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作文精華(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夕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的作文1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到處洋溢著春節熱鬧的氣氛,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晚上,吃過年夜飯我到鄰居家玩,姐姐們都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我也跟著看了起來。
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飛》,她唱得似清泉,如絲綢,像泓水,輕輕地飄到了人們的心中,好像我也在飛;看著名小品表演家郭冬臨表演的小品——《鄰里之間》,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但笑過之后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不要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而引來xx煩。豐富多采的節目一個比一個好看,但是使我最難忘,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聾啞人演的那個節目——《千手觀手》。她們動作準確,姿態十分優美,我潸然淚下。因為她們在無聲的世界里度過自己的年華,是何等的艱難,可她們沒有被困難嚇倒。誰都能想到,她們在優美的舞姿背后,流了多少汗。聽不到音樂反而能跟著節奏,我對她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正當我看的入神,“咚咚”一陣鞭炮聲傳入我耳。12點的鐘聲還沒有敲響,遠處的鞭炮聲就響成一片,我和爸爸的心也有些癢癢,搬出鞭炮,開始放了起來。
那“嗖嗖嗖”“啪啪怕”“呼呼呼”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是與舊年的告別。那轉動的、噴涌的、閃光的煙花,爭芳斗艷,又像在迎接新年的鮮花,激起了我的興趣。
我拿出一支“年年有余”的禮花,小心翼翼地點燃了。禮花呼呼的響,忽然冒出個大禮花,如清泉一般,撒向人間;又如顆顆珍珠,從天而降;又好似朵朵菊花,開滿夜空。
爸爸點燃了一個“二踢腳”,跑出三米遠外觀看,只聽“咚”的一聲,二踢腳升入夜空,又“咚”的一聲撒出一片紅花。我也不甘落后,急忙點燃了“集錦”,那火星直沖上一米高的地方,又灑落下來。既象煉鋼爐里飛濺的鋼花,又像美麗的彩色噴泉。隨手“集錦”又噴出一道白色的火焰,仿佛一朵正在怒放的白菊,令人賞心悅目。鄰居家小妹妹的.“魔術彈”更是奇妙,一會兒噴紅,一會兒吐綠,把天空映得如同白晝。
這時樓上樓下的小孩都到了一層燈下邊,放起了禮花。頃刻間,夜空中灑下滴滴金雨,地面上開出朵朵銀花。到處五彩繽紛,到處歡聲笑語。我拍著手笑著、跳著、蹦著。有趣的到是那些膽小的,用兩只手蒙住了眼,可是,轉動的大眼睛卻從手指縫里偷看。他們的笑臉映著火光,更加可愛。
伴隨著人們歡樂的笑語和無數的歌聲、鞭炮聲一起匯成了歡樂的新春樂,飄蕩在夜空里,撒向人間。這真是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啊!
除夕的作文2
除夕之夜是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就要歡歡喜喜的送走馬年,迎接羊年的到來。
除夕之夜,我們的院子非常熱鬧。每個單元門口早就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紅底金字的大幅對聯;院子里擺滿了各種鮮花;家家戶戶的門窗里都飄出年夜飯的香味。每家每戶的門上也都貼上了春聯,有的還掛上了大紅燈籠;小孩子們穿著新衣服,在院子里盡情的`追逐著、嬉鬧著,有的在放著各種各樣的禮花和鞭炮。
我們家的門上,也早早就掛上了爸爸買回來的大紅燈籠,貼上了我寫的春聯。我今年寫的春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歲新年新景”。橫批是:“春意盎然”。
晚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客廳的茶幾上放著鮮花、水果、點心、瓜子和糖果。在北京上大學的姐姐也回來了,我們全家團團圓圓。我們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等著看春節晚會。爸爸、媽媽今天顯得特別高興。爸爸端起酒杯,首先感謝媽媽一年的辛苦,贊揚姐姐去年考上了大學,祝賀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又被評為三好學生,姐姐也說了許多祝福爸爸、媽媽的話,表示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學習的決心。我也端起杯子說:“祝爸爸、媽媽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活得快快樂樂、踏踏實實”。我們全家都碰了杯,我和姐姐喝的是飲料,爸爸、媽媽都喝了酒。
吃完年夜飯,我們全家圍在一起看春節晚會。爸爸早就把春節晚會的節目單從網上下載打印出來了。我們一邊拿著節目單,一邊看著電視。今年的春節晚會可精彩了。有歌曲、戲曲、雜技、舞蹈、小品、相聲、魔術等40多個節目。尤其是趙本山的《心病》、黃宏的《足療》、馮鞏的《馬路情歌》,逗得我們都笑痛了肚子。整個晚會的節目真是一年比一年精彩。
