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考察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出考察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外出考察報告1
一、從觀花到探花:關注教育考察的目標
校長教育考察從它的目標指向性來看,有著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督導考察,也不是專業研究者的“學術考察”。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督導考察,往往與評價考核聯系在一起,考察的目的是為了對該校的管理進行評價,因而考察活動更多地指向他人;專家所進行的“學術考察”,一般以認識學校、尋找亮點、揭示規律、建構理論為目標,具有極強的理論指向性。相比較而言,校長的教育考察是校長通過觀察其他學校,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行為,從而感悟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藝。因此,這種教育考察行為更多以提高實踐智慧為目標,實踐指向性強,且更多地是指向自己。
基于上述基本判斷,校長教育考察在目標定位上首先要從“走馬觀花”轉向“下馬探花”,即要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學校發展智慧為旨歸,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在實際的學校情境中進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構。為強化這種目標指向,具體實施中要增強三個意識:一是研究意識。盡可能多地預先研究被考察學校所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區域教育政策、學校管理風格,以及該校發展的歷史、學校發展現狀、學校的特色與亮點等基本信息。二是問題意識。擬定好考察提綱,帶著自身學校發展和管理涉及的一些現實問題,進入該校逐項去考察。三是主動意識。把自己學校發展的特色和亮點、困惑和迷茫,在與被考察學校互動中,主動交流、主動碰撞。
二、從共性到個性:關注教育考察的內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校長的教育考察往往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和學習,從內容關注的視角看,既要從共性的角度來認識,在共鳴中實現“感同身受”,更要注意從個性的角度來發現,在拓展中做到“豁然開朗”。因此,在教育考察時,以下五個方面的個性化內容要進一步聚焦。
一是校長的思想力。教育考察過程中,帶領參觀校園、介紹學校情況、參與互動交流,被考察學校的校長往往是全場主角,他言談舉止中透露的往往就是該校的文化,他不經意的三言兩語常常蘊含著許多管理的獨特智慧。因此,被考察學校的校長言行背后的思想力,應該成為考察個性化的首要內容。
二是環境的教育力。校園的環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和孕育場所,也是一門內涵豐富的隱性課程。進入一所學校后,諸如學校大門的設計,草坪、雕塑、樹木、操場等的設置,各實驗室、展覽室、校史館的陳列,甚至包括學生宿舍等的擺設等都應成為考察留意的對象。仔細挖掘各校環境審美角度之外蘊含的教育意義、個性價值,應該成為考察個性化的重要內容。
三是機制的創新力。不成功的學校背后的原因是相似的,成功學校的成功則往往各有各的妙招,這種妙招,就是其深層次的機制創新力。通過預先的信息研究、進入學校后的觀察、聽取學校情況的介紹、互動交流等綜合考察后,從全面、理性角度發現其與眾不同的創新點,應該成為考察個性化的關鍵內容。
四是師生的幸福力。學校擔負的不僅僅是教育的使命和任務,還應成為提升師生感受幸福水平的樂園。在教育考察過程中,無論所展示的學校是否有特色,影響多大,它能否讓學校充滿生命的`溫暖,讓校園更靈動、課堂更鮮活,從而讓學生更快樂,教師更幸福,讓教育回歸人性,應該成為個性化內容考察的核心。
五是文本的借鑒力。被考察學校往往會提供本校在辦學和管理過程中總結或者設計的某些方面的文本,諸如校本課程設計、教學管理創新、教師專業發展手冊、學校評價考核方案,以及校本教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對這些文本和經驗的“拿來主義”,發揮和利用好文本的借鑒力,應該成為考察個性化的必要內容。
三、從單一到多樣:關注教育考察的方法
從筆者參與的一些教育考察活動看,目前,在教育考察的技術層面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前考察”不到位,考察者對所考察的學校一無所知,沒有事先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作必要的相關了解,也沒有必要的主次和重點的分工。二是考察、記錄工具單一。很多考察者全憑自身感官進行觀察,基本不借助輔助工具,記錄工具均為筆和統一發放的記錄本,缺乏必要的考察信息捕捉和處理的技術。三是考察者的站位主動性不夠。大部分站位喜好靠后,不利于近距離觀察、互動、發現被觀察者的情緒狀態、動作、表情等,主動性不足。
因此,筆者以為,首先,教育考察的組織者要有一個通盤考慮,對被考察對象應事先予以說明,最好附帶基本介紹。同時,對考察進行必要的分工,明確重點。其次,考察者的“前考察”準備要充分,應先“備課”再考察,預先確定好自己的考察關注點,以提高針對性。最后,從工具角度看,傳統的筆、記錄本之外,各種多媒體手段如錄音筆、照相機、攝影機、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盤等,也要及時跟上,確保信息掌握的全面性、生動性、直觀形象性。
四、從靜態到動態:關注教育考察的效用
一是加強考察之后的反思。結合區域特點、校情、教情、學情,進行必要的比較研究,知己知彼,弄清楚“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要學什么?”在此基礎上思考可以借鑒、改進的突破口,進一步內化教育考察獲得的知識和經驗。
二是開展關于考察內容的討論。通過對手頭教育考察過程中信息的整理、展示,結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份考察報告,供全校管理層、教師,甚至學生進行全面的討論。一方面可以使校長的外出考察活動更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集全校之力,變簡單的“移植”、“嫁接”他校經驗,為揚棄基礎上的“為我所用”。
外出考察報告2
