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端午節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端午節作文1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粽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小學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屈原為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賽龍舟,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為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著孩子,幾乎到處都站著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樣的龍舟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著一聲發令槍響,一只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敝患?恢恢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你看!一只掛著黃旗的龍舟遙遙領先,緊跟其后的`掛著綠旗的龍舟也不甘落后,只見眾人齊心協力,用力劃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龍舟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斗志昂揚、奮力揮舟,沖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小學端午節作文3
日盼夜盼20xx年端午節終于來到了,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干干凈凈,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里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條粽子里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愿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這只。
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里。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后,舉起手來開始許愿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為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的愿望而奮斗。端午節的點點滴滴縈繞心頭,感謝家人,感謝國家!
小學端午節作文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在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邊唱:“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有趣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很熱鬧。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突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醫生得知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終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河里。當地人知道后,把粽子扔進去,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有吃粽子的習俗。每年端午節,老百姓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河里,于是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那么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本來是因為古代沒有蚊香、花露水、紗窗,所以人們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是蟲子里的國王,蟲子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咬,所以又有了這個習俗。
這時媽媽讓我吃粽子。粽子餡有肉、蛋黃、豆沙、棗等。剝去綠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粽子精靈穿著綠色棉襖!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咬了一口。啊,粽子真好吃!這種香甜的味道直到我心中,讓人陶醉。我真的`很喜歡粽子!但當我想起屈原時,就有一種辛酸。
在這個端午節,我知道屈原為國家犧牲了自己,我也想像屈原一樣成為一個愛國者!未來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6
在我兒時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家鄉。那時的端午節使我很難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樣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列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粽子,不許和小伙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外婆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起來,穿好衣服就奔向廚房,鄉下的大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凈的鴨蛋放入大鍋里,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里滔幾票水放入鍋里,然后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鹽,接著就往灶里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旁邊,開始給我編洛子了,外婆的手由于長期勞動已經粗糙,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用紅繩子編成一個洛子,把煮好的鴨蛋放進洛子里,掛在我脖子上,說這能給我帶來好運,這時候有小伙伴叫我看賽龍舟,可我們小孩子去看只是圖個熱鬧,外婆帶著我來到河道邊,真熱鬧只看每一條船上都有二三十人,有吶喊的劃船的敲鼓的,一個個勁頭十足好不熱鬧。
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舅舅們都回來了,一家人坐在桌子邊吃著外婆做的香噴噴的飯菜,真有說不出的幸福,現在我上學了很少回外婆家,我特別懷念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7
所以童年的端午節也是在希望和等待中到來的。但成年人對端午節的態度是虔誠的迎接端午節;而我這樣的孩子,卻盼著端午節早點到來,我們也吃了一些好吃的粽子。
說實話,那時候除了春節提前到來,我每年都在盼著端午節和中秋節。
因為在我們家,剛開始吃個便餐不好,更別說吃山珍海味了。所以爸爸媽媽平時都會積攢一些東西,只有到了過節的時候,才會把這些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但是今天看起來就像普通的食物!)拿出來招待客人或者讓我們孩子滿足我們的渴望。對于今天能吃好穿好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件非常令人費解的事情。
