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9月28日,也就是昨天是我們偉大的圣人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紀念日。也正是這個周末,得益于公司董事長周總非常熱愛這類培訓,亦或是公益講座,所以,只要有機會,他總是積極鼓動員工參加這一類的培訓。這個周末很充實,感謝周總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6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建文明幸福家園“公益論壇。
國際會議中心是舉辦國際經濟會議的地方,也是海峽兩岸交流開會的地方,能夠容納xx余人。這次論壇場面也非常宏大。主辦方是廈門市委宣傳部和中共廈門市委文明辦。主要承辦單位有廈門京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大學孔子學院辦公室、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等。還有一些友情單位的贊助等。
會場,有好多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熱心義工,辛苦地為到場的人士服務著,也從未體現出他們的疲憊。每當,參會的人們進門,他們總是行師者禮(90°彎腰行禮,還帶上他們特有的歡迎詞:老師,歡迎您!),好多義工,舉牌子,帶領入場的人派對,入場,總是秩序井然。我想到了那句古話:”有禮則安,無禮必危!霸谶@么有禮節的環境下,總是很舒心。熱心的義工們,真的辛苦啦!在講座期間,京閩酒店的員工(淑女和紳士們)還帶來京閩酒店的企業文化,禮儀風采展示以及演唱團的精彩歌聲。五星級酒店真是名副其實,培養的員工也是那么有涵養。還有義工們的手語展示,都給我們帶來了愉悅的氣氛。
聽了2天的講座,收益也是頗豐的!每一個老師都很用心,都用自己真實的例子來講述,我被他們每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著。論壇主要的主講老師有:張瑞局長《中國傳統文化給黨員干部帶來的真實利益》;曾越華老師《傳統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根》;王紅校長《涵養女德傳家興業》;王春來警官《人生忠孝能兩全》;吳健敏老師《弘揚傳統文化 共鑄幸福企業》;彭鑫博士《弘揚中醫文化 造福人類社會》;史立明老師《弘揚傳統文化共建幸福家園》。
這些課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王紅校長講的《涵養女德傳家興業》這個講座。王紅校長是女子德慧大學堂校長,王紅校長就是很有女人味,真是溫柔如水,聲音溫柔,體態優雅,看到她,就想認真聽她講課。女子德慧大學堂xx年由國學大師南公懷瑾倡辦,親自命名并題。大學堂致力于喚醒女性本自具足的智慧與能量,光大母教,承繼德風,身心康寧,齊家治國。從而提升生命質量,促進社會發展,開創美好世界。德慧大學堂的校訓是彭鑫博士提出的:柔軟、潔白、厚德、明慧。在講的過程中,有提到了婦德、婦言、婦功、婦容。每個方面王校長都舉出實例來解釋。針對婦言舉出的例子印象最深:她舉出來的是他們學堂中的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一個女人和丈夫吵架了,心情不爽,最后老師問她是不是跟丈夫吵架了,最后說到了不吉利的話,最后她的丈夫真的車禍死了。婦言,要擇其辭而說。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學會語善。婦容,不明思議,就是女子要在意自己的容貌啦;婦功,我只記得一句是:專心紡織……,現在的姑娘,能紡織真的好難得的,哈哈!婦德:講的主要是做女人應如水,水很溫柔,但是很有力量。女人要做最低的大海,容納所有的江河,這便是婦德。還講到了7種妻子,我只記得宋美齡是屬于知識婦,她用她自己的.知識,始終幫著蔣介石,妻子的一言一行也是會影響著丈夫,比如宋美齡是信仰教會,所以無論蔣介石在哪,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做禱告。最最深刻的是錢鐘書的妻子——楊絳。她的婆婆對她的評價是:”搖得了筆桿,握得了鍋鏟,做的了粗活,正所謂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啦“,在她丈夫眼里,她是世界上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還有降到其他的一些妻子的類型我沒怎么記住,還提到婚姻,結婚是與這個人結婚還是與與這個人結婚的同時,還需要與這個時代背景結婚。例如,南懷瑾的原配妻子挽翠就是不僅與南懷瑾老師結婚了,還與南懷瑾老師所處的背景結婚了,守著婆婆盡孝道,待著兩個孩子長大成人。
對于張瑞局長的講座印象最深的是黨員干部一定要廉潔從政,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他提到了最重要的兩本小書:《弟子規》和《太上感應》。他舉出了很多真實的案例來證明這種禍福。就拿天下第一貪的和珅來說,最后在xx年間,子孫斷絕。而天下廉潔的官員有很多,岳飛,林則徐等。最最廉潔的是范仲淹,據調查,現在范仲淹的后人有很多,當的官或從事的職業一個比一個好嘞!太上還曰:其曾行惡事。后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說明之前犯錯,只要能改之,都可以獲得福報的!
