牌,但相互之間想法有出入,沒和我們商量就在一個社區里接了一個羊蝎子火鍋店,想把魚火鍋和羊蝎子一起做,我們通過評估,認為這個店成功的幾率很小,租金高、位置一般,周圍幾乎沒有流動人口,何況,羊蝎子和魚火鍋在一起做很不合適,我就主動退回他加盟費了。做任何事情,我的原則是寧缺毋濫!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8
一個人的出路,是在工作中尋找的,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出來的。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昂著頭走路時,你就得隨時準備在地上趴著。
一個人要做出來點成就,最終得靠自己。朋友關系再好,也不能替代自己的努力。
最近,一個叫“老康”的重慶崽兒成了全國名人,他在網絡上把自己“三年時間,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的真實創業經歷曬了出來,結果幾個月時間,就有百萬網友潮水般涌入他的帖子,“老康”也因此在網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草根偶像,還進入了“百大名人榜”。據悉,這本點擊已近300萬的“發財日記”,已于近日出版,名叫《全中國最窮的小伙子發財日記》(以下簡稱《發財日記》),該書將于本周末登陸成都。
最困窘時 羞說失業每天假裝上班
《發財日記》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重慶老康”(簡稱“老康”)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經常都吃不飽飯,早晨,就吃一碗面條,因為失業了說不出口,每天假裝出去‘上班’,其實也就是在街上晃”。30歲的“老康”拖著老婆、兒子寄居在丈母娘家,連給兒子買奶粉、買保險的錢也掏不出,抬不起頭。
不僅是自己,老康說現在自己身邊很多有錢的朋友,一開始真的都超級慘!氨绕瓞F在很多抱怨自己買不起房的白領,不知道要慘多少倍哦。有個朋友窮困時,連一碗重慶街邊的小面,都吃不起,只能站在旁邊看著別人吃!
笨拙致富 天天蹲守建材市場調研
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老康僅僅用了三年,這段經歷足以刺激所有想發財的'年輕人的神經,而老康卻一直自嘲自己發財靠的是“最笨發財之道”,因為夠笨,所以才確保了自己的發財之路。老康說,“最笨”是希望年輕人放棄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財富是慢慢積累的,不會一夜之間降臨的。而且,“行行出狀元”,有人撿垃都可以成為百萬、千萬富翁,所以不要看不起工作,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給你生財。
而老康的經歷正是“最笨”的真實案例,在創業時,他想了解建材市場的生意狀況,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大渡口建材市場門口,一手拿一個本子,進去多少人,出來多少人,都買了些什么東西,全部記下來,“蹲的時間長了,記錄的東西就顯現出規律,賺錢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就是笨,沒有半點取巧的地方”。但就是靠這些笨法,老康總能掙到實實在在的錢。
成書不易 出版社總編輯“五”顧茅廬
老康很低調,帖子在網絡走紅后,幾十家出版公司聯系到他,但已經“富!逼饋淼睦峡担耆槐话娑愇私,老康現在在重慶沙坪壩擁有一家自己獨資的公司,每年銷售額過千萬元。這本《發財日記》是他空閑時,在辦公室里慢慢敲出來的,說是日記,其實是回憶。老康表示,書中故事不完全是他的真實經歷,借鑒了周圍一些朋友的生活,“當然,也有一些我的影子……任何作者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帶有自己的影子。”
為了出版《發財日記》,出版公司總編輯吳又告前前后后給老康打100多個電話,親自拜訪了不下5次,“把老康都弄煩了”,才說服老康同意出版。
因為書里涉及很多老康在重慶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他從未想過出版。老康表示,很多人都比他有錢,他覺得不太好意思出這樣的書!拔易顡牡氖沁@本書影響了我的生意,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保持和過去一樣,我現在是一個生意人,不是作家。”但說到出書的意義,老康說:“如果有哪個落魄的重慶崽兒讀完后能受啟發,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比我拿多少錢版稅要有意義得多!”
專訪
“超女”啟發老康絕地反擊
記者:是什么事讓您決心振作?
老康:20xx年,正好是超女最火爆的時候,我本人也看,她們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從山雞變成了金鳳凰。這個事情給我了很大觸動,讓我認識到,一個人離成功并不太遠,也許真的就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后來我把這些感受嫁接到了書的主人公身上。
記者:您覺得您的“發財之道”重慶人和成都人都適合嗎?