不過,這確實是我童年的真實寫照。
節日是孩子們快樂的日子。節日對成年人來說是最艱難、最忙碌的日子。
端午節前,爸爸媽媽都很忙。母親把珍藏的糯米從大瓷罐里倒出來,用飯鍋量了量,然后倒進水里泡著。然而,我父親去煤礦附近的.農民竹林里摘新鮮的竹葉,帶回家洗去做粽子。
端午節那天早上,爸爸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于是我背著籃子,跟著父親的背影走向我家后面的山坡。
那時候老家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端午凌晨在山坡上采割艾葉的習慣。聽大人說,端午節,地上長的草藥都是藥,艾葉最好。尤其是初光時,夜露滋養的艾葉最好。
但是,我當時并不知道這一點,現在似乎也還能理解。至今我都在想為什么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只有艾葉是藥。雖然莫名其妙,但不得不承認艾葉確實是端午節的良藥。
小學端午節作文8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20xx年的端午節是:20xx年6月6日。端午也稱端五。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我們的家鄉杭州每逢端午節到來,在家門上掛艾葉用來驅蟲辟邪,每年這一天餐桌上要有五黃——黃酒、咸蛋、黃鱔、黃瓜、黃魚,吃粽子。
我的家鄉位于杭州市拱墅區,拱墅區是一個歷史積淀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城區,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自古以來就是商賈云集、人文璀璨的商家重鎮,有“十里銀湖墅”之美譽。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近幾年,運河上每年都進行規模盛大的龍舟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競相觀看,好評如潮,不僅使得拱墅區名聲大振,更使千年運河蜚聲中外。20xx年京杭大運河全國龍舟邀請賽以“千年運河,秀美拱墅”為主題,力圖通過全國性龍舟賽事彰顯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拱墅區圍繞“秀美拱墅”三年行動計劃、“山水健身”品牌建設和城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百名英豪競渡的壯觀場面,也對進一步推進全民建身活動,全力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愛我的家鄉——杭州,我也愛家鄉的節日——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9
五彩繽紛的童年里,有開心的一天,有悲傷的一天,有幸運的一天,還有倒霉的一天……還記得去年的端午節那一天真的很開心。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端五、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著打掃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爸爸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于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我問爸爸:“為什么要自己包粽子呢? ”爸爸說:“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更有意義!”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爸爸就手把手的教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放了肉或者豆沙的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裝得太滿,然后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蒸。我按照爸爸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鍋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每當我回憶起這件事,就會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端午節蘊涵著祖國人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小學端午節作文10
盼啊!盼啊!端午節終于到了。夏歷五月初五,民間在這一天包粽子、賽龍舟,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詩人屈原。
今天是星期天。我突然聽到了叮鈴鈴的電話聲,我馬上跑到電話跟前,接起電話。只聽見奶奶親切地說:“寶貝兒,端午節了,你們過來包粽子吧!”我激動地說:“好啊!好啊!”掛下電話,我催促著媽媽趕快走。
一進門,就感覺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地上擺滿了為包粽子準備的材料,有粽葉、棗子和糯米。只見奶奶在旁邊兩手捧著米和粽葉,全神貫注地包著粽子,媽媽連忙去洗手,急著也要包。
我仔細觀察奶奶包的粽子,發現粽子有四個角。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我情不自禁地下手準備包。奶奶無論如何都教不會我,我包的粽子總是三個角,奶奶不厭其煩地教著我,看著她和藹可親的樣子。我感到一種幸福。這時,我才發現奶奶的手已經被水泡成白色的了,我的淚珠差點從眼眶里掉下來,我拼命把它忍了回去,我調整了一下情緒,故作歡笑地說:“奶奶,您真厲害啊!我怎么學不會呢?”
粽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的粽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特別好看。
以前,媽媽也給我買過許多粽子。但我還是覺得奶奶包的粽子最香最甜,是因為這里面傾注著奶奶的愛。
奶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看就知道,她一定很高興,看著她幸福的樣子,我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們和奶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11
就要過端午節了。想到這些,心里就美滋滋的。是啊!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過端午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粽子。我還記得去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情景。奶奶提前把紅棗和糯米,還有葦葉,馬蓮草都用溫水浸泡好了。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粽子來。我首先取兩張葦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然后放入糯米,再放入紅棗,用糯米蓋住紅棗,壓實,合上粽葉,最后折出尖角。就是這個尖角,我怎么也折不出來,我的頭上開始有汗珠了,就在這時候,奶奶看到了我的“難處”笑著對我說,小孫子,看奶奶是怎么折這個尖角的',我仔細的看著,認真的學著,咦!不知不覺我這個也成功啦!我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緊接著,再用馬蓮草把它扎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奶奶開始燒水,把一個個漂亮的小粽子放入鍋中,然后,我們就慢慢的等待著。奶奶說:“開始撈粽子啦!”我飛一般的跑了過去。看到煮熟的粽子出鍋了,我高興跳了起來!奶奶說:“不能急著吃,必須要把粽子泡到冷水里,這樣才會好吃!”過了好一陣,我終于吃到了我自己包的美味粽子,好開心呀!
