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實用的《春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作文 篇1
歲時節日由來已久,歲時源于古代歷法,節日源于古代季節氣候,簡單地說是由年月日與氣候變化相結合排定了節氣令。
與二十四節同時并行的節日,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間。確定節日的標準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圓缺為記。所謂朔日,是各月之初一,又稱元日,正月的朔日,謂元旦,舊歷新年之始。元旦為一歲最早的節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慶大祭的節日延續至今,雖改稱春節,但民間仍然習慣稱新年。
年,既是時間概念,也是記時單位。年節無凝起源于計時單位的年。人類在漫長的蒙昧時代,沒有時間的概念,過著山中無歷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需要,逐漸從天象和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一套測定和計算時間的方法。
我們的祖先早在以采集和漁業為生的舊石器時代,就對寒暑來往的變化,月亮的圓缺,萬物生長和成熟的季節,逐漸有了一定的認識。到了新石器時代,中國進入了原始農業社會,人們為了掌握耕作時節、不誤農時,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星象循環的規律,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這對農作物的種植、管理和收獲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結束了人們盲目度日的狀況,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稱出現較晚。根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曰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改歲稱招,周代才稱之為年(后來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為載,唐肅宗三載公元758年,又改為年)。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發達而著稱于世界的國度,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從他們的遠祖棄的時候起,既好種樹麻菽,棄被人民推崇為農業的始祖,號稱后稷。到公劉之時,仍然務耕種,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農業的民族。因此,年的時間概念最初就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循環而逐步認識的。在《說文解字》中,最早對年解釋是谷熟也!《谷梁傳》記載:五谷皆熟為年,五谷皆大熟為大有年。這里所謂有年指的是農業大豐收。在大有年的時候,人們一定要慶豐收。據記載,早在西周初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慶豐收活動。
在先秦時期,各地各代的歷法不一。西周時行周正,即以建子為歲首,(周歷的正月相當夏歷的十一月)。同時在豳國又行豳歷,豳歷的歲終是十月,即周歷的十二月;豳歷的歲首為一之日,即周歷的正月,夏歷的.十一月。在《詩紀豳風七月》中,就記載了西周時期新舊歲交替時的風俗活動。一般庶民結束田間的農業勞動基本上已到了十月,進入冬季了。冬季室內是人的主要活動場所,人們常把向北的窗戶堵上,在室內生火,用煙熏鼠,準備過年。所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人們收得棗子,釀制美酒,慶豐收,敬老人。朋酒斯饗,日殺羔羊,臍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美酒犧牲,歡慶新年,成為一項隆重的慶祝活動。與這種人的歡慶活動相對的是對神的敬獻。在豐收之后,人們為感謝神的保佑而舉行酬神賽會。酬謝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飯、新谷釀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來年再獲得豐收。在《詩紀周頌》中保留著一首秋收后祭祀祖先時唱的樂歌《豐年》:今年糧食收獲多么多呀!糧倉是那么高大,用豐收的五谷釀成酒和醴來祭祀祖先妣和神靈,讓神靈的恩澤遍施人間。
周代的這種歡慶豐年和祭祀活動,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因此還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節日,但由于每年都有收獲后的慶祝以及冬季的來臨,這種天定日的祝豐活動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規律作為年節的雛形,為以后年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節》作文 篇2
翻開精美的的日歷,20xx已經悄悄過去,20xx年也已經悄悄來臨,我們身邊在慢慢變化,大家都在盼望著春節快快來臨。
想起往年,在春節快要來臨的前幾天,人們都會大掃除,把家里的灰塵清理干凈,讓房子煥然一新。在除夕夜的那個晚上,家家戶戶都團圓,大家吃著每年只有一次的年夜飯,也不禁忘掉了過去一年的疲憊,現在和家人團圓了,心里會有多么激動啊!
“五,四,三,二,一”除夕夜的鐘聲正在倒數,人們都睡不著覺,想看看新一年鐘聲響起時,漆黑的天空會變成怎么樣,會變得怎樣美麗。天空中想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漆黑一片的夜空中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煙花,這是多么美的夜景啊,人們都不禁贊嘆,往年,我也常常跑到小賣部,買一盒煙花和打火機,用打火機點亮煙花,把自己家也變得熱鬧起來。
大年初一,大街上擠滿了人,這一天是人們放松的'一天,大人不用上班,小孩也能自由的跑來跑去,還有些頑皮的小孩去伸手向大人要紅包。瞧,那一堆小孩子正在比誰的新衣服美,和誰的壓歲錢多呢。而大人們就在一旁打牌,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我盼望春節的到來!
