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潮汕元宵節風俗
潮汕風水好,有錢人多又團結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過節方式,而潮汕人過元宵節有著怎么樣的風俗習慣呢?下面由聘才網小編為你介紹潮汕元宵節風俗。
賞燈
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一天,明月皎潔,高懸碧空,而人間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真可謂天上人間,俱成燈火世界了。元宵節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亞于春節。故此,從十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準備過節了。例如,海豐人在十三日便開始“搭燈棚”了。這天,街頭賣燈籠的,將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懸掛,供人觀賞選購,而且神廟和宗祠里都掛著很多花燈。小孩子更顯得興奮異常,在那里敲鑼打鼓,叫做“開燈”。普通人家要備很多茶點請親戚來吃喝,這叫做“喝燈茶”。即使沒人邀請,但只要你有雅興,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
在農村,如果當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農歷十一日起,就陸續到鄉中宗族祠堂掛燈。有錢人家掛四至五層,普通人家一至兩層。花燈的底座系用竹架搭成,上面的人物則用鉛線絲紙做軀殼,再按不同身份穿上真人一樣的服裝,面部用石膏作模裱紙脫胎,外面涂粉,再用國畫顏色涂繪。人物可大可小,周圍再配景。每座燈屏下貼著的紅紙寫明該戶姓名,以讓人觀賞比較。從十一日掛燈這一天起,稱為“起燈”。“起燈”實際上是“起丁”,是新出生男孩的入族議式,暗含祝前程光明遠大的意思。這是重男輕女的舊俗,封建落后思想的一種表現。起燈人家,自起燈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宗族祠堂去點燈,直到十八日收燈為止。
擲彌勒佛
元宵夜,潮州府城的街巷拐角的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搭起一個個以竹竿做骨架,上面插滿榕樹枝葉,張燈結彩的彩棚。棚子里面塑有一尊大彌勒佛,肥頭胖腦,長耳垂肩,裸著大腹便便的上身,似坐似臥,笑容可掬。在彌勒佛身上放著一些潮州浮洋出產的泥塑彩娃。棚主放過了喜炮之后,擲彌勒佛活動就開始了。人們在距離彌勒佛一丈多遠的竹欄外,用銅錢瞄準那些彩娃,使勁擲去。如果彩娃被擊中,即為中彩,棚主將被擊中的彩娃拿起用紅紙包了贈送給中彩者作為紀念。有時擊者的勁太大了,擊碎了彩娃,棚主會重新拿一個補上。在一些較難擊中的部位,如頭頂、耳朵、鼻尖等,則是中一贈三。這彩娃俗稱為“喜童”。人們認為:擊中了,來年定能早得貴子早發財。故此,那些剛當新郎的小伙、剛娶兒媳婦的公公,由于抱子孫心切,即使投幾百次也在所不措。一經擊中,棚主和圍觀者即喝彩道賀。
做燈桌
在潮汕鄉村,上年生過男孩的人家,元宵夜還要在祠堂設宴請客,以慶“出丁”,俗稱“做丁桌”。宴客時有兩種席式,一種叫“龍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連結起來。客人圍在兩旁吃飯,形同劃龍船;另一種叫“走馬席”,即無論親朋厚疏,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可以進來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擺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來臨,接連不斷。這后一種席式一般是較有錢且較慷慨的人家才會這么做。
落祠堂、坐大菜
在不少較為偏僻的鄉村,過去有一種叫“新娘落祠堂”的元宵習俗,即是村里當年新婚的新娘,元宵夜要到宗祠去觀燈。新娘事先必須打扮一番,上穿大紅褂子,下著長裙。富貴人家的媳婦要頭戴鳳冠,珠簾垂面。普通人家的媳婦則戴用染色羽毛及色絨扎成的半月形的“文明帽”,再用二丈多長、中間一團大花的紅綢,縛戴在 “文明帽”上,然后讓紅綢從兩鬢下垂到地面。這樣的打扮,真是“婀娜隨風轉,窈窕世無雙”,仿佛是仙女下凡來。打扮完畢后由同伴,或者親戚相陪到祠堂觀燈。宗祠里面,人群攘攘,有人為了觀燈,有人卻純粹為了看新娘。新娘們到了祠堂后,先焚香禱祝,祈求明年得子。拜畢,繞堂一周,逐屏觀看。嗣后走出祠堂看 “神前戲”,同時,也讓他人觀看,然后方可回家。這一習俗,就稱為“新娘落祠堂”,現已少見。
未婚的姑娘,在這一夜,會拉上同伴,靜悄悄地跨進人家的菜園子,然后羞答答地坐在芥菜上面,此所渭“坐大菜,明日選個好夫婿”,這是婦女們至關重要的一個機會。這種民俗,現在也很難見到了。
吊喜燈
在潮汕,元宵夜家家戶戶都會點燈、吊燈。人們還會提燈籠、拿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接火,然后分別吊在家里的神龕和床頭,這被稱為“吊喜燈”。此外,還有“賞燈”的風俗,鎮、縣、市會搭燈棚做花燈展,鄉村神廟和宗祠也會掛起大燈籠、大花燈,小孩子們則提著買來的或自制的小燈籠,成群穿街過巷“營燈”,非常熱鬧。
做丁桌
在鄉村,上一年有生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設宴請客,以慶“出丁”,俗稱“做丁桌”。
蕩秋千
在潮汕蕩秋千被稱為“逡登秋”。有的鄉村會組織蕩秋千競賽或表演活動,也有村民自發綁掛秋千玩耍。
猜燈謎
猜燈謎是潮汕元宵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以前只在元宵夜舉辦,現在各個節日都盛行起來。謎語的謎底貼在花燈上,供人們猜測。
求喜物
元宵此日,不少鄉村有設壇拜神活動,神壇上的雞、鵝、鴨、糖果、粿品、花燭、大吉等被視為神物。“求喜物”就是求取拜神后的祀品。參拜的男女可以競投卜取祭品回家中,這些神物可讓家門平安、添財添丁。
敬糖獅
潮汕不少鄉村的元宵拜神,要向神祗敬獻糖獅,祈求新年大吉大利。糖獅是用白糖糖漿灌入雕刻成獅子形狀的模具制成的,拜祭后可食用。
擲喜童
有的城鎮鄉村在祠堂大埕、街頭巷尾的開闊處搭起彩棚,里面置一尊巨型泥塑彌勒佛,其頭、肩、肚臍、大腿上擺有形狀各異的“泥喜童”,給站在約4米遠的人以銅錢投擲,命中者可拿走“喜童”,寓意著好兆頭,能早生貴子和發財。
此外,潮汕地區還有送香船、插榕、行過橋、坐大菜、落祠堂、抱大豬等元宵節風俗。這些風俗活動豐富多彩,寓意著祈求平安、吉祥、幸福和繁榮。
【潮汕元宵節風俗】相關文章:
潮汕春節的風俗07-02
潮汕的端午節風俗作文07-03
潮汕元宵節習俗11-03
關于潮汕春節風俗作文06-28
潮汕元宵節的女性習俗07-03
潮汕元宵節女性習俗07-03
元宵節的風俗12-16
元宵節的風俗03-08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