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汽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汽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汽車》教學反思 篇1
我今天給托班上了一節美術課,講的是關于學粘畫,材料我用的是四種豆類,主要學粘小汽車,小汽車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豆類是幼兒在生活中不常見的,讓孩子對材料感覺眼前一亮,這是平常玩不到豆豆,用圓圓的`豆豆粘小汽車這個想法,讓孩子很好奇。本課我以豆寶寶來做客引入,讓幼兒向豆寶寶問好,可以促進幼兒禮貌方面,可孩子們多拋出去疑問,讓幼兒想知道為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能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發生了一件事,我把豆豆都發給每個幼兒時,圓圓的豆子有的會從課桌上滾到地上,孩子們都在喊:“豆寶寶跑了,老師怎么辦啊?”等我發完,發現地上都有不同的豆子,借這個機會,我們利用了文具盒,把豆豆都撿了起來放在盒里,讓幼兒發現文具盒的新用處,處理好后我們又接著學習了。
中間的小插曲也給幼兒帶來一次發現的教育,也為這事我對自己反思,是我粗心大意,沒有想豆豆放在桌上會掉地上,沒有給幼兒準備材料盒,事情雖然圓滿的解決了,還有意外的小收獲,但是我這粗心的換習慣一定要改掉,為幼兒做榜樣。
《小汽車》教學反思 篇2
《小汽車》是我們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轱轆轱轆》中的一節美術活動,主要是用記號筆將點與點連接成小汽車,體驗將點連接成小汽車的趣味性。小汽車是我們小朋友熟悉的,孩子們不僅認識,在玩的過程中已經觀察到了小汽車的基本的外形結構特征。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孩子鞏固對小汽車的認識,從而培養孩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用記號筆繪畫是我們小朋友第一次嘗試。活動開展前,在“巧手坊”游戲中,已經向幼兒講解了正確的握筆姿勢,幼兒還進行了連接直虛線、彎曲虛線的練習,為這個活動的開展做好了前期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中我沒有重點強調握筆的姿勢。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還有部分幼兒握筆的姿勢不對。由于小班幼兒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致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因此,在活動中應該再與幼兒一起鞏固握筆的正確姿勢,這樣就不會出現錯誤的握筆姿勢。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在貼絨板上操作示范,擋住了部分幼兒的視線,幼兒看得不是很清楚。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投影儀上示范,通過電視機屏幕展示出來,這樣幼兒就能夠一目了然的看到教師的整個操作示范過程。活動中如果教師用擬人化的語言來引導幼兒學習點與點連接,我覺得這樣更能幫助幼兒輕松、快樂的掌握點與點的連接的繪畫技能,幼兒也更樂于接受。同時也將原本就有點枯燥的點與點的連接的操作過程生動、活躍起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九月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我們小班迎來了一張張既好奇又興奮的小臉蛋,說實在,昨天在家里還是一個眾星捧月的寶貝,今天已需要獨立地走向集體生活。為了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盡快地融入到大集體中,我們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走進幼兒園,感覺到“幼兒園真好”。
主題活動“幼兒園真好”的目標定為穩定幼兒情緒,進行一日生活的常規培養;樂意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逐漸減輕入園焦慮;學習相應的行為規則,逐漸適應集體生活。
本主題我們主要進行了穩定幼兒情緒。孩子剛入園,有哭有鬧,我們想盡辦法,用一些身體的語言給以撫慰和鼓勵,使初入園的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并使他們在情感上得到滿足,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還利用各種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穩定他們的情緒;帶領孩子參觀美麗的園舍,認識幼兒園的活動設施;認識老師和小朋友,去大班看哥哥姐姐上課還和他們做好朋友;認識自己的標志(利用大頭貼或自己喜歡的小物件做成標志),以及一日生活的常規培養等活動。我們在帶領寶貝進行戶外活動時也是一刻不停的與他們交談著,看似閑聊,其實我們的目的是向他們慢慢滲透主題的有關活動,使他們無意中認識了幼兒園的設施,認識了自己的好朋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寶貝良好的常規。
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逐漸認識集體,走入集體生活,并漸漸地喜歡集體生活。在活動中我們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配合,使我們的活動能順利地開展,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在這里再次感謝家長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這個主題中,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玩大型玩具、唱歌、念兒歌、娃娃家等。童趣的環境、寬松的氛圍,深深吸引了寶貝們,使他們感到集體活動的愉快,不知不覺愛上了幼兒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還通過讓孩子唱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念念兒歌“幼兒園也是我的家”;講講故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游戲“找朋友”等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從互不認識到成為游戲玩伴、好朋友,還初步學會了關心、安慰同伴,喜歡上了老師,真真切切感受幼兒園就像自己的家,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呵護著自己、愛著自己。寶貝的點滴進步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樂得溢于言表。