到了晚上十二點,晚會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門外也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們全家都來到樓下的院子里看熱鬧。院子里的人可多了,大人小孩都在放著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得我和姐姐早就捂起了耳朵。一束束五顏六色的煙花直沖云天,然后爆炸、散開,真是五彩繽紛,好看極了。院子里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和一群小朋友笑啊、跳啊,手掌心都拍紅了也不知道。
那滿天的禮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一直延續了好久好久,那幸福之花,既是對馬年的告別,又是對羊年的歡慶,它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大人和孩子們的心中。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
除夕的作文3
除夕這一天對中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鞭炮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酒、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
除夕的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盛開著絢麗多彩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這五千年來傳承著偉大燦爛的民族文化。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戴,不一樣的特色小吃,不一樣的民風民居……這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現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夕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家家戶戶團圓的節日。除夕——這個節日是由一只古代的怪獸:夕而引起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平安。從此,這種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每年的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在除夕的這一天早上,家家戶戶的鞭炮聲就接連不斷,讓原本寂靜的鄉村小鎮變得熱鬧非凡。到了晚上,煙花在夜幕中綻放就變得更加美妙了。除夕這一天是要吃團圓飯的啊!在外工作的人除了萬不得已,每個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陪父母。而且餐桌上必須要有一條魚,和一盤年糕。魚象征著年年有余,所以這條魚不能吃,吃了可就年年沒魚了。這對我來說是個災難,因為我很喜歡吃魚,有魚不能吃,這是煎熬啊!而年糕象征著年年高,這是可以吃的,這讓我心中又有了一絲絲的安慰。
吃過團圓飯后,我們的鄉村還有一個習俗,在除夕這一天,還要迎龍燈。龍燈是由一個巨大的龍頭和幾十米長的龍身構成,龍頭由三個人抬著,而龍身由兩個人一米抬著。龍燈的前面有人敲鑼打鼓,后面也有人跟著看熱鬧。這龍燈走到哪里哪里就放煙花歡迎,據說這樣能有好運。而且龍燈每到一塊空地后就圍成一個圈轉起來。在鞭炮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龍燈過去后,我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晚會上,有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唱,引人發笑的'小品,還有美妙的琴聲。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這些美妙的節目中了,并時不時地發出歡笑聲。整個鎮子都安靜下來,直到午夜十二點,每家每戶就像約好了似的一起放響了開門紅。熱鬧又重新回到了小鎮中。春晚看完了,開門紅也放完了。我們就開始坐著守歲,據說你守歲守的越久,父母就越長壽。
哦,除夕之夜,團圓之夜。這是父母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之內,自己的子女會回來看自己。因為父母們不盼望子女帶什么禮物,只要子女健康就好,只要子女回家過年就好。讓我們在家多陪陪父母度過每一個熱鬧的除夕夜吧。
除夕的作文5
每到除夕之夜,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我親愛的姥姥,總會在姥姥遺像前靜默好長時間。或許是因為,我的童年時光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和姥姥一起度過的。
依舊記得七歲以前的那幾個除夕夜,我總是喜歡和姥姥一起躲在大門后面吃著豬尾巴,以求來年不停地長高。祖孫倆一邊搶著吃,一邊偷著樂,真的好開心!
可是,自從七歲以后的除夕夜,我都極少在家吃飯,因為爸媽給我認了干娘。根據農村的習俗,為了使孩子成長得更健康,我必須去干娘家去過年,年年如此,歲歲相同。這樣,我和姥姥一起過除夕的'機會就少了。即使我不愿意去干娘家,即使我在家里哭得“飛流直下三千尺”,即使我叫嚷得“驚天地,泣鬼神”,父母總是安慰我說:“不行,一定要去的,這樣,你就不會生病了!”盡管每次都會有壓歲錢隨我回歸,但我不會為了壓歲錢而去她家,畢竟到最后,這些壓歲錢都得全部交公。可是,我多想和姥姥在一起品嘗那有滋有味的年夜飯呀!
