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會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見微知著領域
2、了解課文中寫的三個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來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體會具體事例在說明觀點的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并能仿照寫法寫話。
教學準備:
查找閱讀有關能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科學故事。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科學精神)
2、前面兩課告訴我們哪方面的科學精神?(18課: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的精神;19課: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師:是啊,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國航天人身上精神。
這一些科學精神是非常可貴,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學習的。而具有這些科學精神千千萬萬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學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們去敬重的`。
今天我們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讓我們繼續了解和感受可貴的科學精神,另外,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我們要來學習這種寫法。
3、出示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齊讀課題,問: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讀通讀準課文。
2、自學生字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提問
課文里講了哪幾個人物?(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謝皮羅、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生)課文寫了幾個事例?(三個)
你認為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屬于哪一類?(說理性文章或者議論文)
2、檢查朗讀。指名四個學生分別來讀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檢查詞語。教師出示詞語。
先讓學生自己讀讀詞語,想想哪幾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指明朗讀詞語;重點理解一些詞語;齊讀詞語。
重點學習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見微知著領域
司空見慣:意思(看得多了,不以為奇),近義詞(習以為常、屢見不鮮),反義詞(、鳳毛麟角)。書上“司空見慣的現象”指哪些現象?“司空見慣”還可以跟哪些詞語搭配?(司空見慣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近義詞(刨根問底、追本溯源)
機械:“械”是形聲字,用械組詞。
逆時針:給逆組詞。
無獨有偶:意思(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舉例。
見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隱約、明顯),意思(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領域:用域組詞。
四、快速默讀課文。
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
檢查
1、指名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朗讀第一自然段。
2、課文舉了幾個事例?舉這幾個事例目的是什么?(為了用事例說明這個道理。)
3、找出課文中寫這三個事例的內容。(3、4、5自然段)
五、初讀三個事例,了解三個事例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概括這三個事例主要內容,有一個自然段可以幫助我們來完成這個任務,哪個自然段?(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寫了哪幾個內容?)
指明三個學生來朗讀課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學再想想,分別講了什么?
給學生一些時間,可以自己說說,也可以在同桌說或者在小組里說。
請三個學生站起來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三個事例的內容,再讓全班同學讀一讀。
六、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也叫議論文,分哪幾個部分,在課題上邊寫出課文的結構,并且在書上分好段。
檢查討論。著重討論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證明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三個事例的總起和總結,所以應該分到第二段,教師板書:提出觀點——事例證明——總結全文
七、小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格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出示格言: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團結就是力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格言?這些格言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
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讀課題。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自由發言)
3、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真理和問號之間的關系。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文,要求: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2)畫出文中直接描寫問號和真理之間關系的語句,并多讀幾遍。
2、師生交流:
(1)檢查自學生字情況。匯報課文主要內容。
(2)匯報:讀了短文,你發現除了題目中的語句,還有哪些語句也向我們描述了問號和真理的關系?
A、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B、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C、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3)學生自由讀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4)學生再讀句子,思考:聯系三個句子,想一想,作者說這么多,其實想說什么?
(5)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板書,并小結。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具體事例。
1、為了證明這一個觀點,作者為我們闡述了三個具體的事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
2、師生交流。
3、拓展閱讀,閱讀三個具體事例的有關背景資料。
四、課堂小結。
作者是按照“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順序來進行組織材料的,首尾呼應,結構嚴謹,是議論文的標準形式。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想表達什么?
過渡:的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課文就為我們擺出了三個具體的事例。
二、研讀、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個事例(第三自然段),思考:具體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2、師生交流(教師出示表格)
問號是: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的防線旋轉?