老康:重慶人都很有創業精神,我在重慶有很多經歷類似的朋友。成都和重慶是一家,雖然有人說重慶崽兒沖動,成都男娃兒“假打”,但是兩個城市的人都是實干型,這是創業很重要的一點。
記者:現在中國一些年輕人在城市邊緣充當“蟻族”,對于他們,您想說些什么?
老康:首先,一定不要放棄希望。在就業環境嚴峻的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把自己的目標降低一些。我覺得工作還是很好找的,很多崗位缺人,就像我自己的公司,也很缺人。但是關鍵是很多人覺得讀了大學,有學歷有水平,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放不下身段去做低檔的工作。開個玩笑,路上做清潔的,為什么不能是大學生?你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你會發現工作還是很多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9
李彥宏,男,漢族,1968年11月生,山西陽泉人,籍貫是河北省邢臺地區,父母皆為工人。李彥宏的小學及初中均在晉東化工廠學校就讀,高中在陽泉一中就讀。無黨派,研究生學歷。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后赴美國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下面我們來介紹他的故事。
19歲背上行李離開山西陽泉到夢想中的北大讀書,23歲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31歲創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知識改變了命運!35歲的百度公司創始人、CEO李彥宏坐在北京中關村的海泰大廈會議室,望著北京四環繁華地段,想起這些年的寒窗苦讀,感嘆不已。也許是成長的人生路上讀的書太多了,現在的他很少讀書了。"我認為上網比較好,書上的知識都比較過時,在網上什么內容都可瀏覽。"
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專業讓他深諳搜索內涵,正是美國的計算機學業讓他掌握計算機工具,正是互聯網讓喜歡新事物的李彥宏激動不已,原來還有個世界如此美妙。
美國8年人生歷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百度李彥宏的創業故事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百度李彥宏的創業故事。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硅谷的騰起:他先后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于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創建了ESP技術,并將它成功的應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硅谷文化深深影響了他,硅谷的"完全投入模式"和從零開始,一切為了股票上市的`風格,失敗是允許的……時過境遷,讀1999年李彥宏專著的《硅谷商戰》一書仍讓人心潮澎湃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當時身在美國硅谷,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宏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
他要參戰!在美國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選擇了回國創業。他回憶這段人生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百度李彥宏的創業故事投資創業
”在經歷了陽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發現原來19 歲時所學的北大信息管理專業就注定他終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Jupiter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Matthew稱,搜索是了解和影響用戶行為的一個最大的機會。李彥宏打出口號:“活的搜索 改變生活”。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0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領導者。在20xx年6月截止上個財年,微軟公司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父親,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圖律師。蓋茨已故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主席。
蓋茨曾就讀于在西雅圖公立小學和私立湖濱中學。在那里,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興趣并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S Alt 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工具這樣信念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蓋茨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關鍵。在蓋茨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于樂趣。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1
在常人眼里,身為“90后”的韓鵬無論從年齡還是學歷而言,都與互聯網創業離得很遠。但事實上,韓鵬一手打造了他的微信營銷團隊,短短半年時間就網羅了30多位大客戶,成為武漢本地微信營銷的領頭羊。
跑遍一線城市考察市場
20xx年,年僅18歲的韓鵬已經開始了創業之路,他聯合同學開發了一個類似于尚生活校園版的項目。盡管該項目做得并不算特別成功,但韓鵬從中積累了不少的創業經驗!八屛伊私獾竭\作一個項目的具體過程!表n鵬向記者介紹說。
20xx年,對于互聯網觸覺敏銳的韓鵬意識到,微信的商業模式正在悄然成型,“那個時候,利用微信給企業做營銷推廣的業務,已經在一線城市鋪開了,只不過在武漢還沒有形成氣候!
雖然發現了商機,但韓鵬并未盲目去做,他十分重視項目前期的'市場調查工作,從當年10月開始,他用了三個月時間跑遍國內一線城市,考察微信營銷的市場情況。考察結果讓韓鵬認定微信營銷大有市場,他立刻著手組織團隊。20xx年初,韓鵬的團隊正式成立,而那時,武漢還沒有一個成規模的微信營銷團隊。
網羅名企帶動更多客戶
韓鵬能在短時間內建起穩定的客戶群,準確的定位是關鍵!拔艺铱蛻糁粫闇拭總行業的前三名!表n鵬分析說,“一則小企業沒有閑錢做這個,此外,如果我們把一個行業的前三名發展成了客戶,后面的企業自然會被帶動起來!
