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學期自我陳述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學生學期自我陳述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學生學期自我陳述報告1
本人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為校做好事。
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
我熱愛我們的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思想覺悟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以及黨章學習小組,努力要求進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尊敬師長,組織紀律性強,連續擔任班學習委員等職務。工作認真負責,團結同學,發揮友愛互助的精神。
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 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當然,在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后,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后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高一學生學期自我陳述報告2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南昌市新建縣某小學的部分班級小學生1681名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1003名(59.7%),女生678名(40.3%);年齡最大15歲,最小5歲,平均為(9.15±1.85)歲。經過6個月的監測,共計402名小學生發生傷害。
共發放調查問卷402人份(每人份指同一個人前、后相隔6個月共2次調查的問卷),收回402人份,回收率為100.0%;有效份數為396人份,有效應答率為98.51%。其中男生312名(78.8%),女生84名(21.2%);一年級占17.7%,二年級占18.9%,三年級占21.7%,四年級占16.7%,五年級14.6%,六年級10.4%。受傷學生中年齡最大13歲,最小6歲,平均為(8.46±1.72)歲。
1.2方法
由經過培訓后的班主任監測本班學生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傷害發生情況。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調查時間內(指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是否有過受傷、受傷是有意還是無意造成的、受傷種類、發生地點、受傷部位。在傷害發生的3d內受傷學生第1次填寫傷害調查表,于傷害事件發生間隔6個月后第2次填寫傷害調查表,2次調查采用同一份調查表,將2次填寫內容進行比較,以第1次填寫的調查表為“金標準”,評價自我報告方式進行傷害調查中存在的回憶偏倚情況。其中一、二年級調查問卷中的生字、難字采用漢語拼音,并由班主任進行講解,以確保調查對象提供真實信息。
1.3傷害的判定標準
小學生傷害的判斷標準[4]為,必須具有下列3種情況之一者:
(1)到醫院或校醫室診治;
(2)家長或教師做緊急處理;
(3)休息0.5d及以上。
1.4質量控制
調查方案的設計咨詢了有關學校領導、教師、專家指標客觀,各項標準統一。廣泛查閱文獻,擬定調查表。通過預調查,進行反復修改后采用。統一培訓班主任教師,原始資料收集時,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的完整性、準確性(是否有邏輯錯誤、漏填、錯填等),發現錯誤立即更改。
1.5數據的整理與統計分析
將合格問卷統一編號,數據錄入采用EpiData軟件平行雙錄入。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2、結果
由表1可見,在2次回答是否受傷害的問題方面,2次回答一致率為82.3%,不一致率為17.7%,且不一致的情況均為第1次回答有傷害,6個月后第2次調查改為沒有發生傷害。不同年級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730,P=0.001),其中五年級學生最低,一、二年級學生較高;不同性別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40,P=0.359)。
傷害是有意造成的還是無意造成的問題2次回答一致率為77.1%,不一致率為21.9%,缺失4人份(1.0%)。不同年級學生此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808,P=0.003),其中五年級學生最低,一、二年級學生較高;不同性別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0,P=0.890)。
傷害種類的'問題2次回答一致率為55.8%,不一致率為44.2%,是所有問題中不一致率最高的。不同年級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9.118,P=0.104);不同性別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xx7,P=0.780)。
傷害地點的問題2次回答一致率為80.1%,不一致率為19.9%。不同年級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360,P=0.001),其中一年級學生不一致率最高;不同性別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00,P=0.192)。
傷害部位的問題2次回答一致率為77.8%,不一致率為22.2%。不同年級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50,P=0.043),其中一年級學生不一致率最高;不同性別學生該問題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2,P=0.430)。
3、討論
由于國內大多數傷害調查是由被調查者回憶最近1a的傷害情況,取1a的中間位置時間6個月為傷害發生的平均時點,故此次調查采取6個月后第2次填寫傷害調查表。
對非致死性傷害的調查常建立在調查對象的回顧性自我報告基礎上,這對于常規生命統計資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應該充分認識到其存在的偏倚,進行恰當的矯正。Harel等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回憶時間延長,報告的年傷害發生率會下降,從1個月估算的年發生率24.4%下降至12個月估算的14.7%,尤其是年齡小、輕度傷害下降明顯。Mock等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因此,孫業桓等[7]建議,傷害調查采用回顧性自我報告方式回憶期跨度不宜過長。筆者調查結果也同樣顯示,以自我報告方式進行小學生傷害調查,回憶偏倚確實存在,建議自我報告方式進行傷害調查時應該進行回憶偏倚的矯正或縮短回憶時間跨度。
【高一學生學期自我陳述報告】相關文章:
高一學生自我陳述報告11-17
高一學生自我陳述報告09-03
高一的學生自我陳述報告12-05
(精選)高一學生自我陳述報告05-12
學期學生自我陳述報告03-13
[推薦]高一學生自我陳述報告12-04
高一學期陳述報告11-04
[熱]高一學生自我陳述報告03-14
高一的自我陳述報告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