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過好中秋節
傳統的中秋節,該怎樣過得更好
近些年來,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會彌漫出一片抱怨、傷感的氣氛。比如端午節,許多人抱怨目前過節的方式已經與屈原以及屈原所創立的憂國憂民、獨善其身的價值觀無關了;比如春節,許多人都傷感沒了年味,整個過程就在為一張嘴、一副腸胃打轉轉,庸俗無聊。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亦是如此。
今年中秋節來臨,相關的新聞和往年差不多,如月餅質量差、過度包裝、“買的不吃、吃的不買”等等,只有“月餅收稅”這一條是新的,惹得不少時評家舞槍弄棒。而那些讀了幾本書且能在報刊上寫點豆腐塊散文隨筆的文人雅士,也一如既往地背誦上一年的老黃歷:自己兒時所經歷的那種雖清貧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中秋節是如何的溫馨且令人留戀,古代文人騷客暢飲美酒后賞月、詠月、弄月的浪漫高雅場景是如何的令人陶醉向往……
那么,目前我們所抱怨的商業味過濃的現代中秋節,是否已經一無是處?而市場經濟時代之前我們所經歷的那種“古典型”中秋節,是否就是我們真的向往?很少有人來回答這個問題。
真實的情況是,無論你愿意不愿意,那個“古典型”中秋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為什么?因為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只有在老人當家、四世同堂的家庭內,才能營造出全家圍著飯桌庭院觀月、拜月的濃厚氣氛;而這種家庭必須以不分家、不遷徙、不經商為代價,必須祖祖輩輩像植物一樣廝守在那個極小的“種植部落”內,過著勉強維持生存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我們并非沒有經歷過,40年前的中秋節,中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幾口人分吃一塊廉價月餅,在那個時刻,當一個小孩子提出“我想吃一塊完整的月餅”這個要求時,一家人真的能完全陶醉在賞月和團圓的幸福之中嗎?至于少數文人在官員或富豪的庭院內所營造的中秋妙境,即使真的存在,那也只是嚴重貧富不均的生動寫照罷了。
但這并不是為了襯托目前我們面對的中秋節是如何的理想。不錯,除了農村少數貧困家庭,中秋節吃月餅已經不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對于條件稍好的家庭,還有琳瑯滿目的特色月餅、豪華月餅、天價月餅可選擇,在豐富月餅文化上是一個進步。但是,四世同堂一起品嘗月餅、賞月、拜月的情景幾乎絕跡了;家人中秋團聚的習俗已經在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縮水”,變成了子女向鄉下的父母寄一盒月餅或打一個祝福的電話等,雖然父母會用“子女能在遠方掙到大錢比回家團聚重要得多”來安慰自己,但畢竟讓子女因覺得有些應付而內疚。還有,中秋節因變成商家賺錢的工具、稅收和GDP的增幅,附著在月餅上的所有問題,都會得到理解和寬容,使中秋節越來越成為金錢的玩物和奴隸,圍繞月餅引發的浪費、腐敗層出不窮……
窮的中秋節讓人過不起,現代的中秋節讓人“商”不起,都有很多缺陷,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毋庸置疑,窮的中秋節是因為沒有實行富民政策,而現在的中秋節卻是過分追逐經濟發展速度、金錢至上觀念逐漸腐蝕社會的結果,都是顧此失彼的產物。現在,我們需要放棄這種發展邏輯,建立科學、公平的社會發展理念。就中秋節而言,既要讓所有家庭都有錢過上比較體面的中秋節,也要盡力創造條件把傳統中秋節中那種美好的人文價值觀融入其中,比如不讓父母子女因城鄉分治而相距太遠;比如提供更公平、自由的環境,讓每個家庭成員在這個時刻都有憧憬純潔、美好、輕松、高雅生活的條件和雅興。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到了,老百姓們自然會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多數人認可的、不被抱怨、不引發傷感的新的中秋節,就會被創造出來。
【如何過好中秋節】相關文章:
如何過好冬至整年少生病07-03
如何過好2021年的端午節02-28
過好你的美容年假07-10
三招過好面試關07-11
如何過中秋節07-04
過好每一天作文02-07
如何寫過中秋節的作文07-05
外國人如何過中秋節01-22
大學生怎么過好清明節?07-10
中秋節如何為父母選購健康禮品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