韓鵬的這一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如今他的30多位客戶全都是行業里的知名企業,而他預期的帶動效應也產生了。據韓鵬介紹,目前包括凱威啤酒、多個光谷片區的樓盤,都在與他的團隊洽談合作事宜。
韓鵬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企業給我們托管微信,主要有套餐類和自選類兩種方式。套餐類分為標準型、商務型、門戶型和超級門戶型四個等級,而自選類則有4個大項和58個小項供客戶選擇。一般小企業的單子,每月大概收費4000元左右,最大的單子也可以做到一年30萬!
如此高昂的運營費用,客戶效果如何保證呢?韓鵬說:“我們在和客戶簽訂合同時,就會把KPT(績效考核)寫進合同里,比如,我們每個月要保證客戶的微信達到多少粉絲數、發多少條信息等等!
籌劃自建微信電商平臺
韓鵬的野心并不僅僅停留于為他人做嫁衣的層次,他向記者透露,目前團隊正在籌建自主的微信平臺。空辦一個微信平臺,顯然是很難形成影響力的,韓鵬對此心知肚明,“我要辦的是一個具有電商功能的微信平臺!表n鵬告訴記者,他的團隊目前已經開始和中百就相關的合作事宜進行洽談了!叭绻椭邪僬劤,我們就會在自己的微信平臺上發布中百商品的圖片文字信息,消費者只需點擊自己想要的商品,我們便會立刻送貨,并保證一小時內能夠送達!表n鵬向記者描繪著關于團隊未來的發展方向。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2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陳歐
陳歐,1983年2月4日出生于四川德陽。中國企業家、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20xx年5月16日,聚美優品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市值超過35億美元。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中國公司CEO,其所持股份市值超過11億美元。
陳歐創業語錄
創業的選擇是跟隨你的心,當你覺得有些事情現在應該開始去做,就不要想太多。
我激勵大家找到一個愿意為之賭上青春的事情,找到一個愿意為之賭上青春的人。如果沒有加油,現在來得及;如果再不加油,再過幾年你只能紀念你逝去的青春。
我的創業不是像媒體報道的那么風光無限,我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喜歡去把想法付諸實踐的人。創業是靠熬出來的。我從來沒有想到創業的過程會這么艱難。
最終決定人成功與否不在于你的學歷。中國有很多企業家,他們并沒有很好的學歷,但是他們有堅韌和毅力,有改變世界的決心,決定了他們的成功。
我覺得真正的失敗就是放棄。現在社會比原來要寬容很多,所以不要怕失敗。
22歲創業,29歲榮登福布斯創業者榜,31歲成為紐交所上市中國公司最年輕CEO……聚美優品CEO陳歐是個80后,卻已經是久經沙場的創業老兵。他曾經在家鄉四川成都大聲呼吁青年人勇敢創業。他說“今天如果你還沒法說服自己,踏出創業這一步,那是對自己人生的背叛。各位創業者,勇敢邁出這一步,很快就會海闊天空!睂τ趧摌I,陳歐有著獨特的感悟。作為“創客中國·新青年行動”的導師團成員,5月5日,陳歐和創業者們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
談改變
更喜歡轉折點之后的人生
陳歐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比較順的,但他更喜歡轉折后的人生!暗谝淮蝿摌I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如果不是在22歲選擇創辦在線游戲平臺GG-Game,如果我選擇了一條道路比如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可能到后面人生穩定,但也就走不上創業這條道路。我創業的目的是改變未來!
立志改變未來的陳歐改變了歷史。后來陳歐感覺和公司不合拍,賣掉了GG-Game。隨后他去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學位,這也就是他口中所說的“第二個轉折點”。20xx年3月,陳歐創立聚美優品,29歲榮登福布斯創業者榜。20xx年聚美優品在美國上市,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
“24歲,當我去了斯坦福后,學校告訴我們,我們要創業不只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更高深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世界,改變人!标悮W說,聽到這個說法后,自己開始思考有哪些創業項目,因為希望自己能夠真正地做一個有價值的人!盎叵胍幌,我人生真正轉折點是從學生時代邁向社會選擇創業的道路,這個道路當時選擇不一樣的話,可能今天我還是在新加坡拿著博士學位專門做研究,可能就不是今天的陳歐了!