接下來講講王警官的忠孝兩雙全。王警官是河南省一個監獄警官,寫書,也陸續被出版。還榮獲全國孝子的稱號。他用他自己真實的故事來講述,今天會場上,燈光微暗,加上王警官的豐富情感,也許在場的很多人都熱淚盈眶吧。他的父親從小給他灌輸,是男人就得像個爺們。母親總給他鼓勵。在父母親都癱瘓的時候,他總能為父母親著想,放棄自己的業余生活,還為他父母親制造出許多癱瘓老人使用的小發明。真是不容易啊,在可以有提拔的機會的時候,他還是毅然放棄了這個寶貴的機會,留在父母身邊。他的孝心感天動地。
下午,是彭鑫博士講的中醫文化。彭鑫博士幽默風趣,總喜歡用相反的例子來講述,哈哈!我記得最深的是,生氣容易導致生病;人活著要難得糊涂,當下安心;如果想造病啊,那就得做到想盡辦法讓自己心情不好啊;吃不下睡不著也是容易造病的哦!如果想養生啊,那就需要向嬰兒!據美國調查,嬰兒一天笑170次,而成年人每天才笑7次;哈哈,3歲之前,都是純陽之體;總之就是要做到心無掛礙——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最重要的是家和萬事興——健康!這里又再次提及女人在家庭的重要啦!哈哈!彭鑫博士還舉出好多他診斷的真實例子,教訓深刻。
史立明老師是本次論壇主持人,也在今天下午最后做了總結,再次強調了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很感謝有這么一群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士,還有花及精力、財力、物力的公益論壇。京閩酒店還提供了這兩天的愛心午餐,我們都吃的好幸福,為了不浪費,午餐前,我們誦讀感恩詞,哈哈,最后,我們同事幾個都硬撐著把愛心午餐吃的粒粒不剩,做到真正的不浪費!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真的覺得認真研究每句話,感覺那些書,那些話都是我們當代人的照妖鏡,那些精髓都是過來人的經歷告訴我們要怎么做。即使公益論壇培訓時間短暫,但是關鍵我們人人都要做個旗手,弘揚傳播我們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甚至怨氣連天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父母便給予了我們愛,在愛的哺育下,成長,成才。這份愛是我們必須回報的,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兒女做的很不雅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關心體貼父母,甚至有些子女從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及其愛好,他們的行為的確令人有些傷痛,孝敬父母其實很簡單,一句虛寒問暖的問候,當父母身處困境時,應鼓勵他們。當他們摔倒在地上時,用雙手親切的扶起。當父母忙碌時,應主動幫助他們,去幫他們分解壓力;當父母心灰意冷時,應勸告他們應鼓起勇氣去面對。生活本應該是這樣,許多事是無法改變的。父母是我們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葉,那么荷葉里包裹的便是我們,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用真誠而又熱情的愛去孝敬他們。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做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雖然我們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愛與感恩。定會被我們的感恩行為所感動。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孝敬我們的長輩。讓我們對著爸爸媽媽大聲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經過為期三天的傳統文化培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禮。無論是蔡禮旭老師、鐘茂森博士的"孝"主題講座,還是肖陳穎老師的運用弟子規來教育感化學生,無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得到了凈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聽講座的同時,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顏。
在幾位名師的講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專題講座。肖老師親切、大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帶入了她的講述中。肖老師體態優美,語言流暢,講話速度比起一般語速要慢些,卻顯得更加穩重,臉上始終面帶笑容,讓聽課的人心里很舒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這樣面帶笑容上課,學生一定也會感覺上課是種享受吧。
肖陳穎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率先用《弟子規》教學法,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與感恩,使得孩子們的道德素質與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雖然肖陳穎老師講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規來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聽了講座,重新拜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之后,引發了我作為一個女兒,一個老師的深刻的反思。
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蜃约赫J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肖老師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快速的節奏和浮躁的氛圍,不僅讓學生也讓我們老師內心不再是那么沉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任教,由于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課堂秩序不盡如人意。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忽視學生成長和在教學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來在教學中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在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干勁十足,但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的時候,就會心生懈怠,只重視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做班主任工作時,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當學生一再犯錯時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真正的愛心。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努力改進,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自信的不斷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后,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像肖老師說的,教育學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則。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相信,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下,只要我們用心、用行動去做每一件事,不僅僅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會培育出許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做一個真正幸福的教師,讓我們把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3
在今年的專業課培訓中,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使我受益良多,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但是學習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本次學習不僅讓我從思想認識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了解,還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鑒,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我們心中,將忠誠、守信應用于我們的一言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達。
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思想覺悟認識
以前,在生活學習中僅僅了解過《弟子規》《論語》中的篇章,其余國學書籍看之甚少。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抓緊對《道德經》、《論語》、《弟子規》等,使我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于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墻壁凈”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井井有條。我以前在工作中計劃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對教學工作、科研工作進行規劃,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贊賞和鼓勵,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自身處事修養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發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師學習經驗,向新同事學習新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同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學習表面,還要努力將之付諸于實踐。“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三、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書育人全面發展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可恥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歐美、韓、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后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沒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
但是在年輕的中國一代中,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文化,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學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華夏文明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當今社會面臨著危機,只有傳統文化才是立于不敗的民族基石,所以我們現在仍有必要系統地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教授于學生,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發展。
總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故事03-28
學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最新10-29
最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1-09
最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模板08-10
最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5-04
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0-18
中華傳統文化03-02
最新中華傳統文化作文600左右大全03-27
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實用】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