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節”,形成于戰國時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古人都會通過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這一傳統中國節,既有助于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也能夠涵養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時光易逝,傳統不老。在歷史長河中,一個個民族節日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久久流傳。“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陽佳節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們也都會通過朗誦、武術、歌唱、舞蹈、戲劇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炎黃兒女領悟華夏傳統節日的豐富人文內涵,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引導和培育公眾涵養傳統美德,能夠讓其蘊含的孝思、愛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斷滋潤我們的道德精神之根,進而讓傳統美德涵養我們的精神家園。
重陽節包含著和諧、友好、幸福等內涵,已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現實載體。尊老敬老是中國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變的優良傳統,是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國家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老年節”,在這一天,各地敬老院會迎來眾多志愿者,很多兒女也想方設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而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創新為突破口來增強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這種文化自信,堪為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揚重陽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精氣神。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們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不忘本源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互聯網+”時代,貼合互聯網傳播特點,為中國傳統節日注入互聯網元素,更能夠聚合網絡力量涵養文化自信,不斷夯實中華文明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扮靚筑夢中國的偉大征程。
(選自楊飛《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重陽節是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它形成于戰國時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一直沿襲至今。
B.重陽節的習俗自古以來就豐富多彩,古有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今有詩文朗誦、武術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動。
C.在歷史長河中,重陽節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因為激活了歷史傳統,喚起了人們的文化記憶,所以能增強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D.我國深厚的文化實力在包括傳統節日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得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片沃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節日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節慶活動的形式在沿襲傳統的同時也有所創新。
B.有的傳統節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如重陽節中蘊含的和諧、友好、幸福等內涵,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
C.要想引導和培育公眾涵養傳統美德,在人們的心中植入孝思、愛意等思想與情感,就需要記住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D.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與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國家將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老年節”,給傳統節日賦予新的時代氣息,使這種文化傳承的方式更具有參與性與共創性。...
B.中國傳統節日蘊藏著中華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中華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C.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們始終不拋棄傳統,始終不割斷文化這條維系中華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脈。
D.在“互聯網+”時代,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須貼合互聯網傳播特點,為中國傳統節日注入互聯網元素。
參考答案
1. C 2. C 3. D
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題中C項,強加因果。原文是說“既有助于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也能夠涵養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前后是并列關系,不存在因果關系。
點睛:這類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
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這種題目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題中C項,原文第三段是說“利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而非專指重陽節。
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題中D項,“就必須貼合互聯網傳播特點,為中國傳統節日注入互聯網元素”的說法太絕對。
【《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讓文化自信具有更堅實基礎閱讀答案01-29
《建筑的閱讀》閱讀及答案02-02
建筑的閱讀閱讀答案01-02
《職業》閱讀答案12-20
《考試》的閱讀答案02-27
《散步》的閱讀答案07-25
建筑的閱讀 閱讀答案宜昌中考02-27
善良的種子閱讀答案07-18
豐碑閱讀題及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