談代言
作為CEO,我為80后90后代言
20xx年初,董事會要求陳歐出來為他創辦的聚美優品做代言的時候,他是非常猶豫的。
陳歐說,他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希望他站出來,還給他舉了張朝陽的例子,這位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通過打個人品牌,以極低的代價成功帶動了搜狐的知名度。一直擔心別人說他高調、得瑟,怕被“槍打出頭鳥”的陳歐,終究還是擔起了重任做營銷。
于是就有了紅遍網絡的“陳歐體”,在80后、90后是風行一時。他親自出鏡為公司拍攝的“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引起80后強烈共鳴。再后來,陳歐不斷出現在湖南衛視的“快樂女生”、天津衛視的“非你莫屬”,他還曾與張朝陽等明星企業家一起參加著名娛樂節目“天天向上”。在節目里,張朝陽是“可愛潮男”,陳歐則是“80后創業新貴”。
談創業環境
這是最好時代,創業要趁早
對于當下的創業環境,陳歐說:“在北京所有的五星級酒店的咖啡廳,聊的都是天使投資人,哪怕下班之后我們吃烤串喝啤酒的時候,你也可以聽到旁邊有人會說:借殼上市。這對創業者來說就是最好的春天,最好的時代!
陳歐鼓勵青年人勇敢創業!敖裉烊绻氵沒法說服自己,踏出創業這一步,那是對自己人生的背叛。也是對自己價值的背叛。所以各位創業者,如果今天你還在躊躇不前,還在思考風險的'時候,勇敢邁出這一步,很快就會海闊天空。創業的選擇是跟隨你的心,當你覺得有些事情現在應該開始去做,就不要想太多,想太多之后發現創業會有一百種死法,你就不做了。”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陳歐經歷了創業的痛苦期。陳歐說,在20xx年遭遇了次貸危機,遇到了融資最困難的時候!爱敃r我很幸運,我還可以發工資。當時我拿到的天使投資只有180萬美元。今天的創業者可能會笑了,而今天可能A輪融資就有1000萬美元。無疑這是最好的時代。”
在陳歐看來,現在這個時代,作為新媒體內容的創業者,他的成功幾率可能會很大,強勢的社交媒體讓優秀的人很容易脫穎而出,IP后面變現的機會很多,但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已經很難了,因為先行者已經完成了“壟斷”,沒有資本的助力已經很難做大,F在創業者們的啟動成本還是比以前低了很多,創業者只要找準方向,中國經濟的未來依舊要靠創業的年輕人。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3
馬云
馬云-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以前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方就來看看馬云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x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伙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向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的地步。8年過去了。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云聰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正因他們有著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拔覜]有錢!彼麄兌歼@樣想。于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xx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后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個性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必須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一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后,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像馬云那樣,只要你發奮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4
不平凡的少年
12歲時,我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風下雨,我都要騎車40分鐘,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個小旅館去學英語,這一學就是8年。那時,中國已經逐漸對外開放,許多外國游人到杭州旅游觀光。我經常為他們充當免費導游,帶他們四處瀏覽的同時練習英語,這8年的學習深深改變了我。外國游客帶給我的知識和從老師、書本學到的很不一樣,我開始比大多數人更具全球化的視野。
另一件使我發生根本改變的事發生在1979年。我遇到了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家庭,這家有兩個小孩,我們一起玩了三天,后來變成了筆友。1985年,他們邀請我暑假到澳大利亞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在我出國之前,我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國家。當我到了澳大利亞,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確。
屢遭挫折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最差的大學杭州師范大學錄取。在大學里,我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后來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我的未來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學英語老師。畢業時,我成為500多名畢業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我的工資是每月人民幣100至120元,相當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么。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我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我。我曾經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秘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接著在1995年,我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聯網。我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這個單詞,但卻沒有搜索到任何關于中國的.資料,我們決定創建一個網站,并注冊了中國黃頁這個名稱。