還記得最后一頓年夜飯,那是我十二歲的時候,姥姥已經被診斷出食道癌晚期,我被告知不能和她共用一副碗筷,當然更不談碗里的食物了。我記得那一天,姥姥仍像往常一樣,習慣性地往我的碗里夾了幾塊瘦肉。剛開始我遲疑不決,但一看到她那幸福的笑臉,一想到她對自己的病情還一無所知,我還是咬了咬牙,接受了她的賞賜。看到姥姥會心地笑了,我也感到特別的欣慰。
如今,姥姥不在了,每到除夕,我都十分想念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畢竟,姥姥從來都不會在飯桌上談論的學習成績,畢竟,姥姥從不會強迫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畢竟,她總是把我的身體看得比她自己的命更要緊,畢竟,她總是炫耀式地把我帶在身邊去親戚家串門,畢竟,是姥姥帶給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真的,好想姥姥,好想那些快樂的時光。如今,我的年夜飯可以在家吃,也可以在別人家吃,但我的內心總覺得有一塊地方空著,它讓我的年夜飯吃起來總不是那么香甜。盡管再也找不到過去的味道了,但我還可以在除夕之夜回憶我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會想起和姥姥一起準備祭祀用品的情景,想起姥姥神秘地把壓歲錢包放在我枕頭下的情景,想起姥姥和我一起貼春聯和“福”字的情景。是姥姥告訴我年三十晚上為什么要用鯉魚和豆腐來祭祖,是姥姥告訴我過年為什么要吃年糕,是姥姥告訴我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貼……
每到除夕之夜,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我親愛的姥姥,總會在姥姥遺像前靜默好長時間。我會把對姥姥的思念寄托在對除夕之夜的回憶中。
除夕的作文6
屈指而算,今天已經是1月25日,也就是除夕了。我甩去昨日的疲憊,期待著12點鐘聲敲響的時刻。心情有難以言表的激動。再怎么說,今天也是XX年的最后一天了,也許我應該有些許的留念,但XX年確實給我留了太多悲傷地印記,只是希望它能早早的被抹去。把視線投向窗外,被玻璃窗局限的的景色也變得生動而美麗。剛過8點鐘,屋外的孩童們已經準備好鞭炮,放起了炮竹,小區一下子充滿了過年的味道!
每次回家過年,年貨當然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家人手里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家過年。因為是除夕的緣故,回家老家的路上顯得格外冷清,想必是因為大人孩子都在家中陪老人過年,路上的行人也就稀少了下來。路邊的白楊,芬芳的泥土,蔚藍的`天空都因為是除夕的記憶所顯得刻骨銘心。讓我難以忘懷這被新年的氣氛渲染的一草一木。
冬日的家鄉有些荒涼,有些寂寞,但我的第一感覺卻是刺骨的寒冷,仿佛是由體內散發的寒氣,讓我止不住的的打著哆嗦,更使我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也許是新春的年味喚醒了我,加入新年忙碌的步調,漸漸忘卻了寒冷。屋門外,大紅燈籠高掛在當頭,春聯福字也已經被糨糊黏在墻頭門檻。
過年當然少不了放鞭炮,小孩子們把自家的鞭炮拿到門前,村民們架上稻草,點上篝火,圍攏在熊熊燃燒的火焰旁,放鞭炮。過大年。禮花炮竹,“竄天猴”一個都不少。在火的溫度中,人們忘卻了寒冷,捂住耳朵,縮起頭,那驚天的炮竹聲似忽視年獸的嘶吼。偶爾仰望天空,鄰村的禮花像綻放在夜幕中的花朵,渲染著自由的芬芳之美。
過除夕,村子里的必要的習俗是要邀請祖先一同分享節日的氣氛。家中的長輩把記錄著祖先姓名的的卷軸展開,掛在客堂的對門的墻頭。全家人意義為祖先叩首。這個卷軸說是一個名錄,還不如說是一幅畫。只不過這畫并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個庭院,即是靈魂的歸宿,墓地。這畫中的景分三層,劃分成一個個長方形的區域,上面寫著名字。家人們把祭品擺在桌上供先人享用。年三十是不能睡覺的,因為要祭祀祖先的原因,燈也要開一夜。我們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邊炸著這個種年貨,有炸年糕。炸帶魚,炸辣椒,還要炸整整一箱子,在正月當零食吃。
當12點的鐘聲敲響的時候,耳邊又響起了鞭炮聲和人們的祝福聲,XX,祝您牛氣沖天!
【除夕的作文】相關文章:
愉快的除夕作文-除夕作文01-25
我家的除夕作文-除夕作文01-25
歡慶除夕作文 - 體裁除夕作文01-25
除夕真熱鬧作文-除夕作文01-25
除夕吃餃子作文-除夕作文01-11
除夕我當家作文-除夕作文01-25
除夕除夕夜的作文03-19
關于除夕的作文:熱鬧的除夕04-28
難忘的除夕_過除夕作文02-15
(經典)除夕的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