《春節》作文 篇3
媽媽揪著我的耳朵大聲的喊:“女兒,我的寶貝快起來啦!”“吵什么,我還沒睡醒呢,別吵我!”“嘿,你這大懶蟲!”“快過年了,起來穿新衣服啦!我從被窩里鉆出來說:真的過年啦?哎呀,我睡過站了!”我從被窩里爬出來,穿上新衣服出去買年畫了,貼好了年畫和對聯之后,媽媽說:“你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去玩電腦了。”“媽媽最好了!”到了除夕的夜晚,家家熱火朝天家家戶戶都掛起紅紅的.燈籠,非常喜慶。我家的燈籠上畫了兩條金魚嘴里咬著一個金元寶,表示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奶奶和爺爺在包餃子,爸爸媽媽一起說:“走,我們帶你一起去放煙花。”我還沒緩過來神,爸爸和媽媽早就抱著一箱子的煙花下樓去了。
我馬上跟了下去,到了樓下,我看見了五顏六色的煙花,我喜不自禁地跳了起來。爸爸說:“這不算什么,看,咱們放的煙花多漂亮!”“呼!啪啪!”的一聲。“哇,這個煙花比哪一個都漂亮,它是蘑菇形的。”我打趣的和爸爸說,“嗯,不錯嘛!技術很好啊!”“那當然我以前是很會放鞭炮的!”不知爸爸說了一句什么,把我么給逗笑了!這真是一個愉快的春節!
《春節》作文 篇4
作家馮驥才曾說:真正的年味,不應該只是物質的豐盛,而更應該是精神的豐盛。這話不假。過去,人們盼望著過年吃魚肉,穿新衣,同時也盼望著合家團聚,共度除夕夜;如今,人們企盼著過年放長假,收紅包,同時也企盼著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獨特的年味。
對于魯迅來說,年味就是舂年糕,是滿屋飄香的糯米味,是扯白糖時軟軟熱熱的糖條甜,是裹粽子時形狀各異的箬葉香,更是其筆下故鄉紹興的社戲。稽山鑒水社戲熱,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習慣,戲臺搭在湖中央,戲臺前的湖面上擠滿了烏篷船,隨著鑼聲響起,船上的男女老少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魯迅筆下的紹興春節里的風情圖。這時,年味從社戲中男女主人公的對白中飄出,鉆進紹興人的耳蝸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老舍筆下的臘八粥,是過年的象征,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的干果熬成的`,是一場小型的農業展覽會。新年那天,人們喝著臘八粥,用臘八蒜蘸著餃子吃,當醋的辣味沖上面頰是,這才有了過年的氣息。這時,年味是從老北京胡同口里飄出的臘八粥的香,飄進老北京人的味蕾里。
再說說湘西。端午節有著傳統的比賽劃龍舟,春節里有著傳統的節目燒燈。玩燈不僅要憑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有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沈從文如是回憶到。在我看來,燒燈除了顯示人的勇敢外,更多的是驅趕鬼神之意,這與放鞭炮有著相同的寓意。這時,年味伴隨著火紅的亮光,照耀進湘西人們的眼里。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達,過年時人們不用趕回家鄉,視頻通話也能使人們一塊過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不再企盼著過年吃魚肉,穿新衣;隨著空氣質量的變差,春節禁止市民燃放煙花爆竹。于是,人們開始抱怨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吐槽春晚,卻也年年守在電視機旁觀看,因為這是央視為全國人民烹制的年夜飯;我們搶著只裝有不足十元的紅包,因為心意滿滿;我們收發這同樣的短信,因為那是新年里朋友的問候。這時,年味又從電視,紅包,手機中飄出,飄進人們的心中。
年味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感受。
【《春節》作文】相關文章:
回憶春節作文-春節作文01-25
春節的的作文【精選】08-13
【精選】春節的的作文08-17
春節的的作文02-09
春節的作文02-09
春節的的作文02-10
春節的作文02-10
春節的的作文02-10
春節的作文02-10
春節的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