我借了2000美元,創建了這個公司,當時我對個人電腦和電子郵件一竅不通,我甚至沒接觸過鍵盤。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自己是盲人騎瞎馬。我們與中國電信競爭了大約一年,中國電信的總經理表示愿意出資18。5萬美元,和我們組建合資公司。我還從來沒見過那么多錢。遺憾的是,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占據了五個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兩個席位,我們建議的每件事件他們都拒絕,這就象螞蟻和大象搏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我決定辭職單干。那時,我得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offer,負責運營一個旨在推動電子商務的。
創業夢想
我的夢想是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1999年,我召集了18個人,在我的公寓里開會。我對他們講述了我的構想,兩個小時后,每個人都開始掏腰包,我們一共湊了6萬美元,這就是創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我想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業,因此選擇了一個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寫,而且《一千零一夜》里芝麻開門的故事家喻戶曉,很容易被人記住。
當時,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個三無企業,無資金、無技術、無計劃,但我們最終存活了下來。我們每一分錢都用得非常仔細,公司的辦公地點就選在了我的公寓里。我們1999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公司的規模開始擴張。
我們能取得的地位因為我相信一件事:全球視野,本土能贏。我們自己設計業務模式,我們主要關注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賺錢。我們從不從美國拷貝經營模式,象許多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那樣。我們關注產品質量,我們一定要實現點擊,得到。如果不能得到,那就是垃圾。
我說阿里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個錯誤。我們擴張得太快,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后,我們不得不裁員。到2002年,我們擁有的現金只夠維持18個月。阿里巴巴網站的許多用戶都在免費使用服務,我們不知道如何獲利。于是我們開發了一款產品,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這個業務模式拯救了我們。到 2002年底,我們實現了1美元凈利潤,終于跨過了盈虧平衡點。自那以后,公司的經營業績每年都在提高,現在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已經相當強。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15
美國《企業家》雜志最近刊登了23名青年百萬富翁如何開創自己商業帝國的成功故事。這些富翁年齡都不超過40歲,沒有一個來自商業世家,事業的起點也不高,其致富方式可大致歸為三類。
勤勤懇懇型
雖然也有一些百萬富翁的成功之路充滿傳奇色彩,但更多的還是靠勤勞的雙手和多年的苦干。比利·斯達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993年,23歲的比利出于對冬季運動的熱愛開了一個不足20平米的滑雪板小店,此后,比利和妻子一道將經營范圍從滑雪設備一步步擴展到少女時裝、運動器材,誰知"9·11"給他們帶來了沉重打擊,公司連續三年虧損,險些破產。他們歷盡艱辛重振旗鼓,去年終于迎來了600萬美元的贏利。
為等待機會,老練的企業家都需要臥薪嘗膽,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更不例外。亞美·凱茲和德納·斯拉維特在紐約的各種行業里摸爬滾打多年,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商機。一個偶然的機會,微軟公司向他們訂購一批禮品包裝袋,這使他們瞄準了跨國公司禮品市場。在各個跨國公司之間周旋多年后,20xx年他們與法國專營包裝的行業大王達成合作協議,這次機會使他們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900萬美元。
另辟蹊徑型
有人喜歡埋頭苦干,有人卻喜歡尋找別人不曾注意的市場盲點。但能夠另辟蹊徑干成一番事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得克薩斯州36歲的維耐·巴阿特的賺錢思路很與眾不同。美國各行業的競爭都很殘酷,讓維耐很不適應,為躲避競爭,他把注意力轉向了那些非營利組織:專為不善經營的非營利組織提供管理服務,幫助他們改善與商業客戶的關系。如今,他的公司為幾千家非營利組織服務,僅去年就贏得了20xx萬美元的豐厚利潤。
利人利己型
有些人創業之初就立志建功立業,但有些人的成功卻是無心插柳。1983年,年幼的約瑟夫·薩姆皮維夫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吃含糖過多的冰淇淋。為了解饞,他為自己做了個不含糖的冰淇淋。15歲時,他已經研制出好幾種不含糖的.甜點。
在美國,胖人很多,這種低糖食品非常受歡迎,約瑟夫嘗試著把自己研制的甜點拿去賣,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這位34歲的企業家已開發了40多種無糖食品,暢銷全美,僅去年的銷售額已超過1億美元。
說起利人利己,33歲的安德魯·?怂棺龅靡膊徊睢8?怂鼓贻p時最熱衷的就是出入紐約高檔俱樂部,為省錢,他想方設法去蹭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問自己:為什么不直接與俱樂部老板協商,給那些熱衷于過夜生活又想省錢的消費者優惠待遇呢?沒想到這一簡單的主意給他帶來了巨額財富。現在通過他的網站不僅可以享受到美國各大俱樂部的優惠服務,還能找到各地的旅游信息,去年的營業額已達到2200萬美元。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創業成功人士語錄11-11
歷史成功人士的故事(通用20篇)01-07
餐飲創業故事03-16
創業勵志故事10-16
農民創業故事06-13
創業小故事06-25
名人成功創業故事02-21
創業名人的致富故事02-22
戴爾勵志創業的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