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
第二學期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于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復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余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系。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 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 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7.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 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課時安排(附教學進度表)
周次 | 日期 | 單元 | 教學內容 | 課時 | 備注 |
1 | 2.23-2.25 | 一 | 數據收集整理 | 3 | |
1-4 | 二 | 表內除法(一) | 17 | ||
1.除法的初步認識 | 機動(2課時) | ||||
2.26-2.29 | 平均分 | 2 | |||
3.1-3.3 | 除法 | 3 | |||
3.4-3.10 |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 5 | |||
3.11-3.15 | 整理和復習 | 1 | |||
4-5 | 3.16-3.23 | 三 | 圖形的運動(一) | 4 | 機動(2課時) |
5-6 | 四 | 表內除法(二) | 8 | ||
3.24-3.28 |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 3 | 4.2-4.4清明節放假;機動(2課時) | ||
3.29-3.30 | 解決問題 | 2 | |||
3.31-4.1 | 整理和復習 | 1 | |||
7-8 | 五 | 混合運算 | 9 | ||
4.5-4.8 | 兩步式題 | 4 | 機動(2課時) | ||
4.11-4.12 | 解決問題 | 2 | |||
4.13 | 整理和復習 | 1 | |||
9-11 | 六 | 有余數的除法 | 9 | ||
4.17-4.23 | 有余數的除法 | 5 | 4.14-4.16學區平臺選課 | ||
4.24-4.28 | 解決問題 | 3 | |||
4.29 | 小小設計師 | 1 | |||
11-13 | 七 | 萬以內數的認識 | 10 | ||
5.2-5.3 | 1000以內數的認識 | 2 | 4.30-5.1勞動節放假;機動(2課時) | ||
5.4-5.6 | 10000以內數的認識 | 3 | |||
5.9-5.10 |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 2 | |||
5.11-5.13 | 整理和復習 | 1 | |||
13 | 5.16-5.20 | 八 | 克和千克 | 3 | 機動(2課時) |
14 | 5.23-5.25 | 九 | 數學廣角 | 2 | 機動(1課時) |
14-15 | 5.26-6.1 | 十 | 總復習 | 5 | |
15-18 | 6.2-6.26 | 期末復習及項目測試 | 6.9-6.11端午節放假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7)班學生54人,(8)班學生53人,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和筆算,熟練掌握了表內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夠認真對待,課堂上也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習上較為主動,形成了按時寫作業、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個別學生在學習中,思想上松懈,行動上被動,學習比較吃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克和千克,數據收集整理,推理和數學實踐活動。
1、數據收集整理
2、表內除法(一)
3、圖形的運動(一)
4、表內除法(二)
5、混合運算
6、有余數的除法
7、萬以內數的認識
8、克和千克
9、數學廣角推理
這冊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后,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并解決解決問題,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2、加強除法概念的教學,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結合相應的內容進行;
3、圖形的運動結合學生的生活景仰學習新知,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內除法與原義務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不再分3小組編排,而是集中編排,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
5、萬以內數的認識優化教材知識結構;密切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培養數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7、萬以內的加減法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
8、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9、找規律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三、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4、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5、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6、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8、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扎扎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進度表
周次 | 教學內容 | 課時 | 備注 | ||
1 | 第一單元 | 1.數據收集整理 | 2 | ||
2.練習一 | 1 | ||||
第二單元 | 1.除法的初步認識 | 1 | |||
2 | 1.除法的初步認識 | 4 | |||
3 | 1.除法的初步認識 | 1 | |||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 3 | ||||
4 |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 2 | |||
3.整理和復習 | 1 | ||||
第三單元 | 1.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 1 | |||
5 | 2.平移和旋轉 | 1 | |||
3.實踐活動:剪一剪 | 1 | ||||
4.練習七 | 1 | ||||
6 | 第四單元 | 1.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 2 | ||
2.解決問題 | 2 | ||||
7 | 3.整理和復習 | 1 | |||
第五單元 | 1.混合運算 | 1 | |||
8 | 1.混合運算 | 3 | |||
2.解決問題 | 1 | ||||
9 | 2.解決問題 | 1 | |||
3.整理和復習 | 1 | ||||
第六單元 | 1.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 | 2 | |||
10 | 1.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 | 2 | |||
2.解決問題 | 2 | ||||
11 | 2.解決問題 | 1 | |||
3.整理和復習 | 1 | ||||
4.小小設計師 | 1 | ||||
12 | 第七單元 | 1.1000以內數的認識 | 4 | ||
13 | 2.10000以內數的認識 | 4 | |||
14 | 2.10000以內數的認識 | 2 | |||
3.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 3 | ||||
15 | 3.整理和復習 | 1 | |||
第八單元 | 1.認識克 | 1 | |||
2.認識千克 | 1 | ||||
3.解決問題 | 1 | ||||
4.練習二十 | 1 | ||||
16 | 第九單元 | 1.猜一猜(一) | 1 | ||
1.猜一猜(二) | 1 | ||||
第十單元 | 1.復習表內除法及混合運算 | 1 | |||
2.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 1 | ||||
17 | 3.復習克和千克及圖形的運動 | 1 | |||
4.復習解決問題和統計 | 1 | ||||
復習 | |||||
18 | |||||
19 | |||||
20 | 復習考試 |
【二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教師二年級下數學教學隨筆04-18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07-11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7-09
數學教育教學計劃07-03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04-26
初一數學下知識點總結11-22
初一下冊歷史教學計劃06-28
初一下冊生物教學計劃12-14