真理是: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
過程是:反復實驗和研究。
從這個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3、教師小結:我們要善于觀察個發現,敢于提出問題,并反復實驗,解決問題,就能得到真理。
4、自學第四、第五自然段。完成表格。
5、教師小結。
三、教師總結,片段仿寫
1、總結課文特點。
2、練習仿寫: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3、學生小練筆
板書: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
不斷探索
獨立思考
鍥而不舍
教學反思:
本課的跨越式教學,反思這次教學過程,我覺得比較好地實驗了跨越式的模式進行教學,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簡潔、高效。
一、簡潔
這里的`簡潔可以分為過程簡潔和環節簡潔。過程簡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抓住主要的重難點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基本完成課標任務的同時,能夠把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拓展訓練。教學中,抓住了“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系”和事例中“問號與真理的關系”兩個重要問題進行教學,在學生理解了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完成了任務后,本課的講授任務也基本完成了。環節簡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為了討論而設的討論,朗讀也根據教材的特色沒有進行多元朗讀訓練,師生交流也盡力做到簡潔快速。
二、高效
能夠按照跨越式實驗模式進行教學,那么課肯定高效,四十分鐘需要進行課標的任務完成,又需要進行拓展閱讀、小練筆寫作能夠按時完成絕對的高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文章很好地體現了跨越式實驗教學模式的高效了。原因是教材的篇幅適中,內容容易理解,而且文中的三個事例的段落結構相同,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課文的學習和閱讀的拓展以及小練筆的寫作。在第一課時上,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讓學生對三個例子的背景有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第二節課的小練筆,學生因為在第一課時進行的拓展閱讀中理解了三個事例的背景資料,而且三個例子也是結構相同的,所以學生在學習三個例子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省下時間進行小練筆了,在小練筆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總結的課文寫作方法“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模式初步學習寫作議論文,從反饋看來,學生的把握不錯。下面有學生的幾篇二百字左右的小練筆,都是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大概花了十來分鐘。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馮詩琪)
生活中有許多細微的小事。可是,如果你認真去思考,你就會認為,這件事已經變成了大事。
那次,我晚上很認真的做練習冊,到了明天,老師開始評講。說道一條選擇題,老師讓我回答。我就站起來說“B”。立即傳來的聲音不是“嗯,對”而是一陣又一陣的;“嘩··怎么可能?”可是,在“不可能”中聽到夾雜著一兩個說“沒錯”老師見此景就說,選A的舉手,于是大部分的人都舉手啦,全班只有渺渺的幾個沒有舉手。當老師開始公布答案時,每個人的手里想楸這一把汗。“B”一直高叫,把所有的人都嚇壞了。
真理掌握早少數人手中,這個就是真理。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張梓婷)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沒錯。
就想我們一些棒的同學一樣,每當測驗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就會驕傲起來。然而,到下一次測驗的時候,他就會取得很差的分數。因為他每當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就會驕傲起來,所以導致下一次測驗取得不理想的分數。但是,當他取得不理想的成績時,他會從中吸取教訓,然而他下一次測驗他就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所以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同學們,我希望你能從我的例子里吸取教訓。
團結就是力量(曾海倫)
其實,世界上沒有事,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一個人完成不了,我們也可以叫人幫忙,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有一些事是可以利用團結,比如:我們正要開一個大鐵門,自己不行,就得回去叫別人幫忙來一起拉鐵門得繩索,如果一些人遠不夠,就可以叫上所有人。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致起來,就成了一股任何東西都可以抗拒的無比力量。
當然,找人幫忙,團結一致,一氣呵成的能力,結合就是力量,那么這個力量可以做任何的事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程偉豪)
人人常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在以前每次聽到這一句話后,都不會相信,直至到三年級的一天,我才認同這句話。
記得那天,全班同學都在埋頭做試卷,我也不例外。當時我的心就像是正在拿著一只兔子一樣,蹦蹦直跳。考完后,我和其他同學一樣舒暢了許多。很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考了100分,我高興不己,所有同學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我開始驕傲起來了,常常拿自己的成績來炫耀同學,很快同學都開始討厭我了。但我還在沾沾自喜。第二次考試來臨,我懷著自大、傲慢、驕傲的心理去考試。考完后我就又自大起來了,以為一定能考第一。隨后成績下來了,我拿下試卷一看:90多分。我再仔細一看,不該錯的都錯了。我沮喪不己,我又望一望考第一的同學,她并不像我一樣,到處炫耀。我開始慚愧起來。之后我努力復習,第三次考試又來臨,我認真做題,成績下來了,我又是第一;
自從我經歷了三年級的教訓后,我從中發現了一個道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也讓我從中明白道:你得到了很高的分數或很大的獎勵,都不能驕傲,不能炫耀,不能自大,要虛心,要謙虛,要繼續努力!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李爽棋)
一次,我們班的一位同學,他學習的成績突然提高,他看到了自己是全班的第二名,很高興。可是以前一二名的同學降下到了10多名。那位同學驕傲了。在上課時,不再那么專心了,做作業也完成就算了,沒細心檢查。在第二次考試成績下降到20多名。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以爸爸、媽媽為實驗對象,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有錯誤,就虛心改正,并多想想為什么,那你的成績一定能提高。但你一驕傲,以為自己學會了,就不聽人說,那你的一定會下降。