我聽媽媽說,我國的北方過端午節沒有南方熱鬧,包粽子主要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在南方還有賽龍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我想那場面應該是人山人海,氣勢如宏。無論是在我國的南方還是北方,我們都會在這一天感受傳統佳節的氛圍!
小學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小學端午節作文13
吃粽子,吃粽子嘍!終于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伙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著我的鼻子說: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笑聲在院子里回蕩著。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粽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著手里的粽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著粽子,不一會兒,粽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為什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聽到消息,馬上把船劃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粽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著手中香甜的粽子,聽著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
指導老師評語:
小作者很善于觀察生活,能敏銳的捕捉一個個有意義的瞬間。文章的語言流暢,感情真摯細膩。以端午節為契機,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了屈原精神。(賈曉奇)
小學端午節作文14
屈原的故事可是人人從小聽到大,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了滾滾激流中。后人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定為瑞午節。
7歲那年的端午節,應該是最熱鬧的了。早上,一家人一起去踏青,玩了一個上午,中午回家的路上,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了,我問媽媽:“我可以包粽子嗎?”媽媽笑著說:“當然可以。”到家后,媽媽就去取材料,我趕緊跟上。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用熱水泡,準備好棗子、肉等做餡,將餡料煮得香氣四溢,先把箬葉疊放起來,再圍起來,做一個“鳥窩”,在里面放進早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之后再把煮好的.餡塞在米中,擺放均勻,最后把箬葉包的粽子捏成四角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呀,全在這四個角是否勻稱,是否有型。我包的粽子,簡直不忍直視。說它像圓吧,它還很像三角形。我垂頭喪氣說:“唉,沒包好,真難看!”媽媽安慰道:“沒關系,練練就好了。”
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們等啊等,夜幕逐漸降臨,一個個綠胖子跳進盤子,我歡喜得都快發瘋了。雖然當時我沒有桌子高,但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要爬上桌子,看著一盤”解放的綠胖子,我饞得垂誕三尺,直流口水!終于開飯了,我剝開粽子的綠外衣,一口咬下去,只覺得口中清香四溢,又香又甜,軟軟糯糯。
傍晚時分,一家人一起去河邊放河燈,在繁星的照下,各形各色的河燈顯得更加明亮,每一只河燈都好像散發著美麗的金色光芒,我不由地想起一白詩: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小學端午節作文15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當我讀到這首古詩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農歷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其隆重而又傳統節日,最主要紀念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懷著對偉大詩人屈原的崇高敬意,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以成了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節日項目。關于端午節,據說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多次獻計楚王,由于小人當道而得不到重用,屈原悲憤之下在汨羅江抱石投江而死,當地民眾得到消息,生怕水里的魚會吃屈原的尸體,于是挨家挨戶的包粽子投到江里喂魚,還自發的劃船在江中擂鼓吶喊,以此嚇跑那些想吃屈原遺體的魚,這就是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的由來。
在我們老家攸縣,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都會舉行隆重的龍舟比賽,今年也不例外,我和媽媽還有弟弟來到攸縣洣水大橋,端午節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整個攸縣的人似乎都聚集在這里,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大家伙都在為喜歡的船隊加油吶喊,這個端午節,熱鬧的洣水大橋令我流連忘返。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端午節成了我們傳統的節日,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緬懷古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每個人有憂國憂民的思想觀念,更主要是要有屈原那樣愛國情懷,做一個像屈原那樣的愛國之人。
【小學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小學02-20
小學端午節作文04-02
端午節小學作文02-23
端午節小學作文01-02
端午節的小學作文03-04
描寫端午節的小學作文02-26
小學端午節趣事作文03-10
端午節小學作文(合集)02-21
小學端午節優秀作文05-08
端午節小學作文范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