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0月份我讀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當時選這本書,是因為在公眾號上看到對這本書介紹的一篇文章,感覺很好,于是就在網上下單買了這本書。
剛拿到這本書時,看到厚厚的一本,有將近500頁,心里還打嘀咕,懷疑自己是否能真正讀完它。不過真的開始讀的時候,這些顧慮就完全消失了,我是真的被這本書吸引了,每天下班都會讀上一部分,用了不到半月的時間就讀完了此書。
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貝蒂史密斯所著,可以說是她個人經歷的寫照。書中的主人公弗蘭茜出身貧窮,有時連飯都吃不上,貧民區的生活并沒有讓她自怨自艾,她和弟弟很小就一起干活,一起賣廢品貼補家用。
在弗蘭茜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她超乎常人的堅韌與樂觀。她的家庭貧窮,父親喬尼酗酒且時常失業,母親凱蒂則靠做清潔工和縫補衣物維持家用,同時母親凱蒂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盡管生活艱難,但弗蘭西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像一棵在貧瘠土壤中頑強生長的小樹,就像書上所寫的“這種樹被稱為‘天堂樹’,貧瘠的土地,擋不住天堂樹的生長;平凡的原生家庭,困不住真正的夢想”。
弗蘭茜用自己的方式汲取著成長的養分,它向著天空,掙扎著生長,努力地活著,最終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實現了夢想。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弗蘭茜和弟弟的成長似乎印證了這點,但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姐弟倆的原生家庭是充滿愛的。
18歲的凱蒂生下女兒弗蘭茜當上媽媽的那一刻,就詢問母親,想著如何幫助孩子改變命運,實現階層跨越。她會堅持給孩子讀大姐茜茜送的《圣經》和《莎士比亞》這兩本書。
母親凱蒂雖然嚴厲,但她對孩子們的愛深沉而堅定。她會在孩子們生病時,悉心照顧;會在孩子們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支持。父親喬尼雖然時常醉酒,但他也會在清醒的時候,給孩子們講故事,理解孩子,傾聽孩子,帶他們去公園玩耍。
夫妻倆堅持讓倆孩子讀書,鼓勵他們學習知識,正因為如此,弗蘭茜才能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各種書籍,從文學經典到科普讀物,從歷史故事到現代小說,書籍為她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弗蘭西相信,“活下去、繼續奮斗,當然更要熱愛生活——要愛著生活里的一切,它饋贈的傷懷與喜悅,因為這就是生活的充實。人人皆能從中找到救贖。”
總之,在這個貧困的家庭中,即使日子過得再艱難,歡樂一直都在,愛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
弗蘭茜和弟弟是幸運的,他們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讓他們的家庭成為他人艷羨的對象。
文中麥加里蒂與妻子、孩子關系都不好,所以他很羨慕喬尼一家的生活,他羨慕酗酒的喬尼除了沒錢,什么都有:有深愛自己、溫柔能干、善解人意的妻子;有聰明、漂亮,懂事、干凈的孩子。而他自己除了有錢,一無所有。
想想現實社會不乏像“喬尼”和“麥加里蒂”的人,有錢的羨慕沒錢的精神富足,沒錢的羨慕有錢的物質富足,就像卞之琳的那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但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凱蒂一家并沒有停留在精神領域,去安于現狀,尤其是弗蘭茜隨著年歲的增長,弗蘭西開始意識到,要想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實現階層跨越,就必須走出布魯克林,去更廣闊的世界闖蕩。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上暑期大學,不懈努力。盡管路途艱難,但她從未放棄,反而使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學會了在逆境中堅持自我,用智慧和勇氣去應對生活的挑戰。
總之,這本書真的很不錯,讀完此書我也很羨慕喬尼一家,羨慕那么美好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深切地感受到在他們貧困的生活里,正因為有愛、感恩、善意、樂觀、閱讀……不斷為他們補給能量,才使在這樣生活里的弗蘭茜譜寫出了一首屬于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后感】相關文章: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08-19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02-1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精選15篇)03-0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15篇02-1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18篇03-0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精選15篇03-08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02-17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15篇03-0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集錦15篇03-0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匯編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