所以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鍥”、“誕”等字的寫法。
②、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②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3、情感與態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科學規律,增強自己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指導寫字。初步了解課題的意思,為解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作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從課題入手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作者簡介則激發了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
二、檢測生字詞
1、(課件出示)
2、哪些詞是你以前很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大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掌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最容易寫錯?鍥而不舍的“鍥”字。
5、聯系剛才的情境理解“無獨有偶”。
設計意圖:本課出現了不少的四字詞語和專業術語,專業術語不作為學習的重點,但根據教材特點和學情,詞語也應該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點。本環節學生會的不教,教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出錯的,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理解和運用詞語,屏幕上的詞語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深入研究三個事例
1、總結事例
謝皮羅的發現波義耳的發明醫生的發現
2、學生研讀討論并匯報,完成研讀表的填寫。
(課件:研讀表)
抓住“敏銳”、“立即”、“百思”等詞語體會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匯報。用上“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因為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節老師盡可能以尊重學生的理解表達為主,多鼓勵表揚,同時要相機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設計意圖:
對課文深入地探究、總結,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新課標中新增了“非連續性閱讀”的要求,而本環節學生結合圖表中的內容,總結三個人物的共同點,既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非連續性閱讀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句子,找生寫發現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默讀,思考提問。
預設1、用“?”和“!”的好處。
預設2、為什么不是把“?”扯圓變成了“。”號呢?
設計意圖:抓住“標點”的借喻用法,引導學生理解這種用法的好處,通過換符號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第二段是對課題的解釋,第七段是對觀點的總結,對這兩段的學習,更進一步理解了文章課題的含義。
五、聯系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說說其他事例。(課件展示)
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你還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為( ),通過反復研究,最終( )。
2、聯系學生生活探討為什么沒有發現真理。(課件展示)
生談,老師相機指導。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準備的人”
②、理解“善于獨立思考”。
③、理解“鍥而不舍精神”。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通過文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明白發現真理的易與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激發學生對發現真理的興趣,增強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六、總結全文(課件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進行了事例論證;最后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就能發現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設計意圖:既有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又為初中的學習作了鋪墊。
七、老師寄語
同學們,只要你善于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善于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發現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現真理的路上!
設計意圖:一段充滿激情的演講,進一步地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對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閑小作業(課件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終解決你的疑問
2、經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
設計意圖:作業的布置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更突出與文本的聯系性、體現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謝皮羅的發現
波義耳的發明
醫生的發現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課堂教學實錄03-25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課后反思:教研課讓我成長(通用12篇)05-11
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作文05-20
真理的作文02-18
小問號作文01-26
我的問號作文01-23
實踐出真理作文01-11
小問號作文(精選48篇)05-10
問號開啟了我探尋之路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