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隨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1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事歷史教學有一段時間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1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于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做為初一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志,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于復習舊知,善于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于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鉆研,而不是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長久以來,我們的老師恪盡職守,對課本知識進行精心的解讀和歸納,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塊”,梳理得條條縷縷,解析的細致全面,然后塞給學生,讓學生花大力氣去把它死死記住,不必多問為什么,關鍵記住是什么!我們在知識的記憶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學生的腦海里也總這樣認為學歷史不就是背嗎?學歷史就是背就是記,教歷史就是勒令學生去背、去記,這不能不說是歷史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歷史學科的悲哀!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與我們現
實隔著塵封而厚重的煙霧,我們總要求學生隔著這重煙霧記住煙霧那邊的事,卻很少讓學生穿過這重煙霧,深入到過去,深入到歷史中,去感悟,去體察,去思索,同歷史進行對話,感受歷史發展的脈搏!往者已逝,來者可追。我們需要置身于歷史中去,探究這一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要站在歷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鳥瞰歷史,用宏觀的視野去考究,就事論事的講述一個歷史事件是無法看透看廣的。
歷史是極富理性的探索前進的軌跡,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和智慧,也要對歷史進行思辯和批判,我們不是思想家,但學習歷史,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我們不僅要明白歷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況,而且還應該去求證,弄清楚為什么,對歷史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辯,才能聆聽歷史老人智慧的聲音,才能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正如錢乘旦先生所言:歷史不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透的東西。你要是能夠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么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2
經過了近半學期的教學,學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于新生事物的興趣比對歷史的興趣更為濃烈許多。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歷史事件是既成事實,且已有定論,現在所用的課本中,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所述的史實,往往忽略了紛繁的歷史事件對其的影響,那么作為教師的我,究竟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滲透對創新人格的培養,既要創新,又要抓基礎,畢竟要進行中考。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傳統教學,又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為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沒有學生不可以提的問題”等觀念。如果教師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單一化、公式化、標準化,這樣教師不當的目標觀、質量觀、方法觀將對一個班的學風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就會被壓制,創新靈感被扼殺。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陳述已見,正確引導學生,敢于標新立異,不人云亦云,倡導認識多元化。教師在精心營造有利于滋養創新個性的空間同時,要給予學生發表已見的機遇,使學生有積極主動發展的時間。創造安全自由時空,使創新之花在適宜的土壤中成長。
我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問題激疑、復習導入、巧設懸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圖示等各種方法,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動機,營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情境,則是啟迪創造思維,培養創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啟發,鼓勵創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歷史教學中,要經常開展討論或辯論,堅持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抒發自己的感受,發展鮮明的自我個性。例如教學《戊戌變法》一課中,“為什么要迫切進行變法呢?”可先進行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一個開放性問題:“甲午戰爭后,中國缺什么?”通過討論、爭論形成共識:甲午戰爭后,顯示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的薄弱,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圖強,實屬國家當務之急。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經常形成辯論、探討氣氛,學生從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創新型人格將組織著個體對環境的習慣反應,將持續影響其對事物的態度。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中,組成兩大小組,正反兩方,進行辨論,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課堂中圍繞問題,暢所言,抒發自己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變化和對中國歷史的變化。教育論文
部分課內課完全轉變為探究課,全部由學生主持,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形成技能,展示個性,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創新。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是落實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新中國的逐步強大,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03-28
教學隨筆初中歷史11-22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熱)04-24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隨筆01-21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熱門]02-10
教學隨筆初中歷史精品(5篇)01-22
初中歷史教育隨筆05-08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隨筆范文04-26
初中歷史教師隨筆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