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措施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措施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措施是針對情況采取的處理辦法。你知道怎樣寫措施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措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措施1
1、項目經理部組織以經理、生產副經理為主要領導的消防安全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包括各專業工長。組織并定時訓練工人熟悉、掌握消防設備的使用,提高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做好安全消防交底工作,對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書面交底,開好交底會。
2、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的采用,必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施工現場明確劃分易燃可燃物堆放、倉庫等禁火區。對于易燃物料、工程設備設專庫管理,避免意外損失。
4、開工前應將消防系統、消防器材敷設準備好,如:消火栓、滅火器、水桶、砂箱、鐵鍬等,保證消防器材齊全、靈敏、有效;水桶、鐵鍬等不能挪做他用。
6、現場消防道路保證暢通無阻,場區夜間安排照明設施及值班巡邏。
7、結構施工時將消防立管、消火栓、水龍帶隨層安裝,地面加壓水泵保證隨時可緊急啟動。
8、電、氣焊施工前必須辦理許可證,設置看火人,配置水桶、滅火器,有上下預留洞處,要把下層洞口蓋好。火花可能飛濺的用鋼板隔擋。焊割作業的.氧氣瓶、乙炔瓶距離不得小于10m,焊割后立即關閉。
9、施工現場應嚴格執行安全用電管理規定,加強施工用電和照明用電的電源管理,不得隨意使用電爐等耗電設備,防止發生火災威脅人身安全。
10、現場嚴禁吸煙。生活區設吸煙室,加強現場監督。
11、冬期辦公用房、職工宿舍安裝臨時采暖器,以防止火災和煤氣中毒。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措施2
1)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的消防管理原則。實行防火安全責任制度,項目經理為防火責任人。
加強教育和培訓,逐步建立起定期對各班組進行消防防火教育。
2)項目部制定本工程消防方案和消防檢查制度,定期研究消防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問題,確定各級防火安全責任人。成立義務消防隊,配備適用的消防器材,隨時做好滅火準備。
3)堅持每月和不定期檢修用電設備及線路、開關,切實杜絕和避免電氣設備和線路故障引起火災。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消防安全問題和隱患,要限期整改,防止事故發生,F場實行安全員和義務消防員相結合的消防管理方法。
4)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安全交底的同時要進行消防安全交底。特別對電器、電焊、氧焊(割)、油漆等有火、易燃易爆危險作業時,要有具體的'防火措施,F場割、焊作業應遠離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作業點與氧氣瓶、乙炔瓶的距離不得少于5M;距材料倉庫、易燃品堆放區距離不得少于25m。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應設置專門隔離設施,并經驗收批準后方可作業。進行高空明火或電焊作業時,必須在下方采取相應隔離措施,并有專人看管,不得有火種從高空散落,防止火災事故發生。任何班組和個人不得違反消防安全規定,冒險作業。任何班組和個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損壞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5)施工現場嚴禁流動吸煙、施工現場禁止明火。各種臨時用火、現場使用明火作業時,必須按消防要求規定施工,必須向項目經理部申請臨時用火證,并配備專人看管。倉庫、易燃品堆場及變配電室應懸掛明顯的標志。施工現場、材料庫、生活設施等處設一定數量的臨時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砂池和消防滅火器等消防設施,消火栓、消防設施附近應有明顯標志牌。
6)使用高溫燈具時,如碘鎢燈應遠離易燃物品,最低不小于100cm,離易爆物品應在3m以上。
7)消防器材設備應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完整好用,現場所有消防設施不得被其它物品、材料遮蓋阻擋。電閘箱、電焊機、砂輪機、變壓器等附近不得放易燃物品。油類等易燃物品設專人管理,電源由電工專門管理,其他人不得隨意動用。
8)現場施工道路兼作消防道路,道路應保證暢通。工地進出大門和易燃品倉庫前不得停放車輛,以保證現場道路暢通。
9)現場做好消防安全宣傳工作,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宣傳畫等在施工現場的醒目位置進行消防安全宣傳。定期對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進行消防知識教育、滅火器材使用培訓,做到遇火警不慌亂,并懂得對小火警的撲救。
10)在施工平面布置圖上標識出消防設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F場值班人員、安全巡視員、保衛值班人員發現有火警后應立即電話報119,并有組織的進行撲救。
11)對及時舉報火災隱患的和積極參與撲救火災的班組和個人給予獎勵300元/班,對違反消防條例,玩忽職守造成火災的或發現火災隱患不及時消除和通知有關單位、班組和個人給予處罰。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措施】相關文章:
酒店消防應急預案及消防安全措施11-22
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費合同02-20
建筑工程施工用電安全措施11-01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措施12-31
建筑工程施工用電安全措施精品[3篇]12-30
高空作業安全措施06-23
磚混建筑工程消防保衛措施12-30
建筑工程項目消防管理措施12-30
高空作業安全措施資料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