一、學習考察的總體感受
XX縣在農業農村工作上,特別是在扶貧開發工作上,發展理念明確,思路思維清晰,工作重點突出,重點打造了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黨的建設“三位一體”的敦永線、吉新線百里示范帶,同時加速推進一戶一畝井岡蜜柚、一戶一畝XX葡萄、一戶一個雞棚、一戶一人進園務工的“四個一”百姓致富工程,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XX鎮XX村XX村:村莊打造“精”
突出了追求精致與因地制宜。該村是山區貧困村,人口僅18戶6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15人。在扶貧開發上,該村脫貧致富不盲目,在“精”字上下足功夫,在全村僅有耕地150畝的情況下,以通過實施村莊整治,整理出房前屋后空地80余畝,見縫插綠種植井岡蜜柚XX多株,戶均4.5畝,其中5戶貧困戶更是戶均6畝以上。
(二)XX鎮XX村XX村:規模效應“顯”
措施有“力”。為保持產業的健康發展,該縣出臺了貸款擔保、現金獎補、貸款貼息、產業保險等“四輪驅動”產業政策,妥善解決了群眾的遠慮近憂。同時,還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產業發展的各項配套。帶動有“用”。該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帶領村民全村發展葡萄種植1300多畝,戶均種植達13畝以上。扶貧有“果”。“十一五”期間,該村有貧困戶31戶10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經過大力發展葡萄種植產業,目前,貧困戶為6戶1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29個百分點。
(三)XX鎮村前村肉雞養殖小區:模式效益“好”
該小區有兩個自然村村民投資興建,與XX溫氏禽畜公司發展合作養雞,采用“公司+貧困戶”的模式。破解了資金難題。采取賒銷記賬方式,提高雞苗、飼料、疫苗,實現零成本養殖。破解了就業難題。每戶家庭無需外出辛苦打工合作養雞戶實現戶均年收入4.8萬元。破解了技術難題。禽畜公司派出技術員進行養殖培訓,養殖指導,極大程度地降低了養殖風險。破解了市場難題。由禽畜公司全部收購養殖戶養殖的合格肉雞,養殖戶無需跑市場。
(四)XX窖遺址保護公園:歷史底蘊“厚”
先做旺人氣。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鎮村聯動,集聚人口,加強古窯址保護,吸引市民觀光。再擴大名氣。大力建設XX窯遺址博物館、遺址公園、宋街等,全面打造好古窯遺址保護區。后填充底氣。引進永和瓷業、香港向榮集團、書香葉等8家陶瓷藝術企業落戶XX窯,發展陶瓷生產作坊10余家,下一步規劃建設陶瓷文化產業園等。
二、外出學習考察的幾點啟示
20xx年,XX鎮將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部署,結合學習考察的經驗和自身實際,建立健全扶貧開發新機制,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沉下身子,全力以赴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一)抓項目爭取,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銜接與溝通,加大向上爭資爭項力度,圍繞扶貧產業發展及群眾脫貧,著力加強產業發展所需的道路、電力、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節約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成本,完善其生產生活設施。
(二)抓產業扶持,促進農民增收。抓好重點扶持,引導幫扶大墩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好綠茶生產示范基地。抓好特色扶持,引導周田、桂嶺、王屋、團豐等村發展好蘋果桃、火龍果、肉牛、灰鵝、獼猴桃、石參、油茶等種(養)殖業,切實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
(三)抓就業培訓,增強致富技能。按照扶貧重“扶智”的思路,大力開展好實用技術培訓、產業技能培訓等相關培訓,力爭培訓人員達到700人次。積極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在陽光購物、東源果業、億豐果業等企業設置貧困群眾就業基地,力爭解決貧困群眾就業500人以上。
(四)抓移民搬遷,改善人居環境。加大移民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督促引導深山及有地質災害隱患的住戶進行移民搬遷,力爭全年完成394戶1455人進城進園。全力打造好王屋村移民安置區,進一步完善亮化、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
(五)抓基層組織,健全各項機制。健全鎮村干部考核機制,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村干部或有經濟基礎的'村民爭做精準扶貧帶頭人,帶領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健全精準扶貧工作督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自身的精準扶貧工作進行自查、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加快工作步伐。
三、外出學習考察的幾點建議
針對全縣的扶貧開發工作,再提幾點粗淺建議:
(一)要謀劃好有一個詳細的扶貧規劃。結合XX實際,明確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不盲目追求大、洋。優化好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產業都發展。
【外出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外出考察報告11-29
外出考察報告范文06-20
單位外出考察報告07-12
(實用)外出考察報告范文01-03
藝術生外出考察報告02-05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01-19
藝術生外出考察報告范文05-13
老師外出學習考察報告01-03
外出招商引資考察報告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