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姓的研究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姓馬的研究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姓馬的研究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姓馬的研究報告
我們班姓馬的同學只有兩個。我總想,姓馬的同學為什么這么少,那么姓馬的名人多不多?有一次,聽媽媽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值得研究。于是,我對馬性的歷史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的方法。
查閱有關馬性的書籍,上網查,了解馬性的來源和名人,以及馬姓的人口數量。問問爺爺和爸爸。
調查情況。
1、信息渠道:上網。涉及的方面:馬姓的來源。具體內容“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2、信息渠道:上網,涉及的方面,馬姓的名人,具體內容:馬融,馬良,馬援,馬武,馬騰,馬超,馬周,馬鈺等等
3、信息渠道:上網,涉及的方面,馬姓的人口數量,具體內容:馬姓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
結論
1、馬姓多位于西北地區,歷史上所出名人較多,遍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
2、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杰出的名人,有右扶風茂陵的馬騰,馬融,馬援,有東漢文士馬良,有宋代進士馬鈺,還有唐代的大臣馬周,還有一代名將馬武。
3、馬姓在少數民族中為大姓,且在漢族人口中也屬前列之姓,馬姓在全國回族中屬十三大姓之一。在漢族人口中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
拓展閱讀:馬姓氏相關知識
漢族馬姓最初發祥于春秋戰國時代的河北省邯鄲市一帶。在戰國末期,馬姓子孫就已有一些遷居陜西省關中,在此后的時期內,馬姓不斷得以發展,并且有許多成為當朝高官。家族逐漸得以興旺,并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后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建安家落戶,后發展成為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省)人馬殷從軍作戰,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被封為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從而使馬姓在廣大的地區內得到巨大發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到了明代,馬姓族人得以進一步發展。至清代后期,馬姓開始有些移居于臺灣省,進而又遠徙外國。中國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3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國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1、由“馬服”氏改變而來。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并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后代便以“馬服”為姓,后又改為單姓“馬”。此后,馬家后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2、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后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3、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4、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我國東北聚集著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后,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現在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姓馬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馬姓的研究報告03-21
李姓研究報告03-19
王姓研究報告03-22
姓王的研究報告03-22
胡姓的研究報告04-01
姓楊的研究報告04-07
黃姓的研究報告03-24
劉姓研究報告03-26
姓周的研究報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