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匯編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為克服重難點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為何》是諾拉·瓊斯的經典爵士樂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樂發展進程中具有標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納到高中音樂課程必修。
通過本節課歌曲的學習與感受,學生能夠感受爵士樂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教學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通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通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了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欣賞,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難點是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新課教授——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分別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樂《茉莉花》請學生感受音樂的不同,從而順勢導入到本課《爵士樂》的學習。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新課教授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針對學生身心的特點,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學生發先歌曲的特點、體會情緒,并能夠通過進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走進爵士樂,介紹爵士樂的相關內容,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形式,并了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
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及演奏樂器。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之美。同時,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后,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我會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四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并請同學們搜集關于“爵士樂”的材料。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通過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優美與壯美,下面我將從八個方面闡述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優美與壯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的第一課,本單元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和喜劇美六個基本范疇中體驗音樂的美。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鋼琴獨奏曲《夜曲》以及《國際歌》,這幾首樂曲的選擇突出了音樂作品中優美與壯美的不同感覺,對于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且在中學階段掌握了音樂技能的學習,但他們還缺少音樂理論知識的深化,對音樂的美還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聽”和“不好聽”,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理解優美與壯美的內涵,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是本課的主旨。
三、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的目標
感受理解《牧歌》、《國際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標:
正確區別優美與壯美這兩種不同審美范疇的音樂作品,初步具有對音樂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3、 情感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音樂文化的興致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本課內容實際及對學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的風格特征,理解他們的內涵。 難點:能夠準確的辨析感受出音樂作品所屬的音樂美范疇
五、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主要運用引導、練習、對比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將采用合作討論練習等學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六、 教學過程
1、 情景導入
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天鵝》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片段,讓學生談談這兩首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老師肯定學生的答案后進行總結,引出書中音樂美的概念及介紹,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本節課的距離,更好體會到音樂美的不同。
2、 新課講授
1) 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景畫,提問:這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視覺感受,如果讓你為這組畫面配上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音樂作品,這樣
的設計是運用了美術的視覺感,音樂從視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聽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更快、更直接,從而為后面的教學作一個很好的鋪墊,啟發學生從音樂的語言要素方面思考,隨后讓大家閉上眼睛欣賞無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賞過后,讓學生說說《牧歌》帶給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提問學生了解肖邦嗎,有同學知道夜曲這種題材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夜曲題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聽《夜曲》片段,請學生說說感受,繼而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方面進行分析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后教師從旋律、速度、 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總結優美的特點引導總結。
2) 教師結合歷史知識介紹《國際歌》創作背景,并在多媒體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學生從創作背景體會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是通過歷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隨后聆聽《國際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風格,隨后老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壯美的特點,總結后學生隨多媒體再次欣賞《國際歌》并跟唱,體會作品情感。音樂的美是通過聲音來抒發情感的,通過聆聽學唱和音樂語言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壯美的音樂特點,初步感受與優美的異同。
3) 總結本課,通過音樂要素對優美和壯美進行比較
七、 布置作業
1、 課后欣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片段
2、 欣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 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突出重點、安排得當,樂曲欣賞和圖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現在多媒體上。
1、 牧歌
優美的特點:溫柔、平和、純凈、細膩、詩情畫意
2、 國際歌
壯美的特點:剛勁、果敢、勇猛、粗狂、鏗鏘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二、說課程標準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為: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學習并逐步掌握樂器的基本技能,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演奏形式實踐,并能進行互動式的排練。
三、說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積極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我們要在教學中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2、在音樂欣賞和樂器練習中,讓學生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互相討論,
來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演奏水平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
四、說教材
本節課屬于自編教材〈〈演奏〉〉中的一節起始課,包括三方面內容:初步認識揚琴;介紹揚琴起源發展及音色;學生掌握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這堂課,有利于〈〈演奏〉〉這一模塊的更好開展。
五、說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踐和欣賞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于身邊的事物,創設情景。
3、知識技能目標:學習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六、說教學重點難點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說教學方法
教法:導學法 激勵法
學法:體驗法 探究法
八、說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演奏揚琴曲〈〈龍船〉〉
學生活動: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聲音的節奏型來練習擊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皿當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裝水的酒瓶),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九、說教學構思
1、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通過各種方式練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掌握揚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揚琴一臺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組
十一、說教學過程
1、導課:這一環節我運用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
a、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樂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樂器的話題,再進一步明確本節課要走近揚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b、回答問題:
這是一個什么組合? (女子十二樂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樂器? ( 古箏. 二胡.笛子. 揚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樂的魅力)
(師):這一段精彩的演奏,讓我們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仙境,這就是民族樂器帶給我們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認識其中的一種樂器——揚琴
( 板書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2、分節教學:
在這一教學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采用聽,想練結合的程序來體會.
a、多媒體展示:揚琴的起源、發展、結構、音色特點。
b、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1)借助多媒體把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來,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課桌當成揚琴進行練習,通過觀察發現在模仿過程中,學生會出現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確,夾臂等常見的毛病。
(2)借助實物揚琴示范,詳細介紹正確的持竹方法:將琴竹的四分之一處放在自然彎曲的食指的第一關節上,大拇指自然彎曲,用指肚偏上一點壓力在琴竹上,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兩手輪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鍵敲擊琴弦發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夾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導。(敲揚琴就像拿菜刀剁豬肉,全靠手腕上下揮動)
(3)啟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聲音, 創建節奏型,鞏固揚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練習)
馬蹄聲 | XXX XXX |
噠噠噠 噠噠噠
鐘表聲 | XX XX |
滴噠 滴噠
知了聲 | X.X X.X |
知了 知了
鳥叫聲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師講述故事,學生按不同場景,擊出不同節奏型。
一名軍官騎著馬從遠方奔馳過來| XXX XXX |,他看了看懷表,
心情很激動| XX XX |,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親人,他已經忘記了炎熱,哪怕知了在不厭其煩的鳴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門前那棵大榕樹上的小鳥在嘻鬧 | XXXX XXXX ︳似乎在歡迎他的歸來。
3、達標測評:
a、學生分為八組,每組一套碗(瓶),探討不同大小的碗(瓶)通過敲擊發出不同音高,給樂器按音高排序。
b、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閃爍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兩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大綱;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鑒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系.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鑒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節.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內容比較多,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3、教學目標
一個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感悟、表現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是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學重點有兩個
一是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是通過鑒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5、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后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采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么關系?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
2) 認識音樂鑒賞的相關知識,首先是課堂提問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學完導言之后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最后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
3)鑒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鑒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并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并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后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后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后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為主的補充和評價,并做好記錄,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鑒賞音樂的信心。
五、小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和聆聽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感悟教學法,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鑒賞產生興趣。
謝謝評委,說課完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說課稿10-29
高中音樂說課稿12-01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09-18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秀11-20
高中音樂《對鳥》說課稿12-25
高中音樂說課稿[精]05-27
高中音樂《對鳥》說課稿(精華)03-19
高中音樂《思鄉曲》說課稿03-19
高中歷史《音樂與影視藝術》說課稿02-19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三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