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以游戲形式來進行,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活動,不僅體驗快樂,并會有所收獲,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通過這一主題的實施,我發現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掌握知識較快,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相對有所提高,這些能力將在我們以后的活動中逐步培養。作為教師更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原有水平和經驗,深入主題,領會意圖,設計有趣的活動方案和幼兒一起進入學習,共同成長。
所思所悟:新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小班幼兒猶如生活在“大人國”里,他們有著被看作是小不點兒的情感體驗。在老師的眼里,小班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在父母的眼里,他們卻還是一個個需要倍受呵護的小不點兒。所以這個主題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使幼兒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促使幼兒更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需要讓幼兒看到萬事萬物都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成長、有變化;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有小到大、有弱到強的成長氛圍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步形成樂觀、自信、向上的自我意識。
語言活動《小不點兒》是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猜想,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萌發樂觀、自信的情感態度。但實際操作后,我發現小班幼兒對于空虛的故事性情節,想象力比較弱,想不出比小猴子、小小老鼠小的動物,這也跟小班幼兒年齡段特點有關,他們抽象想象能力比較差,此外,我還感覺幼兒對于“小不點兒”這一詞匯,不夠理解,如果能將這一詞匯,給點時間幫助幼兒理解,說不定幼兒回答會更好。同時,最后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有什么本領,幼兒似乎一下子也說不出來,如果能將事情畫下來,讓幼兒看圖選擇自己會做的事情,說不定幼兒積極性會更高。
音樂活動《大雨和小雨》是能用強烈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激發對音樂的表現和創造力。在實際操作后,我發現自己的一些提問是有問題的,不夠具體,如問:下大雨時,外面會怎么樣呢?幼兒都回答不到點子上,于是我改變方法:下大雨時樹會怎么動?樹葉會怎么樣飄?幼兒很快就用動作表示了出來。因此在以后設計教案時,我們應充分考慮自己的問題是否具體,幼兒是否能夠理解,這也需要我們不斷積累經驗。同時我感覺這趟音樂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動作太單一,不夠活潑,導致幼兒一味的模仿我的單一動作,沒有創新和美感。
社會活動《我想長大》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組織形式也較新穎,活動前我讓家長拿了些孩子嬰兒時期的物品和照片在活動中一一展示給幼兒看,幼兒興趣濃厚,參與性很高,尤其是在講述自己長大的變化時都搶著講述,樂于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并在課后把這些物品和照片粘貼在主題墻上,孩子們有事沒事的時候總喜歡站在那里討論著、交流著。所以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和老師一起去發現、嘗試、探索,最后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松、愉悅,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如《熊大大和熊小小》《大臉小臉親一親》《瞧我多能干》等等,體驗家庭中成員之間的濃濃親情,引導幼兒發現自己與周圍世界之間的聯系,讓幼兒去關心周圍的人、事、物。我們除了集體教學活動外,還注重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讓幼兒體驗自己人雖小,但是很多事情也能自己做,產生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比如,分飯菜時,我們請小朋友分碗和勺子,在午睡時,老師教以正確的方法,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教師以微笑、擁抱、口頭表揚等方式激勵幼兒,當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教師抓住其中的閃光點,放大,肯定孩子等等。
除了教學活動以外,每個生活環節都可以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只要你給孩子足夠的信心和時間,他一定能行的!
《小汽車》教學反思 篇3
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教師要不斷錘煉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等,這是實現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因此優秀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小汽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汽車教案及反思02-11
小班美術教案《小汽車》反思12-31
小汽車教案03-07
《小汽車》教案10-10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小汽車會畫畫》含反思04-05
小班健康游戲《小汽車運水果》教案附反思04-06
小班教案《小汽車》06-30
制作小汽車作文(經典)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